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路工程边坡病害的防治论文_李小君

浅析道路工程边坡病害的防治论文_李小君

杭州杭天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交通流量的逐渐加大,道路边坡病害对交通行车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极大影响了道路的建设施工安全,甚至会阻断区域内的主要交通连接,造成社会损失,本文将对道路常见的病害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道路边坡病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路基处理;道路;边坡防治

一、道路边坡的主要病害

边坡是根据自然环境人工进行加工的斜坡,是复杂地形下道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保护形式,边坡在道路中可能受到自然或者环境影响造成诸如崩塌、滑坡、垮塌等多种形式的道路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危害。道路边坡病害主要可以概括为滑坡、崩塌、冲刷以及坍塌。

1)滑坡指的是道路坡体的部分岩土体由于受到外部或土体内部的结构变化而沿着山体做大面积的整体下落运动。引发滑坡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流水侵蚀、人为切坡、植被破坏和降雨集中等因素,其中流水腐蚀主要是指中河流、溪水等对道路的长期侵蚀和掏空,从而形成坡体的临空面发生滑坡,植被破坏主要造成截流蓄水功能的减弱,造成地表水渗入岩土界面上方形成滑坡,而强降雨会对滑坡提供诱发因素和动力,加速滑坡的自然形成,由此可见,道路防水将是解决滑坡的有利途径。

2)崩塌主要是指道路原有岩土失去平衡而造成结构面的位移,造成山体的部分松散土体突然从陡坡上崩落下来。崩塌具有突发性和危害大的特点,崩塌产生碎石和杂图会对道路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大型崩塌则会直接中断道路并对道路路面造成严重的形变和破坏。引起崩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构造引起的岩体强烈震荡或长期强降雨引起的倾倒式崩塌,此外,长期风化作用和持续雨水引起的动静水压力也是造成崩塌的主要原因。

3)冲刷主要指的是坡面冲刷和坡脚冲刷,主要是由于早期道路的修筑往往根据山势地形依水而建,这极容易使道路坡脚的防护受到水流的冲刷掏空,造成路基的坍塌。而对于新建的道路,由于部分的挖坡面没有进行任何处理,使得这些坡体主要以残积层为主,抗水性能差,从而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迅速风化,造成抗冲刷的能力被削弱,若遇大规模降水,坡面冲刷成密集的鸡爪状水沟,坡面物大量流向道路,极易堵塞排水沟,淤埋路面。

二、道路边坡病害防治措施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我国道路边坡病害治理技术概括为排水、支护和加固,排水是防治道路边坡病害的重中之重,在面对具体道路边坡病害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按照边坡的结构特点综合使用上述方式对道路边坡进行加固,防止边坡病害的发生。

2.1支护处理

对边坡进行坡面支护是道路常见的一种病害防治措施,该方法可以稳定坡面的防护、改善岩土体的强度,既能满足边坡稳定防止风化,又能起到美观诱导道路线形的作用,具体的工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护面墙、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混凝土预制块护坡、抛石防护、骨架防护等,这些支护措施具有不同的特点。

2.2加固措施

加固是防止边坡病害的一种常见方法,其主要通过对不稳定岩土体内部的受力状况进行人为改善,达到边坡的稳定目的,一般常见的加固措施有注浆加固、压浆锚柱技术、采用锚杆框架结构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注浆加固

注浆加固常使用在对破碎边坡岩体的病害防治中,通过对破碎边坡土体进行注浆可以大大提高使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和边坡的完整性。在注浆工艺中药特别注意水泥浆的充填位置和方式,一般情况下让水泥浆顺着裂缝渗入并充分填充裂隙和劈裂延生处,以形成新的稳定浆脉骨架。注浆后浆体充入使其间隙密集,其间隙减小了一半以上,而且孔隙与岩土颗粒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裂隙成了镶嵌结构强,强度得以提高,不易受外界的扰动而发生变形和破坏。

2)压浆锚柱

压浆锚柱技术是指在边坡坡面上事先钻孔,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成孔后,在钻孔中设置钢筋笼,定位并固定,然后自下而上常压注浆,类似于灌注桥桩技术,将钢筋笼浇筑在边坡上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从而形成整体抵抗坡体的破坏。注浆后,浆液渗入岩土体中并扩散填充裂隙,固结土体和岩体,可以提高岩土体强度,压浆柱中插入钢筋笼,起抗滑销键的能力,提高坡体的整体稳定性。

2.3排水

道路的排水设计主要从地上和地下两个方面出发,在具体工程项目中,路基地表的排水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是整个道路排水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有边沟、截水沟和急流槽三种排水方式,圆管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表排水方法,但是容易发生堵塞。而对于地下排水,由于施工和造价因素,往往选择性的对某些特殊路段进行,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与的具体地形和地质特点有关,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选择渗沟修筑材料及其横断面布置图,并结合水力分析和道路设计的总体方案确定地下水位所需的降落深度。

1)道路的地表排水

在道路的设计中,地表排水的布局设计非常重要,目前在道路中常见的排水方式有三种,即:边沟、截水沟和急流槽。边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的外侧,其主要作用是对流向路基的地表水进行汇集,边沟中常见的形式有梯形、矩形和三角形等。

2)道路的地下排水

地下排水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路基地下水位,从而保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与地表排水相比,地下排水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以渗流的方式对路基中的水进行汇集,防止水流在高速道路路基范围之内长期淤积,此外,路基地下排水的施工难度也相对较高,常见的地下排水方式主要有暗沟、渗沟、渗井等。

地下排水设施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也相对较高,一般仅用在道路的特殊路段,比如对于山坡路基出现地下水渗出的路段,或者是地下水位高而路堤高度受限的路段等。一般情况下,当地下水严重影响到道路的路基稳定时,可以通过地下排水方式对地下水进行正确的拦截和指引。

三、结束语

将道路边坡处治方法归纳为支护、加固、排水三大类,系统地研究了每一类治理措施中各种处治技术的技术特性。由于边坡治理技术较多且体系庞大,难以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并总结出完善的结论,因此,只有不断掌握边坡的治理技术,结合道路的实际特点,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完善的科学分析,才能将道路的坡面防护真正做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惠民,王恭先,周德培.高速道路高边坡病害防治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10.2-15.

[2]吴学智.锦屏水电站专用道路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D].长沙: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张忠平.特殊条件下道路边坡病害变形类型和特征[M].道路交通科技.北京:人民交退出版社,2015.6.

论文作者:李小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浅析道路工程边坡病害的防治论文_李小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