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磁场共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论文_郭文强

低磁场共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论文_郭文强

郭文强

益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低磁场共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2例听神经瘤患者,22例中有2 例微小听神经瘤,MRI表现病侧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20例为大的听神经瘤,T1WI呈稍低或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Ⅶ、Ⅷ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结果 本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MRI是诊断听神经瘤非常有效的方法,应作为听神经瘤的术前的首检查方法。

关键词:听神经瘤;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力多方位成像功能,已经广泛用于 听神经瘤的术前诊断,作者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的 MRI征象,旨在探讨 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搜集2010.1~2014.10间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听神经瘤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8岁~68岁,平均45.1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头痛、呕吐、视力下降。

1.2 MRI机型为Toshbo0.35T超导机,用头部线圈,脉冲序列: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T1WI:TR/TE:420/15ms。快速自旋回波(FSE)脉冲序列T2WI:TR/TE=4600/120ms。行横断T1WI、T2WI矢状T1WI 成像检查,平扫后均行增强检查,静脉注射Gd-DTPA,用药剂量为0.1mmol/kg,注药后行横断,矢状、冠状T1WI检查。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 22例中10例位于右侧,11例位于左侧,双侧1例。肿瘤直径最大53mm,最小为7mm,平均30mm,瘤体直径小于10mm的微小听神经瘤2例。10mm~20mm者4例,大于20mm者16例。病灶椭圆形10例,圆形7例,形态不规则者5例。22例中有20例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

2.2 肿瘤信号 2例微小听神经瘤MRI表现病例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信号。T2WI像示1例内听道扩大,1例内听道无异常。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瘤体直径大于10mm的20例中,实质性5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囊实性并存有12例,T1WI呈稍低及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及稍高混杂信号,3例为完全囊变,其中1例囊壁上有大的壁结节,T1WI呈 低信号,T2WI呈 高信号。注射Gd—DTPA后肿瘤呈明显 均匀性强化6例、不均匀性显著强化13例,环状强化3例。

2.3 邻近结构的改变 20例显示患例第Ⅶ、Ⅷ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增强检查后与瘤体相连,且与瘤体强化一致,18例显示内听道扩大,其中1例内听道口有骨质破坏,10例瘤周有轻度水肿,患侧桥小脑角池闭塞20例,四脑室移位变窄16例,幕上脑积水10例。

2.4 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需和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脑膜瘤,上皮样囊肿、三叉神经瘤、胶质瘤、蛛网膜囊肿和颈静脉球瘤鉴别。(1)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脑膜瘤是不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内听道一般无扩大;MRI表现为信号与脑皮质一致,静脉注射Gd—DTPA呈显著均匀性强化,可见“脑膜尾征”。(2)上皮样囊肿临床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刺激症状,且多局限于第三支,可伴有内听道扩大,但MRI检查时T1WI像呈低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3)三叉神经瘤瘤体一般呈哑铃状,横跨中、后颅窝,伴岩尖部的骨质破坏,MRI检查可见三叉神经根部增粗与肿瘤主体相延续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可靠征象。(4)胶质瘤:多来自脑干或小脑的脑质瘤向桥小脑角处发展,但无内听道骨质改变,MRI增强扫描时没有听神经的强化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蛛网膜囊肿边缘规则,占位效应明显,平扫为低密度,CT值与脑脊液一致,增强后无强化。(6)颈静脉球瘤:可见颈静脉孔的明显扩大和骨质破坏,一般不伴有内听道扩大[4]。

3 讨论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发生率达80~95%,大多发生于第Ⅷ颅神经的前庭神经,其细胞起源目前仍有争论,有作者认为来源于雪旺细胞,有的则支持来源于成纤维细胞[1]。肿瘤开始多局限于内听道口,以后沿阻力较小的内听道及桥小脑角生长。

听神经瘤的MRI征象:微小听神经瘤CT检查时由于颅骨伪影的影响,CT平均扫描难以显示肿瘤本身,常为假阴性,而MRI可以显示从内听道到桥脑的每个部位,因此能显示微小听神经瘤[2],微小听神经瘤具有以下三特征:(1)T1WI像示病側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增粗,为略低或等信号,(2)T2WI像示高或 高等混杂信号;(3)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但微小听神经瘤检查必须用薄层扫描,同时使用Gd-DTPA增强检查,否则易遗漏病灶或得到可疑结果[3]。对于大的听神经瘤,T1WI像示略低或等信号,T2WI像为高或稍高信号,当瘤内有囊变时,T1WI像示有更低 信号,T2WI像有更高信号,当肿瘤内有出血时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紧贴内耳道孔可见肿瘤组织呈漏斗状,尖端指向内耳道,注射Gd—DTPA后肿瘤呈均匀性,不均匀性或环状强化,患例等Ⅶ、Ⅷ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增强检查后与瘤体相连,且与瘤体强化一致,这是听神经瘤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听神经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约有半数的听神经瘤患侧环池增宽而患侧桥前池多因肿瘤占据而不显示。而肿瘤邻近的脑池增宽是脑外肿瘤的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部分病例瘤周有轻度水肿。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MRI检查具有无创性,可三维成像和无颅骨伪影的干扰,组织分辨力高等特点,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囊变、出血、肿瘤包膜,病灶范围,瘤周水肿和邻近结构的改变,特别是能直接显示第Ⅶ、Ⅷ神经束,尤其是注射Gd—DTPA 增强检查后显示强化的第Ⅶ、Ⅷ神经束与瘤体相连,且与瘤体强化一致,使MRI在神经瘤影像诊断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组MRI的定位、定性准确率为100%,与文献报道相近[4,5]。高于CT70%左右的定位、定性准确率[6-9],现在MRI 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被认为是诊断听神经瘤最敏感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应作为听神经瘤的术前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龄主编 听神经瘤[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

[2]陈星荣,沈天真,黄祥龙,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的CT诊断(附204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9,23:76.

[3]缪飞,沈天真,陈星荣,听神经瘤CT和MRI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5(1)2:77-79.

[4]卢光明,陈君坤,主编.CT诊断鉴脑别诊断[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01.

[5]缪飞,桥小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2):81-84.

[6]于卫中,洪小妮,黄远亮,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8,7(6):102-104.

[7]New PF,Bachow TB,MR imaging of the acoustic netves and small acoustic neuromas at 0.5 T,[J].AJR 1986,144:1021.

[8]Mirza S,Mailk TH,Ahmed A,et al,Incidental finding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reening for cerebellopontine angle tumours,[J].Laryngol Otol.2000;114(10):750.

[9]Mikhael MA,Ciric Woff AP,MR diagnosis of acoustic neuromas[J].Compute Assiat Tomorgr.1987,11:238.

论文作者:郭文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低磁场共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论文_郭文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