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黄耀辉

邵阳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湖南 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6例,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后心率(HR)、血压(SBP、DBP)变化,分析麻醉价值。结果:两组麻醉15min后患者HR、血压水平均发生一定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CSEA具有阻滞完善、药效发挥快、药物用量小等特点,对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干扰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

随着老年人年龄提升,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骨质脆弱,且老年人行动不便,更易发生跌倒情况,导致下肢骨折[1]。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中,由于老年人各系统、器官等功能降低,机体应激能力降低,加之骨折病症影响[2],在实施麻醉中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因此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对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患者健康意义重大[3]。腰-硬联合麻醉(CSEA)具有麻醉效果确切、起效迅速等特点,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广泛,我院为探究CSEA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实际应用价值,特行此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拟行下肢手术治疗的126例老年患者,患者年龄均>60周岁,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60.4~87.6岁,平均(71.05±5.48)岁,手术类型:髋关节置换术23例,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2例,膝关节置换术15例,其中伴高血压者32例,糖尿病21例,肺气肿7例;研究组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60.7~88.4岁,平均(72.16±5.34)岁,手术类型:髋关节置换术24例,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例,膝关节置换术16例,伴高血压者31例,糖尿病19例,肺气肿5例,对比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指导患者术前禁水6h,禁食8h,手术治疗前30min取地西泮10m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并开放静脉通道,予以常规吸氧、心电监测,保证血压稳定、血氧正常。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取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管,指导患者平卧5min后,于硬膜外腔推注3ml1.5%利多卡因,确定出现阻滞平面后,追加1.5%利多卡因持续麻醉。研究组行CSEA麻醉,于L2-3(或L3-4)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穿针,观察流出脑脊液后,缓慢推注0.5%布比卡因及3.33%葡萄糖混合液1.0-2.0ml于蛛网膜下腔,随后退出腰麻针,硬膜外腔置管,患者改平卧位,将麻醉平面控制于T10以下,术中硬膜外腔适量注入1.5%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效果至手术结束。

1.3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麻醉前及麻醉10min后患者HR、SBP、DBP变化;观察两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差异。麻醉起效:经椎管给药至下肢发热、麻木出现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期间使用椎管内麻醉药物剂量。

1.4统计学

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前后HR、SBP、DBP变化

两组麻醉后HR、SBP、DBP水平相比麻醉前均发生一定降低(P<0.05),见表1。

2.2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未见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群生理功能降低,骨质疏松症频发,也使得下肢骨折发生率逐渐升高[4]。在手术麻醉中,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对麻醉药物敏感性较高,因此需选择麻醉效果明确、药物用量少、生理干扰小的麻醉方式[5],以降低麻醉药物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硬膜外麻醉为下肢骨折手术常见麻醉方式,其局部阻滞范围大,且硬膜外腔脂肪较厚,可有效防止药物扩散,避免阻滞不全、麻醉失败情况[6],但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较长,局部麻醉药量控制难度较大,易引起呼吸抑制及围术期心血管意外事件,难以适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而随着CSEA技术成熟,在临床麻醉应用中不仅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还可借助硬膜外导管追加局部麻醉药物,可有效防止麻醉阻滞平面不当等问题,具有更高可控性[7],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果显著(P<0.05)。研究发现,麻醉后患者HR、血压水平均出现一定降低(P<0.05),此情况多与麻醉使得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及麻醉阻滞部位血管扩张,心排出量降低有关。

综上所述,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行CSEA麻醉,可同时发挥硬膜外及腰麻双重优点,具有药效发挥快,可控性强,麻醉药物用量小等优点,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生理负担,促进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亚栋.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51(10):222-223.

[2]马燕, 苑贵敏, 章彦,等. 硬膜外与硬腰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 2016,36(4):314-316.

[3]马涛, MATao.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3):46-48.

[4]王叔衡.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10):68-70.

[5]伍尚善.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41(3):120-121.

[6]陈炎春, 樊超, 骆永强. 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2):241-243.

[7]郭学陟.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 双足与保健, 2018, v.27;No.186(4):175-176.

论文作者:黄耀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黄耀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