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MST(赛丁格)PICC静脉置管与肘下盲穿PICC静脉置管的比较论文_陈洁

陈洁

(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 四川 安岳 642350)

【摘要】 B超引导下MST(赛丁格)PICC置管是传统PICC置管改良技术,它为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肿瘤病人化疗等建立了一条生命通路。PICC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穿刺前的血管定位至关重要。

【关键词】 PICC静脉置管赛丁格技术肘下盲穿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17-03

对穿刺PICC血管的定位有盲穿和B超定位2种方法,本课题旨在分析2种穿刺方法对PICC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患者一般情况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成功提取200例样本,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00例行B超引导下赛丁格PICC静脉置管术,对照组100例行肘下盲穿PICC静脉置管术。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均为45±8岁,两组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详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注:观察组:B超引导下赛丁格PICC静脉置管组

对照组:肘下盲穿PICC静脉置管

2.方法

2.1 定位与穿刺方法

定位: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手臂外展45°~90°,B超探头按血管条件选择粗、直且无畸形无闭塞的血管为穿刺血管,测血管内径及置入导管外径匹配程度、皮下深度、避开肘关节、大动脉,确定位置标记。

测量导管置入长度:从穿刺点沿手臂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加5±1cm。

建立无菌区: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对穿刺部位消毒。操作者按无菌技术操作要求建立最大无菌区域,将穿刺所用物品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涂有耦合剂B超探头用无菌保护套套好,保持探头与保护套平整无皱褶、无气泡,以使血管成像清晰。

局部麻醉:扎止血带,在B超引导下再次确定穿刺点,在穿刺点皮下注射0.1~0.2ml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穿刺:在定位血管上,根据B超显示的血管深度将针缓缓刺入,见回血后移开探头,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导丝从穿刺针尾部缓慢送入,如遇阻力,可调整穿刺针角度及手臂位置,勿强行送入导丝。导丝外露10~15cm,拔除穿刺针,保留导丝。

扩皮:用解剖刀片在导丝上方作0.5cm小切口(如患者不能耐受,可给予适量利多卡因),将扩张器、插管鞘组件套于导丝上并推送至血管内。

置入导管:裁剪导管为预测导管长度,肝素稀释液冲管备用。左手按压穿刺部位上方血管,右手分离扩张器、插管鞘组件的锁,缓慢退出导丝与扩张器,将导管从鞘口处缓慢送入至预定长度,退出插管鞘,左右撕裂分离插管鞘。让助手用B超仪探测导管是否进入颈内静脉,加压固定,置管后均行X线胸片检查定位。

2.2 临床应用观察:2组均选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美国巴德公司)规格4F、5F。由静脉专科护士在置管室操作,严格遵守置管及维护操作规则进行护理和保养,最大的无菌面,严格的无菌技术。比较两组一次性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期间每周二、五专科护士PICC置管后维护质控日、每天正确冲封管,对出院患者作相关带管指导、发放置管后维护单,每周返我科维护1~2次,并鼓励患者电话咨询专科护士相关问题,做好维护登记,内容包括:导管留置时间、使用过程的并发症及其他问题(①静脉炎;②导管相关性感染;③导管堵塞;④导管有无损伤及漏液、渗血;⑤导管是否移位)。如果有特殊情况,组织全科专科护士讨论,整改存在问题。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回收后经过逻辑矫正与手工校对,通过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学推进;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推断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系统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

3.结果

3.1 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的赛丁格技术性PICC置管与传统PICC置管比较置管成功率提高。我科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对100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其中92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4例患者2次穿刺成功,2例患者3次穿刺成功,2例未穿刺成功(穿刺3次后失败),穿刺成功率98%。置管后均行胸片检查,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100例采用传统的肘下PICC置管,其中81例一次穿刺成功,5例2次穿刺成功,4例3次穿刺成功,10例穿刺不成功,穿刺成功率90%。见表2。

3.2 降低了并发症:我科对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肘上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的赛丁格PICC置管100例,对照组肘下盲穿PICC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并发症发生率2%(发生并发症2例,无并发症98例),对照组100例并发症发生率9%(发生并发症9例,无并发症91例),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的赛丁格PICC置管时并发症明显低于我院肘下PICC置管比较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

注:观察组:B超引导下赛丁格PICC静脉置管组对照组:肘下盲穿PICC静脉置管

4.讨论

提高置管成功率B超定位成像可以清晰的显示颈部任何截面下静脉与动脉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距离,探测皮肤与静脉前壁的距离,将穿刺针与血管的关系动态显示出来,确定穿刺针进针的角度和深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该研究中超声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对照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0%,提高了8%。

降低并发症我科对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肘上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的赛丁格PICC置管100例,对照组肘下盲穿PICC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并发症发生率2%(发生并发症2例,无并发症98例),对照组100例并发症发生率9%(发生并发症9例,无并发症91例),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的赛丁格PICC置管时并发症明显低于我院肘下PICC置管。

该方法操作简单,风险小,一般医师和经过培训的静疗专科护士均可操作,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静脉通路选择,满足了临床各种情况对于静脉用药的需求。

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穿刺者应该通过B超观察静脉的B超截面图,掌握穿刺处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通过B超探查静脉的走向,在沿静脉走行的皮肤选定穿刺点。穿刺前准备好静脉穿刺的物品,检查穿刺工具是否齐全。将均匀涂有耦合剂的B超探头用无菌保护套套好,抚平探头上的保护套,保持探头与保护套平整无皱褶、无气泡,以使血管成像清晰,便于操作。在掌握进针角度及进针深度方面,一定要按穿刺前超声引导定位的方向进针,不能随便改变进针的方向,如果穿刺时穿入了动脉,那么在拔出穿刺针后应进行局部压迫1~2min,一般无需其他处理。在穿刺完成后一定将穿刺针固定牢固,采用右手拇、食、二个指头握住穿刺针,用中指、小指、无名指轻微按住颈部皮肤作为支撑,切忌不可悬空握针,这样进针的操作方法对于一些合作意向较差的患者也可以有效的固定针头。

5.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该技术在我院成功开展证明该项技术推广应用不存在原则性问题,但基层病人大多来自偏远山区、置管后带管出院后维护和质量管理网络建立等工作需要加强、改进。同时基层医院静脉治疗的专科人才培养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蒋维芬基层医院肿瘤患者化疗时护士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选择[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317-318.

[3]孟春英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25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4.

[4]罗金莲伊秀英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4]598-599.

[5]黄蔚华阎冬丽黄中英覃惠英辛明珠超声引导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2)146-148.

论文作者:陈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B超引导下MST(赛丁格)PICC静脉置管与肘下盲穿PICC静脉置管的比较论文_陈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