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大学 浙江宁波 315000,2宁波市第二医院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目的:探讨ALT正常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病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ALT正常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肝组织病理情况,并进一步对可能影响其损害程度的年龄、HBeAg状态、HBVDNA滴度及脂肪肝程度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无及轻度组织学改变(G0~G1或S0~S1)22例,占比44.0%,显著组织学改变(G≥G2或S≥S2)28例,占比56.0%。40岁以上患者、HBeAg阴性患者、低病毒载量组的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发生比例分别明显偏高于40岁及以下患者、HBeAg阳性患者、高病毒载量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正常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较高比例的肝脏组织损害情况,其损害程度与患者年龄、HBeAg状态、HBVDNA载量密切相关,但与脂肪肝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损害;影响因素;脂肪肝;HBeAg;HBVDNA滴度
The study of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combination of fatty liver patients
Jiang Yan 1,2
(1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000,2 ningbo,zhejiang ningbo 315,00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patholog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combination of ALT normal slow hepatitis b.Selection Methods: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50 cases of normal AL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ombined fatty live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alyses its liver tissue pathology,and further to may influence the damage degree of age,HBeAg status,HBVDNA drop degree and the degree of fatty liver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50 cases of common mild histological change(G0 ~ G1 or S0 ~ S1)22 cases,accounted for 44.0%,histological changes significantly(G or G2 or S acuity S2)28 cases,accounted for 56.0%.Over 40 patients,HBeAg negative group,low viral load in patients with liver histology significantly change ratio significantly above and below 40 patients respectively,HBeAg positive patients,patients with high viral load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normal ALT CHB merger there is a high proportion of liver tissue in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ients' age,HBeAg status,HBVDNA load,but no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fatty liver.
[Keywords]chronic;Hepatitis b;Liver tissue injury;Influencing factors;Fatty liver disease.HBeAg;HBVDNA drop degree
乙型肝炎是因为乙肝病毒(HBV)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数量提升,乙肝患者的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脂肪肝也成为我国大多数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1]。为进一步了解ALT正常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病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我院特开展了此项研究,现将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皮肝组织活检结果显示ALT均正常,肝组织活检结果显示均存在脂肪肝情况。所有入选病例中男47例(94.0%),女3例(6%),患者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1.2 ±7.1)岁,其中以40岁为年龄分界线,>40岁患者23例(46.0%),≤40岁患者27例(54.0%)。
所有入选患者的HBsAg阳性确诊自入选本研究时间均大于6个月及以上,已排除HIV、HCV、HDV 和 HEV等其他病毒感染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6个月内服用过保肝、降酶药物患者、ALT异常患者。
1.2 方法
所有入院病例均在入院后第一时间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时间检测,同时进行肝脏活检病理检查,首先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定位,然后采用肝组织切割枪及18G穿刺针分别进切割和穿刺,采集的肝组织标本要求:每份标本长度应在1cm以上,且组织内应含汇管区数量为2个以上。将采集的所有肝组织标本分别置入浓度为10%的甲醛中进行固定处理,然后石蜡常规包埋后进行连续切片并染色后于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上所有病例的肝脏组织病理诊断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依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参照其中的关于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及分期标准将炎症活动度(G)划分为0~4级,纤维化程度(S)划分为0~4期。另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将肝细胞脂肪变性分为4度(F)。
实验室血清ALT、AST采用贝克曼AU68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正常上限参考值分别为45U/L;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IgM和HBcAb IgG等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采用美国雅培公司试剂盒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HBV DNA进行测定,其检测结果正常下限参考值为5.0×102拷贝/ml。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检查结果
50例ALT正常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病理检查分析显示:①肝脏炎症坏死分级:无或微轻度(G0~G0 +)7例,占比14.0%,轻度(G1-~G1 +)39 例,占比78.0%,中重度(≥G2)4例,占比8.0%。②肝纤维化分期:无或极轻度(S0~S0 +)1例,占比2.0%,轻度(S1-~S1 +)22例,占比44.0%,中重度(≥S2)27例,占比54.0%,其中S4者1例,占比2.0%。
③肝组织学改变程度:无及轻度组织学改变(G0~G1或S0~S1)22例,占比44.0%,显著组织学改变(G≥G2或S≥S2)28例,占比56.0%。
2.2 可能影响肝脏组织学改变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资料分析得出,在年龄因素上,40岁以上患者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发生比例高于40岁及以下患者(P<0.05);HBeAg状态因素显示HBeAg阴性患者发生率明显较阳性患者偏高(P<0.05);HBVDNA载量因素,以病毒载量5 log10拷贝/ml为界限,分为高病毒载量组(>5 log10拷贝/ml)和低病毒载量组(≤5log10拷贝/ml),低病毒载两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载量组(P<0.05);脂肪肝程度上,50例患者按脂肪肝分度又分为<F2组和≥F2组,两组分别发生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显示50例ALT正常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中78.0%出现了轻度肝脏炎症坏死,中重度肝纤维化患者占比54.0%,而出现显著肝组织学改变程度的患者占了56.0%,这说明慢性乙肝患者对脂肪肝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都有密切相关,这也获得了杨秀珍等[3]的研究观点的证实。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HBeAg状态和HBVDNA载量上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脂肪肝程度上却无明显差异。我们分析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造成机体免疫力的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又因长期慢性乙肝导致肝脏炎症状态的持续,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率也增加,这也获得了江宇泳等[4]一致的研究结果。同时这也导致了HBeAg阳性组和HBVDNA高载量患者体内的免疫清除作用得以加强,进行改善了肝组织的炎症状态,也因此使得其肝细胞的显著改变率得以下降,这也与刘文力等[5]的研究观点相符合。
综上所述,ALT正常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一定几率的较高比例的肝脏组织损害情况,其损害程度与患者年龄、HBeAg状态、HBVDNA载量密切相关,但与脂肪肝程度无明显相关。
参考文献:
[1]滕颖,侯伟.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研究现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2):3297-3299.
[2]路秀萍.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168例临床与病理学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2):245-247.
[3]杨秀珍,耿爱文,肖丽,等.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学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1):101-102.
[4]江宇泳,叶永安,刘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特征[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2):32-35.
[5]刘文力.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150例临床与病理学探究实践[J].临床研究,2016,24(12):188-189.
论文作者:蒋焱1,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患者论文; 脂肪肝论文; 肝脏论文; 组织学论文; 乙型肝炎论文; 乙肝论文; 组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