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潜力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用外资论文,中国论文,潜力论文,业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为了比较客观地反映各国利用外资的业绩和潜力,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在《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首次采用两个指标:一是衡量各国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二是评价各国未来吸引FDI的潜力指数,用来评价各国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未来增长的潜力。
根据两项指数,在140个国家与地区参与的排名中,中国的业绩指数值为1.2,名列第47位;潜力指数值为0.251,位居第84位。这种情况表明,中国利用外资方面,业绩平平潜力不足。业绩指数位居前列的国家(地区)是比利时/卢森堡(13.8)、香港特区(5.9)、爱尔兰(5.1)、安哥拉(5.1)、马耳他(4.6)、瑞典(4.1)。潜力指数排在前面的是美国(0.666)、瑞典(0.650)、新加坡(0.641)、挪威(0.634)、加拿大(0.629)。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中国利用外资的业绩和潜力,对于中国制定正确的外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的计算
(一)业绩指数
一个国家吸纳外资的业绩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该国FDI的流入量占全球FDI流入量的比例除以该国GDP占全球GDP总量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其中:FDI[,i]=第i国家FDI的流入量,FDI[,w]=世界FDI总流入量,GDP[,i]=第i国的GDP,GDP[,w]=全球GDP。
如果指数值等于1,表明该国占全球FDI的比例与其占全球GDP的比例相等;指数值大于1,表示该国吸收了相对于该国GDP规模而言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该指数值低于1,可能是由于其经济不稳定、政策安排和实施不力或竞争力低下所致。
(二)潜力指数
潜力指数表明一个国家未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竞争力和潜力。UNCTAD选择了8个变量,作为评价东道国吸引跨国公司FDI的潜力指标。8个变量分别是:
(1)人均GDP。该变量代表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体现该国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规模与高级程度。(2)过去10年实际GDP的增长。这一变量代表东道国的未来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较高的增长意味着生产力的提升,并引致其他导向型的外国直接投资。(3)出口占GDP的比例。该变量代表了一国参与国际化的程度。国际贸易为FDI流入(流出)以及国际生产奠定了基础,FDI流入(流出)所导致的国际生产对贸易也具有替代或补充作用。(4)每千人拥有的电话数。该变量代表东道国的通讯水平,体现区位物质基础设施的状况。由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实行复合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不同区位间的整合与协调活动非常重要,因此,东道国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是影响FDI的关键因素。(5)人均商业能源消耗。该变量代表能源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是影响FDI特别是效率导向型FDI的重要因素。(6)R&D支出占总国民收入的比例。该变量表明了东道国的技术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吸引寻求创新资产型FDI的一个关键因素。(7)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该变量是衡量一国劳动力所拥有的高等教育和相关技能的程度。高技术劳动力的质量与成本,是目前全球和地区竞争性吸引FDI的核心优势。(8)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程度。每个变量的分值计算如下:取一个国家一个变量的值,然后减去参与排名的国家中该变量的最小值,将得到的结果再除以这些国家中该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一个国家总的潜力指数值就是这8个潜力指数值的平均值。
数学表达如下:
FDI潜力指数=V[,i]-V[,Min]/V[,Max]-V[,Min]
其中:V[,i]=国家i的一个变量值,V[,Min]=该变量的最小值,V[,Max]=该变量的最大值。
(三)根据指数划分的国家类别
UNCTAD根据这种计算方法,对各国与地区的业绩和潜力指数进行了分类(见图1)。
图1 利用FDI业绩与潜力矩阵
(1)“领先国家”:具有较高的FDI业绩(即业绩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上)和较高潜力(即潜力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上)的国家。(2)“高于潜力国家”:具有较高的FDI业绩(即业绩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上)和较低潜力(即潜力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下)的国家。(3)“低于潜力国家”:具有较低的FDI业绩(即业绩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下)和较高潜力(即潜力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上)的国家。(4)“落后国家”:具有较低的FDI业绩(即业绩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下)和较低的潜力(即潜力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下)的国家。
根据分类,1998-2000年有42个领先国家(地区),包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和英国等工业化国家,也包括香港特区、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亚洲“虎”,以及阿根廷和智利等拉美国家,还包括哥斯达黎加、匈牙利、爱尔兰和波兰等。
高于潜力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那些不具备出色的潜力,但在吸引FDI方面取得优秀业绩的国家,巴西和中国属于这个群体,低于潜力的国家包括许多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但由于其政策因素以及传统上较少依赖FDI(如意大利、日本、韩国等)、不利的政治、社会因素和较弱的竞争力,在吸引FDI方面业绩较差。美国属于该类,一些资本相对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如沙特,以及那些主要依赖当地融资的国家均被归入此列。
42个表现落后的国家主要是指由于经济等原因,未能吸收到它们在全球FDI中的预期份额。
三、指数设计的缺陷及应用的局限性
UNCTAD设计业绩和潜力指标体系,旨在从国家层面揭示对跨国公司FDI的选择有重要影响,而又被掩盖在绝对量之下的隐含因素。但指标体系的设计,存在两个重要缺陷:一是对重要变量的忽略;二是未能体现一国内各区域间利用FDI的非平衡性。
东道国有众多因素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选择。根据现有数据,要掌握所有影响因素是不可能的。在国家层面上,很难对社会、政治和制度因素进行量化。以技术为例,正规教育的入学数据,通常用于衡量技术基础,但却不能体现特定技术的可获得性和质量。当地供应商的实力、集聚效应、企业联盟以及支持机构的效率等因素更是难以衡量。UNCTAD在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对FDI的吸引力时,因为获得数据困难或者难以定量,忽略了一些关键变量。
另外,现行的评价体系展现了一个国家吸引外资的平均业绩与潜力。对于一些大国,特别是像中国各个区域吸引外资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评价上的严重失真。
中国各个省市在吸引外资上表现非常不平衡。统计资料显示,截至1999年,按吸引外资的数额排名,中国前10个省市吸引的外资占全国总量的90%,仅广东省就占全国总量的32.74%。2001年,这一不均衡趋势并未改变(注:根据外经贸部提供的统计值计算所得。)。中国的沿海省市,特别是数以百计的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成为吸引跨国公司FDI的主力军。由于中国利用FDI的集中度高,因此,评价中国利用FDI的业绩,应该重点考察占中国利用外资绝大部分的省市或开发区,而不是取平均值。根据UNCTAD的计算方式,我们计算得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的业绩指数为8.01,2001年达到21.12(注:2000年全球FDI流入量为12708亿美元,2001年为7351亿美元,汇率按1美元=8.2769计算,2000年世界GDP为31.5万亿美元,2001年按照3%的增长率估算约为32.5万亿美元,2001年按照3%的增长率估算约为32.5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发展报告》。)。苏州2001年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为6.66,苏州新区2000年的业绩指数为10.77,2001年为9.91(注:基本数据来源于苏州新区《2002年发展报告》以及作者对苏州利用FDI的实际调查。)。这一业绩指数值是位居世界前列的。
从绝对值来看,中国部分省市在吸引外资方面已经超过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以2001年为例,有5个省市FDI流入量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见图2)。其中广东的流入量为129.72亿美元,江苏为71.2亿美元,上海为43.92亿美元,北京为40.1亿美元,福建为39.18亿美元(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gb/index.htm.)。
图2 2001年FDI流入量最大的10个发展中国家与地区(10亿美元)
资料来源:UNCTAD《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
同样,中国进一步利用外资的潜力,也不是取决于国家层面的竞争力与潜力,而是取决于这些特殊的省市尤其是以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的竞争力和潜力。根据现有数据,我们尚无法计算中国主要省市,特别是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潜力指数。但我们比较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新区和工业园区的8个潜力指标值,可以初步估计,这些开发区的8个指标都非常高。它们将在提升中国利用外资的潜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表11993—2001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FDI分布比重
说明: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提供的各省份数据计算得出.
UNCTAD对中国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的排名,低估了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业绩和潜力。事实上,2001年吸引外资最多的前5个国家中,只有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的业绩指数较高,分别为13.8和5.1。美国2001年外资流入量为124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业绩指数仅为0.8,名列第73位。英国1.8,排名第25。法国0.8,第69位。UNCTAD承认,在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评价体系方面存在不足,该指数还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UNCTAD,2002)。因此,UNCTAD所采用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只是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各国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潜力,既不能将这两个指数作为解释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决定的标准模式,也不能将其作为衡量一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竞争力的标准指标。
四、中国利用外资的成就
近10年来,无论国际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全球FDI总流量发生怎样波动,中国所吸引的FDI一直稳步增长(见图3)。据统计,1993—2001年均流入中国的FDI为403.1亿美元。在此期间,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吸引FDI方面出现了大幅波动(见图4)。2001年,在全球FDI流量下降51%的情况下,中国吸纳的FDI比上年增长15%,约占全球投资流量的6.4%。200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约为5340亿美元,比2001年下降27%,而中国本年度吸纳外资比上年增长了12.6%,占全球FDI流入总量的比例上升到9.98%(见图5)。
图3 1989-2002年中国的FDI流入量
图4 中国、亚洲、发展中国家和世界FDI流入量
图5 中国吸引FDI占亚洲、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的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1993—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及外经贸部统计资料。
从FDI流入的存量看,1993至2001年底,中国累计吸收外资达3531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四(见图6)。位于中国之前的是美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英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英国之所以位居前列,主要是1998—2000年的大型跨国并购所致。如果剔除近两年来由于跨国并购引致的FDI流入量,那么中国吸收的FDI将位居世界第二(UNCTAD,2002)。
图6 1993-2001年主要国家FDI流入存量排名
资料来源:根据《1993—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整理。
五、中国未来吸引外资的潜力
(一)影响中国吸引外资的基本因素没有恶化,区位竞争优势趋于增强
对跨国公司来说,国际经营环境的变迁,促使它们对区位要求重新定位与选择。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过程中,不仅关注东道国的经济特征,而且还强调该国的政策框架和商业环境。当然,跨国公司不同的投资动机所要求的区位特征有所差异(见表2)。调查发现,在过去10年里,表2中带*号的因素对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影响更加突出(Dunning,2002,中译本)。
在吸引FDI的国际竞争中,众多的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中国,与中国的动态竞争优势日益增强密切相关,尤其是高技术劳动力的质量和成本优势。另外,中国产业链及其配套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产品的产业链的迅速形成,能够为在当地投资的跨国公司提供范围广泛的上下游关联产品与服务。要想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需要致力于在当地培养一大批相关价值增值活动的产业链,作为增强外资吸引力的重要手段(Dunning,2002,中译本)。
(二)跨国并购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新的增长点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的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86—1990年,年均增长率为26.4%;1991—1995年为23.3%;1996—2000年上升到49.8%;2001年下降到47.5%(OECD,2002)。尽管如此,并购仍然是目前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1982年,并购额占FDI流出量的比例微不足道;1990年,并购额达到1510亿美元,占全球FDI流出量的64.8%;2000年并购额达到6010亿美元,占FDI总流量的81.8%(见图7)。
并购一直是发达国家之间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国内的并购活动显著增长。据OECD的估计,过去5年,中国的并购年均增长率达到70%(OECD,2002)。但是许多并购活动发生在国内企业之间,外国企业参与的并购非常有限。
表2 影响跨国公司FDI的东道国决定因素
说明:表中带*号的因素对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影响更突出。
图7 1993—2001年全球并购额及其占FDI总流入量的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1993—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数据整理。
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多以新建方式为主,以并购方式进行的FDI仅占中国吸引外资的约6%。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过剩,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的出台,跨国并购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三)允许跨国公司投资的领域逐渐放宽
30年前,大多数外资投资于自然资源和制造业领域。现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服务业已超过制造业,成为外国直接投资最重要的领域。1988年服务业吸引FDI的存量占FDI总量的44%,至199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8.5%,1999年达到50.3%。截至2000年,服务业吸引FDI的存量已经占到FDI总量的51%,而制造业和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0%和不足10%(UNCTAD,2001)。
从中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来看,截至1999年,就投资项目数而言,第一产业占总投资项目的2.79%,第二产业为73.01%,第三产业为24.20%;就合同利用外资的比例而言,第一产业占1.76%,第二产业占59.56%,第三产业占38.67%。这种状况与世界FDI总体产业分布仍有一定偏差。
标签:并购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