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训练;重要性
数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它是一门课程,更加重要的是它在各行各业中有着较强的应用性,比如建筑、计算机、经济建模等方面,都要求高度精细化的严密计算。所以在初中教学时,数学基础知识一定要打牢。而数学知识的巩固离不开大量的习题训练,所以习题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初中数学本身是训练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而数学知识的运用以及数学思维的形成都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所以只有不断的强化思维训练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1 习题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帮助学生稳固数学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算法则、计算公式都是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规模性的习题训练或者专题训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比如几何证明题中常用到的角的用法,等边三角形的度数,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度数求法等等,再比如各个知识的概念、定理以及解题方法等等,这些知识点尤其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讲,是决定数学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习题练习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避免学生在难题解决时对于基础知识的概念、解法等不熟悉的现象。
1.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习题训练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一个班级中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占比较小,剩下比例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中等基础学生,所以大学生在习题训练中,不会做的练习题往往较多,而在遇到不会做的习题时,学生往往就会发出求助信号。而此时,能够帮助学生的往往就是教师,或者班级里学习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但是班级中有很多学生在课堂提问这一块往往具有畏惧心理,害怕教师的责备以及处罚等等。但是在习题规模训练中,没有全体同学的关注,紧张情绪就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学生对提问则不再像以往那样害怕,对于不会的习题则会举手示意,进而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
1.3 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习题训练之后,学生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以及解题技巧都有了一定掌握,接下来则是数学思维的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大量的习题练习过程中形成的,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之后,可以快速的找到数学规律,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一旦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数学思维,则可以迅速对问题做出判断,从而不会在遇到实际数学问题时手足无措。由此可见,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初中数学习题训练的几点策略
2.1 精选数学题型,针对性训练
初中学生理解、解答数学题目的能力是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做题锻炼出来的,但是学生在做题训练时题目的选择上并不是盲目的去堆积练习的数量,题目的质量甚至比数量更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中数学每个章节知识点的难易度不同,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也不同,比如某些数学章节,有理数、代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世界、平面图形等,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接触的,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低,但是有的章节就属于全新的章节,学生要掌握相对全面的知识点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的定理概念比较抽象,虽然有些概念理解起来较为简单,加上教师讲解比较容易理解,学生会产生已经把该知识点掌握的错觉,从而轻视做题训练,导致在眼高手低,能背概念但是不会应用的尴尬局面。综合上述的各种可能现象,初中学生做题训练必须紧抓。首先是教师在布置题目时要有选择性,数量适中,保证学生对同一知识点得到适当的训练,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要与教材进度重合,作为对加深教材知识理解的工具;各章节训练达到熟练地程度后,教师要把能结合的章节知识点综合到一个题目中或一个系列训练中,以检验学生是否完全掌握并能长久记忆;再者要对学生自主选择训练的题目做指导,为学生分析适合他们训练的题目,对知识点逐个击破。
2.2 合理控制数量,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要合理规划数学习题训练的数量。初中学生课业相对繁重,而且学生精力有限。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考查学生们的状态,适量布置题目。许多教师和家长在布置和监督学生做题时考虑不周,学生要做的试卷、训练册、教辅总是一堆又一堆,导致学生苦不堪言,一方面学生因此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心理上抗拒做题训练的方式,导致抄答案、乱答题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学生盲目做题,缺少思考和总结,习题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并且用于训练的题目太多,学生没能力按时按量完成也会导致对某些知识点掌握的缺失,或者在数学训练科目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导致其他科目学习时间不足,造成偏科,也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由此可见,盲目堆积数量实在弊端明显,教师布置题目时,如是简单的知识点用一到三个题目加深学生熟练度即可,难度稍大的用到三到五个题目,题型变化结合;试卷和习题册教师为学生圈出必须做的题目,价值较小的题目学生可根据精力能力自行选择,节约学生精力;相同的知识点,需要复习训练,学生一次掌握后可能会随时间淡忘,教师要安排时间题目用作复习训练,加深学生记忆。
2.3 教师讲解引导,加深学生理解
数学习题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助力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且长久记忆,并能灵活运用。教师的讲解至关重要,学生做题时一定会有通过自己的能力和理解无法得出答案的题目,因此教师要在各方面详细指导。学生无法做出的题目,教师要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没能掌握的知识点步骤是什么,在学生群体中这样的情况占到多大比例,了解完全后再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立即布置类似的题目做深化训练,确保讲解的成效;学生出现套用公式、抄袭等完成题目的情况,一是理解不到位,二是教师给到的压力太大,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或者学生间相互帮助;其次对相应知识点结合现实运用环境做延伸,让知识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 结语
习题训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必要过程,新课程标准下,习题训练的方式策略也应当秉持科学、合理、实用的态度进行改革,以科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目标,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在海.谈从习题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78-79.
[2]许国祥.初中数学习题训练对学生反思能力提升的教学作用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11):42-43.
[3]袁保金.数学习题训练的三个层级及其教学思考[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5(04):31-33.
论文作者:梁雪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学生论文; 习题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点论文; 题目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