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护理疗效论文_任彬,高静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肾脏内科重症医学科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的心理反应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常规措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护理组患者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优化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209-02

慢性肾衰竭在临床并不少见,主要因肾脏疾病不断持续发展所致,终末期肾衰一般通过长期血液透析维持治疗。因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治疗费用不低等均可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双重重担,导致患者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1]。故如何通过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安抚,缓解其不良情绪,促使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例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8~70岁,年龄平均(49.25±10.56)岁,病程1.5~6.0年,病程平均(3.24±0.55)年;按照原发病分析,糖尿病肾病16例,慢性肾炎10例,高血压肾病3例,急性肾衰竭1例。护理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7~72岁,年龄平均(48.76±11.08)岁,病程1~5.5年,病程平均(3.45±0.60)年;按照原发病分析,糖尿病肾病13例,慢性肾炎9例,高血压肾病5例,急性肾衰竭3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成立心理护理小组,由科室内护士长作为心理护理小组组长,由科室内其余护士作为小组成员,通过多次讨论,结合科室内实际情况,制定心理护理干预基础方案,同时应用SDS及SAS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初入院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心理护理基础方案做出个性化调整[2-3];(2)获得患者及家属信任,保证护患关系和谐,护士应在掌握患者临床资料的前提下,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等相关医疗知识,促使患者尽快树立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度,保证护患之间沟通及时有效,促进护患关系更加和谐;(3)获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及支持,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往往因照顾患者、经济及社会因素等出现紧张、焦虑等诸多负面情绪,而且家属能够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护士应当尊重患者家属,耐心倾听患者家属心里所想,以及家庭困难等问题,通过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专业理论及技术操作、优质服务质量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并成为患者强有力的后盾;(4)护士应保证病房环境整洁、温馨、设置便利,尊重并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认真解决一些如协调保险、协助办理缴费及取药,无陪伴人员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护理人员、每日定时发放每日费用清单等;(5)护士协助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拥有正常社交圈及生活圈,鼓励其参加工作,保证其拥有良好的社会归属感,以积极心态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学习[4]。(6)若患者情绪特别激动,或过于抑郁,需要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学专家干预,护士需给予其适当帮助,通过心理学方面专业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及检验,当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者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血液透析一般可简称为血透,是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主要在临床应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尿毒症患者治疗中,在将体内代谢废物及过量电解质移除出去,不仅能够净化血液,还能有效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据文献报道,随着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长期接受血透的患者数量也随之提高[5]。受到疾病及社会因素影响,长期血透患者往往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诸多负面情绪,不仅可影响其治疗及护理依从度,还能造成血压升高、心率不稳、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对血透也产生严重后果不利影响。因此,做好长期血透患者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度,增加其对血透、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还能强化其自我保健意识,保证良好生活起居习惯。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干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心理护理干预前,P<0.05;提示长期血透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不仅获得护士对其隐私及人格的尊重,还能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依从度,树立治疗信心,加深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获得护士及家属的有力支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工作。

【参考文献】

[1]邹于萍.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13-214.

[2]白云波,周晓丽,李月,等.慢性肾炎病患者的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2014,8(7):306-307.

[3]许雪华.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6-17.

[4]雷秀芬.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9):94-96

[5]陈亚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99-1700.

论文作者:任彬,高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护理疗效论文_任彬,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