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受关注程度日渐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园林植物养护技术展开分析,并对园林植物栽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园林植物;花坛植物;灌水
前言:受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休闲方面要求不断提升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展了大量园林植物的栽植,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地区开展的园林植物栽植或多或少存在栽培与养护相关问题,而为了设法降低这类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是本文就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和发展前景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园林植物栽培技术
1.1常规技术
园林植物栽培前需要保证植物根系发达完整、苗木粗壮且通直、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具有健壮的顶芽,同时常规栽培技术的应用也较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花坛植物栽植、树木栽植两种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
1.1.1花坛植物栽植
花坛植物栽植技术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脱盆栽植、模纹花坛栽植、起苗栽植,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脱盆栽植。采用盆栽育苗,即将开花时脱盆地栽,栽种过程需遵循从中间向外栽植原则,栽种过程需结合植株高度适当调整栽植深度。(2)模纹花坛栽植。需结合花坛设计图案进行栽植,先栽植图案边缘、后栽植图案内部。(3)起苗栽植。主要用于一二年花类植物,栽植过程需根部带土球,为保证栽植成活率可在降雨前和傍晚时间移栽。起苗过程需保证土球完整,并实现随挖随摘,必要时还需做好遮阴工作[1]。
1.1.2树木栽植
按设计位置挖出种植穴是树木栽植的关键点所在,这里的种植穴需要结合植物的根系、土球等规格确定。一般木箱树木挖方坑,种植穴需较木箱加深20~30cm、加宽80~100cm;裸根和土球树木挖圆坑,种植穴的深度、直径需结合根系或土球分别加大20~30cm、60~80cm,同时坑底还需要放置20~30cm的土堆。为保证树木栽植存活率,种植的深度需略高于地面5cm,同时考虑观赏面和朝阳面,栽正扶植、使用7:3比例的腐殖土、分层还土同样能够大幅提升存活率。
1.2特殊技术
特殊的园林植物栽培技术主要用于不适应植物生长的土地,盐碱地便属于其中代表,而为了应用这类土地开展高水准的园林植物栽培,特殊栽培技术的应用必不可缺,环保草毯+PPR防渗漏管环境膜治理盐碱地技术、针对性选种、改良土壤均属于其中典型,其中的环保草毯+PPR防渗漏管环境膜治理盐碱地技术主要负责隔离地表土壤盐碱成分渗透到地面,针对性选种则能够保证园林植物较好适应不适应植物生长的土地,改良土壤则能够通过回填种植土保证土壤的生态结构恢复正常状态,拌合硫酸亚铁调节土壤酸碱度便属于较为常见的改良土壤措施。
2.园林植物养护技术
2.1常规技术
园林植物的养护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园林植物对光照、温度、土壤、水分、肥料、气候提出的要求,灌水、修剪与整形、施肥、除草均属于较为常见的园林植物养护技术。
2.1.1灌水
灌水是一种针对园林树木的养护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保证新植树木的灌溉需求,一般情况下新植树木需要连续5年适时充足灌溉,如果是树根生长缓慢或土质保水力差,这一时间还需要适当延长。在灌水养护中,园林人员需要保证浇水树堰不跑水、不漏水,一般还需要保证水量不低于10cm。具体灌水过程中,应使用胶皮管进行缓流浇灌,同时需要派专人看护。值得注意的是,树堰的直径应以树干胸径、树冠垂直投影确定,如乔木树堰直径应为树干胸径的10倍、树冠垂直投影的1/2[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修剪与整形
修建与整形是为了保证树体的结构形态满足观赏、健康成长需要,而针对不同树种、不同需要往往存在着多种整形和修剪方法,如树冠外形便存在卵圆形、圆锥形、圆头形、自然开心形、怀状形,花卉则存在单干式、双干式、悬崖式等造型,短剪、缩剪、曲、吊、压属于常见的整形方法,这些也必须得到重视。
2.1.3施肥
为增加土壤养分、保证土壤结构满足园林植物生长需要,施肥这一园林植物养护技术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一般来说施肥可以分为底肥和追肥,二者存在以下差异:(1)底肥。主要在园林植物落叶后、发芽前施入,存在放射沟施、穴施等施肥方法,具体的施肥量、种类需要结合园林植物的实际确定,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应用较多。(2)追肥。存在根外施法和根施法两种主要施肥方法,一般使用化学肥料,追肥多与灌水配合使用。此外,叶面喷肥也属于常见的追肥方法,这一方法应在傍晚应用。
2.1.4除草
除草是为了保证园林整洁、同时避免杂草与园林植物争夺肥水,病虫害的预防也能够得到除草养护技术的有力支持。一般来说,野生杂草的生长季节需要不间断进行除草,除去的杂草需要统一运走堆制肥料,值得注意的是,化学除草方法见效明显,但需要结合园林植物特点谨慎使用。
2.2特殊技术
园林植物的特殊养护技术多用于特殊土地、植物,如上文中提及的盐碱地园林植物,园林人员便需要完善盐碱地的排水和供水系统,设置下水道、浅暗排水沟均属于园林植物特殊养护技术的典型,这类技术即可有效避免盐碱地土壤不通气带来的植物易失水问题出现。此外,我国当下很多地区的园林建设往往会应用大量外来物种,这类园林植物如果改良不彻底很容易出现大范围死亡,因此园林人员必须结合相关园林植物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养护,提供防寒措施便属于较为典型的园林植物特殊养护技术,由此可见该技术的重要性[3]。
3.园林植物栽植的发展前景
3.1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园林植物栽植的现代化水平将不断提升,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应用的自动化灌溉系统、智能温控系统、园林信息管理系统便属于其中典型。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的品种改良也将成为园林植物栽植的重要发展方向,园林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将由此大幅提升。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也将实现大幅度降低,园林植物的种植难度、成本降低也将由此实现。
3.2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我国政府倡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战略影响力不断提升,本文认为我国未来园林栽植领域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将主要体现在园林植物的多样化种植栽培领域。具体来说,未来的园林植物栽植将发展至乔灌木、草等不同植物的混合栽植方面,园林植物由此实现的各自优势最大化发挥,即可同时保证其观赏性和生态性。此外,观赏性果树也将成为园林植物栽植领域的新宠,枣树、枸杞、苹果树属于其中代表,园林功能将由此实现长足提升。
3.3参与自然资源生态修复
除上述两方面外,本文认为园林植物栽植还将在未来更多参与到自然资源生态修复领域,通过园林植物栽植形成合理的动植物群落便可以通过提高自然资源生产率实现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此外,园林植物栽植还可以采用“生物链”经营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能够在园林植物种植过程中避免园林景观的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园林植物的自然生态价值也将由此实现更好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园林植物栽植还将更加关注植物提供环境和精神享受、吸纳“三废”环境污染硬物质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将为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综上所述,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具备较为优秀的发展前景。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参与自然资源生态修复等研究内容,则证明了本文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能够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欣.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和发展前景[J].农业与技术,2017,37(14):198.
[2]马晓艳.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浅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5(11):18.
[3]杨雪.园林植物配置及养护技术探究——以四川泸州市天益广场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4,30(07):82-83.
论文作者:傅雪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园林论文; 植物论文; 技术论文; 土壤论文; 盐碱地论文; 花坛论文; 树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