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唐凤玲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唐凤玲

唐凤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31

【摘 要】目的:对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观察,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他基本情况,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中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35岁;对照组中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39岁。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 效果观察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通常表现出意识障碍、眩晕、偏瘫、昏迷等临床症状,甚至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表现。脑梗死不仅给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而且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早期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尽量恢复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我院将此模式用于脑梗塞护理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男77例,女43例,年龄35-75岁,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脑梗塞患者的随机分组,针对观察组的60例患者,男39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5-75岁,其中血栓性脑梗死29例、脑栓塞13例、腔隙性脑梗塞18例;对照组的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9-73岁,其中血栓性脑梗死31例、脑栓塞20例、腔隙性脑梗塞9例。将表现出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以及肝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两组脑梗塞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采取常规治疗,缓解脑水肿、改善微循环、稀释血液、溶栓抗凝及降低血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在恢复期间,改善病房环境,给予患者良好的感觉刺激;患者尽量选择侧卧位,肩部上抬前挺,保持上肢自然伸展,五指微屈,为避免出现肌肉僵硬、痉挛、压疮等需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确保血液顺畅流通,更换时轻轻拉出患肢,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协助患者保持抗痉挛体位、肢体被动运动、健肢主动运动、取仰卧位、健侧卧位及患侧卧位;行为干预辅助患者的训练及自主护理方法,纠正患者不良的行为习惯,避免二次损伤,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持续进行站立训练、站立平衡、单腿站立、行走训练和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注意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梳洗及处理个人卫生等生活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L评分,满分为100分,60以上轻度残疾、40-60分者为中度残疾、40分以下者为重度残疾或完全残疾;简化FMA评分,满分为100分,其中上肢积分O-66分、下肢积分O-3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大于60分,患者康复效果良好,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为中度日常生活能力缺失,生活需要帮助;40分以下为重度日常生活能力缺失。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L评分、简化FMA评分、AD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L评分、简化FMA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60例患者中50例满意,10例一般、0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3%;对照组60例患者中40例满意、15例一般、5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6%.经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3.1脑梗塞患者病理特点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少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脑梗塞的病因主要为慢性心房颤动、风湿性心瓣膜 病、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二尖瓣脱垂等心 源性病因及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肺感染、败血症等非心源性病因。脑梗塞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致残率和死亡较高,而且留有较多的后遗症。因此,为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治疗,尽可能的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2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效果分析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康复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注重于改善功能,变患者被动为主动,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护理人员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患者重返社会积极创造条件。早期康复护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脑梗塞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以往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常从恢复期开始。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肢体锻炼,可提高患侧肢体的收缩能力及张力,防止各种二次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加强患者对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此外,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侧重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可协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语:

针对脑梗塞患者,临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抑郁程度等诸多方面进行缓解,最终显著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微,夏义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刘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19):2958-2960.

[2]刘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8):1064-1066.

论文作者:唐凤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唐凤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