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生产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国家建筑工程行业的建筑质量和性能也在不断的进步。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灾害频发,人民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中,主建筑的结构和形式直接影响着建筑性能的高低和稳定,作为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提高它的工程质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透彻的研究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目前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质量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结构主体安全,更是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当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虽然其施工工艺和施工手段已逐渐成熟,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而出,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备受影响与挑战,其在施工中不仅要面对各种社会现状的影响与机遇,还要结合相关施工基础知识进行完善。这就使得当前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要求较为严格,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施工准备1.1在混凝土浇筑的工程中,首先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制定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做好对工人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通过在交底的过程中对各个施工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严格的总结与分析,提出其相应的控制手段和控制方法。交底须详细说明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对各种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样的交接,同时更是要着重强调柱与梁、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标号的控制,振捣间距、振捣时间。一般在施工中对于混凝土准备工作要全面进行交接,重点对于各项施工材料和相关设备进行总结和分析。1.2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要准备充足,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材料和振动器的各种器具是提高其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关键,所用的机具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是通过相应的检测和维修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1.3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下雨施工时采用塑料薄膜混凝土盖好,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的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防雨、防暑等物资。1.4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钢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2、安全措施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地基基础上面具有着承受、担负和传递连接工程的全部上部荷载,使得上部荷载能够维持相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维持性等相关联系和整体性,使得整个建筑结构能够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结构模式。在施工的过程中确保施工安全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同时对于提高企业施工效益十分重要。2.1一般要求2.1.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并且需要严格的系好下额带。戴安全帽不系下额带视同违章,针对这些情况,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进行处理。视结构情况,在浇注前把安全网满布。2.1.2浇注梁柱混凝土时,无法采用可靠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低挂高用,操作中应防止摆动碰撞,避免意外事故发生。2.1.3各施工人员,必须接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严禁上岗作业。2.1.4振动棒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2.2泵送的安全要求2.2.1砼泵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专职司机操作,司机就是整个设备的负责人。要严禁非司机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2.2安全防护装置,诸如警告指示信号,格栅,防护盖等等,必须在显而易见的位置,不得拆除或用它物代替。2.2.3支腿必须用机械方式或液压方式锁紧就位,泵体一定要保持水平,不平时一定要调整支腿牢来调平。2.2.4输送管道(尤其是立管)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所有输送管道安装后不得有伸缩、扭曲等变形现象,其安装位置应使人容易接触到,并且要用螺栓栓紧。输送管沿地面铺设时要加垫墩(如道木)以便于装拆管道接头。管道接头必须紧固接牢。2.2.5电源的电压和容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2.2.6为了防止空气的吸入,料斗的砼必须至少装搅拌抽管,否则空气会将砼抽回,冲击料斗,发生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事故。
3、施工过程3.1浇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3.1.1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应集中布料,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并由远而近、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3.1.2浇注柱、剪力墙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则在浇注时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3.1.3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脚手架有无异样,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时应立即停止浇筑,马上加固,修整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3.1.4浇筑混凝土时发现钢筋垫块移动,不能保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预留孔洞位移的情况,应立即整改后,才能浇筑混凝土。3.1.5此次混凝土为一次性浇筑,应在柱、墙浇筑完毕后尽量马上连续浇梁板混凝土。3.1.6在浇注混凝土时,出现堵泵拆管时,应在拆管前在泵管头布设模板或麻袋,把从泵管里倒出的混凝土用模板或麻袋接住,然后把混凝土抬到正在浇注的位置。如混凝土不小心留到楼板上,应马上清理干净。在浇注前把11米层多余的钢管扣件木方清理干净,以免留下的混凝土把材料埋起来。3.2振动器作业3.2.1浇梁混凝土时,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2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另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0~450。3.2.2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4、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得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并且还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为了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就必须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部署,并且对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严加控制,从而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通过本文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分析研究,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首先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且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相关要求进行施工,从而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将来的建筑工程中,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必定也会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鑫.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工程施工安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8)
[2]王红梅,安玉红.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外防护施工工艺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02)
论文作者:孙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振动器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主体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