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雁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150010)
【摘要】 目的:分析尿液潜血检验中不同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8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检测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将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检测结果设为Ⅰ组,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结果设为Ⅱ组,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Ⅱ组阳性检出率33.93%显著高于Ⅰ组23.93%,具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参考Ⅰ组检查结果,可知Ⅱ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依次为7.36%、9.12%。结论:尿液潜血检验中所采用的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检测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两种方式各具特点,必要时可进行联合检测,对提高临床检验准确率具重要价值。
【关键词】尿液潜血;检验;显微镜;尿液分析仪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062-02
尿液潜血主要是指临床开展尿常规检测室尿液中出现红细胞(RBC)数量减少的一种现象,尿液潜血是临床诊断、鉴别各种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尿液潜血检验临床通常选择尿液显微镜检RBC(镜检RBC)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1-2]。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尿液潜血检验中采用上述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效果,以提出合理建议,为临床疾病明确诊断提供科学指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8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女比例160:120,年龄18~80岁,平均(41.23±3.52)岁。科室分布:外科患者74例,内科65例,妇产科21例,耳鼻喉科51例,皮肤科32例,口腔科37例;按照不同检查尿液潜血检验方式分为Ⅰ组和Ⅱ组。
1.2方法
本研究所有对象均在清晨取新鲜尿液20mL,平均装入2个器皿中,15分钟内送检,进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方法的检查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查,具体操作如下:①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检测:首先取10mL尿液样本放入试管中,进行离心处理,随后取出试管中清液部分,保留2mL沉淀,采用手动方式混匀剩余沉淀。拿出载玻片,于其上面防止约20μL混悬液,加盖,然后放置显微镜下进行检查,检查人员仔细观察载玻片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及形态等[3]。记录大概10~15个失业中红细胞计数,最红取其平均值;将该检测结果设为Ⅰ组。②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查:取10mL尿液样本放入试管中,将尿液试纸置入试管中1秒后取出,随后选择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将检测结果打印出来,由专业人员整理出样本报告,可分为-、+、++、+++四个等级;将其检测结果设为Ⅱ组[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
Ⅱ组阳性检出率比Ⅰ组高,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n(%)]
组别例数(n)阳性(+) 阴性(-)
Ⅰ组280 67(23.93) 213(76.07)
Ⅱ组280 95(33.93)a 185(66.07)a
注:与Ⅰ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检验方法符合率对比
以Ⅰ组检查结果作为尿液潜血的判断标准,可知Ⅱ组假阳性率为7.36%,假阴性率为9.12%,详见表2。
表2 两组检验方法符合率对比(n)
Ⅰ组Ⅱ组共计
阳性(+)阴性(-)
阳性(+)47 20 67
阴性(-) 48 165 213
共计95185280
3.讨论
尿检在临床检验中较常见,使用普遍,尿液潜血检测作为尿液检验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是临床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肝胆器官病变可提供有价值参考信息,且可分析一些临床药物的应用效果。显微镜检测室尿液检测中临床常用方法,并且是该项检测的金标准,具备准确率高应用优势,但是存在耗时费力,重复性差,易受人为因素干扰,较难进行室内质控等缺限。因此,临床寻求一项安全有效的检验方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在本次临床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镜检RBC准确性较高,但操作方法繁杂,医疗人员工作量大;而尿液分析仪检测准确率虽然较低,但是操作简捷、经济。由此而知,尿液检测仪比较适合初诊患者或者是正常体检人群,可充分体现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但是对于复诊和确诊患者,建议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保证检测过程中不会出现漏诊病例,并为患者疾病提供有效诊治,从而可提高医疗质量。对于联合检测结果不够准确情况,建议可选择颗粒自动计数、尿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的临床研究,通过全面、彻底的对比分析,以达到明确诊断、鉴别患者疾病的检测目的。由于尿液分析仪易受试条因素等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尤其是在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操作问题、环境问题等,均可影响检测结果[5]。因此尿液潜血检验需应以尿液镜检RBC结果作为金标准。本研究参照Ⅰ组检查结果,得出Ⅱ组假阳性率为7.36%,假阴性率为9.12%。考虑可能是由于尿液分析仪检测原理主要是通过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内的过氧化物反应以判断阳性,而患者尿液样本中可能RBC数量较少,或RBC遭破坏,使分析仪检出阳性。亦或是尿液分析仪对部分尿道感染伴其他微生物干扰患者尿液样本检出阳性,导致结果误差。
综上所述,尿液潜血检验中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检测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各具优缺点,建议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临床疾病诊断、鉴别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敏.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5(21):2749-2750.
[2]米琴.尿干化学法检查尿潜血与尿液红细胞镜检的结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3,25(06):694.
[3]张虹霞.尿潜血阳性镜检红细胞情况分析[J].甘肃医药,2012,25(04):294-295.
[4]周媛.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验尿液潜血的比较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3):18-19.
[5]陈丽芳.尿液潜血检验中不同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25(17):2299-2300.
论文作者:李凯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7
标签:尿液论文; 阳性论文; 潜血论文; 红细胞论文; 分析仪论文; 显微镜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