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交媒体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加速变化,未成年人面临更多的未知危险。生活中事关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居家安全、交友、灾害死亡、意外事故等会时有发生。这对新时期工读学校应当如何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学校《自我保护》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新的命题。
作为我校区级课题《工读学校多层次办学模式下的德育课程化的设计与构建》的子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实践研究,把“自我保护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德育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长,有效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这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也是工读学校工作者必须承担的时代使命。同时,课题的提出完全符合我校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更是学校德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从学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疾病预防、应急求生、自然灾害、自我防卫等方面,讨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知识、方法途径。构建适合工读学校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的目标和思路,形成工读教育特色的自我保护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教育的实效。
二、课程实施目标
(一)多层次办学模式下自我保护教育课程目标
所谓自我保护,是指自身在可能受到外部事件伤害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避免自身受到伤害的能力。
通过开展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突发事故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预防各类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对自身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乐生活,善相处”。
(二)课程内容设计
1、设计原则
(1)多样性:自我保护课程包含了家庭、健康、校园、文明上网、人际交往、灾害自救、少女言行等方面内容。既有学校学习、同学交往、师生交往遇到的冲突如何解决,也有家庭、社会与成年人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还有身体健康的保护,遇到灾害如何自救等内容。自我保护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学到了各种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2)实用性:自我保护课程的选取内容,符合我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内容由浅入深,从家庭中的自护常识到校园和社会中的自护技巧,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素材来自于校本教材和学生平时遇到的各类自护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兴趣盎然,学习之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的人际交往、健康保护、突发事件中。通过学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冲突降低了,女生学会了如何穿衣打扮,学生真正做到了将知识运用到了学习生活之中。
(3)系列化:自我保护课程系列化。
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现状,我们对新入学的75名预备年级学生和20位新入学的工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未成年人之间由于个体及环境的差异,掌握自护知识及能力状况差异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城区学生掌握的自护知识比城郊学生多;自学能力强,愿意主动从外界吸收信息的未成年人能更好掌握自护知识。然而系统接受过自护教育的未成年人只占到8%,大多数(92%)未成年人没接受过自护教育或只接受过部分教育,他们接受的自护知识是零散,未成系统的。非系统的自我保护教育,使未成年人在面对危险时无法做出积极、正确的判断和行为。因此对我校学生开展系统的自我保护教育刻不容缓。
多层次办学模式下《自我保护》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分别为家庭校园篇、社会生活篇、灾害自救篇、自我防卫篇。根据不同的学段开展不同内容的自我保护知识,通过系列性的学习,学生在家庭、校园、疾病预防、网络、交友、恋爱、地震、火灾等方面学会了如何自我保护,减少意外对自身的伤害。
(4)针对性:我校办学层次多,学生的年龄跨度大,最小的学生为预备班12岁,最大的为职业教育三年级18岁的学生。因此根据不同的年级,把常识性的知识安排在预备和初一较低年级,技巧性的知识安排在高年级,满足学生的生存需求发展。尤其是针对我校女生的特点,为女生开设《少女言行》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女生学会了如何穿着、说话、如何与异性保持一米线的距离,并在体育课中为女生开设了防卫术。
2、组织框架
人都潜藏着生理需要、安全需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马斯洛看来,人的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求,一类是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高级需要。
自我保护的需要来自于学生的迫切需要,他们有安全的需求,有社交的需求,有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自我保护的课程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架构。
3、内容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体现系列化课程,自我保护课程分为四个内容:家庭校园篇、社会生活篇、灾害自救篇、自我防卫篇。
《家庭校园篇》内容涉及家庭、健康、校园和文明上网,学习对象为预备年级到初三的学生。通过学习,学生学会在家如何与宠物相处,面对父母离异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初中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时机,学会合理科学的膳食搭配。在课堂中,时常会看到同学与老师起冲突,学会冷静处理师生关系将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成绩。到了初三毕业班,有的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手机,游戏,聊天等,通过学习正确使用手机,为初三中考加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需要与社会接触,会到同学家做客,会到商店购物,职业技术的学生会参加社会实践,与各种顾客交流。因此对于职一职二的学生,学会如何说话、如何适应与各类社会人打交道尤为重要。对于职业学校学生,也有少量的学生因沾染赌博恶习而中途退学,四处举债。在校学生学习他人的前车之鉴,远离赌博恶习。
人们经常能够在新闻中看到突发的火灾、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中,许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虽然我们可以在平静的校园中学习,但是防患于然是每个人都要具有的意识。全体学生学习灾害中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保护我们的宝贵生命。
我校针对全体女生做了问卷调查。研究分析表明:大部分女同学心理素质较弱,加之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穿衣打扮不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同时,她们识别坏人的能力不足,与坏人搏斗缺乏技巧。因此,更突显了我校开展女子自我防卫专题教育,提高女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防卫技能及防卫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多层次办学模式下自我保护教育课程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分层实施
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自我保护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程度、社会接触时长等方面,把自我保护的系列课程进行分层,达到学校学生接受了系列化的自我保护课程学习。
预备新生学习在家的各种安全保护;初一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学习如何预防疾病和如何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初二学生在学校与同学的交往越来越多,学习如何在校园中应对各种同学间的冲突;初三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识别网络中的各种欺诈;职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学习如何与异性正确的交往;职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社会上与人相处,如何远离诱惑,远离赌博。突如其来的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应该如何逃离、自救,也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自护内容。
2、系列化
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未成年人未接受过自护教育或只接受过部分教育,他们接受的自护知识是零散,未成系统的。非系统的自我保护教育,使未成年人在面对危险时无法做出积极、正确的判断和行为。因此对我校学生开展系统的自我保护教育刻不容缓。
多层次办学模式下《自我保护》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分别为家庭校园篇、社会生活篇、灾害自救篇、自我防卫篇。根据不同的学段开展不同内容的自我保护知识,通过系列性的学习,学生在家庭、校园、疾病预防、网络、交友、恋爱、地震、火灾等方面学会了如何自我保护,减少意外对自身的伤害。
3、全员育人
自我保护课程面对的不仅是在校的学生,学生通过学习,把所学知识跟父母宣传,让父母学习如何搭配合理的膳食,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让父母学习如何与孩子好好说话,减少家长与学生的冲突,更有利于家庭的和谐氛围。
同时,每位老师参与到自我保护课程的学习、探讨、授课中,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自护的知识,不但促进了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家校一体,全员参与的自我保护学习课程。
(二)实施载体
1、主题班会
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根据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的主题。素材来源于校本教材《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系列》,也来源于班级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在班会课上展开学习、讨论,利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主题内容作出有效评价。通过一年的实施,学生根据班主任的引导,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讲,有感想可谈,自我保护的学习成效显著。
2、全校性演习
自我保护的其中一项内容为《灾害自救》,学校每学期展开全校性的演习。随着防空警报的响起,每位学生、每位教师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操场,到达安全地带。多次的演习,学生秩序井然,即使是6楼的学生,也能快速、有序地到达操场。
3、班级发展设计
为更好地达到自我保护学习的有效性,每个班主任老师要把每学期的自我保护主题的学习、探究纳入到班级发展设计之中。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自我保护学习的主人。根据每个年级的自我保护主题,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形成班级特色的自我保护学习课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领导才能,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
(三)实施方式
我校为浦东新区工读学校,学生较同龄其他学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故在实施阶段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的能力。现将其汇总如下:
(1)项目学习:把学习项目作为学习的驱动力
项目学习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它是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问题解决中,接受挑战、主动探究,创造出某件作品并完成重要知识的学习。
我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的自我保护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自我保护相关知识的普及,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项目。
(2)节庆学习:用主题节日把学习生活点亮
节庆学习是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节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节日”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
通过国际及国内相关节日,如“爱牙日”、“爱眼日”、“无烟日”等主
题节日成为学习核心,如在“无烟日”引导学生制作禁烟、控烟宣传小报,在“爱眼日”举办“预防近,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征文活动等,旨在丰富多彩的主题节日中丰富自我保护相关知识内容。
(3)场馆学习:让学生走出校园
场馆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场馆学习的情境性、自主选择性、主动探究性以及结果输出的多元性。
场馆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场馆学习的情境性、自主选择性、主动探究性以及结果输出的多元性。如我校带领初一年级学生前往浦东消防支队参观,实地了解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向消防官兵学习火灾中的自护及求救知识,用“先校后馆”、“先学后练”的方式真正提升学生的自护能力。
(4)问题+合作学习:探寻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问题学习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
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学习是将学生置于相应问题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
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形成相应自护能力。如我校提出“如何冷静面对教师批评”、“如何保持一米线”等相应问题,各班级学习小组针对不同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同时在班级内利用班会等时间进行交流,做到善相处、会自护。
(5)跨界学习:多学科跨界提升学习质量
我校将自我保护相关课程与体育课相结合,教授学生“防身术”、“小心运动损伤”,同时开展技能展示与演练,情境模拟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增强自护意识,提高防身自卫能力,也使学生在自我保护课程中有体验感、收获感。
四、多层次办学模式下自我保护教育课程的评价与管理
(一)课程评价
1、评价的指导思想
在进行课程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以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成长的动力。
因此,本课题积极改进课程评价方法,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总评价,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关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促进学生潜能,让学生有自信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评价的原则
实效性原则:课程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通过评价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目的。通过评价,发现课程实施的优势和特色,诊断不足和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改进和完善的方法和对策。
发展性原则:课程评价是为了课程改进和课程发展服务的。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育评价是一种共同建构的过程,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协商和对话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为了发展并促进发展的过程。
整合性原则:课程评价是一个整体,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绩效都是一个整体,必须以整合的思维予以整体把握。以整合的思维和方法,将它们放在一个整体中加以考虑。这样,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评价对象,厘清评价对象状态,做出科学评价。
3、评价的对象与主体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责任者。为了使活动取得最佳效果,教师从多方面把握活动现状,进行必要的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教学的效果是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学校领导是全校教育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是全校工作的计划中和组织者。决策是学校领导的的基本职能,而评价是决策的基础。
4、评价的内容与目标
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让教师接受教学的反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但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的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知识、过程、表现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相互评价是学生间各成员之间对学习过程、合作精神的评价。
5、评价的方法
(1)课堂学习活动评价。包括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把学生分为4人一组,并由学生选举小组长。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课堂学习情况,负责填写。教师填写教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学生上课情况到课堂参与表现、合作情况、语言表达、整体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评定分数,而是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诊断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励学生不断调整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2)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较为省时省力,能对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学生对自我保护课程的满意度,最喜欢哪个课程,是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否掌握了自护的基本知识等。如《家庭》、《校园》等课程的评价都运用了问卷的形式。
(3)专题测试。针对自我保护学习中常识性的知识进行专题测试,以此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如学生须知晓《求救电话》、《平衡膳食》、《正确读写姿势》、《烟酒对人体危害》等知识。同学专题测试,可以正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帮助未能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学生。
(二)课程管理
1、软硬件环境建设
确保每学期每个年级每位学生学习的课时安排。利用每月1-2次的主题班会展开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我校已完成校本教材《未成年人我保护系列》,学生可以根据校本教材进行学习。通过有效的课堂,读本,学生学到了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
2、家、学校、社会三方网络构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联系,使自我保护课程得到有效实施。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探讨相关问题,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班级家长群、学校公众号等途径将自我保护教育渗透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
3、课程实施和保障
由学校领导组织专家、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对课程内容进行编写、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同时编写的案例来自于我校学生发生的故事,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案例进行必要的更新。
五、成果或成效
通过自我保护课程的实施和研究,充分落实了素质教育,推进了我校德育课程的落实,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的改变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我保护的学习,加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了课程的设置,使自我保护意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充分认识到侵害可以预防,提高自自我防范意识。
通过问题合作等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占到课堂总时间的80%。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针对一个主题积极探究、讨论,踊跃发言,不但学习了自我保护的常识,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
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要学”、“我乐学”的主动学习局面。同时还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二)教师的改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文化复制”的传递者。在自我保护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结论。由此,教师的角色由“组织教学”转变为“引领者”。
教师语言的变化。把赞美献给每一位学生。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赞美方式,对后进学生多采用真言赞美,对优秀学生采用含蓄赞美,对信心不足学生采用归因赞美。
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了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教师的构思更加巧妙。介绍班级中的真实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探讨某种现象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由此,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论文作者: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学生论文; 自我保护论文; 评价论文; 课程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我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