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性资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及平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
刘人怀1 张 镒2
(1.暨南大学战略管理研究中心; 2.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 通过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中互补性资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并探索平台开放度在互补性资产与双元创新之间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利用的互补性资产越多,越有利于进行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利用式创新有利于促进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在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双元创新; 互补性资产; 平台开放度; 互联网平台企业; 创新生态系统
1 研究背景
平台经济成为21世纪全新的经济模式,它的繁荣造就了大量互联网平台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为资源配置和利益协调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重要组织[1]。由此,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平台企业[2],尤其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平台企业。
平台企业的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当前学术界对平台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格和竞争方面,对平台企业创新的研究还未充分重视[1]。双元创新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学术界讨论最多的是传统企业的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3],对平台企业双元创新机制的研究较为缺乏。平台企业的双元创新是建立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基础之上,通过平台包络不断向周边邻近行业渗透或者向全新领域进行颠覆[4],重构覆盖区域的资源和能力,从而进行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这样的创新方式既能防止陷入“创新陷阱”,保持整个平台的均衡发展,又能促进更加优越的新平台代替旧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及其创新生态系统[5]。
随着开放式创新成为主流的创新范式,平台及其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互补性资产的重要性。然而,对生态系统中互补性资产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对互补性资产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资产跨越了企业边界,分布在平台领导、消费者、卖家、供应商、开发者、内容提供商、广告商等众多主体之中[6]。互补性资产是提升平台企业地位和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平台生态优势的重要基础[7],也是各个主体之间实现资源互补、跨界创新和共赢共生的重要支撑[8]。
平台开放是平台治理的重要手段,同时关系到平台企业的创新方式及创新绩效。目前,学术界对平台开放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台开放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且大多数学者认为,平台开放度的设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将平台开放度置入具体的情境,才能解释平台开放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平台开放度的设置会影响平台参与主体的数量和类型[2],关系到平台企业创新方式的选择、创新过程及竞争优势的获得[9],而目前鲜有文献研究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双元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
综上分析,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互补性资产对双元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双元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1.1.1 纳入标准 ①合并有Ⅰ型或2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②符合手术指征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③年龄在25~65周岁之间的患者;④能够良好配合临床研究的患者;⑤拥有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⑥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的患者。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
目前,学术界在研究互补性资产与创新的关系时,主要局限于互补性资产对组织合作绩效的影响,且大多数文献的研究对象是传统企业。如HOSKISSON等[10]指出,互补性多过相似性,则更有助于企业进行创新合作;STIEGLITZ等[6]认为,激进式创新离不开新资源和互补性行为的动态调整;ROY等[11]分析了在颠覆性技术变革过程中,企业下游的互补性资产存量对其产品创新的影响,并发现具有更多下游互补性资产的企业很可能成为产品创新的领导者;KANI等[12]指出,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理念可以创造新价值,实现开放式创新。可见,关于互补性资产与平台企业双元创新关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资产是平台企业进行探索式创新的重要支撑:①平台企业可以利用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具有的先进生产设备或技术,以补充平台企业实现架构创新,发挥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与颠覆[4],有效应对外部突破性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②通过整合具有竞争力的生产能力或服务水平,以改变传统线性企业的层级结构,探索兼具层级和网络双重属性的平台组织架构,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模块化设计[12],促进创新要素跨越组织边界,实现在平台生态系统中自由流动和配置;③利用外部创新主体提供的新工艺或新方法进行生产,为生产制造提供新技术,对价值创造流程进行重构[13],帮助平台企业获得更多资源进行设计研发,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促进平台企业进行颠覆式或重大创新;④利用互补性资产在用户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充分摸清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挖掘用户的潜在消费需求,开拓新销售渠道,拓展新消费市场,开发新产品[14];⑤利用互补性资产吸引新的平台用户,并与新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跨越制造和服务实践社区之间的传统界限,创造新知识[15]。
综上,本研究认为,互补性资产不仅可以作为平台企业创新所需要的补充要素,还可以促进平台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产生出对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有利的新资源和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平台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式创新活动。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互补性资产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
2.2 互补性资产与利用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互补性资产是平台企业进行利用式创新的重要补充。平台领导凭借自身的连接功能,将大量用户聚集在特定的时空网络中,并为需求方和供应方提供交易介质,形成了一个以平台架构为基础、大量平台用户(包括供给端、需求端及第三方的企业及个人)共同参与构建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大量创新主体在自身领域具有一定的经验或实力,如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或技术、具有竞争力的生产能力或服务水平、采用新工艺或新方法进行生产、在用户中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等,这些资源或能力作为平台企业进行交易与创新活动的重要补充,加上平台企业具备的强大连接功能和整合能力,足以将这些外部主体携带的资产整合成为平台企业可利用的资产。
T.T.T决定着速冻食品的最终品质,除了需要在硬件设施上要求冷链流通平台的配合和完善外,还需要研究每种食品的最好冷冻时间、冷冻温度、耐藏极限,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适宜不同冷链配合的不同指标组合。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还补充了新的研发内容,即原料玻璃态转变温度Tg的检测。尽管当前针对Tg的研究,各国专家尚未提出一个统一的检测方式、参数,但针对Tg在具体生产中的意义,无人有质疑的态度。在当前的试验环境下,就算相同的原料,在不一样的降温速度下测得的Tg也有很大的差异。
就互补性资产与平台企业利用式创新的关系而言,有如下解释:①外部创新主体的互补性资产,有助于平台企业快速积累发展所需的资源和能力[13],能够迅速掌握先进的生产设备或技术,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或服务水平;②互补性资产的获得有利于平台企业采用新的工艺方法进行生产,不断促进平台企业对产品、服务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各个流程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③外部创新主体补充的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可以弥补平台企业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平台企业改善现有的产品及服务,不断提高用户的体验水平,并结合平台企业具有的信息优势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14];④大量品牌商在消费者中具有良好形象,此时平台用户进入平台生态系统,有利于提升平台企业的声誉[16],可以稳定平台已有客户基础或已占领的市场;⑤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资产,有利于平台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及管理机制,帮助平台企业了解现有用户的需求,细分目标市场,改进并完善现有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平台内容。
综上,本研究认为,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资产,有助于平台企业快速积累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帮助平台企业快速实现创新收益,实现平台企业的短期目标和绩效。换言之,平台企业可利用的互补资产越多,越有利于开展利用式创新。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互补性资产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
“星星急救”成员,年轻人较多,思想比较活跃。罗杰表示,小分队在传授急救知识方式方面,善于创新,开展了情景剧培训方式。比如,成员模仿在人员密集的商场里,突然有人晕厥、心跳骤停,为群众现场展示急救方式。这种方式更容易促进群众加深印象。
1.借助单位圆推到诱导公式二,特别是学习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2.3 利用式创新的中介作用
(2)基层修平后采用毛刷滚刷2mm厚单组份聚氨酯胶水,施工时注意从场地的一侧开始,按场地宽度一次性滚涂,滚涂均匀一致,覆盖完全,不可漏涂,并注意预防流挂现象。当沥青基础的表面空隙有聚氨酯底涂料渗入后,即可在表面形成密封状的薄膜,从而起到防水作用,也使基础和塑胶面层的粘合力得到增强。
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利用式创新会推动探索式创新的发展。探索式创新较为注重创造新的知识、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或者为新产品增加全新的功能,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3]。利用式创新则注重对现有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挖掘和利用[3],关心的是企业的短期目标,考虑如何在短期内快速实现收益目标或财务绩效,能够对创新成果进行有效预见,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小。利用式创新作为探索式创新的基础,企业在进行创新选择时,可以先充分了解已有的业务领域和存量知识,通过深入挖掘现有资源和能力,不断优化现有流程[13],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渐进性创新不断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再创造新知识或技术、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实现突破式发展[19]。综上所述,平台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有利于促进探索式创新活动的开展。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 利用式创新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
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资产是由大量创新主体提供的资源和能力,有助于平台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等环节的优化和创新。互补性资产包括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新工艺或新方法、生产能力、品牌、客户关系等,平台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互补性资产,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改善或升级,对现有的技能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效率,降低交易成本[20];深耕原有市场,为现存用户提供扩展服务,不断丰富现存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和类型,扩展产品和服务在相关领域的应用[13]。在此基础上,平台企业可以不断稳定市场用户,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更新与升级,不断完善原有平台结构和生态治理机制。通过前期的利用式创新来减少创新风险,不断积累资源,提升自身应对外部环境的综合能力,通过量变实现质变,可以为客户提供超越企业现有供应范围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注重探索和利用新的市场机会,开拓全新的细分市场,形成新的用户基础,采取同类型企业没有采用过的战略决策,以便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及可持续发展,实现平台企业的探索式创新[18]。综上所述,平台企业可以利用互补性资产进行利用式创新,然后循序渐进,在利用式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式创新。换言之,利用式创新是平台企业利用互补性资产进行探索式创新的重要路径。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 利用式创新在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2.4 平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
采用波长为550 nm的光作为入射光,在循环伏安特性曲线测试中即时记录光的透过率曲线,称为时间依赖性曲线(见图6,电解液为1 mol/L LiClO4).在电致变色薄膜中,将着色态/漂白态所表现的光透过率的低/高值标记为Tc/Tb.光的透过率差值ΔTλ=550 nm(Tb-Tc)是描述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见图7(a)),随着循环伏安特性曲线测试的进行,ΔTλ=550 nm值有所衰减,这也表明了电致变色性能的衰退.通常,用电致变色效率η来衡量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计算公式如下:
为了避免同源偏差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测方法检验收回的数据,即对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旋转时第一主成分只解释了变异量的34.0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同源偏差问题。
假设5 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本研究同时认为,在平台开放度较高时,有利于平台企业利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资产进行探索式创新:①平台开放度较高时,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资产就会越多,平台在进行创新时就有充足的创新资源进行补充,这有利于平台企业克服资源束缚,根据客户需求接受超越现有产品或服务生产的需求订单,并尝试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或开发新功能[2];②平台开放度较高时,大量用户进入平台生态系统内,会出现新的市场和新的机会,平台企业可以开拓全新的细分市场,吸引新用户,利用新机会;③当平台开放度较低时,平台企业对用户进入平台生态系统的门槛设置相对较高,会排斥一部分外部创新主体进入系统[2],这样就会导致平台企业能够利用的互补性资产减少,平台企业受限于资源或能力,探索式创新活动的开展就会随之减少[22]。由此可见,当平台开放度较高时,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利用的互补性资产就越多,更加有利于平台企业进行探索式创新。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本研究首先采用相关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的初始测试,然后采用学术界广泛使用的阶层回归,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检验。数据处理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加简约的模型,保证模型参数估值的稳定性,在进行中介效应假设检验前,将测项进行均值处理;在进行调节效应假设检验之前,对变量进行去中心化处理,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多重共线性问题。
综上分析,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见图1)。
学者们对平台开放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平台开放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如LAURSEN等[21]认为,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PARKER等[2]研究得出,平台主导企业可以通过开放度的最优化选择,从而影响主导企业以及下游企业的创新;GEBREGIORGIS等[22]研究表明,平台开放有利于顾客减弱对锁定的担忧,开放水平在新兴服务提供商采用IT服务平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平台开放度是平台企业对内部及与其他创新主体进行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平台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变量,学者们对平台开放度调节效应的研究较为少见[2],尤其是缺乏关于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双元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的研究。
学术界对双元创新的界定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是对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之间是相互矛盾的,是一种替代关系,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17];也有学者认为,二者是相互补充的,不存在竞争关系,可以同时进行两种活动[18]。产生以上两种分歧的原因在于:企业是否有能力平衡好这两种类型的创新。基于结构双元观点,本研究认为,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同时进行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且利用式创新有利于推动探索式创新。
2) 8台中压柴油发电机组,额定功率为3 750 kVA,额定转速为900 r/min,每2台接入1段中压母排,布置在一个独立的机舱内。
图1 理论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择调研样本企业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4条:①属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有别于传统企业,且互联网在企业的经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②平台企业设有技术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③企业建立的互联网平台对外开放,且有用户在平台上交易,有别于企业内部使用办公平台;④平台企业要有用户基础,以营利为目的,区别于公益类平台组织。调研中较为典型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如尚品宅配、中设智控、顺博商城、十记庄园等,这些企业具备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典型特征,也重视对创新的投入,在业界也具有一定知名度。问卷集中发放时间为2018年8~9月,共发放问卷380份,实际收回296份,回收率为77.89%。为了保证样本是互联网平台企业,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一方面,笔者对样本问卷进行一一检查核对,去掉不是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问卷,去掉基层员工填写的问卷,删除规律作答、填写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后,得到20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9.59%;另一方面,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符合实际调研过程中的企业创新行为,也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可以反推出收集的问卷具有有效性,能够反映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特征。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N = 206)
3.2 变量测量
为了保证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尽量采用已有的成熟量表,并根据平台互联网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微改和调整,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问卷采用Likert 5点打分法测量变量,要求问卷填写者根据互联网平台企业自身运营情况进行打分,1~5分代表“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调查问卷中主要包括以下量表。
(1)互补性资产 参考 CHRISTMANN[24]、SARKAR等[25]对互联网平台企业互补性资产的测量,主要包括平台企业撬动生态系统中的创新主体“进行销售渠道的建设与维护”等8个测项。
(2)探索式创新 本研究根据JANSEN等[26]、WEI等[19]的研究,将双元创新划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用6个测项来测量探索式创新,包括“接受超越企业现有产品或服务的要求”等。
(3)利用式创新 依据WEI等[19]、JANSEN等[26]的研究,用6个测项来测量利用式创新,包括“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改良,以适应当前需要”等。
(4)平台开放度 参照LAFFAN[27]、LAURSEN等[21]对平台企业的开放度进行测量,包括“与很多外部创新主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等6个测项。
(5)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平台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本研究选取平台企业职务、平台企业营业收入主要模式(赚取差价、生产研发、增值服务、广告)、员工规模、成立年限、发展阶段作为控制变量。
3.3 数据分析方法
假设6 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同源性偏差问题检验
本研究认为,平台开放度的大小,决定了平台企业撬动和利用平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蕴藏的资源、能力、知识等要素的多少和程度,进而关系到平台企业整合这些创新要素进行利用式创新:①平台开放度较高,平台接口连接的创新主体数量就越多[23],不同种类和不同端口的用户数量也就越多,它们携带的大量互补性资产就会聚集在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联网平台企业能够整合和利用的互补性资产就会越多,有利于补充平台企业的现有技术和能力。②平台开放度较高,互补性资产就越多,可以帮助平台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供应效率,降低交易成本[14];且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创新主体类型越丰富多样,越有利与对平台企业进行补充,促进企业不断新增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功能。③平台开放度越高,对创新主体之间的限制就会降低,有利于平台企业在相关领域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拓展应用。综上,本研究认为平台开放度较高时,平台企业可以利用的互补性资产就越多,越有利于平台企业进行利用式创新。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1)建立标准1∶250 000 DLG数据库,依据数据库组织结构内容,在局域网服务器上的ArcSDE + Oracle数据库中建立标准1∶250 000 DLG数据库。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互补性资产、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和平台开放度的Cronbach’sα 系数分别为0.831、0.697、0.734、0.805;各变量内部一致性系数均达到0.7,符合量表信度的可接受标准,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问卷信度良好。所有变量的组合信度CR 值均大于标准值0.7,互补性资产与平台开放度的平均变异数萃取量AVE 大于0.36;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平均变异数萃取量AVE 虽然较低,但是“即使有超过50%以上的变异来自测量误,单独以建构信度为基础,研究者可以做出构念的聚合效度是适当的”,由此,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量表仍具有可接受的聚合效度,即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测量模型之内在质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本研究的量表主要参考国内外公开期刊发表和使用的成熟量表,并根据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具体情况对部分测项内容进行了微调,还进行了小样本预测,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表2 变量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N = 206)
4.3 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假设性检验之前,对研究中的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互补性资产与利用式创新(r =0.698,p <0.01)、探索式创新(r =0.741,p <0.01)及平台开放度(r =0.624,p <0.01)显著正相关;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r =0.641,p <0.01)和平台开放度(r =0.674,p <0.01)显著正相关;利用式创新与平台开放度(r =0.580,p <0.01)显著正相关。初步表明构建的模型、提出的研究假设及选取的控制变量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还进行了VIF检验,均小于3,远远低于标准值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 描述性统计与变量间相关系数( N = 206)
注:**、*分别表示p <0.01、p <0.05,下同。1职务;2赚取差价;3生产研发;4增值服务;5广告;6员工规模;7成立年限;8发展阶段;9互补性资产;10探索式创新;11利用式创新;12平台开放度。
表4 阶层回归分析结果( N = 206)
注:***表示p <0.001;表中系数为非标准化系数,下同。
4.4 假设检验与结果
(1)主效应及中介效应检验 阶层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模型1和模型2是以利用式创新作为因变量,控制变量、互补性资产对利用式创新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互补性资产对利用式创新(β =0.652,p <0.001)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2得到验证。模型3~模型5是以互联网平台企业探索式创新作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其中模型3是控制变量、模型4是互补性资产、模型5用于检验利用式创新在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由模型4可知,互补性资产对利用式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β =0.675,p <0.001),假设1得到验证;由模型5可知,利用式创新对探索式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β =0.236,p <0.001),假设3得到验证;加入利用式创新变量后,互补性资产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系数由0.675下降为0.522,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利用式创新在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之间起着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4。此外,利用Amos软件画出互补性资产、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作用路径,描述了利用式创新的中介作用(见图2)。
(2)调节效应检验 平台开放度的调节效应阶层回归分析见表5。由表5可知,模型1~模型4用于检验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利用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4引入了交互项后,方差解释力R 2=56.60%依旧没有变化,ΔR 2从3.30%降到0.10%,交互项“互补性资产×平台开放度”的回归系数不显著(β =-0.013,n.s),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利用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假设5未能通过检验。模型5~模型8用于检验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8引入了交互项后,方差解释力R 2从63.10%上升到63.90%,ΔR 2从7.20%降到0.80%,交互项“互补性资产×平台开放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β =0.042,p <0.05),这说明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假设6得到验证。
模型中,压力容器的材料为16MnR,车体及相关附件的材料为45钢,表1列出了相关材料的机械性能[2]。
为了确保平台开放度在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之间起调节效应的可靠性,进一步检验调节变量的调节方向,根据学术界的常规做法,选取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作为临界值代入回归方程,获得调节变量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图(见图3)。由图3可知,在平台开放度较高时,互补性资产对双元创新的正向影响比平台开放度低时的效果更加明显,即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表5 平台开放度调节效应阶层回归分析( N = 206)
图3 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
创新的调节效应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通过上述分析与检验,本研究有如下发现:①互补性资产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一方面,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资产可以帮助平台企业快速积累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有助于平台企业实现创新收益,达至短期目标;另一方面,互补性资产有助于创造新资源和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平台企业在平台架构、产品、工艺、规则等方面进行创新。由此,平台企业可以利用的互补性资产越多,越有利于进行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②利用式创新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在互补性资产与双元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平台企业利用互补性资产进行利用式创新,如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升级、提高供应效率、拓展应用领域、丰富产品种类、扩展服务功能;同时,平台企业通过这些利用式创新,不断积累创新所需资源和能力进行探索式创新,如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增加新功能、采用新战略或战术。由此,互补性资产有利于平台企业进行利用式创新,进而促进探索式创新的发展。③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当平台开放度较高时,互补性资产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将会得到强化;当平台开放度较低时,互补性资产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相对减弱。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创新点主要包括:①明晰了平台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资产对平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②研究平台开放度对互补性资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拓展了影响互补性资产与平台创新之间关系的边界条件知识。
5.2 研究局限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①前文提出的假设5未能得到验证;②平台开放度还可以细分为平台开放深度和平台开放广度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对互补性资产与双元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尚未进行探讨。由此,未来可以收集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萧涧秋将信读了好几遍,简直已经读出陶岚写这信时的一种幽怨状态,但他还是两眼不转移地注视着她底秀劲撩草的笔迹上,要推敲到她心之极远处一样。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大,砂质黄土的黏聚力减小,砂粒含量从30%增长至45%,黏聚力从6.08减至3.28,降幅为46%。曲线形态表现为先缓后陡,即当砂粒含量小于35%时黏聚力随砂粒含量的增加缓慢降低,当砂粒含量大于35%时黏聚力随砂粒含量的增加其降低趋势增大。
参考文献
[1] MCINTYRE D P, SRINIVASAN A. Networks, Platforms, and Strategy: Emerging Views and Next Step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7, 38(1): 141-160.
[2] PARKER G, VAN ALSTYNE M. Innovation, Openness, and Platform Control[J]. Management Science,2017, 64(7): 3 015-3 032.
[3] 吴亮,赵兴庐,张建琦. 以资源拼凑为中介过程的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 管理学报,2016,13(3): 425-431.
[4] EISENMANN T, PARKER G, VAN ALSTYNE M. Platform Envelop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 32(12): 1 270-1 285.
[5] TIWANA A. Evolutionary Competition in Platform Ecosystem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5, 26(2): 266-281.
[6] STIEGLITZ N, HEINE K. Innovations and the Role of Complementarities in a Strategic Theory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 28(1): 1-15.
[7] 张镒,刘人怀,陈海权. 商业生态圈中平台企业生态优势形成路径——基于京东的纵向案例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 39(9): 114-124.
[8] JACOBIDES M G, CENNAMO C, GAWER A. Towards a Theory of Ecosyste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 39(8): 2 255-2 276.
[9] ALEXY O, WEST J, KLAPPER H, et al. Surrendering Control to Gain Advantage: Reconciling Openness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 39(6): 1 704-1 727.
[10] HOSKISSON R E, EDEN L, LAU C M, et al. Strategy in Emerging Econom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 43(3): 249-267.
[11] ROY R, COHEN S K. Stock of Downstream Complementary Assets as a Catalyst for Product Innovation dur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US Machine Tool Industr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7, 38(6): 1 253-1 267.
[12] KANI M, MOTOHASHI K. Determinants of Demand for Technology in Relationships with Complementary Assets among Japanese Firms[J].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7, 10(2): 244-262.
[13] FANG C, KIM J H. The Power and Limits of Modularity: A Replication and Reconcili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 39(9): 2 547-2 565.
[14] ALVAREZ G E, DUSHNITSKY G. Are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Innovation Rates Sensitive to Investor Complementary Assets? Comparing Biotech Ventures Backed by Corporate and Independent VC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6, 37(5): 819-834.
[15] WU B, WAN Z, LEVINTHAL D A. Complementary Assets as Pipes and Prisms: Innovation Incentives and Trajectory Choi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4, 35(9): 1 257-1 278.
[16] 汪旭晖,张其林. 平台型电商声誉的构建:平台企业和平台卖家价值共创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17,36(11): 174-192.
[17] FLOYD S W, LANE P J. Strategizing throughout the Organization: Managing Role Conflict in Strategic Renewal[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 25(1): 154-177.
[18] LAVIE D, ROSENKOPF L. 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Form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 49(4): 797-818.
[19] WEI Z, YI Y, YUAN C. Bottom-up Learning, Organizational Formalization, an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2011, 24(3): 314-329.
[20] KOSTOPOULOS K C, BOZIONELOS N, SYRIGOS E. Ambidexterity and Unit Performance: Intellectual Capital Antecedents and Cross-Level Moderating Effects of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5, 54(S1): 777-780.
[21] LAURSEN K, SALTER A. 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27(2):131-150.
[22] GEBREGIORGIS S A, ALTMANN J. IT Service Platforms: Their Value Creation Model and the Impact of Their Level of Openness on Their Adoption[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5, 68: 173-187.
[23] LEE C, LEE D, HWANG J. Platform Openness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Content Providers: A Meta-Frontier Analysis[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5, 39(7): 553-562.
[24] CHRISTMANN P. Effects of “Best Practice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Cost Advantage: The Role of Complementary Asse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 43(4): 663-680.
[25] SARKAR M B, ECHAMBADI R, CAVUSGIL S T,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omplementarity, Compatibility, and Relationship Capital on Allianc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1, 29(4): 358-373.
[26] JANSEN J J, VAN DEN BOSCH F A, VOLBERDA H W. Exploratory Innovation, Exploitative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5,52(11):1 661-1 674.
[27] LAFFAN L. A New Way of Measuring Openness: The Open Governance Index[J].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view, 2012,2(1):18-24.
The Effects of Complementary Assets o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Platform Openness
LIU Renhuai ZHANG Yi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complementary assets o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and explore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latform openness between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ore complementary assets for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the more conducive to engage i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activities; exploitative innovation wa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exploratory innovation; and exploitative innovation plays a partial mediator role in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 platform openness play a positive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
Key words :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complementary asset; platform openness; internet platform firm; innovation ecosystem
收稿日期 :2018-12-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BGL124);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A020219013);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201706780019);刘人怀学术交流促进会资助项目(CJH2018KT01)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2-884x.2019.07.001
中图法分类号: C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 884X( 2019) 07- 0949- 08
(编辑 丘斯迈)
通讯作者: 刘人怀 (1940~),男,四川成都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广州市 510632)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工程管理。E-mail:lrh@jnu.edu.cn
标签:双元创新论文; 互补性资产论文; 平台开放度论文; 互联网平台企业论文; 创新生态系统论文; 暨南大学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论文;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