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衷,这从小语教材大量的编入诗歌内容就明显表现出来。这些诗歌体裁各异,文句优美、含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极好范例。但是,由于它们的意境深邃,时空跨度大,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心理差距。所以,许多教师不愿意研究古诗的教学思路,一味地用注入式教学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结果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只限于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也仅限于会背,对于老师当时“填鸭式”的讲解,早已抛到脑后,有几个人可以准确地去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呢?相信学生既不乐于接受教师强迫性的给予,也不会从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感。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摸索了一些教学古诗的方法,经过反复摸索,我发现利用这些方法与学生共同探究古诗的内涵,比一讲一记式的“死”方法更乐于学生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理解古诗难的问题。
一、敲词定法
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它同现代汉语的用词构句不尽相同,有的时候则大相径庭。像“坐”字,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坐下”,是表示动作的实词,而在古诗中却常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当“因为”讲。像“停车坐爱枫林晚”就是例证。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首先要敲词定法,将它们从诗句中提炼出来。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辨别记忆,进而打通理解句义的障碍。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应该一字一句去品味,不能轻易放过,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言尽意远的效果。古诗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敲词定法,斟字品句,才能将学生带入古代文化的沃野中。
二、难句释疑
在教学实践中,当遇上难以言表的字、词时,还可以用多媒体来帮忙,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真正做到化难为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古诗《题林西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含义深刻,富有哲理,难以讲清。教学时,我出示了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风光”幻灯片,于是庐山雄伟、奇异、多姿的景色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和神奇的魅力,一一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通过投影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大部分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以读促讲
如果把课文的讲与读的时间按各占二分之一来说,古诗的教学应向读倾斜。因为,古诗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它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所以学古诗在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粗通文章后,必先朗诵。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起他们寻求文字内部含义的愿望。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例如:在教《望庐山瀑布》的学生朗读时,我抓住“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的朗读要领,与学生一起品味这首诗。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开始时他们怎样读的都有,语感好的就读得有点气势,语感差的就平平淡淡。这时,我马上追问,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语气读?学生此时各讲各理,不管谁的理,都会自发地围绕对诗句的理解去讲,没有强迫的灌输,为了说服别人,学生们都会想尽办法,去探究甚至是想像诗人在当时是处于怎样的情景之下,才做出这样的诗句,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诗句的内涵不攻自破,还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四、图文并茂
意境是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起来的内在表现。古诗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其意境,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说明的道理。意境的领悟并不是靠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就能达到目的的。因为“讲”从某种意义上说属抽象思维范畴,它并不能直接唤起学生的表象,如果在讲解的同时,配以生动的画面,便会增强直观效果,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实际教学时,我通过两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是,边讲边在黑板上勾勒画面,图画完了,整首诗的意境自然就展现在学生面前了。二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理解全诗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自己配以图片,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文字到图象,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鉴于小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曾经说:“远不如近,闻不如见”。这是对直观形象教学最有理论的诠释。所以,通过绘图训练,画图教学,对学生把握古诗的意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改写
古诗是将语言高度浓缩了的文学作品,它的跳跃性较大,如果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将它们改写成散文或记叙文,不但能够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而且必定调动学生的多种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体教学时可根据不同诗体,让学生分类改写。
综上所述,古诗教学虽与记叙文教学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体裁的特点,它又有着自身的规律性。作为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字词的分析,诗句的导读,意境的渗透,才能使学生悟出其内在的含义。
论文作者:王荣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学生论文; 古诗论文; 庐山论文; 意境论文; 诗句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