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价值与实现路径_为人民服务论文

新时期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价值与实现路径_为人民服务论文

新时期建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新时期论文,服务型论文,路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使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既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价值取向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发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功能,更好地凝聚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新时期必须面对和予以回答的重要现实问题。为此,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①。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目标的正式提出,对新时期更好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执政能力,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涵及特征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下,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所建立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②。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④。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⑤。这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定位,决定了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鲜明的特征。

1.先进理论指导并武装人民群众的政党属性

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属性,在内容十分丰富的属性之中,用先进的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武装和教育人民群众是重要的属性之一。共产党人具有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⑥。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才能把握革命和建设的内在规律,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实事求是地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同时,也只有不断地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人民群众,才能使群众运动由自发的行为转为自觉的行动,在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中,化作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因此,用先进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指导并不断教育和武装人民群众,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属性,也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特征。

2.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

政党都有在某种宗旨支配下的理念,也就是说,政党具有在某种价值观指导之下所要展示的思想主张。是否将服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政党大多具有服务的功能,但资产阶级政党所提供的服务以取悦民心、获取民众的选票为主要目的,该服务功能具有明显的单一工具性,这种将服务作为工具和手段而非理念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⑦,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⑧作为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的目的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领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走向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体现,也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重要特征。

3.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的功能彰显

在确立政党的服务功能后,为何种人服务是判断政党属性的另一个标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⑨。其本质是工人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因此,工人阶级政党同其他任何政党一样,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资产阶级政党种类繁多、名称迥异,且代表着不同资本财团或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的利益,但由于它是由资产阶级中的精英分子所组成的,因此,从总体上看,资产阶级政党无一例外都是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者,由此决定了资产阶级政党的服务对象必然是不同阶层的资产阶级官僚或政客集团。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自身必然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的对象必然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种将服务对象定位于最广大人民群众而非少数官僚和政客集团的行为逻辑,直接彰显了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点。

4.以“服务”为重心的思想体系

政党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开展活动的。政党能否向所代表的阶级和群体提供满意的服务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政党是否具有以服务为重心的理论指导。这种以服务为重心的理论,规范了服务的对象,服务的目的、服务的路径和手段。在世界各国林林总总的政党之中,不乏服务功能的显示,但具有以服务为重心的理论指导的政党,为数不多。资产阶级政党为使本党的候选人在选举中获取胜利,也会在竞选纲领或公共政策的承诺上体现为社会民众服务的主张,但均没有以服务为重心的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建党的宗旨上就确定了为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服务的思想,从毛泽东鲜明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最高灵魂》,再到江泽民的《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以及胡锦涛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等一系列文章和讲话的发表,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论体系。

二、建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价值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导下,带领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支配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干兴邦的结果。以“为人民服务”为重心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凝聚和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思想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建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具重要的价值意义。

1.有利于党适应时代发展和执政生态变迁的需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的同时,政治、社会和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生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及其党员服务的功能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如何在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党的各级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理论、政策和信息指导服务;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在政治参与热情日益高涨与缺乏履行权利实践能力的张力下,需要党的组织和党员为人民群众提供组织、引导他们理性行使民主权利的服务;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共服务多元化和均等化的需求日益增强,需要党的组织和党员及时关注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和公平的公共服务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及时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举措,是中国共产党主动适应执政生态变迁的必然结果。

2.有利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传承和发扬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⑩。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内在地蕴含着党的群众路线的本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深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实践。只有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才能真正了解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诸种问题,及时掌握和整合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将群众的需求通过党组织以合法的程序,转化为国家公共政策的内容予以实现。其二,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树立“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11),担当起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勇于负责的使命。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党的成员,必须将“向人民负责与向自己的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充分“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的一致性”和“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12)。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针对出现的问题,“应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向领导机关与领导人建议改正”(13),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和落实。其三,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树立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的观点,保证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能否更好地发挥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取决于党的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14),我们的一切纲领和政策,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拥护,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更高的知识,才能够具体地启发群众的自觉,指导群众的行动”(15),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3.有利于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6)。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要有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开辟道路的本质属性,也要有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指明方向,推动繁荣进步的保障功能,更要有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提供服务的内在要求。其中是否代表和能否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判断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纯粹的理论阐释,更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具有体现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方针、政策和实际行动才能实现。因此,建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实践中,时刻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公共政策的创议、规划和执行中,以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才能真正地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通过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展示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功能的发挥中,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形成服务型政党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良性循环的运作机制。

4.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沟通与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政党一般都具有沟通和领导国家与社会的功能,政党沟通国家与社会的情况有两种形式:当政党为非执政党时,其非执政的地位决定了它可以将社会民众的利益诉求予以聚合,对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施以必要的影响,使国家公共政策能够全部或部分体现社会民众的利益。同时,在国家公共政策执行中,非执政党通过其在基层的动员和影响力,使国家公共政策予以贯彻。当政党为执政党时,其执政的地位决定了它可以在聚合基层社会民众利益的基础上,运用所执掌的政权,通过合法的渠道和程序,将党的主张和基层社会的利益诉求转变为国家的意志和主张,全部或部分实现基层社会民众的利益诉求。同时,在国家公共政策执行时,运用其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使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在沟通国家与社会的过程中,执政党与非执政党的区别主要在于,执政党是通过对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领导予以实现的,非执政党是通过对国家公共政策的影响来实现的。执政党在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影响力来实现的。就国家层面而言,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17)。这种领导能否得到实现,主要取决于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就社会层面而言,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广大党员在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服务于民所产生的影响力实现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其党的属性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最重要的本质属性之一,这种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广大人民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的功能,必将提升党在国家机关和基层社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5.有利于获取更为深厚的执政资源

“执政资源是政党获取和巩固执政地位,赢得社会公众合法性认可与服从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18)其中主要的执政资源有意识形态资源、制度资源、绩效资源等。这些执政资源又可以最终归结为政党执政的形象资源,因为无论何种执政资源均与政党的形象有关,科学正确的意识形态、合理完善的制度体系、卓越显著的执政绩效将有助于提升政党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为政党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服从和支持积累丰富的资源和条件。反之,将对政党的形象产生负面的效应,消减社会公众对政党的认同和支持,造成政党执政资源的流失。因此,政党的形象是直接决定政党能否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拥戴,赢得深厚执政资源的关键。在政党形象的塑造中,除上述要素外,政党是以官僚组织的形态出现,还是以人民公仆的面目出现,更加直接地决定着政党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地位,影响着政党形象的走向及其执政资源的获取。官僚主义的政党往往表现为对群众的利益和疾苦漠不关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拒绝群众的批评,抹杀人民的权利,甚至要求人民为他们服务,为了自己的享受,而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劳民伤财,贪污腐化,在群众面前称王称霸”(19)。这必然导致政党与社会公众关系的对立,进而造成政党执政资源的严重减损。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人民公仆型的执政党,“一切党员都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党与人民群众建立很好的关系,认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地向党反映”(20),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21)。这种政党所崇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必然在实践中提升政党人民公仆的形象,密切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取得社会公众对政党执政的广泛认同和服从,为获取更为深厚的执政资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的路径

服务型政党的建成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22)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的客观现实出发,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23),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技术手段上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党建思想和现代政党建设理论,科学地思考和设计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实现路径。

1.积极培育和推动“服务”理念的意识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就难以产生为实现人民需求而服务的行动。因此,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积极推动广大党员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由认知到认同的转变。为此,应从如下方面培育“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其一,强化党的宗旨教育,进一步提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最大区别在于,党除了代表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党的宗旨,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通过“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4),使广大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党的特征及其先进性,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在思想上保持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5)。其二,加强党的历史学习,强化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必须通过加强党的历史学习,让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26)。牢记党90年来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27),在思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三,深化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增强党“服务人民”重要性的意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经过艰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取得的,党的执政具有历史必然性,但历史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历史的永恒性,必须使全党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28)。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能否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能否在新的时代和条件下,继续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在为人民提供良好服务的过程中,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为此,必须通过对新形势的研判,使广大党员深切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党的宗旨,也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取更为深厚执政资源的重要渠道。其四,在重视为人民群众物质利益实现而服务的同时,注重提升思想理论服务的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种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其中思想领导尤其重要,因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9)。党的思想领导即是党的思想理论服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教育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使之自觉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党的组织对新时期加强思想理论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思想理论服务属于务虚行为,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导致对广大人民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武装较为薄弱。在对党的干部考核中,没有将理论教育和思想武装群众的成效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致使部分党组织忽视甚至放弃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处于社会转型的中国而言,潜在地蕴含着由于基层群众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只能被动地人云亦云甚至盲从的现象,加上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潮的渗透及影响,极易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制约人民群众建设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全球化不断推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需要党的各级组织及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指导,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建设规律,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2.科学设计以“服务”为功能的政党组织结构

中国共产党能否充分发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党的组织结构。现代政治学表明,功能决定结构,有什么样的功能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结构反作用于功能,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和制约着功能的发挥。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发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必须科学地思考和设计中国共产党内在的组织结构。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是根据不同的时代、条件、环境,依据主要工作任务的不同而设置的。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人口80%以上是农民,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客观现实,使中国共产党不得不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主要有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部,同时增设了农村工作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目前的主要机构有一委三部,即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和统战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主要负责检查党内纪律的执行状况及处置各种违纪问题;组织部主要负责党和国家干部的任免、考核、晋升及党的组织发展;宣传部主要负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认同和接受党的主张;统战部主要负责对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海外侨胞的联系沟通以及部分担任国家机关领导职务成员的提名和考察等工作。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革,使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改革开放30年来主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党的基本路线不变的情况下,及时关注基层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群众的呼声,实现群众的利益。为此,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内组织机构的设置,在保持原有机构的基础上,建议增设党的群众工作部(简称群工部)。群工部的主要职责如下:其一,民情的调研、联络和沟通。群工部针对社会基层民众的生活状况、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开调研工作,在及时掌握社会基层民众诸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及时通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及思想交流,真正掌握群众的内心需求,为党及时制定服务人民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坚实的前提和基础。其二,民意的提炼和整合。在充分对民情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大量民意信息,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剖析,探索出民众最关心的核心内容,经过科学的提炼和整合,将民意需求分轻、重、缓、急,及时向党和政府的决策机构予以反映,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创意及决策规划提供真实、准确的民意信息参考。其三,民众利益的体现和服务。在党和政府的政策确立后,群工部要及时组织广大党员带头贯彻落实,在实践中将服务人民的各项决策真正落到实处,以此彰显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可在群工部的领导之下,基层党的支部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有计划地开展党员了解民情、整合民意、服务群众的便民服务活动,使党的基层组织机构更好地发挥服务人民的功能,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潜在地融入日常的实际工作中,使党真正成为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改革和完善以“服务”为重心的党内制度

制度是保障组织机构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科学完善的制度能够促进政党服务功能的发挥,反之,制度的缺失或非科学的规范将不利于或制约政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合理设计以服务为功能的政党组织机构之后,必须认真检视党的现有制度及其运作状况,改革和完善以服务为重心的党内相关制度。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后,为保障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已经制定并确立了诸多行之有效的为人民服务的制度,并在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效应,受到了广大社会民众的认可和支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条件的变化,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须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以便更好地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为人民服务的功能。一是改进和完善为人民服务的激励制度。有效的激励措施必须以符合人类心理和行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人类心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措施和手段则难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30)。为使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的最高标准在党的实践中真正得以实现,建立和完善为人民服务的激励制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可通过群众评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满意度活动,对热心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在晋级和提拔时优先考虑在为人民服务活动中群众满意度高的党员,以此激发广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二是建立健全必要的惩戒制度。在工作和生活中,对部分存在官僚主义思想、贪图享乐、漠不关心群众疾苦、难以发挥为人民服务功能的部分党员和干部给予必要的教育、警告及相应的处理。对长期思想落后,难以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个别党员和干部,经教育无效后,可劝其退党。把能否为人民服务及服务的质量高低作为考核党员和领导干部绩效的重要内容,以此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更好地展示中国共产党作为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三是在制度建设中,坚持整体推进原则。一项制度能否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需要有支撑该制度有效运作的基本环境。单项制度从个体视角而言可能是科学的,但如果缺乏制度有效运行的配套条件,仍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党为人民服务的制度时,必须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31),在重点建设激励和惩戒等实体性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强相应的配套性制度建设,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制度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保障党为人民服务功能的更好发挥。

4.丰富和拓展以“服务”为内容的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

党的基层组织是政党联系和领导国家与社会最直接的载体,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求的最直接承担者。因此,党的基层组织能否以合适的活动方式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代表民众利益,直接决定着服务型政党的成功建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指导下,曾创立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为人民服务的活动形式,为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获取更为深厚的执政资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存在“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组织活动难以开展、“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2),难以发挥为人民服务功能的现象。为此,必须重点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为人民服务活动。例如,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基层党组织开展的三访活动,较好地展示了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功能。所谓三访,一是访企业,基层党员干部每半个月到没有建立党组织的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一次,主动访询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将问题向上级党组织和政府予以反映,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的发展主动提供服务。二是访片区。每10户为一个片区,街道中的党员和干部每个月走访完一个片区,主动了解片区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的利益诉求,及时帮助片区群众反映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访弱势群体。针对部分经济收入较低、生活较为困难的群众,基层党组织将他们作为访询的重点,每名党员负责5户困难家庭,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收入和活动状况,将原来对困难群体生活状况的静态了解,转化为动态掌握。针对出现的突发困难等现象,迅速将信息传输到党的组织和政府,为党和政府及时向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救助服务创造条件。这些形式多元、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服务活动,使党的基层组织在沟通和领导国家与社会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5.不断创新以服务为特色的技术手段

服务是否及时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制于服务工具的先进与否。在确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3)的指导思想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能否转化为实际的客观行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有适应时代变化和要求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撑。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社会的形成,在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党的活动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因势利导地将挑战转化为建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举措,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必须认真做好电子党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电子平台,使党的电子服务平台发挥三个方面的功效:一是拓宽社会公众利益和服务诉求的渠道。人民群众可利用党的电子服务平台,及时将自身的需求和呼声予以表达。基层党组织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和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或向上级党组织和政府反映他们的诸种需求,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需求的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二是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党的各级组织可利用电子服务平台信息传输迅速、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准确掌握和回应社会民众的需求,及时地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内容。三是公开接受人民群众对“服务”的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是否直接服务群众,以及服务质量的好坏需要人民群众的评判,党的电子服务平台的建立为人民群众评价和监督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服务内容创设了便利的条件。人民群众可以利用党的电子服务平台对服务的质量及时进行网评,基层党组织的相关部门将评判的结果及时反馈活动主体并予以公示,对评价结果优秀的活动主体给予必要的奖励,对评价结果差和较差的、难以彰显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活动主体给予必要的批评和处置,从而形成人民群众监督党的“服务”的外部力量,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34)的意识,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拥护的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8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1页。

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3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页。

⑨《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8页。

⑩《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42页,

(11)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党员教育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文献选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76页。

(12)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党员教育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文献选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44页。

(13)《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50页。

(14)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党员教育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文献选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77页。

(15)《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53页。

(16)《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页。

(17)《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55页。

(18)张明军:《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1期。

(19)《刘少奇文选》(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46页。

(20)《刘少奇文选》(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3页。

(2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5页。

(2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0页。

(2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6页。

(2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7页。

(2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34页。

(2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4页。

(2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4页。

(2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3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7页。

(3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7页。

(3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页。

(3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页。

标签:;  ;  ;  ;  ;  ;  ;  ;  ;  

新时期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价值与实现路径_为人民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