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马嘉伟[1](2021)在《抗心衰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抗心衰方对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评价抗心衰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严格参照纳排标准,选择自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证属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标准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心衰方,观察疗程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ST2、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安全性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例及4例脱落,最后研究纳入治疗组25例,对照组26例,结果如下:1.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NT-proBNP及ST2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及ST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3.LVEF及心功能分级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VEF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提高(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CRE、UREA、ALT、AST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心衰方可改善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提高心功能分级,具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晓文[2](2021)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指在高糖状态下出现的以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相关心脏并发症之一。糖心平胶囊(tangxinping capsule,TXPC)是用于治疗和改善糖尿病心脏病的中药制剂,但其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基于北京市科委课题“十病十药研发-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新药糖心平胶囊成药性研究”,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和验证TXPC药效及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并评价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究。研究方法1、方法一:本研究通过TCMSP、ETCM、TCMID、BATMAN中药材化学信息数据库挖掘TXPC组方中的活性成分化合物;通过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筛选出组方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XPC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Network Analyze插件分析筛选出TXPC组方中的核心成分;通过OMIM、Disgenet和Genecards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DCM靶点合集;通过R Studio软件映射出TXPC靶点及DCM靶点交集;利用String在线蛋白功能分析网站构建TXPC-DCM-靶点网络,并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构建PPI网络,通过Network Analyze分析筛选出PPI网络的核心靶点;通过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模块分析;最后通过Matescape在线富集分析平台对PPI网络进行GO及KEGG分析,得到核心靶点的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细胞组成(CC)及富集通路分析结果。2、方法二:本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DCM大鼠模型。在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予35mg/kg STZ腹腔注射,STZ注射6周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高脂喂养大鼠分为模型组(Model)、糖心平高(TXPG)、中(TXPZ)、低剂量(TXPD)组及二甲双胍组(Met),正常饮食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分组后连续给药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0.9%NaCl溶液1ml/100g灌胃;糖心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使用0.21g/kg、0.42g/kg、0.84g/kg TXPC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二甲双胍组采用每日0.15g/kg二甲双胍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时于第2、4、6周测大鼠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生化测大鼠TC、TG、LDL-C、HDL-C、INs水平,计算HOMA-IR 值;ELISA 检测大鼠血清 CKMB、CRP、BNP、6-KPG、ET-1、TXB2、MDA水平,并通过心脏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以明确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利用舌下注射垂体后叶加压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TXPC治疗后大鼠心电图ST-T段位移;进一步组织学检测DCM大鼠心肌组织 TNF-α、IL-1β、SOD、ATP、ADP、ATP/ADP 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 NF-κBp65、GLUT4、TGF-β1、PI3KP85、P-AKT、P-GSK3 β 蛋白及 PI3KP85mRNA、P-AKT mRNA、P-GSK3βmRNA、NF-κBp65 mRNA、GLUT4 mRNA转录水平,以探究TXPC药效机制。研究结果1、方法一结果:糖心平组方中活性有效成分共107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共得到对应靶点192个,关键靶点主要包括:AKT1、EGFR、SRC等;通过模块分析共聚类出4个功能模块,其中模块1和模块2所包含靶点数目较多,对糖心平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富集到生物过程961个;分子功能75个;细胞组成60个;信号通路218条,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等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方法二结果:①TXPC能够改善DCM大鼠的FPG,降低大鼠TG、TC、LDL-C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减轻心肌组织中的脂质沉积,发挥调节糖脂代谢得作用;②TXPC能够降低心肌损伤指标CRP、BNP、CKMB水平,改善心肌纤维断裂、损伤等,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水平,发挥心肌保护效应;③TXPC能够降低血清ET-I及TXB2,同时升高6-KPG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预防心肌微血管病变;④TXPC能够降低血清MDA水平,缓解氧化应激损伤;⑤TXPC能降低DCM大鼠LVIDs水平,升高LVIDD、SV、FS及EF水平,维持心脏结构及形态的稳定,从而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⑥TXPC能抵抗加压素所引起的ST-T抬高,提高心肌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抵抗能力,从而发挥心脏保护的作用。⑦TXPC能提高DCM大鼠的ATP及ATP/ADP水平,促进GLUT4蛋白及GLUT4 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GLUT4信号通路,调节DCM大鼠能量代谢;⑧TXPC能降低DCM大鼠TNF-α水平,同时降低促炎因子IL-1β水平,抑制NF-κB蛋白表达及NF-κBmRNA转录,通过激活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⑨TXPC能降低DCM大鼠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降低大鼠大TGF-β1及SOD水平,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抑制GSK-3β蛋白及GSK-3βmRNA转录表达,发挥抗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TXPC能促进PI3K/AKT通路上靶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及表达,同时能促进PI3KP85mRNA、p-AKT mRNA的转录水平的提高,提示TXPC对DCM治疗效应的发挥,与PI3K/AKT通路有关。研究结论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TXPC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TXPC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炎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作用;保护心功能、抗心肌缺血,具有心脏保护的作用;3、TXPC药效的发挥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PI3K/AKT/GLUT4、PI3K/AKT/GSK-3β及PI3K/AKT/NF-κB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
郭洋[3](2021)在《生脉利水汤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生脉利水汤联合西药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客观评价生脉利水汤对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和远期疗效,完善中医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思路。方法: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84例HF-PEF正虚血瘀证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心衰常规治疗:氯沙坦钾片,每天一次,每次5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天一次,每次25 mg,螺内酯片,每天一次,每次20 mg;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利水汤颗粒剂治疗,水冲200ml,日1剂,早晚分服,每组观察时间均为12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6min步行距离、LVEF、BNP、中医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评估生脉利水汤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就中医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而言: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治疗心衰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88%(P<0.05),说明联合生脉利水汤治疗心力衰竭之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中医单项症状(乏力、水肿、喘息、唇甲紫暗、心悸、胸闷、气短、自汗、盗汗)方面,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治疗心衰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治疗心衰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2.在治疗心衰指标方面,治疗后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单纯西药组的61.9%(P<0.05),另外,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组在6min步行距离、LVEF、BNP及心功能改善方面较单纯西药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1.在中医症状疗效积分方面,生脉利水汤联合西药较对照组的有效率更高,改善乏力、水肿、喘息、唇甲紫暗、心悸、胸闷、气短、自汗、盗汗症状更加明显;2.在治疗心衰疗效方面,生脉利水汤联合西药较对照组的有效率更高,在增加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血浆BNP及心功能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王珊珊[4](2021)在《腹针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心衰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腹针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心衰病的临床疗效,以此客观评价腹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病房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病人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腹针治疗,选取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穴脐周四穴(水分、阴交、双天枢),每次针刺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10min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C-MLHFQ)评分、(NHYA)心功能分级、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评估。并将两组收集完成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腹针联合西药疗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心功能、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以此探析腹针联合西药疗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的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进行组内比较,(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气阴两虚型心衰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此外,两组在降低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食少、尿少等症状的积分上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在改善患者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食少、尿少等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常规西药组为66.67%,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进行组间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状上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C-MLHFQ)评分:治疗后,两组心衰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组内比较(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心衰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3.(NHYA)心功能:治疗后,两组(NHYA)心功能改善程度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高于照组的36.67%(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NHYA)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4.血浆NT-proBNP水平: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组内比较(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组间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1.腹针联合西药治疗可降低气阴两虚型CHF患者NT-Pro BNP水平,且降低程度优于常规西药组。2.腹针联合西药治疗可改善气阴两虚型CHF患者的中医证候、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在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食少及尿少等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尤为突出,且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组。3.腹针联合西药疗法优化了气阴两虚型CHF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刘洋[5](2021)在《生脉散加味联合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观察生脉散加味联合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于2020.01~2020.12先后来就诊,经治疗达到稳定状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其中符合标准的共60例,将其随机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都分别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加诺欣妥,治疗组加诺欣妥和生脉散加味,具体用药及药物剂量随临床症状加减。由本院药房统一提供中药饮片,由煎药室进行煎煮,每次150ml,每日两次,连续观察4周,记录受试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及各项数据,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NT-pro BNP、血压、诺欣妥用药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及不良反应的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分析。结果:1.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另外,在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有优势,特别是在自汗盗汗、舌苔方面改善较明显。2.心功能: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6.67%和6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优。3.NT-Pro BNP: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 BNP浓度均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4.血压:组内比较,治疗两周和四周时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两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诺欣妥用药情况:两组患者诺欣妥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生脉散加味联合诺欣妥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生脉散加味联合诺欣妥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 BNP水平。3.生脉散加味联合诺欣妥能够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逐渐增加诺欣妥剂量,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为改善心衰患者远期预后提供基础。
娄田田[6](2021)在《暖心胶囊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明确暖心胶囊是否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2.明确暖心胶囊是否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功能障碍。3.明确暖心胶囊是否通过激活AMPK/PGC-1 α信号通路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而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4.明确暖心胶囊是否通过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而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方法:第一部分临床观察:暖心胶囊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因处于疫情持续期间,人员流动受限,最初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35例,通过严格的病例筛查流程,最后完成临床观察20例。采用随机号码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化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暖心胶囊(NX,由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组成,广东省中医院制剂室制备,粤药制字Z20080138,每粒装0.5g,每次3粒,每天3次,口服),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EE、cESS、LVM、LVMI、NT-proBNP、LVEF、中医证候积分和安全性指标变化。第二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研究1.选取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采用TAC建立构建HFpEF模型。术后3天将造模后存活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Sham组,②TAC组,③TAC+NXL组,④TAC+NXH组。TAC+NXL组和TAC+NXH分别给予灌胃NX剂量0.64g/kg/d和1.72g/kg/d,余下2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各项功能指标。2.选取来源于大鼠胚胎的H9c2心肌细胞,通过3%H2O2刺激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先用不同浓度的NX孵育4h,然后让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3%H2O2中行氧化应激诱导损伤,根据细胞活力检测筛选出NX和3%H2O2作用于心肌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时间。3.小鼠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检测指标包括LVIDd、LVIDs、EF、FS;检测血清BNP水平评估HFpEF的程度。4.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和LDH法行细胞损伤检测。5.应用DCFH-DA探针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心肌细胞内ROS的水平。6.采用Seahorse XFe24分析仪,通过OCR值评估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第三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研究1.选取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采用TAC建立构建HFpEF模型。术后3天将造模后存活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Sham组,②TAC组,③TAC+NX组,④TAC+NX+Compound C(Comp C)组。TAC+NX 组给予灌胃 NX剂量 0.64g/kg/d,TAC+NX+Comp C组灌胃暖心胶囊剂量同时给予腹腔注射Compound C(一种选择性ATP竞争性AMPK抑制剂),余下2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各项功能指标。2.选取来源于大鼠胚胎的H9c2心肌细胞,采用3%H2O2刺激大鼠H9c2心肌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先用4mg/ml的NX孵育心肌细胞4h,然后再加入5 μ m的Compound C孵育2h,最后让细胞暴露于600 μ m的3%H2O2下1.5h行氧化应激诱导损伤。细胞实验分为4组;①Control(Con)组,②H2O2组,③H2O2+NX组,④H2O2+NX+Comp C组。3.小鼠超声心动图和血清BNP水平检测方法同第二部分基础实验。4.心肌细胞MTT和LDH检测同第二部分基础实验。5.心肌细胞内ROS检测同第二部分基础实验。6.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和心肌细胞内ATP浓度。7.采用Seahorse XFe24分析仪,通过OCR值评估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心肌细胞内应用葡萄糖、脂肪酸和谷氨酰胺三大通路抑制剂,测定OCR值评估H9c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底物。8.提取小鼠组织心室蛋白、心肌细胞全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和心肌细胞内p-AMPK、AMPK和PGC-1 α的蛋白表达水平。第四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的研究1.动物和细胞实验对象和分组情况同第三部分基础实验。2.应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3.采用JC-1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情况。4.提取小鼠组织心室蛋白、心肌细胞全蛋白及细胞质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和心肌细胞内 Bcl-2、BAX、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p-AMPK、AMPK、p-JNK和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临床观察:暖心胶囊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1.治疗后治疗组MEE的数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MEE的数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EE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MEE数值(P<0.05)。2.治疗后治疗组cESS的数值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cESS的数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ESS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 cESS 数值(P<0.05)。3.治疗后治疗组LVM和LVMI的数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LVM和LVMI的数值较前无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M和LVMI数值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LVM数值(P>0.05)。4.治疗后治疗组NT-proBNP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NT-proBNP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T-proBNP数值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NT-proBNP数值(P>0.05)。5.治疗后治疗组LVEF的数值较治疗前稍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LVEF的数值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数值高于治疗后对照组的LVEF 数值(P<0.05)。6.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P<0.05)。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及试验过程中的病情恶化。第二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研究1.小鼠经TAC术后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LVIDd稍增加(P>0.05),LVIDs明显增加(P<0.05),心室明显扩张;与TAC组相比,NXL组的LVIDd 明显降低(P<0.05),NXH 组的 LVIDd 降低(P>0.05),NXL 和 NXH 组的 LVIDs均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的EF和FS值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相比,NXL和NXH组的EF和FS值明显增加(P<0.05)。2.小鼠经TAC术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的血清BNP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TAC相比,NXL组和NXH血清BN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3.MTT法结果显示,与0μM的H2O2相比,随着H2O2浓度的逐渐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P<0.05),其中600μMH2O2的心肌细胞活力显着降低0.48±0.04(P<0.05,);与Oh的H2O2相比,随着H2O2孵育心肌细胞的时间逐渐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P<0.05),其中1.5h H2O2的心肌细胞活力显着降低0.40±0.01(P<0.05);与0mg/ml的NX组相比,NX 4mg/ml和NX 6mg/ml的细胞活力由0.42±0.01明显升高至0.73±0.02和0.68±0.01(P<0.05),最终选择NX的保护浓度是4mg/ml和6mg/ml,其中4mg/ml的保护作用最强。4.MTT和LDH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损伤明显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NXL和NXH组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损伤明显降低(P<0.05)。5.细胞内ROS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ROS产生量明显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NXL和NXH组的ROS产生量明显降低(P<0.05)。6.Seahorse XFe系统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和ATP产生的OCR值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NX组的基础呼吸和ATP产生的OCR值明显升高(P<0.05),最大呼吸OCR值明显升高(P>0.05)。第三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研究1.小鼠经TAC术后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LVIDd稍增加(P>0.05),LVIDs明显增加(P<0.05),心室明显扩张;与TAC组相比,NX组的LVIDd和LVIDs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的EF和FS值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相比,N组的EF和FS值明显增加(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LVIDd和LVIDs均较NX组明显升高(P<0.05),EF和FS均较NX组明显降低(P<0.05)。2.小鼠经TAC术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的血清BNP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TAC相比,NX组血清BN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较NX组显着升高血清BNP的水平(P<0.05)。3.小鼠经TAC术后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中的ATP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相比,NX组ATP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ATP浓度较NX组明显降低(P<0.05)。4.H9c2细胞内,与Con组相比,H2O2组中的ATP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NX组的ATP浓度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ATP浓度较NX组明显降低(P<0.05)。5.H9c2细胞内,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损伤显着升高(P<0.05),ROS的产生量显着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NX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损伤明显降低(P<0.05),ROS的产生量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与NX组相比,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损伤显着升高(P<0.05),ROS的产生量显着升高(P<0.05)。6.H9c2细胞内,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备用呼吸能力和ATP产生的OCR值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备用呼吸能力和ATP产生的OCR值均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的预处理后,基础呼吸和ATP产生的OCR值降低(P>0.05),最大呼吸和备用呼吸能力的OCR值降低(P<0.05)。7.H9c2 细胞内,基础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 组、Etomoxir-Con 组、Media-H202组、Etomoxir-H2O2组、Media-NX组和Etomoxir-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最大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和Etomoxir-Con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H2O2组和Etomoxir-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NX 组和 Etomoxir-NX 组的线粒体 OCR 值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前下降(P<0.05),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H2O2组升高(P<0.05)。8.H9c2细胞内,基础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BPTES-Con组、Media-H2O2组、BPTES-H2O2组、Media-NX组和BPTES-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最大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和BPTES-Con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H2O2组和BPTES-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NX组和BPTES-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前下降(P<0.05),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H2O2组升高(P<0.05)。9.H9c2细胞内,基础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UK5099-Con 组、Media-H2O2组、UK5099-H2O2组、Media-NX组和UK5099-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最大呼吸的情况下,UK5099-Con组的线粒体OCR值较Media-Con组下降(P<0.05),UK5099-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Media-H2O2组下降(P<0.05),UK5099-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Media-NX组下降(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前下降(P<O.05),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H2O2组升高(P<O.05)。10.HFpEF小鼠和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Con组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2O2刺激心肌细胞的p-AMPK/AMPK和PGC-1α/GAPDH的比值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和H2O2组相比,NX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和PGC-1α/GAPDH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CompoundC预处理后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和PGC-1α/GAPDH的比值较NX组明显降低(P<0.05)。第四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的研究1.HFpEF小鼠和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Con组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2O2刺激心肌细胞的Bcl-2/BAX的比值显着降低和cleaved caspase-3/GAPDH的比值显着升高(P<0.05);与TAC组相比和H2O2组相比,NX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Bcl-2/BAX的比值明显升高和cleaved caspase-3/GAPDH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与NX组相比,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和cleaved caspase-3/GAPDH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2.HFpEF小鼠和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Con组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2O2刺激心肌细胞的p-AMPK/AMPK的比值显着降低和p-JNK/JNK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TAC组相比和H2O2组相比,NX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的比值明显升高和p-JNK/JNK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与NX组相比,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和p-JNK/JNK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3.H9c2细胞内,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早期(Annexin V-FITC+/PI-象限)加上晚期(Annexin V-FITC+/PI+象限)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与 H2O2组相比,NX 组早期(Annexin V-FITC+/PI-象限)加上晚期(Annexin V-FITC+/PI+象限)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的预处理后早期(Annexin V-FITC+/PI-象限)加上晚期(Annexin V-FITC+/PI+象限)细胞凋亡率较NX组明显升高(P<0.05)。4.H9c2细胞内,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高膜电位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线粒体高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的预处理后减线粒体高膜电位较NX组明显降低(P<0.05)。5.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cytochrome c/GAPDH 比值显着升高(P<0.05);与 H2O2组相比,NX 组的 cytochrome c/GAPDH 比值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 的预处理后 cytochrome c/GAPDH比值较NX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第一部分临床观察研究显示暖心胶囊可降低HFpEF患者的左室心肌能量消耗,改善左室扩张,降低NT-proBNP,升高LVEF,改善心阳虚型心衰病的临床症状。2.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以线粒体功能障碍为切入点,发现暖心胶囊直接降低细胞内ROS的产生而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心肌细胞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3.第三部分实验研究以线粒体能量代谢为切入点,发现暖心胶囊可通过激活AMPK/PGC-1 α信号通路提升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葡萄糖氧化磷酸化能力从而增加ATP生成,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下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能量代谢障碍。4.第四部分实验研究以线粒体凋亡为切入点,发现暖心胶囊可通过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凋亡。
徐瑶[7](2021)在《补肾活血复方对心梗后心衰大鼠CaMKⅡ/HDAC4表达调控及抗心肌肥厚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采用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配合力竭式游泳及节食建立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心功能确定心衰模型成立后,分组给予补肾活血复方、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及安慰剂进行干预。观察心肌组织中CaMKⅡ、HDAC4表达情况,探究补肾活血复方能否下调心肌组织中的Ca MKⅡ、HDAC4含量的表达,改善心肌肥厚,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提供新靶点。材料与方法:1.慢性心衰大鼠模型的分步构建: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为250~280g,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号码表法抽选20只为假手术组,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60只实施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术后喂养一周观察有无异常,从第八天开始力竭式游泳并被动节食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持续进行四周。造模完成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输出量,同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45%),观察到大鼠明显消瘦、毛发稀疏、体重减轻、精神疲乏、饮食、活动减少,严重者可闻及哮鸣音等体征可纳入实验研究。2.实验组别及药物干预:对已经存活且完全成模的39只模型大鼠进行随机分组,模型组13只,中药组13只,西药组13只,假手术组19只。中药组予补肾活血复方灌胃,剂量为15.75mg/(kg.d)生药。西药组予卡托普利灌胃,剂量为1.125mg/(kg.d)生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灌服等容积蒸馏水,3ml每次,1次每天。四组均用药干预四周后,再次检测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变化情况。3.动物取材及指标检测:用药结束后,所有大鼠取材前夜禁食不禁水,采用腹腔注射麻醉:10%的水合氯醛,控制剂量为0.35ml/0.1kg。显效后腹主动脉取血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BNP浓度。取大鼠心脏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脏组织中Ca MKⅡ和HDAC4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1.实验过程大鼠伤亡情况:大鼠行冠脉结扎术,假手术组20只仅挂线不结扎,术中死亡1只,剩余19只。其余60只行冠脉结扎术,术前麻醉过量死亡3只,又因术中划破心脏出血、气道阻塞、气胸、心律失常等原因死亡14只,力竭式游泳及节食过程中死亡4只,最终造模成功共39只。按随机号码表法分组,中药组13只,模型组13只,西药组13只。给药期间模型组死亡2只,中药组死亡1只,西药组死亡1只,假手术组无死亡。2.大鼠一般情况观察:造模成功后,观察到大鼠明显消瘦、毛发稀疏、体重下降、精神疲乏、饮食、活动减少,严重者可闻及哮鸣音;用药干预后中药、西药组大鼠体重基本恢复正常、毛发可见光泽,精神活动俱佳,饮食尚可,咳喘减轻。3.大鼠给药四周后超声变化:模型组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较LVID(ed)、LVID(es)明显升高(P<0.01),EF和FS显着下降(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同假手术组大鼠对比,西药组、中药组的LVID(ed)、LVID(es)显着升高,EF、FS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西药、中药两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LVID(ed)、LVID(es)明显减低,EF、FS增高,组间变化显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物组比较,LVID(ed)、LVID(es)、EF、FS各项水平变化不大,说明西药组同中药组对慢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干预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衰大鼠用药治疗后心脏功能恢复效果显着,但仍达不到假手术组的标准。4.大鼠给药四周后心重指数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心重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了造模后的大鼠心脏逐渐增大,心肌肥厚呈心力衰竭的表现。经过给予药物治疗后,中、西药组同模型组比,心重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药物治疗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药物疗效基本相当。5.大鼠给药四周后血清BNP含量变化: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BNP含量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进行比较,用药后的中药组、西药组BNP的浓度大幅下调(P<0.01),但与假手术组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P<0.01);两种药物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提示经药物治疗大鼠心衰明显好转,疗效相当。6.各组心肌组织经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纵切面细胞细长,呈现长条状,排列工整,并联络成网。细胞核呈椭圆形,置于中间,心肌细胞之间存在少量结缔组织;模型组各心肌细胞排列散乱,呈现波浪状,肌原纤维不清,部分横纹肌消失,胞核增大,且部分固缩,心肌细胞间血管增多。中药组及西药组在干预后均有所改善,心肌纤维排列不整齐但多数正常,相对紧凑,少数横纹肌消失,心肌纤维之间的结缔组织量少,可见少量胞核固缩,显着优于模型组。7.大鼠给药四周后心肌中Ca MKⅡ表达发生变化:相较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Ca MKⅡ表达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模型组相比,Ca MKⅡ在中药及西药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大鼠相较,Ca MKⅡ在中药组的表达水平相差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HDAC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DAC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有可比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西药组HDAC4表达水平基本持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证明补肾活血复方能够改善大鼠心功能,降低大鼠血清BNP水平,缓解大鼠心衰症状,达到治疗慢性心衰的作用。2.通过实验数据比较,证明补肾活血复方能够通过下调心肌组织中的Ca MKⅡ、HDAC4的表达,改善心肌肥厚,延缓心室重构。3.通过本实验证明,补肾活血复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其治疗效果与卡托普利相当。
吴晓博[8](2021)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和病证组合特点,以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1.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数据分析连续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李军教授门诊就诊的心梗后心衰患者共183例。利用Excel建立初始数据库,将Excel表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http://www.yiankb.com/)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再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可视化分析;最后分析探讨心梗后心衰的证候要素分布、组合规律及中医药治疗心梗后心衰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核心处方等用药规律。2.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的文献研究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中医药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结合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其用药规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基于临床病例的心梗后心衰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用药规律研究①183例心梗后心衰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0人和63人,年龄为50-69岁的人群患病率较高,占56.28%;合并疾病从多到少依次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型糖尿病、室性早搏、房颤、高尿酸血症等,其中高血压120例,患病率为65.57%,高脂血症68例,患病率为37.16%。②四诊情况:183例心梗后心衰患者中共涉及64种临床症状,出现频次较高的临床症状依次为胸闷(79例,占43.17%)、乏力(78 例,占 42.62%)、心慌(61 例,占 33.33%)、气短(60 例,32.79%)、眠差(60 例,32.79%)、胸痛(56 例,30.60%)、口干(43 例,23.50%)等。舌脉多为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或脉沉。③证候分布:中医证候共有22种,其中频次>10的共有6种,依次为阳虚血瘀证(35例,19.13%)、痰瘀互结证(23例,12.57%)、气虚血瘀证(22例,12.02%)、气阴两虚证(19例,10.38%)、阴阳两虚证(13例,7.10%)、痰热内蕴证(13例,7.10%)。④证候要素分布情况:病位以心、肺为主,分别占34.43%、30.05%;病性以血瘀、阳虚、气虚、痰浊、阴虚为主,分别占49.73%、36.07%、33.88%、32.24%、26.78%。中医证素组合形式共有22种,其中单一证素辨证有2种,共11例,为气滞(6例,3.28%)、阳亢(5例,2.73%);使用两个证素同时辨证的有10种,共148例,依次为阳虚+血瘀(35例,19.13%)、痰浊+血瘀(23例,12.57%)、气虚+血瘀(22例,12.02%)、气虚+阴虚(19例,10.38%)、阴虚+阳虚(13例,7.10%)、痰浊+内火(13例,7.10%)、阳虚+内湿(7例,3.83%)、阴虚+内火(7例,3.83%)、痰浊+内火(7例,3.83%)、气虚+痰浊(2例,1.09%);同时使用三个证素辨证的有4种,共5例;同时使用四个证素辨证的有6种,共19例。⑤用药规律:(1)单味药用药频次:单味药用药频次共3188次,涉及139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前30位依次为茯苓、桂枝、黄芪、川芎、当归、薤白、甘草、太子参、黄连、半夏、干姜、瓜蒌、赤芍、丹参、枳实、麦冬、白芍、红花、制附子、五味子、白术、陈皮、降香、砂仁、姜黄、生地、桃仁、细辛、生龙骨、生牡蛎。(2)性味归经:四气以温性药物的使用频次最多,前5位依次为温>平>微寒>寒>微温,频次依次为1109次、577次、521次、323次、186次,大热大寒之药极少使用;五味以辛味药物的使用频次最多,依次为辛>甘>苦>酸>微苦,频次依次为1345次、1340次、1028次、279次、263次;归经以归肺经药物的使用频次最多,频次>500次的依次为肺>脾>心>胃>肝>肾,频次依次为1488次、1444次、1191次、1060次、956次、607次。(3)功效:以燥湿化痰药的使用频次最多,前10位依次为燥湿化痰、利水渗湿、祛风止痛、润肠通便、温通经脉、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健脾、宁心;(4)中药聚类分析:得到8组药物组合:①茯苓-桂枝-白术-黄芪-甘草;②川芎-赤芍;③制附子-干姜-当归-红花-桃仁;④丹参-降香-砂仁;⑤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生龙骨-生牡蛎;⑥白芍-枳实;⑦柴胡-厚朴-陈皮-玄参-细辛-姜黄;⑧半夏-黄连-瓜蒌-薤白;(5)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可得到核心处方:制附子、干姜、桂枝、丹参、赤芍、川芎、当归、茯苓、甘草、薤白、瓜蒌、半夏、枳实、太子参、黄芪、麦冬、白术和黄连共计18味药。2.中药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文献研究共纳入文献101篇,共用中药106味,药物出现频次为1094次,核心药物28种,其中方剂应用率大于50%的药物有附子、茯苓、丹参、黄芪;药物功效分类中,温阳药频次最多,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聚类分析得到7对药对及3组药物组合。结论临床研究显示:1.心梗后心衰患者以胸闷、乏力、心慌、气短、眠差为主要临床症状,胸痛、口干、头晕、口苦、活动后加重、畏寒等症状出现较多。2.临床辨证治疗方面,通过临床调查结合文献分析可总结本病的辨证特点为:(1)多脏同病,主要责之于心肺;(2)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本虚多为阳虚、气虚,标实多为血瘀、痰浊。其中阳虚、血瘀是心梗后心衰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证素。(3)心梗后心衰的常见证型为阳虚血瘀证,其次为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根据证候分布规律,治疗方法多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利水与祛痰并重,兼以滋阴润燥、疏肝理气。3.核心处方:制附子,干姜,桂枝,丹参,赤芍,川芎,当归,茯苓,甘草,薤白,瓜蒌,半夏,枳实,太子参,黄芪,麦冬,白术,黄连共18味药物。文献研究证明中药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主要以温阳活血为核心,同时辅以利水、滋阴等药物,治疗的核心药物为附子、茯苓、丹参、黄芪,对于指导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赵永伟[9](2021)在《rhBNP联合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首先,选取2001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所有已发表或注册登记的试验,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CBM数据库、Wan Fang Data、维普数据库以及CNKI;国外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有关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还有在中国临床实验注册中心和美国临床实验注册中心检索已行临床实验但未发表的相关文献。其次,开始筛选文献,主要是2名研究者各自单独实施、从中挖掘合格数据,评价是否可用,最后得到筛选的合格文献数据。用Cochrane风险偏倚的评估工具,来衡量此次研究文献的质量的高低。使用Rev Man 5.3版本软件行统计分析,以LVEDD、NT-proBNP、Hs-CRP、LVEF,为主要的研究指标,检测文献及数据异质性,并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用森林图展示最后结果,是否发表偏倚则通过考量漏斗图判断。结果:1.通过数据库检索到的8398篇相关文献,通过逐层筛选,剩余适合研究的文献10篇即10项研究,包括患者1145例,包括实验组573例,对照组572例,9个实验报告了LVEF的改善情况,5个试验报告了LVEDD的改善情况,7个试验包含有Hs-CRP的改善情况,8个试验包含有NT-proBNP的改善情况。2.10个样本研究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的评估工具,以此来衡量此次研究文献的质量的高低,故此次研究的10项研究结果中,包含8项研究为A级;2项研究为B级;0项研究为C级。代表本次试验的文献整体的质量高。3.(1)以LVEF为研究指标:9项研究,包括1085例患者。异质性较高,采用随机效应合并效应量,汇总的MD值为5.28,95%置信区间为(4.08-6.47),且具有统计学意义,z=8.67,p<0.05,说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相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单独使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改善5.28。提取只有参附注射液的研究实验数据行亚组分析,5项研究,做异质性检验,结果I2=37%<50%,Q检验的P值>0.1,使用固定效应合并研究的效应量,汇总的MD值为4.20,95%CI(3.44-4.96),Z=10.81,P=0.00001<0.05,有统计学的意义,说明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中药(参附注射液)治疗相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单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改善4.20;(2)以LVEDD为研究指标:4篇文献,研究试验患者纳入了345例。做异质性检验后,提示文献数据间异质性小,P=0.75>0.1,I2=0%<50%,使用固定效应合并效应量,汇总的MD值为-5.86,95%置信区间为(-6.52,-5.2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z=17.34,p=0.00001<0.05,说明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较单独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改善5.86;(3)以Hs-CRP为研究指标,7篇文献,共纳入患者589例。异质性较高,寻找异质性原因,从中选出均为参附注射液的研究实验数据行亚组分析,共有4篇文献,再次行异质性检验,I2=0%<50%,且Q检验的P=0.94>0.1,提示本次亚组研究选择的文献之间没有异质性,故可以使用固定效应的方法计算效应量,汇总的MD值为-5.24,95%CI(-5.87,-4.61),Z=16.35,P=0.00001<0.05,有统计学的意义,以Hs-CRP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说明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中药(参附注射液)治疗相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单用治疗心梗合并心衰的治疗效果改善5.24;(4)以NT-proBNP为研究指标:8篇文献,共961例患者。异质性较高,查找异质性原因,从中选出均为参附注射液的研究实验数据行亚组分析,共有4篇文献,再次行异质性检验,I2=21%<50%,且Q检验的P=0.28>0.1,提示本次研究选择的文献之间没有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合并效应量,汇总的亚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合并效应量行亚组分析,汇总的MD值为-2159.36,95%CI(-2186.11,-2132.61),Z=158.22,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以NT-proBNP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说明在一般治疗基础上rh BP联合中药治疗相比较rh BNP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单用治疗心梗合并心衰的治疗效果的改善2159.36。结论:该研究以LVEDD、NT-proBNP、Hs-CRP、LVEF,四个为主要的研究指标,行系统评价即Meta分析得出结论:在基础治疗之上rh BNP联合中药相比较在基础治疗之上仅使用rh BNP治疗心梗合并心衰的效果好,其中尤其是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这一中药的效果改善情况最优。
高李慧[10](2021)在《短时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评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率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心率的管理尤为重要,但目前临床上对心率管理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用于精确测量心率的检查方法,可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有效监测,提高相关疾病检出率,对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比较心力衰竭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各时间段平均心率,期望寻找出可代表患者真实心率的最短时间段,以优化传统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方法。方法:通过美.国DMS12.5.0076a版.动态.心电图及散点.图分析系统,对12通.道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盒.所.采集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连续心电.信息进行分析,并进一步(1)划分时间段并计算出各时间段的平均心率;(2)将各时间段平均心率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比较分析,找到可以代表心衰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的时间段。结果:1.选入病例的基本情况。(1)入选病例118例,其中男.性77例(65.25%),女.性41例(34.75%),男女比例约为1.88:1。(2)入选病例年龄在3087岁之间,平均年龄(60.15±13.26)岁,其中3044岁(青.年人)12例,4559岁(中.年人)46例,6074岁(年.轻老人)42例,7589岁(老.年人)18例。(3)入选病例的原发疾病:冠心病45例(38.14%),扩张.型心肌.病40例(33.90%),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12.7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9例(7.63%),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6例(5.09%),先天.性心脏.病2例(1.70%),肥厚.型心.肌病1例(0.83%)。入选病例合并肺部感染情况:有肺部感染50例(42.37%),无肺部感染68例(57.63%)。(4)心功能分级情况:I级0例(0%),II级57例(48.31%),III级42例(35.59%),IV级19例(16.10%)。(5)β受体阻滞剂服用情况,服用者占107例(90.68%),未服用者占11例(9.32%)。(6)病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未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26例(22.03%),合并1种危险因素53例(44.92%),合并2种危险因素31例(26.27%),合并3种危险因素5例(4.24%),合并4种危险因素3例(2.54%)。2.分析心力衰竭患者24小时与各时间段平均心率的情况。将24小时分为3个连续的时间段,即08:30AM-16:30PM(8h)、16:30PM-00:30AM(8h)、00:30AM-07:30AM(7h),其中16:30PM-00:30AM时间段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所得到的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将该时间段分为连续的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的时间段,计算各时间段的平均心率并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平均心率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时间段17:30PM-00:30AM(7h)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相关性最高,能最好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真实心率。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短时程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能反应24小时的平均心率,时段以17:30PM-00:30AM(7h)最佳。
二、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抗心衰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
1.1 病名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
2.1 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
2.2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 |
2.3 慢性心力衰竭的概念及分类 |
2.4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 |
2.5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2.6 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清标志物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及组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4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5 脱落病例处理 |
2.6 治疗方案 |
2.7 观测指标 |
2.8 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资料分析 |
3.2 疗效指标观察 |
3.3 安全性指标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
2. 抗心衰方组方与药理分析 |
3. 临床结果分析 |
3.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3.2 西医临床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4. 结论 |
5.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5.1 不足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英文单词缩写对照表 |
附录(二)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
附录(三) 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认识 |
1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名 |
2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因 |
3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机 |
4 糖尿病心肌病治则 |
5 糖尿病心肌病论治 |
6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二 糖尿病心肌病现代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心肌病流行现状 |
2 糖尿病心肌病病程特征 |
3 糖尿病心肌病病理机制 |
4 糖尿病心肌病诊断策略 |
5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干预策略 |
6 小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糖心平胶囊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糖心平胶囊对DCM的保护作用探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糖心平干预后大鼠心功能及对抗急性心肌缺血能力评价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糖心平胶囊药效机制探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3)生脉利水汤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试验 |
1.临床资料 |
1.1 样本量估算 |
1.2.病例来源 |
1.3.一般资料 |
1.4.病例选择 |
2.方法 |
2.1.随机分组方法 |
2.2.治疗方法 |
2.3.观察指标 |
2.4.医学伦理学要求 |
2.5.统计分析方法 |
3.临床观察结果 |
3.1.疗效评价 |
3.2.治疗后两组心衰指标 |
3.3.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3.4 两组安全性指标 |
3.5 剔除、脱落病例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于 HF-REF 的认识 |
2.中医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
3.生脉利水汤组方及配伍特点 |
4.生脉利水汤治疗心衰的结果分析 |
5.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一:患者一般情况 |
表二:辅助检验及检查 |
表三:不良事件观察记录 |
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 |
知情同意书·同意签字页 |
综述 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腹针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心衰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研究对象选择 |
2 研究方法和内容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分组 |
2.3 治疗方案 |
2.4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
2.5 观察指标和疗效指标 |
2.6 统计学处理 |
2.7 技术路线图 |
3 医学伦理问题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完成情况 |
4.2 基线资料统计与分析 |
4.3 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
4.4 不良反应事件情况 |
分析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
1.1 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
1.2 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调查 |
1.3 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 |
1.4 治疗方法 |
2 传统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
2.1 病名起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心衰病气阴两虚证 |
2.4 常用中医治疗方法 |
3 腹针疗法治疗心衰病(气阴两虚型)的理论依据 |
3.1 腹针疗法特点 |
3.2 腹针治疗心衰病的机理 |
3.3 腹针选穴依据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一般基线资料分析 |
4.2 疗效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生脉散加味联合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
1.1 病名源流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1.4 中医药在处理血压与心衰关系方面的优势 |
2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对病因的认识 |
2.2 发病机制 |
2.3 西医治疗 |
2.4 西医对血压与心衰关系的认识 |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1.1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
2.1.2 心功能分级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终止标准 |
2.7 脱落标准 |
2.8 终止、脱落病例的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案 |
3.3 治疗周期 |
4 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性指标 |
5 疗效判定标准 |
5.1 中医证候积分及其疗效评价标准 |
5.2 纽约(NYHA)心功能分级及其疗效评价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性别 |
1.2 年龄 |
1.3 病程 |
1.4 基础疾病 |
2 临床疗效对比 |
2.1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
2.2 心功能分级疗效比较 |
2.3 血压比较 |
2.3.1 治疗前后收缩压结果比较 |
2.3.2 治疗前后舒张压结果比较 |
2.4 NT-Pro BNP水平比较 |
2.5 诺欣妥用药情况比较 |
2.6 不良反应情况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组方依据 |
3 药物分析 |
4 疗效分析 |
4.1 对中医症候积分的疗效分析 |
4.2 对血清NT-pro BNP疗效分析 |
4.3 对心功能的疗效分析 |
4.4 对血压的疗效分析 |
4.5 诺欣妥用药情况分析 |
4.6 对不良反应的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6)暖心胶囊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认识 |
1.1.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征 |
1.1.2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 |
1.1.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
1.2 氧化应激损伤的认识 |
1.2.1 氧化应激损伤和活性氧 |
1.2.2 线粒体中内源性ROS的产生 |
1.2.3 氧化应激损伤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
1.3 细胞凋亡的认识 |
1.3.1 细胞凋亡概览 |
1.3.2 细胞凋亡的类型 |
1.3.3 线粒体介导凋亡途径在心力衰竭的作用 |
1.4 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认识 |
1.4.1 成年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和心力衰竭 |
1.4.2 胚胎期心肌细胞底物能量代谢 |
1.4.3 临床上心肌能量代谢的评价 |
1.5 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能量代谢 |
1.6 AMPK和心力衰竭 |
1.6.1 AMPK概览 |
1.6.2 心力衰竭中的AMPK和细胞凋亡 |
1.6.3 心力衰竭中的AMPK/PGC-1 α和能量代谢 |
1.7 中医药对防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认识 |
1.7.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认识 |
1.7.2 中医药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
1.7.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
1.8 暖心胶囊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1.8.1 暖心胶囊临床研究进展 |
1.8.2 暖心胶囊基础研究进展 |
1.8.3 暖心胶囊防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
第二章 暖心胶囊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脱落规定 |
2.1.7 受试者退出试验条件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盲法实施 |
2.2.3 治疗方案 |
2.2.4 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及指标 |
2.2.5 观测指标 |
2.2.6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3.1 一般资料 |
2.3.2 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
2.3.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2.4 讨论 |
第三章 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
3.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
3.2.实验方法 |
3.2.1 暖心胶囊试剂制备 |
3.2.2 小鼠TAC模型制备 |
3.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
3.2.4 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检测 |
3.2.5 血清BNP水平检测 |
3.2.6 细胞培养与处理 |
3.2.7 细胞活力检测 |
3.2.8 细胞LDH检测 |
3.2.9 细胞内ROS检测 |
3.2.10 耗氧率(OCR)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 |
3.2.11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 |
3.3.1 NX改善TAC诱导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 |
3.3.2 NX降低TAC诱导的HFpEF小鼠血清BNP水平 |
3.3.3 H2O2对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
3.3.4 NX对H2O2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活力影响 |
3.3.5 NX通过减少ROS产生改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3.3.6 NX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H9c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
3.4 讨论 |
第四章 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
4.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暖心胶囊试剂制备 |
4.2.2 小鼠TAC模型制备 |
4.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
4.2.4 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检测 |
4.2.5 血清BNP水平检测 |
4.2.6 细胞培养与处理 |
4.2.7 细胞活力检测 |
4.2.8 细胞LDH检测 |
4.2.9 细胞内ROS检测 |
4.2.10 增强型ATP检测 |
4.2.11 耗氧率(OCR)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 |
4.2.12 耗氧率(OCR)法测定细胞底物氧化压力 |
4.2.13 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4.2.14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 |
4.3.1 NX通过激活AMPK改善TAC诱导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 |
4.3.2 NX通过激活AMPK降低TAC诱导的HFpEF小鼠血清BNP水平 |
4.3.3 NX通过激活AMPK增加HFpEF小鼠线粒体ATP的生成 |
4.3.4 NX在HFpEF小鼠内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 |
4.3.5 NX通过激活AMPK增加H9c2细胞线粒体ATP的生成 |
4.3.6 NX通过激活AMPK改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4.3.7 NX通过激活AMPK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H9c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
4.3.8 H9c2细胞不依赖脂肪酸底物氧化 |
4.3.9 H9c2细胞不依赖谷氨酰胺底物氧化 |
4.3.10 H9c2细胞依赖葡萄糖底物氧化 |
4.3.11 NX在H9c2细胞内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 |
4.4 讨论 |
第五章 暖心胶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的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
5.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
5.1.3 主要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暖心胶囊试剂制备 |
5.2.2 小鼠TAC模型制备 |
5.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
5.2.4 细胞培养与处理 |
5.2.5 细胞凋亡检测 |
5.2.6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检测 |
5.2.7 Cytochrome c检测 |
5.2.8 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5.2.9 统计学分析 |
5.3 结果 |
5.3.1 NX通过激活AMPK抑制TAC诱导的HFpEF小鼠线粒体凋亡途径 |
5.3.2 NX在HFpEF小鼠内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 |
5.3.3 NX通过激活AMPK抑制H9c2细胞凋亡 |
5.3.4 NX通过激活AMPK增强H9c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
5.3.5 NX通过激活AMPK抑制H9c2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 |
5.3.6 NX在H9c2细胞内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 |
5.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7)补肾活血复方对心梗后心衰大鼠CaMKⅡ/HDAC4表达调控及抗心肌肥厚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概况 |
1. 流行病学 |
2. 病理生理改变 |
3. 西医治疗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1. 病名溯源 |
2. 病因病机 |
3. 中医证候要素 |
4. 中医治疗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基于临床病例的心梗后心衰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用药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文献研究 中药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rhBNP联合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实验设计 |
第2章 综述 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
2.1 重组人脑利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2.2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2.3 结语 |
第3章 |
3.1 研究对象(文献检索结果) |
3.2 研究方法(文献的筛选和纳入)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结果 |
3.5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存在的问题 |
4.4 今后的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检索策略汇总表(检索表达式) |
附录 B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信息汇总表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短时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样本选择 |
1.2 研究方法 |
1.2.1 使用仪器 |
1.2.2 检查方法 |
1.2.3 分析方法 |
1.2.4 数据纳入标准 |
1.2.5 数据排除标准 |
第2章 结果 |
2.1 入选病例的基本情况 |
2.2 心力衰竭患者24 小时与各时间段平均心率的情况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抗心衰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马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D]. 李晓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生脉利水汤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研究[D]. 郭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腹针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心衰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 王珊珊.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生脉散加味联合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D]. 刘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暖心胶囊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D]. 娄田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补肾活血复方对心梗后心衰大鼠CaMKⅡ/HDAC4表达调控及抗心肌肥厚的实验研究[D]. 徐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用药规律研究[D]. 吴晓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rhBNP联合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D]. 赵永伟. 北华大学, 2021(12)
- [10]短时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评估的研究[D]. 高李慧. 大理大学, 2021(09)
标签:心肌细胞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论文; 心肌损伤论文; nt-probnp论文; 中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