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_教育论文

论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_教育论文

论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自我教育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自我教育是建立在主体意识基础上的一种主动、自觉的内导教育,自我教育尊重了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自我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教育 教育对象 主体意识 主体性内部矛盾 运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直接以人为研究对象,以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觉悟为目标。自我教育是教育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作用,根据社会及教育者的规范、要求,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调控等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和提高自我品质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省自律活动。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自我教育是建立在主体意识基础上的一种主动、自觉的内导教育。

主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自己主宰自己命运和实践活动的心理机制。包括:自立意识、自尊意识、自主意识、自信意识、自强意识和自控意识。主体意识是一种能动的超越意识,它能调动主体的体力和智力,唤起主体的欲望、需要和兴趣,激励主体树立奋斗目标,激发主体积极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是一般的消极的对象物,而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现实人。在人的思想认识发展过程中,主体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认识、自我辩析、自我批评和自我调控等方面。没有自我认识,人就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自我辨析,人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或权力,就不会有发现、发明和创造;没有自我批评,正确的意见就难以被采纳,自身的缺点也就难以克服;没有自我调控,人的活动就会失去理智,有序的社会生活就会发生紊乱。总之,没有主体意识的作用,就没有人的自觉活动,没有人的自觉活动,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

自我教育是在主体意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它主要表现为: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举止;自觉地区别是非善恶;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自觉地进行自身道德修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较,自我教育有许多独特之点:其一,被教育者的地位由客体变为主体。在自我教育中,教育对象不论是接受一种思想观念,还是确立一种理想信念,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分析、比较、选择,并在强烈的自我同化欲基础上去完成。因此,自我教育能使被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内在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其二,教育目标由社会规定变为自我取向。自我教育可以使被教育者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社会的要求,在不同时期确立自己的思想和品德修养目标,具有较多的选择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其三、教育方法由外输转为内导。自我教育是教育对象在外部因素影响下,根据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而采取的一种自我的内部疏导和调节,它比外在教育更具有自主性和持久性。

在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是育人之本。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离开了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配合,就难以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效果。

二、自我教育尊重了人的主体性,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只是按照它们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要求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1〕这里“内在的尺度”是指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其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为实现某种理想、愿望而形成的自觉行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看,人的主体性一般表现为自觉地、积极地追求先进的思想观念,追求善的、美的价值目标,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行为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项主体建设工程。一般地说,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而被教育者则处于被动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仅与教育者的教育活动相关联。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来看,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对象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育者传导的新知识、新观念和科学理论,把它纳入自己的主体意识之中,并创造性地、能动地、自觉地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都取决于教育对象自身主体性发挥的程度,自我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教育客体受教育的地位,但却更注重、更强调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在自我教育中,自我是教育的主体,因为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内容都是由自我根据社会的客观要求而设定的。同时,自我又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能动性的指向物。自我教育是自我对自身进行的一种认识、约束、调控和改造,自我教育使教育客体感到了自身的独立性、自主性,感到了自身思想的变化、发展,不是外界力量的强制,而是内在的需要和完善,使客体的思想感情始终处于积极开放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必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当人的主体性得到重视和弘扬时,人才能在为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的理想并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在教育对象能动的实践过程中,外在的教育才能成为对被教育者有价值的活动。反之,如果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只能复制教育者事先编排好的言行程序,那么,教育对象的知,情、意、行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或逆反心理,其思想处于消极封闭状态,教育客体的主体活动就很难实现。离开了教育对象的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一切教育活动都会流于形式。

三、自我教育发挥了教育对象的“变化的根据”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灭亡的内在依据。就整个世界而言,一切矛盾都是世界的内部矛盾,世界发展的原因在于世界本身。但就某一具体事物来看,它既有内部矛盾又有外部矛盾。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2〕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凡人皆有思维和心理,有着各种各样的内部矛盾。在思想教育对象的思想上,也存在多种矛盾,从内容上看,有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从认知过程看,有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片面到全面知之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变化,构成了教育对象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教育对象思想品质的发展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使先进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转化为教育对象的个体意识和心理,涤除其个体意识中非科学的、消极的成份,达到转变思想的目的。教育对象思想的转变、觉悟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的养成,是教育(外因)和自我教育(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必须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地推动和促进教育对象思想的转变。这些工作在教育对象优良品质的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工作对教育对象来说,还只是外部因素,是转变教育对象思想的条件。因为,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不只是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在思想内部各种矛盾的斗争和转化的过程中接受教育的。外部教育只有通过教育对象的内化才能凑效,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教育对象一旦形成了与教育者要求一致的思想、心理,就能产生一种自我教育的意识,并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构成思想教育的积极内因。教育者只有及时抓住教育对象的内在动因,积极引导其开展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事物“变化的根据”的功能,才能把握并促进教育对象思想的变化和发展。一般地说自我内驱力愈大,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就愈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就愈显著。任何理想教育,形象感染都是外在的都只有通过教育对象的心理过程才能起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如果没有教育对象内心的心理过程,任何教育都等于零。

四、加强自我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形势,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日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从封闭的、单向的、被动应付的局面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开放的、多项的、主动自觉的教育活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对象的自觉与主动。因此,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倡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和独立思考、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他们是同龄人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群体,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不轻信、不盲从,追求主体意识,渴望个体自由,具有强烈的自我教育的要求。同时,从中学到大学,他们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独立生活又使他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普遍具有自我教育的基础和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的主体性也进一步增强,他们越来越不愿意自己处在行为客体的位置而被动、机械地接受教育者的旨意,他们希望能将自己的需要、行为目标及行为反应内在的统一起来,以表现出自己在行为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主体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我们过于注重教育主体的权威而忽略教育对象的情感,片面地强调教育主体的作用,对学生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只采取消极地“防范”、“限制”,企图强硬地把学生的思想纳入规定的轨道,必然会造成和加大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裂痕,直接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思想的反思,重在引导人的思想反过来以自己作为对象进行思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人的能动性这一本质特征,尊重教育对象个体发展的客观要求,把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作为主要任务,大力开展以教育对象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群众性的自教自学、自讲自演、自娱自乐活动;还可针对教育对象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或不良行为习惯,开展群众性的讨论会、辩论会,让教育对象直接参与管理,投入实践,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信息,自己动脑筋去思考、分析、比较、鉴别,进而选择正确的目标。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克服自己落后于社会的行为和意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自我体验,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使自身思想、行为向着良好地方面发展。不断地由自知到自省再到自修,以达到自我完善。

进行自我教育,重在调动教育对象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会也不可能替代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却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一,注重自我教育不等于放弃教育者的责任。因此要加强组织引导,建设好自我教育的外部环境,并及时指导教育对象把握好自我教育的内容,以保证自我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其二,进行自我教育,既要相信和依靠教育对象的基本觉悟和能力,又不能放弃必要的指导,教育者要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并及时地总结教育的经验。其三,进行自我教育,要抓好教育对象中骨干分子的培养和教育,通过他们的桥梁作用,渗透、落实学校思想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意图,并通过骨干分子的示范、引导作用,逐渐形成群体共识,以保证自我教育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其四、加强自我教育,还要把握好教育的层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及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教育,把自我教育的渐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推进自我教育的不断深入。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不教育”是指在没有教育主体参与的情况下,教育客体能够按照社会的发展和集体的要求实现自觉自主的教育活动。把教育对象逐步转化为能动的、自觉的按照先进的社会道德进行自我教育的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对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收稿日期:1995年10月25日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

〔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76页。

标签:;  ;  ;  ;  

论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