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李乐军

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李乐军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区府怡景小学 252000

摘 要: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给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尤其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对小学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和基础课程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打好牢固的基础。这也凸显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策略

有效的品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基本的道德知识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健全的人格。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要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推动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一、找准心理教育与教材之间的契合点

从本质上来说,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重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学科,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实施的教育,这两者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心理教育与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再以此为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这样才能将其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教师没有找准心理教育与教材的契合点,只是为了渗透而渗透,会让教学内容变得格外突兀,课堂教学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大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力度,找到教学内容中适合嵌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点,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具体点说,教师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把握好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穿插其中,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引入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实例,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深化理解。再则,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减少或者增加心理教育内容,既要防止学生由于学习内容过多而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继而出现厌学情绪,还要防止学生由于接受知识过少而无法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二、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适宜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陶冶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愉悦的、和谐的环境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陶冶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比如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创设优良的校风、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等,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身心。比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之最”评选活动,通过民主评选的方式选出班上最大度、最宽容、最乐于助人、最开朗的学生,并且将荣获“之最”的学生名字写进“班级之最”的光荣榜上,还可以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创建温馨、健康的班集体,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不仅情感得到陶冶,学习劲头也更足一些,自信心也因此得到增强。这种友爱、温馨的班集体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二,锻炼法。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形成扎实、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锻炼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既能培养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又能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带领学生远足,要求学生只带开水,不带零食,以此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又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校外的十字路口或者马路上辨认信号灯和相应的交通标志,还可以让交通警察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这种行为实践活动,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强,也会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密切。加上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当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通过模仿自己形成正确的人格特征。与此同时,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将自己较好的品德展现出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教师的品质和道德。学生接受大量的正能量之后,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品德,这对促进学生不断改正自己、完善自己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对此予以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重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教师要认识到其教育地位和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再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云发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6),161-162。

[2]赖华香 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四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0),233。

论文作者:李乐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李乐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