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名人与中国的关系_经济学论文

论美国名人与中国的关系_经济学论文

美国著名人士纵论美国对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美国著名论文,人士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著名思想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最近在华盛顿举行了“21世纪前夕的美中关系”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政府、国会、学术和政策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大公司,有关国家驻美外交使团以及媒体的代表共三百多人。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总裁费尔班克斯、参议员鲍卡斯、众议员德赖尔、助理国务卿帮办谢淑丽、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坎贝尔、前国务卿基辛格、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前美国驻华大使洛德、柯达公司执行总裁费舍尔、可口可乐公司行动发展部主任芬顿一梅、《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费里德曼等在会上发言。

这次研讨会是在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奥克兰举行会晤后中美两国关系经过一段困难时期逐步走向正轨的形势下举行的,也是在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海峡局势紧张并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规模之大、与会的重量级人物之多、研讨的范围之广为近些年来所少见,这表明美国各界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会议从政治、外交、安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分析了美中关系的现状和趋势;探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前景。会议的基调是比较积极、乐观的,强调要努力克服目前的障碍,把一个稳定、健康的美中关系带入21世纪;但同时也表现出美国对华政策上的两面性。

一、与会发言者认为,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化。尽管中国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它不会像前苏联那样土崩瓦解;在20年内,中国不会对美国形成战略威胁。

费尔班克斯、德赖尔、费舍尔、芬顿一梅、弗里德曼、洛德等都在发言中从不同角度赞扬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他们认为,经济改革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愿意在国内外的竞争与合作中开放它的经济,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

布热津斯基强调,中国的历史同前苏联大不相同,前苏联是一个有着400多年迅速扩张史的帝国,而中国虽有许多少数民族, 但却是一个文明的、充满自豪感的、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要比俄罗斯的改革更加深刻,因特网、电视在中国普及得很快、很广。中国可能会在政治上遇到困难,但不会出现前苏联崩溃后俄罗斯民族所遭受的那种巨大的、历史性的衰落。

布热津斯基说,中国是欧亚大陆的关键国家之一,对全球局势的稳定起重要作用。但中国的国力比较薄弱,不会采取同美国相对抗的政策,不会像前苏联那样企图在国际舞台上对美国取而代之。基辛格也说,中国共产党与前苏联共产党有很大区别,前者不主张向世界扩张,后者则声称它的理论和组织全球都适用。与前苏联相比,中国的军备微不足道,中国至少在20年内不会对美国构成战略威胁。

二、与会者对美中关系的前景表示谨慎的乐观。他们提出两国应建立一种“持久而灵活”的关系结构。有人认为在今后几年内安全和战略问题将成为美中关系的核心;也有人建议在对华政策中采取不左不右的中间立场。

政府官员谢淑丽和坎贝尔在讲话中都谈到了今年2 月以来美中关系遭受的一系列挫折,当前台海紧张局势给美中关系带来的严峻挑战,同时克林顿总统和江泽民主席最近在奥克兰的会晤为两国关系恢复进展创建了基础,美国政府对美中关系的前景仍保持乐观态度。但两人在讲话中都强调要小心谨慎地处理对华问题。

谢淑丽说,要想防止美中关系出现大起大落,就要建立一种“持久而灵活”的、既有建设性又有“弹性”的关系结构,它能使双方在关系紧张时期仍然保持正常联系,强调共同利益,处理存在问题,同时又能面对分歧。她说,只要美中双方共同处理好外交、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挑战,21世纪就能成为一个“和平的、富有成果的世纪”。

坎贝尔说,有人认为经济问题是美中关系的核心,但他认为,在今后数年内,安全和战略问题将成为美中关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美中两国的互相感觉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科索沃战争和中国使馆被炸事件使中国对美国的看法发生了很大转变,其长远影响不可低估。因此,美国应小心行事,着力处理好目前能够解决的问题。他说,亚洲国家都希望美中关系进入一个更加稳定、更有可预见性的时期,美国应向其亚洲盟国多做工作。另外,美、中、日三国之间如何加强合作,也将成为亚洲安全的重要课题。

洛德在发言中提出了美国对华政策“十戒”,强调对中国既不要“妖魔化”,也不要“神圣化”;既不要全面遏制,也不要全面支持等等。他的发言集中反映了美国对华中间派的立场,充分表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三、与会者认为,一个中国政策为美、中、台三方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为大陆和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创造了条件,任何挑战这一框架的企图都是错误的和危险的。美国政府不应该支持台湾当局任何突破一个中国模式的做法,中国政府也应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而不是武力解决台海危机。

参议员鲍卡斯说,一个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都“很好地服务了30年”。在一个中国的政策下,台湾经济高速发展,并推进了政治民主化;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美国同台湾和中国大陆在亚太地区保持了25年的稳定局面。因此,美国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一个中国关系框架的企图。

基辛格说,多年来美国政府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在台海地区实行了一种平衡政策,如果改变一个中国的框架,台海地区将会出现军事对峙。台湾当局必须有所克制,避免对一个中国的框架提出挑战,美国将不会为了捍卫任何地方的“独立”而去进行冒险。

布热津斯基说,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就是在确认一个国家概念的前提下承认两岸分割的现实,而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则是要将这一模式改变为“分裂国家”的模式,其实质是企图将中国永久分裂合法化。他批评美国少数政客要求美国政府“自动地、无条件地”保卫台湾的做法,认为这是在干扰20多年来维持了美中关系稳定的模式。他还警告台湾当局,美国不会支持任何“突然的、客观上具有挑衅性的行动”。

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也表示希望中国政府用和平方式处理同台湾关系,强调使用武力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自身利益,将会牺牲中美关系。

四、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美中两国都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如果双方就此达成一个令人满意的协议,美国国会将有可能同意修改“杰克逊—瓦尼克”法,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鲍卡斯、弗里德曼等人认为,中国“入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为美国的农民和制造工人创造出一个有12亿人口的新的巨大的市场机遇。这不仅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表明美国继续支持自由贸易的原则。

第二、中国“入世”后将被融入以法治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从而在行动上要对其贸易伙伴负责。美国和其他国家将可以利用该组织处理争执的程序,毫不留情地反对中国的不合理的贸易行为。这也势必对中国如何同外部世界打交道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中国领导人将利用“入世”来确保国内改革的进程,促使经济繁荣,推动市场发展,扩大中产阶级,增加经济和政治上的自由度。

第四、中国“入世”将有利于使台湾这个世界上的第12大经济体加入世贸组织。美国希望能够完全根据台湾当局做出的“入世”承诺允许其加入这一国际贸易组织。

第五、加入世贸组织将为中国解决国内的腐败和中层官僚独断专行问题提供有效的外部压力。中国在“入世”后可能会引进一些更加开明的制度,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规则,这将使中层官员失去许多搞腐败和独断专行的机会。

参议员鲍卡斯认为,倘若中国“入世”谈判能在今后几周内圆满结束,美国国会仍然有时间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地位。众议员德赖尔也指出,尽管美中关系今年遇到很大麻烦,国会仍以非常接近去年的很高的票数支持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地位,尤其是两党新当选的议员几乎一边倒地投出了支持票。因此,国会将有很好的机会来支持同中国发展永久性正常贸易。

标签:;  ;  

论美国名人与中国的关系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