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茹[1]2006年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突破期,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紧迫和具有现实意义。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提高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这些权力机关的运行效率;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整体效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本论文首先在提出了当今世界上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现象,并依次分析了其产生、表现与未来展望,并且明确不论是英美模式还是德日模式均不是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最佳模式。其次,在论文的核心部分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并将其与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分析、论证、提炼不同制度下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探索出能够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系统完善的制度安排,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与国有企业改制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系统优化方案,从完善监督制衡机制、选择运行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内外部机制几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最后,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作为论文的实证案例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有一些启发,并由此提高各公司权力机关的运行效率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整体效率。
常盛[2]2006年在《基于要素分析的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这些研究多是利用经济学的工具,侧重于对公司治理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公司治理及治理结构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本文利用系统科学工具,尝试性地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的概念,并在这个框架体系内系统地探讨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框架、机理、特性及稳定性等相关问题。本文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内外公司治理实践把握的基础上,以治理要素为切入点,基于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系统科学理论,采用理论演绎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通过指出和分析主流公司治理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系统要素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研究的新视角。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言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和主要理论创新点。第二章,对前人的公司治理实践和相关理论成果进行回顾,指出了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便建立本文立论的理论基础,同时为本文的研究内容做铺垫。第叁章,本章概述了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公司的要素构成,并对公司治理结构系统加以定义,提出治理要素的概念。第四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对治理要素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阐述,为第六章的实证分析提出一系列可供检验的理论假设。第五章,从治理逻辑、治理模式、治理原则叁个方面阐述了治理结构系统的运行机理。本章在对委托代理理论“单边治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平等参与”观点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将治理的系统逻辑归纳为:地位确定、关系构建和互动反馈。接着,提出了基于系统科学的公司治理的“互动治理模式”。最后,揭示了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即权变原则。第六章,本章首先对治理要素实证分析,其后,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因子分析框架。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稳定性因子分析框架进行实证检验。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归纳而言,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是由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环境以及治理目的这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也是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即“治理要素”。在治理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框架。2、在公司治理结构系统框架基础上,利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治理结构系统的运行机理。本文认为,治理结构系统的运行机理依存于治理结构系统,将治理结构系统与特定目标联接起来,体现了治理结构系统与特定目标的因果性关联流程和治理要素在治理结构系统中运行的逻辑、模式和原则等。治理结构机理就是治理模式、治理原则以及联接两者的治理逻辑共同构成的一个框架体系。3、提出了不同于单边治理和共同治理的互动治理模式。传统理论的治理模式无论“股东至上”还是“平等参与”都不能准确反映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系统中的状态和地位,为此,我们提出“治理地位”这个概念反映这一状态。利益相关者治理地位的差异,是公司治理结构系统造成互动的根本原因。因此,互动治理模式反映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的根本模式。4、初步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因子分析框架。本文将公司治理结构视作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对其耗散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存在叁方面因子影响治理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分别是开放性相关因子、非线性调节相关因子、远离平衡态相关因子。以此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因子分析框架。
朱永繁[3]2012年在《基于系统论的ZGWY集团公司治理体系设计与完善》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以ZGWY集团公司治理历程为例,研究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并提出了系统性的ZGWY集团公司治理体系设计方案,分析结论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实践发展具有很好地理论指导价值。本文主要内容为:首先,阐释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意义和研究创新: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系统论的契合。契约经济学认为存在代理问题和不完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治理问题就将产生。公司治理可以看作是对初始合同中没有特别规定的问题作决定的一种机制。其本质是为了解决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进行的一系列合同或制度的安排,通过这些安排使各利益主之间形成相互制衡,即在代理成本最低的条件下实现目标主体利益的最大化。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叁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公司治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利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论来研究公司治理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其次,简述ZGWY集团公司治理的状况。主要介绍ZGWY集团改制的历程和公司治理问题。第叁,ZGWY集团公司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基于系统论研究视角,改进ZGWY集团公司治理体系,完善由股东、经理人员、雇员、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机构和建立一套有助于机构运作的机制,主要包括内部机构、外部机构以及相应的治理机制;提出ZGWY集团公司治理体系的设计与完善方案,重点解决ZGWY集团公司治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内部治理不规范、经理人员的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和外部治理结构发挥的监控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此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探讨从公司内部系统与外部社会经济系统来完善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
耿启幸[4]2017年在《系统论视域下公司治理规制路径刍议》文中指出现代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深刻影响着公司制度的变革。目前学界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多限于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角度,鲜有从系统论思想角度去探索。通过简述系统论思想与公司治理理念的融合,运用整体性思想、结构性思想和开放性思想对现代公司治理进行分析,为研究公司治理打开一个前瞻性视角。
张淑贞[5]2011年在《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入到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中,及时揭露企业存在的威胁并发出预警,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和要求,企业领导者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本质认识不深入,对内部审计职能不明确,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提出“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重要论断。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做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的报告,进一步全面、系统阐述了这一观点。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是对审计本质的深化发展,运用到内部审计领域,该理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预防、抵御和揭示风险的功能,能够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帮助企业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是企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可见,这一观点的提出对内部审计来说也是重大的审计理论创新,对传统的内部审计和审计工作转型都有着极大的拓展、推动作用,对我国的内部审计建设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相关问题。首先,利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生物学和仿生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对审计免疫系统论进行了分析,提出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其次,通过分析内部审计在“免疫系统论”下的本质、功能、作用机理、意义等一系列问题,构建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再次,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总结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内部审计可以沿着更新观念——健全法规——改善环境——优化模式——改进方法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有效实施。
束继东[6]2007年在《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研究》文中认为环境的剧烈变化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管理层在面对激烈竞争时提出了战略转换与调整、积极管理风险等对策,所有这些都需要有关主体提供更及时、相关和可靠的信息。在这种背景下,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被视为帮助改善治理、管理风险最合格的职能系统,对战略管理和各项决策行动进行监督,并评估实施效果。为更好发挥内部审计增加价值和改善公司运营的作用,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大幅度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亟需构建柔性的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本文以柔性理论、系统理论、内部审计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等为基础,阐述了公司内部审计系统及其柔性;从分析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的主客体环境入手,提出了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动力的概念,并构建测度内部审计系统柔性动力的模型,用于解决“何种力量推动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的生成与运行”,“如何推动”,“推动程度多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的生成机理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的测度模型,并绘制出柔性的最佳区域图;文章的最后提出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内部审计战略环境分析、促进内部审计资源与能力的耦合、强化内审评价机制、创新内部审计模式、培育基于柔性的内部审计文化等在内的改善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的策略。
王世权[7]2002年在《基于系统论下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理论上看,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企业制度、公司管理等研究领域,是跨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就实践而言,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化、企业改革的深入,逐渐产生并演化成为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目前,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大多基于分权与制衡,仅停留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层面,缺乏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深入细致研究。特别是在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转轨经济的公司治理实践未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缺少具有权威性的实证分析结果,又未提出具有影响力的政策建议,使得理论只能用于“解释现象”,而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本论文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的概念,分析提炼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核,并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环境、系统能级原理和系统运行机制与模式的研究,从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系统运行模式;运用博弈论对公司治理过程中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运用模型验证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给出了求解最佳股权集散度的方法和融资风险分担模型;探讨了利益相关者介入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等等。最后,根据研究出的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理论,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系统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思路。
李丹[8]2015年在《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JTKG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所带来的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开始进入了高风险经营的时代,企业单位的腐败案件频频发生,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能发挥的作用等研究及相关理论也不断深入地发展,由监督和评价职能转向确认与咨询职能,由传统的检查、评价与咨询功能,转向免疫系统论功能,提出了内部审计也能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观点;内部审计应当在组织对风险的管理、抵御、防控及免疫等各项环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深入研究了“免疫系统”论及“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组织内部审计的本质、职能、方法及作用等相关的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世界通信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和金鹰国际集团公司在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在国内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实务操作及理论研究,已经取得的相关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免疫系统”论的相关基本理论,结合国有企业集团的独有特征,认为目前江苏JTKG集团作为国有独资企业,在2014年度对下属各子公司的专项审计中,通过内部审计在组织的财务、风险、专项及审计管理等方面,所开展的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企业经营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审计改进建议,进行改正。通过调研JTKG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认为其工作在“免疫系统”的事前预防、事中抵御和事后揭示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为:集团内部审计体制和理念有待提高、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内容不规范、实施不到位,审计方法与技术落后且审计力量不足,对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治理中的重要性,高管层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在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的控制体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内部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到位等导致审计范围不完整、职责与权限不明确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等。考虑集团现阶段工作的主要目标、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规划,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适应集团当前的改革环境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审计改进建议,使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新功能,能够实现为组织创造价值的作用,具体通过:完善集团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重新设计集团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规范集团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实行审计派驻制,增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提高其工作的胜任能力,提高企业的“免疫系统”风险管理意识,合理确立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及其人员,在组织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其参与企业管理,为组织增加价值,完善内部审计的问责制度,做到权、责、利的统一等来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改进JTKG集团内部审计的实施方法,加强其技术建设及审计的队伍、人员建设,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加强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审计预警系统的建设,构建内部审计工作的免疫检测系统等活动,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理念的建设工作,建立科学的“免疫系统”视角下内部审计的工作理念,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向增值型与服务型进行转变,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对企业风险的“免疫力”等活动上,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性。
何志星[9]2012年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文中认为这是个变革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给这个时代的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物质财富和精神生活的改善让人们实现了更高程度的自由。这些都是拜那些不断追求完善自我的人们所赐,比如刚刚故去的史蒂夫·乔布斯。这些创造者有着执着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和挑战现有秩序的勇气,他们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他们给整个时代打上了精神的烙印,留下了他们对世界的改变。除了这些令人充满敬意的人物外,时代还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发展进程的因素,就是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人的精神品质也有制度鼓励的原因。它使得人们从事于创新,专注于创新,形成一种创新精神。当然,这些都只是制度影响的一个体现而已。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对于制度也有很高的寄托,这也许就是制度变革在现今世界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研究者也对制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形成了今天我们对制度一些看法和观点。现在,对于制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低潮,但这种现象在任何研究中都曾出现过。这可能是制度研究出现的一个瓶颈期,但这将很快过去,并终将迎来制度研究对现在研究范式以及思想的重要突破。原因就是,制度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喜和改变,而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没有出现过。这说明了一个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进步,制度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制度变革将更加频繁,制度创新将更多。这是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素材,并将推动制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刘勤[10]2006年在《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股票市场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形成了可观的市场规模。但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也开始凸现出一些比较严重的深层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虚假信息披露。2001年以来,由于一些重大虚假信息披露案例的发生,中国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中的严重问题已引起市场诚信危机,也吸引了许多人关注、研究。 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流动的市场,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正确决策的基础,也是资本市场“叁公”原则的具体体现,更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的基础。 要正确认识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需要放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中,用系统论的思想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该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开放系统、动态系统、可控系统、复杂系统。它由上市公司子系统、投资者与债权人子系统、中介机构子系统、监管者子系统构成。因此系统论是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适当工具。同时,新制度经济学以制度的视角研究“真实世界”的各种制度,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信息披露制度也就是一个各利益集团(子系统)相互博弈的系统。证券市场信息的显着特点是信息不对称,这样会产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都会降低市场效率。 由此可见,新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思想有许多互补之处,本文即是以系统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理解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 本文在以下叁个方面有创新: 一、本文用系统论来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系统,并建立四个子系统上市公司子系统、监管者子系统、投资者子系统和中介机构子系统进行系统性分析,剖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及运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以系统论的角度对成熟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用系统论来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系统或制度是视角的创新。 二、本文用博弈论对子系统间如上市公司子系统和监管者子系统、上市公司子系统和投资者子系统的博弈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收益,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博弈成本与收益,并结合制度变迁进行分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和变迁中利益集团的博弈来说明中国股市的现状和问题,这样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方法可谓是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 贾茹. 天津大学. 2006
[2]. 基于要素分析的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 常盛. 浙江大学. 2006
[3]. 基于系统论的ZGWY集团公司治理体系设计与完善[D]. 朱永繁.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4]. 系统论视域下公司治理规制路径刍议[J]. 耿启幸.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5].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与实施研究[D]. 张淑贞. 山东经济学院. 2011
[6]. 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研究[D]. 束继东. 长沙理工大学. 2007
[7]. 基于系统论下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 王世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2
[8]. 免疫系统论视角下的JTKG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 李丹. 南京大学. 2015
[9]. 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D]. 何志星. 浙江大学. 2012
[10].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系统研究[D]. 刘勤. 同济大学. 2006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系统论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公司治理理论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柔性管理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