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贺淞淞

中医特色护理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贺淞淞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九病区 贺淞淞[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70例(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5例)与中医特色护理观察组(35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VAS评分低,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中医特色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感,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3-ZYM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一种消化内科疾病,该病病程较长,治愈难度较大,并且具有多发性及反复性特点[1],患者多存在胃痛、胃酸等症状,进而导致恶心、呕吐等反应[2],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并且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本文选取我院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70例(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分析中医特色护理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70例(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男、女为19例、16例,年龄24至47(39.29±4.13)岁,观察组男、女为20例、15例,年龄26至48(40.14±3.25)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加强健康教育等。观察组给予中医特色护理,①针对脾胃虚寒患者,给予温和艾灸,取穴足三里、胃俞、中脘、脾俞,从上往下,每个穴位15至20min,1天2次[3]。②取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及关元穴进行拔罐,留罐10min,1天1次,拔罐后,在患者穴位覆盖被褥,起到保温作用。③给予患者生姜、猪肚、莲子、鱼肉等,坚持少时多餐的原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可以食用桂圆糯米粥,注意细嚼慢咽,不能食用辛辣、酸冷的食物,防止刺激胃黏膜组织。陈皮、姜片泡水代茶饮,出血者不能饮用。提高饮食合理性,避免不良影响对疾病恢复造成影响。④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常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针对患者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通过有效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针对患者不良情绪变化,可以使用暗示疗法及顺情从欲法。护理人员还需掌握患者疼痛情况,通过有效的方式减轻患者身体痛苦及精神压力。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胃脘痛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患者胃脘痛及其他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即患者疼痛感轻。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百分率,分别用t、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43%,对照组74.29%,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n=35) 9(25.71) 17(48.57) 9(25.71) 26(74.29) 观察组(n=35) 13(37.14) 19(54.29) 2(5.71) 32(91.43) - - - 5.2851 P - - - 0.0215 2.2疼痛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1.5±0.4)分,低于对照组(2.2±1.2)分,P<0.05,见表2。

表2 疼痛情况对比(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5) 5.4±1.4 2.2±1.2 观察组(n=35) 5.3±1.6 1.5±0.4 t 0.2782 3.2739 P 0.7817 0.0017 3讨论

胃脘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患者表现为胃疼隐隐、绵绵不休,通常在劳累及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四肢倦怠、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虚弱[4]。在临床治疗中,西医上常通过抑酸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进而促进胃肠动力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辅助中医特色护理,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43%,对照组74.29%,P<0.05,护理前,两组VAS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1.5±0.4)分,低于对照组(2.2±1.2)分,P<0.05。胃脘痛主要发病原因为饮食不规律、不健康及情绪不佳所导致,在中医学中,认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脾胃虚弱而造成的中气不足,在外寒影响下,对脾胃造成损伤,最终胃失温养。在临床治疗中,治疗原则为温中健脾、散寒止痛[5]。本文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具有无创性,在改善患者病情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样,并且灵活、简单、成本低廉,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疾病恢复。中医特色护理与现代护理相互渗透,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特点题注护理原则及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由此可见,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所以,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中医特色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感,效果较好,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盖海云,陈红,黎婉荣.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5(5):212-213.

[2]祁佳,唐跃年,张宇锋,等.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6,22(3):101-105.

[3]徐倩,熊振芳,周琼,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2):4051-4053.

[4]黄沂,陈柘芸,宁余音,等.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6,31(17):24-26.

[5]周媛,胡艳宁,张媛媛.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5):392-394.

论文作者:贺淞淞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中医特色护理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贺淞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