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1
【摘 要】目的 结合实际,分析中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辨证论治治疗风心病心衰取治疗并观察。结果25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通过调节患者整体机能而达到控制心衰之目的。结论 经临床25例治验,疗效确切,尤其快速型心房纤颤疗效更为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脏病;中医药疗法;心力衰揭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风湿性心脏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而心衰在风心病的病死率中居首位。现采用辨证论治治疗风心病心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均系经过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风心病心衰.经长期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疗效不甚满意者.男性n例.女性14例.最小者18岁,最大者65岁。病程4年以下者2例.5~9年者7例.10~20年者9例.2。年以上者7例.瓣膜病变类型:单纯二尖瓣狭窄者12例,二尖瓣狭窄兼二尖瓣闭锁不全者8例.主动脉瓣狭窄者1例.主动脉瓣狭窄兼闭锁不全者1例.联合瓣膜损害者3例.伴风湿活动者9例.心房纤颐者19例,脑血栓者2例.心衰按标准划分为:心功能I级者6例,l级者11例,VI级者8例。
1.2.方法
1.2.1.气阳虚证温阳益气佐以活血利水
方药:红参6~109,白术159.获荃309,熟附片159.桂枝125.川芍109,赤芍129,当归129.草劳子15~309.车前子159,炙甘草69.
1.2.2.气阴虚证益气养阴佐以活痕方药:红参69.寸冬159,五味子129.玉竹129,玄参129,草劳子159,当归129,J,!芍109,丹参309.赤芍129.红花l飞.炙甘草69。
1.2.3.临证加减心悸、气短乏力.动则尤甚者加黄蔑。血寮甚者加山甲、鳌甲、三棱、获术。水肿甚者加猪等、泽泻、大腹皮、益母草。若咯血严重者加缎花蕊石、三七参等.
1.2.4.服法及疗程
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1疗程,连服l~3疗程。治疗期间停用西药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2.结果
25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心律变化、心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3。
3.讨论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射出足够的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收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①呼吸困难;②咳嗽;③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临床表现为①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仅有轻度症状,当有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腱索断裂时症状加重,75%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房颤,房颤可增加左心房的压力。左心室容量过大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悸气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变的后期可有肺水肿、咯血和右心衰竭。②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代偿期可无症状,瓣口重度狭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眩晕或晕厥,甚至突然死亡。③三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可因同时存在的二尖瓣狭窄而不甚显著或与二尖瓣狭窄的症状混淆。患者较易疲乏,常诉右上腹不适或胀痛及周身水肿。颈静脉的明显搏动常使患者颈部有一种扑动性不适感。此外,由于胃肠道的淤血,患者常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嗳气等。少数患者还可发生晕厥,周期性发绀或胸骨后不适,可有呼吸困难。④三尖瓣关闭不全无肺动脉高压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相对较轻。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存时,心输出量降低,右心衰竭症状明显。可表现为乏力,全身水肿,腹腔积液及肝淤血引起的右季肋区和右上腹胀痛。有颈部或腹部静脉搏动感,特别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有时可有眼球搏动,部分患者可有轻度黄疸。许多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病情逐渐发展时,由并发存在的二尖瓣病变所引起的肺瘀血可减轻,但虚弱、乏力及其他心输出量下降症状却变得明显。⑤联合瓣膜病变,联合瓣膜病变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同一病因累及2个或2个以上瓣膜,最常见为风湿引起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或其他瓣膜病变。本文通过观察气阳虚证患者的表现与心功能I~Ⅳ级时,活动受限,末梢循环差,代偿性水钠醋留等症状是相似的,而气阴虚证患者的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五心烦热及盗汗等表现.符合心功能不全早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而致的症状。因而,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从既往的研究来分析,均提示中医的分型和心功能分级是相关的。故采用气阳虚证、气阴虚证分型方法,对风心病心衰中医辨证、临床遣方用药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治疗风心病心衰常采用的中药有如下几类.益气药:红参、人参、党参、黄茂等。温阳药:附子、桂枝、干姜、肉桂等。养阴药:麦冬、五味子、玉竹、玄参等。活血化疮药:丹参、川芍、赤芍、当归、红花等。利水消肿药:攀劳子、车前子、获等、白术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上述中药中,许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作用,而无毒副反应及水电解质紊乱之弊.通过调节患者整体机能而达到控制心衰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黄艳.答桂术甘汤合参麦饮加减治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万效观察.吉林医学,2011,32(9):1762一1762.
[2]于秀娟,张景洪.化疥祛疾中药对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浆hs-CRP和NT一porBNP的影响.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4):75一77.
[3]韩旭,李七一,赖仁胜等.通心络胶囊对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河北中医2010,32(4):490一496.
论文作者:卢虹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心衰论文; 瓣膜论文; 狭窄论文; 患者论文; 不全论文; 症状论文; 主动脉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