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委派制并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良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良策论文,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某些地方试行会计委派制的初衷在于加强会计人员的统一管理,强化会计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目前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虽已初见成效,但也发现有些地区或部门对会计委派制的意义缺乏全面认识,把它看成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灵丹妙药。他们不完全了解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不顾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主客观条件,急于求成,强行将会计人员派到所在事业单位,造成了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事实上,会计信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如管理者的思想品德,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等);也有会计本身的因素。而且后者的影响更为直接,因为会计信息即使有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并且作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也同样有可能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1、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的利益,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更可能会利用另一方信息的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而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希望从企业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另外,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回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很难预测,这就使经营者有可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采取与所有者期望相反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定颁布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3、会计事项具有不确定性。会计的不确定性是指不确定的与事实有差异的计量结果,和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不确定会计事项是指一定状况或处境下的最终结果是利得还是损失,只有在发生或不发生一个或若干个不确定的未来事项时才能确认,其中包括:
(1)与信用有关的事项,如企业的承诺,应收、应付款项等;
(2)与时间有关的事项,如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可能引起的汇兑损益导致企业资产和负债发生相关变化;
(3)与社会经济变化的有关事项,如利率、物价变动指数等指标变动引发企业资产和负债相关变化。
这些会计事项,我国会计准则与制度对其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在会计实务中,这些问题的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此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4、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财会人员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进一步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利下放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这本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然而,对如何有效而合理地指导企业用好各种权力,监督或约束经营者的不正当行为,尚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使得经营者无所顾忌。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与经营者存在着利益上的依附关系,如晋级、分房、个人报酬等取决于领导的意志,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致使他们不得不为自身利益的得失有所顾忌,于是只能听从领导的摆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5、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度、方法和手续的总称。不少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及时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
6、会计信息失真与社会风气不正有关。前已提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控制着经营者,其对经营者的评价主要依靠会计信息,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提供与已有利的会计信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尚未理顺,法制尚不健全,社会上出现了造假之风,一些造假者实现了他们的利益。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行为的理性与否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好环境使人产生更多的理性行为,相反不好的环境使人产生较多的非理性行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是经营者非理性行为具体的表现之一。所以处于目前的这种社会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实难保证。
二、会计委派制并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良策
会计委派制的实质是为解决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试点情况来看,会计委派制也暴露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无助于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悖于在我国建立健全市场经济。
1、与现行政策法规相冲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变目标相违背。《会计法》、《公司法》等法规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由单位领导任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单位负责人负责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领导,并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同时规定了企业享有国家授予的理财和经营自主权。会计委派制实际上仍是由政府控制会计,是计划体制下的会计管理体制。
2、会计委派削弱了会计参与企业管理的职能。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会计人员履行着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会计人员不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向报表使用者报告企业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更重要的是为经营者在加强企业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实行会计委派制,势必使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是“外来人”,对会计人员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架空”会计人员。
3、会计委派制所设计的会计人员管理运行新机制,在实践中的发展趋势难以预料。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都是由组织部门严格考核任命的,他们本身是国家利益的代表人,有相当一部分人却干着损害国家利益的勾当。单位的负责人是这样,我们能保证委派的会计和他们不一样吗?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社会中介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廉洁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基本原则,《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都作了明确而严厉的规定,但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却令人堪忧。会计师事务所与所服务的单位互相勾结,共同造假,坑害国家和所有者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我们能够保证委派会计不会被企业领导收买,共谋作案,造成更大的危害吗?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有多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个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会计委派制并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良策。我们至少还应该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制定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会计信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但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主体是企业经营者。因此,企业所有者应制订有效的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两者利益尽可能趋向一致,只要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不但所有者,而且经营者也会得到较高的报酬。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就没有必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对社会审计工作的监督,规范会计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业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会计核算内容不断拓宽,特别是随着“两则”、“两制”的实施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有助于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解决会计中存在的不确定事项。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促使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树立执业风险意识,真正起到“经济警察”的作用。2000年7月11日的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且加大了违法违纪行为的打击力度,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严格执法,树立新《会计法》的权威,使我国的会计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3、协调委派会计与受派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会计委派制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委派会计的职责,即委派会计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受派单位的经营活动,提出批评建议;帮助受派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现制度;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辅导,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委派会计必须对外保守受派单位的“经济秘密”。其次,作为受派单位的管理者,应该端正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加强对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学习,做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正确处理国家和本单位的利益关系,欢迎委派会计参与本单位的经营活动,提出批评建议,主动接受会计监督。只有两者加强沟通,协调好关系,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委派制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净化社会环境。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轨变形时期,各种经济利益关系重新调整,法制尚不健全形式下出现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严重侵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现象,通过“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爱国、爱企业的主人翁精神,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