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证券的后果_南方证券论文

南方证券的后果_南方证券论文

南方证券善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方证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月10日,“五一”长假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证券市场正沉浸在对股权分置试点方案的热烈的大讨论中。此时,南方证券清算组不事声张地发布了三份公告,分别是清算组公告、个人债权登记公告和机构债权登记公告。

此前的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已对南方证券做出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关闭的行政处罚,并称原因是巨额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中国证监会责令南方证券在60天内清理证券业务。南方证券关闭后进入清算阶段。

南方证券总部位于深圳市嘉宾路4028号太平洋商贸大厦20-26层,除了大堂所在的20层,其他楼层通往电梯的大门都已锁上,来访者只能在20层签到进入。20层的接待大堂前台坐着保安人员,而电梯口也有两位保安站岗,随时盘查来访的陌生人。

与此前闽发证券、汉唐证券等公司关闭引发的强烈市场反应相比,南方证券的终结显得悄无声息,网络论坛上几乎没有讨论的热情。“大家对证券公司的关门已经麻木了。”南方证券投资银行部的一位人士说。

与其他南方证券的员工一样,该人士每天只能在办公室内枯坐。“4月29日证监会的处罚通知公布后,南方证券要求所有员工60天内不得离职,投资银行业务基本停顿,只能待着。”这位人士平日里忙碌异常,此番却难得地与记者煲起了电话粥。

建银投资醉翁之意

4月29日“关闭令”下达之后,南方证券行政接管领导小组同时宣布,委托深圳市政府自即日起聘请中介机构组织成立南方证券清算组(下称“清算组”)。清算组对外代表南方证券行使公司权利,并负责南方证券的清算工作。

“成立清算组,意味着南方证券的重组谈判已经完成,很快就会实施。”中国证监会的一位人士称。

正如此前媒体所透露,最新出现在重组名单上的,是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建银投资)。

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消息称,南方证券完成清算后,会引入市场化方式处置其资产,建银投资是拍卖会上目前已知的惟一买家。拍卖的资产除了南方证券的证券类资产,还包括南方证券大量的非证券类资产。

“建银投资是有能力处置这两类资产的合适机构,因为它本身就又有证券类资产,也有非证券类资产。”中国证监会的一位人士说。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思路,南方证券的处置路径将成为问题证券公司的处置范本,今后不再指定券商对问题证券公司营业部接收,短期的托管仍可能操作,但清算完成后的资产一定要通过市场化拍卖的形式寻求出路。

然而建银投资的介入,并不是一次简单和纯粹的”市场化重组”。

建银投资脱胎于原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9月建行分立时成立,注册资本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207亿元,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公司)。建银投资拥有原中国建设银行剥离的非商业银行资产,包括1400多家自办经济实体,如租赁公司、工程咨询公司以及部分产权不太完备的房地产;另外还持有原中国建设银行持有的中金公司43.35%的股份,为其控股股东。

至于建银投资的股东中央汇金公司,则是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等三家正在股改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东。因此建银投资接手南方证券,也很容易被认为是汇金公司注资重组的范围由银行扩展到了证券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建银投资的介入,更大程度上旨在承接央行早已注入南方证券的80多亿元再贷款的债务。“我们听到的消息是,建银投资在得到南方证券资产的同时,必然要付出一定成本,这一出价将首先用于偿还央行对南方证券的80亿元再贷款。”南方证券的一位人士说。

自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以后,在建银投资之前,人们普遍期望的承接者是国家开发银行。当时流传的方案是,国家开发银行承接南方证券的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当然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张珍贵的券商牌照——代价就是分十年偿还央行付出的80亿元再贷款。

到2004年底,市场一度盛传这一重组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和中国证监会批准,但到了中国银监会却意外受阻,原因是开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不宜参与证券业务。开行一直没有回应这一传闻,但此时南方证券的处境愈发艰难。

目前尚无法获知建银投资承接资产负债的细节,但业界普遍相信,其方案将与开行方案相类,收购投行和经纪业务,并承接央行再贷款的包袱。至于其他债权,则将通过对剩余资产进行破产清算偿还。

央行再贷款如何偿付,是目前所有托管券商善后处理的共同难题。来自中国证监会法律部的消息称,根据现行法律,在托管券商的关闭清算中,支付了大笔再贷款的央行不过是普通债权人,与其他债权人相较并没有得到优先偿付的权利。这意味着投入的大量公帑面临着低折价偿还的风险。据称央行对此并不满意,毕竟这意味着公共资金分担了违规券商及其债权人的损失。

相形之下,建银投资出面承接南方证券的资产与央行再贷款的负债,确实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央行的忧虑,这相当于从穷途末路的南方证券手中抢救出部分尚可盘活的资产。“从财务上讲,相应的资产和负债从南方证券转移到建银投资,国有资产并没有流失,还有增值的可能性。”一位知情人称。

然而这一方案能否获准执行,仍在未定之天。因为建银投资支付的资金,究竟能否优先偿还央行再贷款,目前监管层还在与最高法院协调。

“南方证券的情况与其他证券公司不同,其他证券公司是先关闭后再注入再贷款,而南方证券是在行政接管期内就投入再贷款,接管很久后才宣布关闭,针对这两种情况,清偿顺序应该有所不同。”中国证监会法律部一位人士说,“目前一切还在协调过程中,很难做出最终的判断。”

除却法律障碍,建银投资的重组方案仍然有很多难题需要面对。最为实质的就是南方证券的牌照和证券类资产如何处置。目前看来,无非是三种可能:其一为单独设立一家证券公司;其二为转卖给建银投资旗下的中金公司,使其真正成为全牌照的券商;其三为卖给其他外资。

无论哪一种安排,都需以在一定期限(例如十年)内偿还央行80亿元债务为前提,需要一番新的运筹与谈判。建银投资并不是开行,不能够也不应该仅仅为了一张证券牌照自行消化这一沉重的资金包袱。加之建银投资与汇金、央行之归属关系,以其自有资金偿还央行再贷款债务更不合逻辑,可以推知建银投资重组南方证券部分资产后,未来仍有很大变数。

被放大的危机

南方证券的善后问题如此艰难,与危机处理的迁延不决密不可分。事实上在爆发危机后的一年间,监管层在处置南方证券的态度上始终分歧不断,变化不断。

南方证券的问题最早暴露于2003年7月底,当时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匆忙赶到北京汇报南方证券的情况时,北京还未走出“非典”时期。为此,证监会破例选择了一个四面透风的会议室召开了主席办公会。根据参加会议的人士透露,南方证券的情况当时即已非常严重,需要马上采取措施,但是证监会认为要让深圳市参与处置,因此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据了解,当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专门到深圳会晤了有关领导,希望深圳市能够承担起解决南方证券的责任。然而其时南方证券的大股东早已不是深圳市,而是三家大型企业,深圳市对此并没有明确表态,南方证券的事情也就此被拖延。

“监管层采取措施太晚,是南方证券窟窿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接近中国证监会管理层的人士评价说。

此时南方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在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透支的总金额不到100亿元,而这一数字到了2003年底则变为接近200亿元。

到2003年11月,南方证券爆发了大范围的信用危机,无论机构客户还是个人投资者纷纷撤离南方证券,委托理财客户更是天天上门索债,南方证券这才主动向中国证监会求援(详见辅文《南方证券危机始末》)。

然而,颓势难以逆转。

2004年1月2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对南方证券进行行政接管,中央银行调集了83.35亿元的再贷款保证个人账户的保证金日常支付。

与此同时,主管南方证券自营和委托理财业务的副总裁孙田志被逮捕,罪名是涉嫌挪用公款。据说在其管理的南方证券自营和委托理财账户上出现了9亿元的缺口,资金去向不明。南方证券主管国际业务的副总裁李振伟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江岩(女)也先后被捕,罪名是涉嫌贪污受贿。

此后,接管组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清理保全南方证券的各类资产,当时监管层希望能够让南方证券被有实力的机构接手,保存南方证券名号。

“南方证券是中国三大券商之一,那么多营业部,那么多客户,那么多年的苦心经营,无论谁也不愿意让它死掉,因此接管组当时被认为是南方证券未来的领导班子。”南方证券研究所的一位人士说。

此外,南方证券有17人具有保荐人资格,在业内遥遥领先。2003年南方证券通过主承销华夏银行等七个项目,承销额近100亿元,毛利润接近5亿元,其业绩与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比肩。即便是2004年被接管后,南方证券仍然完成了京东方B和兰州铝业两个承销项目,推荐四家公司上市,主承销项目数量位居业内第一,承销金额67亿元,居前三名。

2004年7月,南方证券完成了客户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的工作,所有客户保证金进入中国建设银行为南方证券专设的账户。南方证券只负责交易指令、客户资料以及清算业务,而资金存取的业务则交由中国建设银行负责。南方证券的客户情绪被稳定下来。

事情的发展一度比较顺利。2004年6月底,南方证券接管小组向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上报了关于南方证券资产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南方证券存在的债务超过200亿元,其中仅挪用个人保证金部分就超过80亿元,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透支和国债欠库超过100亿元,委托理财部分的亏损超过30亿元。

悬念犹存

行政接管之后,各种对南方证券有兴趣的机构开始做工作。市场上出现身影的先后包括高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李嘉诚财团、国家开发银行、中信证券等。据南方证券接管小组人士透露,南方证券资产处置的一个大原则是,优质资产与不良资产同时打包转让,如果只是考虑到先将营业所与经纪业务出售,则剩下的优质资产就会太少,会影响整体出售。政府的态度还是让有实力的机构一次性处置好南方证券的资产。

当时的处置原则一直在引入外资增资扩股、与其他券商合并以及破产转让证券类资产三种方式之间徘徊。证监会、深圳市以及南方证券的股东希望保留南方证券名号与实体,因此倾向于采用前两种办法。

但是南方证券的窟窿过于巨大,很难与新的投资者以及合作者达成共识。最终,证监会妥协,接受了南方证券破产清算,证券类资产用市场化方式转让的处置原则。

2005年春节后,南方证券2004年财务情况上报中国证监会。因为市场行情持续走低,南方证券在“双哈”等重仓股中的损失又增加了至少40亿元;另外,因为国际业务部负责人的被捕,造成国际机构投资者全面抵制南方证券发行的帝贤B股,南方证券承担了帝贤发行总额的99%余额包销,这一项目又亏损4亿元。而2004年全年投行业务的盈利不过1亿多元,南方证券的经营性亏损再次扩大。

“再拖下去,只怕窟窿还会加大,就是有好东西也卖不出价了。”中国证监会的一位人士称。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建银投资方案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然而如前所述,法律障碍与重组前景的不明朗,其具体安排至今仍难以敲定。

南方证券大事记

1992年12月21日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发起,并由国内40多家著名企业出资组建。首任董事长王景师。

1993年—1995年,因证券市场低迷,南方证券在这一时期投资了大量非证券类资产。

1999年,南方证券在“5·19行情”时启动了“虹桥机场”,推动国企大盘股上涨。时任南方证券总裁是原上交所副总经理刘波。

2000年,南方证券开始增资扩股。到2001年2月25日(南方证券增资扩股的最后验资日),南方证券实际募资21.38亿元,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资扩股至34.5亿元。股东由46家变为68家,南方证券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因当时市场行情较好,南方证券吸收大量委托理财业务,并签订大量保底合约。之后,随着市场行情不断下跌,南方证券的包袱越来越重,市场上不断有南方证券出现支付困难的消息出现。

2002年6月,南方证券领导班子变更,贺云出任董事长,原申银万国总裁阚治东出任总裁,开始挽救陷于危机的南方证券。

2003年下半年,南方证券危机不断扩大,并于2004年1月2日被行政接管。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对南方证券的处罚决定。

标签:;  ;  ;  ;  ;  ;  

南方证券的后果_南方证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