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魏了翁研究綜述
李秀燕
魏了翁(1178—1237),南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 人,字華父,號鶴山,謚文靖,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著有《鶴山集》《九經要義》《周易集義》《古今考》等。全祖望有“兼有永嘉經制之粹,而去其駁。世之稱之者,以並之西山,有如温公、蜀公,不敢軒輊。梨洲則曰:‘鶴山之卓犖,非西山之倚門傍户所能及。’ 予以為知言”① [清]黄宗羲:《宋元學案》卷八十《鶴山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4 册,第2656 頁。 的評價。
研究魏了翁的學術專著主要有蔡方鹿的《魏了翁評傳》(巴蜀書社,1993年)、彭東焕的《魏了翁年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張文利的《魏了翁文學研究》(中華書局,2008年);有專章論及魏了翁的著述主要有胡昭曦等著的《宋代蜀學研究》(巴蜀書社,1997年),蔡方鹿《宋代四川理學研究》(綫裝書局,2003年)、《中國經學與宋明理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張帆的《唐宋蜀詞人論叢》(巴蜀書社,2006年)、《宋代四川壽祝文學縱録觀》(巴蜀書社,2011年) 等。
筆者通過知網檢索及手動篩選,共獲取魏了翁研究相關論文百餘篇,其中學位論文十一篇。這些學術論文最早的發表於1985年,最近的發表於2018年,故而本文的文獻選取時間區間為1985—2018年。
尼采曾经对建筑有过表述:在建筑中,人的自豪感、人对万有引力的胜利和追求权力的意志都呈现出看得见的形状。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
本文試從家世與生平、思想研究、著述研究、教育研究、文學研究、魏了翁與蜀學的關係等方面對魏了翁研究狀況做一概述,以期厘清當前各方面魏了翁研究的成果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領域。限於資料搜集及學識積累,有掛一漏萬之處,還請方家指正。
一、家世與生平的研究
蔡方鹿的《魏了翁評傳》① 蔡方鹿:《魏了翁評傳》,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採用“知人論世”的治學方法,通過對魏了翁生平活動、著述情況、師友、家學、弟子等的考證,將魏了翁研究置於南宋的時代大背景下,既交代了魏了翁思想産生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也闡明了魏了翁對歷史事件及在理學正統地位的確立中所起的作用。
(一) 生平事迹
對魏了翁生平事迹的研究主要從其求學、家世方面進行。
學界對魏了翁家世生平的研究主要從他的生平事迹、政治命運等方面展開。
彭東焕的《魏了翁年譜》共“譜前”“正譜”“譜後”三部分,分别考述其家世爵里、其人其學、生平事迹、流風遺德。其巨細不捐的考據和梳理為研究魏了翁的後學提供了依據和便利,對魏了翁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研究魏了翁生平、思想不可或缺的文獻資料。
此後,彭東焕在其論文《〈宋史·魏了翁傳〉 補正》中對《宋史·魏了翁傳》做了“初步的正誤補闕工作:本傳訛誤及記事失次之處,則正之;大事闕略及繫年未詳之處,則補之”② 彭東焕:《〈宋史·魏了翁傳〉 補正》,《蜀學》2015年,第80—90 頁。 。該文對《宋史·魏了翁傳》中繫年、官名、書名記載有誤之處予以糾謬,對其生平大事過略之處予以補充,以便於學者進行魏了翁研究時做出正確判斷。
龍騰《魏了翁家世考》③ 龍騰:《魏了翁家世考》,《蜀学》2011年,第196—206 頁。 認為魏了翁係唐宰相魏徵、魏善後裔,其父、祖皆有官職。文章還對魏了翁母親家族、魏了翁女婿進行了考證,認為李肩吾為魏了翁女婿的説法尚待商榷。
(二) 政治命運
魏了翁作為南宋著名政治家,其政治命運也是學者關注的焦點,當前研究主要從其貶謫經歷和軍事才能兩方面展開。
1.貶謫經歷
何詠瑞、陳焕釗先後發文,從“湖州之變”出發,研究其對魏了翁政治命運的影響① 何詠瑞、陳焕釗:《“湖州之變”與魏了翁的政治命運》,《旅遊縱覽》(行業版) 2011年第9 期,第65—67 頁。 和魏了翁為濟王鳴冤的動機,認為魏了翁為濟王鳴冤不僅“出於理學家維護封建倫常正義的原因”② 陳焕釗、何詠瑞:《湖州之變後魏了翁為濟王鳴冤的動機辨析》,《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11年第10 期,第294 頁。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以倫常有虧之名迫使理宗改變立場,以扳倒史彌遠,但結果是刺痛了理宗,最終被貶。
李忠仁《鶴山書院考》⑥ 李忠仁:《鶴山書院考》,《蜀學》2011年,第207—216 頁。 按時間綫索考述了蒲江鶴山書院從建院到1991年重建的所有可查記載,為研究鶴山書院提供了清晰的可查資料。
蔡方鹿在《魏了翁評傳》中指出:“魏了翁謫居靖州的五、六年是其一生活動的重要時期,特别對他教育和學術思想的發展、成熟具有重要意義。”③ 蔡方鹿:《魏了翁評傳》,第82 頁。 尹海江承此説,認為謫居期間是魏了翁“學術研究和詩文創作的黄金時期”④ 尹海江:《春風沂泗儼在此,居人莫作渠陽看——魏了翁貶謫靖州期間的生活治學及創作》,《懷化學院學報》2010年第6 期,第40—42 頁。 。謫居時期魏了翁在靖州創辦了第二個鶴山書院,與各地學者的書信等學術交流和論學活動“使他的影響日益擴大,並促進了當時學術和教育的發展”⑤ 蔡方鹿:《魏了翁評傳》,第83 頁。 。
尹海江《魏了翁謫地考》中針對李致中在《宋版書序録》中“魏了翁被貶的原因是得罪史彌遠,謫居之地是四川舊敘州府的靖州,編撰《大易集義》和《九經要義》的地方也是這裏”⑥ 尹海江:《魏了翁謫地考》,《文獻》2005年第4 期,第274—279 頁。 的觀點進行考證後指出,“魏了翁被貶的直接原因是朱端常的誣陷”“被貶的地方也應該是湖南靖州縣,而非四川舊敘州府境内的靖州”⑦ 同上。 。
2.軍事才能
對魏了翁軍事才能的研究主要圍繞“督視”展開。陳昆、唐芙蓉通過史料分析得出魏了翁被任命的關鍵原因並非由於政敵的鼓吹,而是“宋理宗對魏了翁早已産生了任用之心”⑧ 陳昆、唐芙蓉:《論南宋名臣魏了翁“督視”任命的由來》,《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第9 期,第5—6 頁。 。隨後,陳昆在其碩士學位論文《南宋名臣魏了翁的軍事才能研究》⑨ 陳昆:《南宋名臣魏了翁的軍事才能研究》,重慶師範大學,2017年。 中進一步分析了宋理宗對魏了翁産生重用之意的原因在於其“督視”之前即已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二、思想研究
學者蔡方鹿的《魏了翁評傳》是第一部系統研究魏了翁思想的學術專著。該書上篇從生活時代、生平與著述、政治思想、理學思想、哲學思想、經學思想六個方面論述了魏了翁的生平與學術思想,下篇則用了全書三分之一的篇幅從教育實踐、教育思想、教學論與教學方法、師友、家學與弟子等角度詳細論述了魏了翁的教育思想,最後,作者專章討論了魏了翁的思想特色、歷史地位及對後世的影響。
蔡方鹿《魏了翁的和諧思想》① 蔡方鹿:《魏了翁的和諧思想》,秋爽、姚炎祥主編:《第四届寒山寺文化論壇——國際和合文化大會論文集(2010)》,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第365—368 頁。 一文指出魏了翁“以和邦國,以諧萬民”的和諧思想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這一和諧思想表現在人心的平和、家庭的和睦、國家的和平等方面。其後,蔡方鹿又在《魏了翁思想的現代價值》② 蔡方鹿:《魏了翁思想的現代價值》,《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2 期,第161—166 頁。 中探討了魏了翁和諧思想和重義理、重素質、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生態環保思想的現代價值。
王興文、宫淩海從尊崇自然規律的宇宙觀、富國强民的農學思想、養生與預防兼備的醫學思想、務實求新的天文學思想③ 王興文、宫淩海:《魏了翁科技思想初探》,《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年第4 期,第51—56、127 頁。 等方面探討了魏了翁的科技思想。這些新角度的切入,都為魏了翁研究的豐富和發展開啓了新的思路。
本文通过多种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明确了先证者CLCNKB基因突变类型,并在此基因检测基础上完成了胎儿羊水DNA产前诊断,有效阻断了患儿的再次出生,对该家系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張立文《鶴山思想的真精神》④ 張立文:《鶴山思想的真精神》,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2年,第3—8 頁。 一文從會通精神、度越精神、務實精神、重教精神、和合精神五個方面探討了魏了翁值得繼承和發揚的真精神和活精神。魏了翁不倚門傍户,具有融合各家思想的會通精神、在會通基礎上創新的度越精神、在度越之後能落到實處的務實精神、在自身務實的基礎上通過注重教育啓發後學的重教精神、在衝突融合過程中把價值理想恢復起來的和合精神,這些時代精神和創新精神至今對我們仍具傳承和啓發意義。
(一) 理學思想
理學研究嚮來是魏了翁思想研究甚至整個魏了翁研究的重點,目前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
當代開啓這方面研究以及在這方面發表研究成果較多的為蔡方鹿,他先後發表學術論文《魏了翁與宋代理學》《魏了翁在宋明理學史上的地位》,其學術專著《魏了翁評傳》也有專章討論魏了翁理學思想。
賈順先、蔡方鹿的《魏了翁與宋代理學》⑤ 賈順先、蔡方鹿:《魏了翁與宋代理學》,《社會科學研究》1985年第1 期,第41—46 頁。 是較早的研究魏了翁理學思想的學術論文。該文認為“魏了翁在提倡理學的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融合心理、移理入心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和他哲學中的一些辯證法思想,是與當時的社會緊密相連的,它既是當時社會矛盾的反映,又是為解決這些矛盾而設計的方案;它既具有當時時代的特點,又反映出在宋代理學中,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這兩個派别相互轉化的這種關係”,既肯定了他在宋明理學史上的地位,也肯定了其對湖湘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蔡方鹿在專著《魏了翁評傳》① 蔡方鹿:《魏了翁評傳》,第152 頁。 中分析認為魏了翁理學思想淵源於周敦頤、二程、朱熹及張栻,同時受陸九淵心學影響,而他也通過自己的活動積極推動了理學在意識形態領域正統地位的確立;其理學思想兼具朱學與陸學的色彩,在繼承前輩理學家思想的同時,注意求之於儒學“聖經”的直接闡發。故而,其思想兼收並蓄且充滿獨立思考和個性特色。這一觀點在其論文《魏了翁在宋明理學史上的地位》② 蔡方鹿:《魏了翁在宋明理學史上的地位》,《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年第3 期,第59—64 頁。 中得到再次闡發。
全超在其碩士論文《魏了翁理學思想評析》③ 全超:《魏了翁理學思想評析》,東北師範大學,2009年。 中承襲蔡方鹿魏了翁心學思想來源於陸九淵的觀點,但認為《魏了翁評傳》對魏了翁理學思想淵源衹做了簡單羅列,缺乏具體考察,對理學内容分析較為籠統,缺少對魏了翁理學思想局限性的總結。他在該論文中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論述。
韓國學者李範鶴《魏了翁的經世理學與道統論——以道統和治統的合一為中心》一文認為魏了翁的理學思想是“義理與經世的合一、經學與理學的折衷、文史哲的綜合,具有‘全體大用’ 和經世理學的意義”④ 李範鶴:《魏了翁的經世理學與道統論——以道統和治統的合一為中心》,《宋史研究論叢》2006年,第557—583 頁。 ,其道統論重視的是“孔孟以來的禮教主義和傳統主義”。最後,李範鶴提出,對魏了翁道統論的研究對瞭解當時政治史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有必要從其内容和體制方面展開研究。
鞠巍先後通過《魏了翁的理氣觀》⑤ 鞠巍:《魏了翁的理氣觀》,《零陵學院學報》2005年第3 期,第24—25 頁。 《獨特的理慾觀——試論胡宏對魏了翁思想的影響》⑥ 鞠巍、王小丁:《獨特的理欲觀——試論胡宏對魏了翁思想的影響》,《船山學刊》2008年第1 期,第79—81 頁。 探討了魏了翁思想體系中受朱熹思想影響的理氣觀和受張栻影響的理慾觀,認為不完全摒棄人欲而是尋求天理和人欲平衡的思想對魏了翁産生了深遠影響。
徐儀明《論魏了翁對周敦頤思想的推崇與闡發》⑦ 徐儀明:《論魏了翁對周敦頤思想的推崇與闡發》,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44—47 頁。 一文中指出,雖然魏了翁是繼朱熹之後最為推崇周敦頤思想地位的思想家,尊崇其理學開山地位,但對他的學術觀點也敢於提出不同看法,這也説明魏了翁具有獨立思考精神。
還有學者從魏了翁經學與理學思想的關係角度探討魏了翁的思想及其思想的思想史意義。比如潘忠偉《求之“聖經”的思想史意義——從魏了翁略論經學和理學的關係定位》① 潘忠偉:《求之“聖經”的思想史意義——從魏了翁略論經學和理學的關係定位》,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63—68 頁。 一文在肯定蔡方鹿對魏了翁“成為顧炎武‘捨經學無理學’ 思想的先導”② 蔡方鹿:《魏了翁評傳》,第205 頁。 的評價的基礎上,認為深刻理解魏了翁“經學和理學是願與流、本和末的會通關係”這一定位對今人思考經學和理學的關係具有歷史和現實的雙重價值。
此外,近些年有三篇碩士論文論及魏了翁哲學思想。從心學與理學關係的角度進行研究的有中國政法大學王夢悦的《窮至實之理,於聖經明心——魏了翁理學思想研究》和江西師範大學覃檢蘭的《“理”“心”之間——魏了翁哲學研究》。前者認為魏了翁心學思想是對“理本論”的復歸,後者則認為“心”與“理”的朱子學遺留問題在魏了翁這裏並没有得以解決。西北大學王啓然《魏了翁美學觀念研究》一文則對魏了翁理學美學思想與傳統理學美學思想的異同進行了探討。這些成果都進一步充實了魏了翁理學思想研究。
(二) 易學思想
2003年,金生楊連續發表《論魏了翁的易學思想》③ 金生楊:《論魏了翁的易學思想》,《周易研究》2003年第3 期,第11—17 頁。 《魏了翁〈易〉 學簡論》④ 金生楊:《魏了翁〈易〉 學簡論》,《宋代文化研究》2003年,第219—234 頁。 《魏了翁研〈易〉 歷程考》⑤ 金生楊:《魏了翁研〈易〉 歷程考》,《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年第3 期,第108—111 頁。 ,對魏了翁象數義理並重,對河圖、洛書、先後天易説深信不疑,加之具備的獨立思考精神,得出圖書相同的結論,成為學術合流的主謀人。
鄒嘯宇在《〈易〉 以明心顯性——魏了翁易學義理觀探析》⑥ 鄒嘯宇:《〈易〉 以明心顯性——魏了翁易學義理觀探析》,《周易研究》2013年第2 期,第48—56 頁。 中指出魏了翁易學思想深受其具有强烈心學傾嚮的理學影響,將易學與理學之心性論加以融會貫通,進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易學觀。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學術創新與相容,也反映了當時易學的發展趨嚮。
(三) 哲學思想
石明慶《論魏了翁的詩學思想》② 石明慶:《論魏了翁的詩學思想》,《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6 期,第18—22 頁。 指出,因為魏了翁的思想閎通,故而詩學觀點較為通達,而其以“學”為本的詩人修養理論和歸於“自得”的審美傾嚮值得深研。持相似觀點的還有丁力瑋《論魏了翁通達圓滿的詩學理論》③ 丁力瑋:《論魏了翁通達圓滿的詩學理論》,《南方論刊》2011年第1 期,第88—90。 。
欒海燕《論魏了翁的實學精神》① 欒海燕:《論魏了翁的實學精神》,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11—12 頁。 從魏了翁對佛老的批判、對漢學和宋學的揚棄、對事功的重視方面分析其事功與義理並重的實學特色,認為“魏了翁的實學思想,既具有傳統色彩——以義理治天下,又具有時代精神——振天下趨事赴功之心,更是把躬身踐履一以貫之”。
(四) 政治思想
李王英從魏了翁提倡重民思想、倡言改革、親自踐行等方面探討了魏了翁的重民思想,認為魏了翁“是一位熱情實踐儒家政治理想的思想家和社會改良主義者,他的重民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② 李王英:《魏了翁的重民思想》,《宋代文化研究》2008年,第308—313 頁。 。何婉禎《南宋魏了翁重民思想研究》③ 何婉禎:《南宋魏了翁重民思想研究》,《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年第7 期,第33—34 頁。 從“以民為本”“愛民”“存民富民”三个方面分析了魏了翁的重民思想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楊燕《論魏了翁“君臣共守”的政治思想》④ 楊燕:《論魏了翁“君臣共守”的政治思想》,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107—112 頁。 探討了魏了翁“君臣共守”“忠民安民”主張的提出是其哲學思想與當時時代背景合二為一的産物,這種哲思與鮮活生活相結合的思維方式對當今社會依然具有藉鑒價值。
此外,學者還對魏了翁教育思想和文學思想進行了研究,本文將“教育思想”研究置於“書院教育研究”部分,將“文學思想”研究置於“文學研究”部分。
三、著述研究
(一) 《九經要義》
1.《九經要義》
張荷群《魏了翁與〈九經要義〉》⑤ 張荷群:《魏了翁與〈九經要義〉》,《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S1 期,第32—34 頁。 考察了《九經要義》的撰述和版本流傳情況,彭東焕《魏了翁經學著述考略》⑥ 彭東焕:《魏了翁經學著述考略》,《蜀學》2007年,第181—195 頁。 考察了魏了翁的經學經歷和《九經要義》《周易集義》的成書及流傳情況,甚為詳細。王曉慶《〈九經要義〉 考略》⑦ 王曉慶:《〈九經要義〉 考略》,《文史博覽》(理論) 2011年第9 期,第11—12 頁。 對《九經要義》撰寫時間和體例内容進行了考辨,認為魏了翁對九經註疏的删減舉要是其獨特經學見解的彰顯。
2.《毛詩要義》
李冬梅《宋代巴蜀〈詩經〉 學淺談——尤以三蘇、魏了翁為重》① 李冬梅:《宋代巴蜀〈詩經〉 學淺談——尤以三蘇、魏了翁為重》,《儒藏論壇》2007年,第143—158 頁。 一文認為魏了翁《毛詩要義》體現了理學家“詩以吟詠情性為主”的《詩》學主張,具有獨特的巴蜀色彩,也是《詩經》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楊青華的碩士論文《魏了翁〈毛詩要義〉 文獻學研究》② 楊青華:《魏了翁〈毛詩要義〉 文獻學研究》,廣西大學,2015年。 從文獻學的角度對《毛詩要義》的成書、版刻、流傳、版本情況及其體例、評價狀況進行了系統研究,還對其摘録底本進行了探討。其後,楊清華發表專文《〈毛詩要義〉文獻校勘價值述略——以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阮刻本〈毛詩注疏〉 為參照》來探討《毛詩要義》的校勘價值,認為其“在補正阮刻本《毛詩註疏》的脱文、訛文、衍文、倒文,以及對於補正阮元《毛詩註疏校勘記》結論之是、結論之非、不作按斷之條目有文獻參考價值”③ 楊青華:《宋刻本〈毛詩要義〉 文獻校勘價值述略——以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阮刻本〈毛詩注疏〉 為參照》,《歷史文獻研究》2016年第1 期,第204—216 頁。 。唐婷《魏了翁〈毛詩要義〉 研究》④ 唐婷:《魏了翁〈毛詩要義〉 研究》,《湖北社會科學》2018年第5 期,第99—104 頁。[2018—08—07].https:/ /doi.org/10.13660/j.cnki.42—1112/c.014586. 一文從名物制度、與史互明、關注毛鄭異同三方面梳理《毛詩要義》特徵,認為貫穿其中的是魏了翁對《詩經》真實面貌的追求,遵從的是《詩序》和毛鄭“以禮為重”的詩學傳統。
3.《禮記要義》
瞿林江碩士論文《魏了翁〈禮記要義〉 研究》⑤ 瞿林江:《魏了翁〈禮記要義〉 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12年。 、期刊論文《魏了翁〈禮記要義〉 發覆》⑥ 瞿林江:《魏了翁〈禮記要義〉 發覆》,《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第1 期,第76—80 頁。 梳理了《禮記要義》的版本與宋刻本的用字特徵和流傳情況、成書時間與内容體例,進而揭示其校勘學價值。潘冰《魏了翁的〈禮記要義〉》⑦ 潘斌:《魏了翁的〈禮記要義〉》,《宋代文化研究》2014年第 期,第199—215 頁。 指出《禮記要義》簡易不繁、方便讀者,具有窮經學古、漢宋兼采的特點。
4.《周易要義》
蔡方鹿指出:“魏了翁的教育思想是他學術思想的綜合反映。”⑤ 蔡方鹿:《魏了翁評傳》,第245 頁。 魏了翁批判“慶元學禁”,針砭學界學風不明、學術不正的流弊,批評科舉制度的弊端,是為了“使學者明確學習的目的,把整個教育納入理學教育的軌道”。而其求仁、明人倫的教育目的決定了其教育内容主要是德育教育,分階段的分期教育思想則體現了其“教育思想的成熟性和系統性”。在此基礎上,蔡方鹿指出:“魏了翁主張的功利與他所提倡的義理並不是對立的,而是融為一體,相互聯繫的。這既與脱離實際、空談道德性命的理學流弊劃清了界限,又與違背義理、單純追求功利的傾嚮迥然有異。”⑥ 同上,第275 頁。
5.《儀禮要義》
張素梅《〈儀禮要義〉 版本考述》① 張素梅:《〈儀禮要義〉 版本考述》,《蘭臺世界》2015年第20 期,第150—151 頁。 探討了國家圖書館所藏宋刻本與嚴元照精抄本的版本價值。
(二) 《周禮折衷》
楊世文《魏了翁〈周禮折衷〉 析論》② 彭東焕:《魏了翁經學著述考略》,《蜀學》2007年,第181—195 頁。 《從〈周禮折衷〉 看魏了翁的經典關》③ 楊世文:《從〈周禮折衷〉 看魏了翁的經典關》,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48—62 頁。 通過《周禮折衷》反映出的魏了翁對《周禮》的態度及魏了翁其他著述,歸結出魏了翁的經學觀點,即:强調經典的價值,衡評漢宋學術流弊,倡導回歸經典。這種在當時獨樹一幟的經典觀得到了後世的公認。夏微《魏了翁〈周禮折衷〉 經學特點探析》④ 夏微:《魏了翁〈周禮折衷〉 經學特點探析》,《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3 期,第6—12 頁。 歸納了魏了翁的《周禮》學觀點,認為《周禮》完整,殘缺為流傳過程中造成;《周禮》見疑於後世是因為漢儒解經的分期與失誤;對鄭玄《周禮注》和王安石《周官新義》都持辯證的態度。
目前關於《周易集義》的研究主要是從文獻學角度考述其成書與流傳、版本情況,相關研究成果有彭東焕《〈魏了翁〉 成書與流傳考》⑤ 彭東焕:《〈周易集義〉 成書與流傳考》,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編:《第三届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項楚教授七十華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9年。 、李冬梅《魏了翁〈周易集義〉 考辨》⑥ 李冬梅:《魏了翁〈周易集義〉 考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3 期,第65—69 頁。 、陳旭輝《魏了翁〈周易集義〉 成書與流傳考》⑦ 陳旭輝:《魏了翁〈周易集義〉 成書與流傳考》,《甘肅理論學刊》2014年第3 期,第98—102 期。 《魏了翁〈周易集義〉 復原方案》⑧ 陳旭輝:《魏了翁〈周易集義〉 復原方案》,《理論月刊》2014年第9 期,第30—34 頁。 。
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构建特色资源时,没有树立清晰的特色资源建设目标,具体表现在建设特色资源时,只是把如随书光盘、馆藏书目、老师发表的文章、学生实习作业、网上搜集的免费资源等特色不明显的资源,进行简单的罗列,就列入特色资源的范畴,[2]导致这些特色资源特色不够明显,缺乏二次加工,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提供检索入口,自然也无法与馆内资源实现无缝链接和一站式检索。用户使用相关特色资源时,难以及时获取有用信息,影响用户对特色资源建设的观感和评价。[3]
(三) 詩文集版本、流傳研究
張京華《魏了翁與〈渠陽集〉》⑨ 張京華:《魏了翁與〈渠陽集〉》,《懷化學院學報》2012年第9 期,第55—57 頁。 介紹了魏了翁在靖州時的著述情況以及《渠陽集》的刊刻、流傳及版本情況。彭東焕《〈注鶴山先生渠陽詩〉 成書與流傳中的幾個問題》⑩ 彭東焕:《〈註鶴山先生渠陽詩〉 成書與流傳中的幾個問題》,《蜀學》2010年,第166—172 頁。 對該書的成書及初刻、翻刻序跋、刊行及其與《鶴山先生大全集》的關係等問題做了説明。
彭東焕在《魏了翁年譜》的基礎上,先後發表《〈鶴山集〉 版本源流考》① 彭東焕:《〈鶴山集〉 版本源流考》,《蜀學》2006年,第228—239 頁。 《〈鶴山集〉的史料價值》② 彭東焕:《〈鶴山集〉 的史料價值》,《蜀學》2008年,第161—166 頁。 《魏了翁著作流傳繫年》③ 彭東焕:《魏了翁著作流傳繫年》,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2年,第133—137 頁。 《〈古今考〉 的寫作始末與流傳情況》④ 彭東焕:《古今考》的寫作始末與流傳情況》,《蜀學》2013年,第83—87 頁。 等文章對魏了翁著作版本及流傳情況進行了考述。前兩篇文章在備述《鶴山集》的刊刻流傳情況及版本價值之後還分析了該詩文集補史之闕、證史之誤、考史之疑的史料價值。《魏了翁著作流傳繫年》以編年的形式鈎稽魏了翁著述的成書、刊刻、流傳情況,於後學提供了清晰的參考。《〈古今考〉 的寫作始末與流傳情況》就《古今考》的寫作始末和流傳情況作了簡要考述。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公布的瘦肉型白条猪出厂价格监测显示,11月 26日~30日,15省市的瘦肉型白条猪出厂价平均为17.6元/千克,环比下跌0.1%,同比下跌8.7%。而整个11月,瘦肉型白条猪价从月初的18.44元,下滑了4.6%。东北和华北的下滑更为明显。
郭齊在《魏了翁文集版本優劣考辨》⑤ 郭齊:《魏了翁文集版本優劣考辨》,《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2 期,第150—156 頁。 中對現存魏了翁文集的四個主要版本進行了比較,認為:明嘉靖初錫山安國銅活字本最全,宋開慶元年刻本最精,嘉靖三十年邛州吴鳳重刻本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則因恣意妄改而價值有限;而據烏程劉氏嘉業堂藏宋開慶元年刻本影印、補缺以安國本的民國年間刊行的《四部叢刊》初編本,雖仍有殘缺,但已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版本。
對魏了翁詩集、文集的文學性研究本文則置於文學研究部分。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细胞光毒性、动态追踪并且精确量化三维细胞牵引力的3D-TFM方法。该方法将生物相容性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基底,然后在凝胶基底的表面修饰单层荧光颗粒作为人造散斑追踪细胞的运动,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延时采集荧光颗粒的三维位置信息,并采用基于二阶形函数的数字体积相关技术计算位移场,根据基底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以及弹性力学基本理论[33],由位移场得到应力场。
四、書院教育研究
(一) 書院教育
魏了翁教育實踐主要體現在其書院教育。魏了翁分别在蒲江和靖州創辦鶴山書院,並主持講學,對當地的教育和理學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學界在魏了翁書院教育方面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如胡昭曦《魏了翁書院教育再議》。
1.1.2 诗情画意。古代文人为追求世俗外的理想的山水田园,有的写山水诗,有的画山水画,甚至在宅园中建造城市山林,园林里的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的布置艺术体现了不同时期诗画里的意境。
尹海江通過明抄本《靖州志》所載《靖州鶴山書院記》(殘) 文末的時間落款認為靖州鶴山書院的建成時間為寶慶二年秋八月或此前不久⑦ 尹海江:《明抄本〈靖州志〉 (殘) 所載《靖州鶴山書院記》的文獻價值》,《中國地方志》2013年第7 期,第38—41、4 頁。 ,而非《魏文靖公年譜》的紹定元年。
胡昭曦《魏了翁的書院教育和助手李肩吾》① 胡昭曦:《魏了翁的書院教育和助手李肩吾》,《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 2011年第4 期,第31—38、9、14 頁。 一文對鶴山書院的院址做了辨析,對魏了翁書院教育活動進行了梳理。文章首次對魏了翁的主要助手李肩吾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評介,認為《魏家後裔》中李肩吾為魏了翁女婿的説法不足為據。爾後,又在《魏了翁書院教育再議》一文中認為魏了翁重視書院教育不僅體現在其“自辦書院,聚友授徒,執教其中”的具體辦學活動,還體現為“同滄江書院交往”“任官期間大力支持官辦書院”,正是通過這些書院活動“魏了翁得以廣交名士、深研學術、招聚弟子、培育精英、形成學派”② 胡昭曦:《魏了翁書院教育再議》,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12—21 頁。 。此外,該文還指出了歷史資料中關於魏了翁所建書院的記述中值得商討和值得繼續深入研究之處,比如邛州州治鶴山書院和邛州鶴山書院或為論者將二者混一,古象山書院為魏了翁啓蒙書院的説法“宜視為民間故事”,蒲江鶴山書院的原址及幾個重要變遷時期都有待繼續深入探討加以厘清。通過從歷史資料的零星記載中對李肩吾的生平及其與魏了翁的交往情況進行探究,認為“李肩吾當是魏了翁的門客,也是魏了翁的學生,是魏了翁書院教育的得力助手”③ 同上。 。最後,胡昭曦認為“在研究宋代書院時,還需深入研究民辦書院的辦學機制和教育活動,也要細緻地研究民辦書院的主事者及其朋友、學生”“從李肩吾與魏了翁書院教育關係的初探,可以窺見宋代民辦書院與官方書院的不同辦院機制和教學研究活動,也可以更加具體地認識實現‘洛蜀同會’、促使‘蜀人盡知義理之學’ 的宋代傑出蜀學學者魏了翁,從而有助於書院史、蜀學史、中國教育史、中國思想史進一步全面深入研究”④ 同上。 。
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的编制水平,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比如,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支出和利润总预算,则可以采用弹性预算编制方法;对于各类设备的维修支出预算、运输支出预算、营业外支出预算等则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能够进一步节约成本;对于预算期与会计年度相脱离的,或者是现金预算等,则可以采取滚动预算的编制方式。
(二) 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
李笑瑩碩士論文《魏了翁〈周易要義〉 文獻學研究》⑧ 李笑瑩:《魏了翁〈周易要義〉 文獻學研究》,北京大學,2012年。 對《周易要義》的成書背景、編纂與流傳、編纂依據、編纂體例及價值進行了系列論述,認為其底本為宋代刻本,具有較高的版本學價值,删録之間體現了魏了翁的學術思想,具有文獻學意義。陳旭輝《魏了翁〈周易要義〉 版刻流傳與節録體例考》⑨ 陳旭輝:《魏了翁〈周易要義〉 版刻流傳與節録體例考》,《周易研究》2017年第5 期,第53—62 頁。 “從《周易要義》卷次結構、《略例》内容範圍、《音義》節録體例、疏文格式與出字異文比較,推測其以經注附釋文本《周易注》為底本並散插入單疏本《周易正義》完成”,認為復原宋本殘缺部分重點應在經注附釋文本和單疏本。
本次互补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充分考虑了现有土地现状,在其已有土地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光伏组件立体布置于上方,上层用于光伏发电,下层仍保留原貌。通过与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该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海南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低碳绿色发展,满足了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需要,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同时又不破坏原有矿产资源埋藏,符合《海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所提出的“合理利用和依法保护矿产资源”要求,综合认为现阶段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建设“互补”光伏发电站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更佳。
羅曉麗在其碩士學位論文《魏了翁書院教育思想研究》① 羅曉莉:《魏了翁書院教育思想研究》,四川師範大學,2014年。 中認為蔡方鹿《魏了翁評傳》論及教育思想,“但是缺少就魏了翁的書院教育思想進行專門闡述”。這是失之偏頗的評價。蔡方鹿《魏了翁評傳》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從教育實踐、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師友、家學等角度探討魏了翁的教育活動,更有專章詳論其教育思想。羅曉麗該文在教育思想内容部分基本上也是沿襲蔡説,除此之外文章還探討了魏了翁教育思想的形成階段和對當代教育的啓示。
祁和暉《魏了翁生平講學授徒之旨趣探析》② 祁和暉:《魏了翁生平講學授徒之旨趣探析》,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36—43 頁。 從效法孔子、傳承“聖學”、當世道學時代風氣、巴蜀興學傳統等方面解讀了鶴山辦學之旨趣。
唐眉江《内隱以道,外顯以術——試論魏了翁教育思想的兩個層面》③ 唐眉江:《内隱以道,外顯以術——試論魏了翁教育思想的兩個層面》,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123—126 頁。 一文認為正是魏了翁將其以義理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的教育之“道”和服從其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方式之“術”結合,“纔使魏了翁的教育思想,能够最終由理論成功走嚮實踐”。
五、文學研究
張文利的《魏了翁文學研究》④ 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是魏了翁文學研究的專著,填補了蔡方鹿《魏了翁評傳》對文學板塊遺漏的缺憾。文章從魏了翁生平交遊和著作考述、學術思想、詩作、長短句、散文等方面進行研究。該書運用“ ‘知人論世’ 的方法、考證的方法,運用版本學、校勘學的知識”“實現了文獻學研究、理學研究和文藝學研究的結合”⑤ 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序》,第3 頁。 ,“就文學研究論,本書以細緻的文本解讀,做出了純正的文學研究;藉助多學科的學術方法,在比較和分析中,突顯了魏了翁創作的文學史意義”⑥ 成明明:《宋代理學與文學研究的成功力作——評張文利新著〈魏了翁文學研究〉》,《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4 期,第171—172 頁。 。
(一) 文藝理論
張文利對魏了翁文學思想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他將魏了翁文學思想的基本内涵歸納為:重道輕文的文道觀、温柔敦厚的文學風格、注重文學吟詠情性的本體價值、强調文學的教化功用、才學合一論、注重原典的“自得”説。而其文學思想的淵源來自於“對文學傳統的選擇性繼承、理學的影響、家學及師承影響”① 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第46 頁。 。他在《魏了翁文學思想初探》中進一步分析認為,“魏了翁的文學思想不僅自成體系,並且充分地踐履於他的文學創作之中”② 張文利:《魏了翁文學思想初探》,《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2 期,第87—92、127—128 頁。 。《魏了翁的文學與理學之關係》③ 張文利:《魏了翁的文學與理學之關係》,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81—94 頁。 一文沿襲其前説:魏了翁重道輕文文學觀的形成受其理學思想的影響,是典型的理學家文學觀,其文學創作思維、内容、境界等都深受理學影響。張文利、陶文鵬《真德秀與魏了翁文學之比較》④ 張文利、陶文鵬:《真德秀與魏了翁文學之比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4 期,第75—81 頁。 一文通過比較兩位理學家的文學觀念和創造認為:二者理學成就雙峰並峙,文學創作各有清輝。
對魏了翁文藝思想進行多角度研究的還有楊萬里,他先後發表《魏了翁“立其大本”的文藝創作論》⑤ 楊萬里:《魏了翁“立其大本”的文藝創作論》,《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6 期,第142—148 頁。 《魏了翁根柢於“義理”的詩畫觀念》⑥ 楊萬里:《魏了翁根柢於“義理”的詩畫觀念》,《漢語言文學研究》2016年第1 期,第36—43 頁。 《論魏了翁的義理書學觀念》⑦ 楊萬里:《論魏了翁的義理書學觀念》,《天中學刊》2016年第3 期,第82—86 頁。 三篇學術論文,探討了魏了翁“立其大體”的文藝創作論,認為魏了翁“重視作者的人格修養”“稱讚各成一家風味是自得精神的體現”“詩文書畫源大本而作,文藝作品即具有了觀德與論世的社會功能”。
梅華又指出魏了翁自然無華的審美趣尚,認為通過作者道德修養的加强纔能進入“自然”的創作境地⑧ 梅華:《從文集序跋看魏了翁的文學觀》,《文藝評論》2014年第12 期,第15—19 頁。 。
(二) 詩歌研究
魏了翁謫居靖州所作詩歌,世稱渠陽詩。戴路《魏了翁渠陽詩簡論》⑥ 戴路:《魏了翁渠陽詩簡論》,《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3 期,第202—207 頁。 認為渠陽詩百餘首無論是典故語彙的選取、黜陟心態的表現還是認識體驗的傳達上都最能體現魏了翁自成一體的創作特色。彭敏《理學本色與文士情懷——魏了翁〈渠陽集〉 探析》⑦ 彭敏:《理學本色與文士情懷——魏了翁〈渠陽集〉 探析》,收入徐希平主編:《長江流域區域文化的交融與發展——第二届巴蜀·湖湘文化論壇論文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323—333 頁。 則從文學角度分析了魏了翁詩文,認為《渠陽集》堅守了理學家的本色,而文學性的融入又使其少了幾分導學的説教,多了幾分可愛的意味。
羅根澤在《張栻魏了翁的學文合一説》⑨ 羅根澤:《張栻魏了翁的學文合一説》,見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99—203 頁。 中指出,魏了翁反對不本於學、不根於實的文辭,其倡導的“學文合一”“正是學者詩的自然演繹”。羅根澤認為“學文合一還有一種絶大的好處,就是不受老少窮達的影響”。“學文合一的文章能至老不衰”是魏了翁的新説,“也是他的體驗得力處”。
高素质的专业化监察队伍对于组织职能的发挥具有重大意义。学者李秋芳、孙壮志在其2015年出版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国际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瑞典经济犯罪调查局大约有400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检察官、警官、经济调查员(例如司法鉴定会计)和行政人员,调查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每个处都配备各领域的专家作为机构成员,而阿根廷审计总署更是要求内部人员必须具备大学经济学或法学学历,并通过金融管理和审计专业资格考试。可见,高学历、专业化、职业化是切实履行监察监督职能必备的要素,也是世界各国反腐败过程中机构人员遴选必须考量的基本素质要求。
張思齊《魏了翁以理論詩學説的跨學科比較研究》① 張思齊:《魏了翁以理論詩學説的跨學科比較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第6 期,第98—101 頁。 認為魏了翁延伸了宋代的以理論詩學説,其詩學觀與易學關係密切,理清其易學思想有助於深入認識他的詩學本質。
糖尿病相关知识不足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糖尿病的年龄结构以老年患者为多,大部分患者对于糖尿病的相关发病以及治疗防治知识的缺乏,造成了糖尿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情况发生[5-6]。特别文化程度较低和无配偶的中年、以及文化程度较低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7],糖尿病相关知识缺陷较大,需要采取强化的健康教育进行提高,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该研究表明,通过疾病知识和用药常识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还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进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劉興淑《“心”在魏了翁哲學思想中的地位》⑦ 劉興淑:《“心”在魏了翁哲學思想中的地位》,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75—80 頁。 一文通過分析“心”在魏了翁哲學體系中的内涵和地位,認為“心”是其哲學體系的核心範疇,這也是“他在理學思想上由朱學嚮陸學的轉變”和“對人心在個人修身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充分肯定”以及“對人心在立國、治國大業中消除危機、重振國力的巨大凝聚作用的認識和倡議”。
丁力瑋在其碩士學位論文《魏了翁詩歌研究》④ 丁力瑋:《魏了翁詩歌研究》,四川師範大學,2008年。 中,在回顧魏了翁生平和詩歌理論的基礎上,對其抒情詩、理學詩、祝壽詩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並從文學的角度加深對晚宋社會的認識。
据悉,其主线通车已经超过13年,沥青桥面出现裂缝、磨光、老化等病害。对沥青桥面进行病害处治,以维持、提高桥面铺装服务质量、延长桥面铺装使用寿命,已成为当前广惠高速养护的首要任务。
張文利在專著《魏了翁文學研究》中專章從内容、藝術風貌、理趣三個方面論述魏了翁詩作,認為鶴山詩“整體上是理學家詩、學者詩”,存在“以詩論道”的空疏迂腐習氣,從文學審美的角度,算不上高明,但從理學視角則可以看出魏了翁對理學的身體力行、一以貫之,對理學思想的傳播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馬建平在《論真德秀、魏了翁詩歌中的自然意象》⑤ 馬建平:《論真德秀、魏了翁詩歌中的自然意象》,《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2 期,第54—57 頁。 中分析了真德秀詩歌中的“鶴”以及魏了翁詩歌中的“鶴”“梅”意象,認為它們被作者賦予獨特意藴的同時也體現出兩位詩人的不同學術傾嚮。
2.渠陽詩
1.詩學理論
3d 1H NMR(CDCl3) δ:8.18-8.14(m,2 H),7.77-7.74(m,1 H),7.57-7.52(m,1 H),7.34-7.22(m,4 H),2.46(s,3H).
此外,馬建平先後發表《以魏了翁為例看南宋士大夫詩歌的政治主題》⑧ 馬建平:《以魏了翁為例看南宋士大夫詩歌的政治主題》,《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5 期,第10—14 頁。 《魏了翁及南宋士大夫的政治詩歌》⑨ 馬建平:《魏了翁及南宋士大夫的政治詩歌》,《古典文學知識》2011年第4 期,第58—66 頁。 ,研究了魏了翁詩歌的政治主題,認為魏了翁以詩歌作為工具在兩次政治鬥争中聯繫、鼓勵、支持理學人士對權相進行抗争,具有政治功用。
“大蒜”除了是美食佐料之外,它的药理攻效也非常高。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的功效。蒜氨酸是大蒜独具的成分,当它进入血液时便成为大蒜素,这种大蒜素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奇效。大蒜含有的肌酸酐是参与肌肉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对精液的生成也有作用,可使精子数量大增,所谓吃大蒜精力旺盛即指此而言。大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故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有一定疗效。同时,大蒜也有独特抗癌作用。
李曉黎從魏了翁為宋人詩歌注本所作序言來探討魏了翁的詩注觀① 李曉黎:《論魏了翁的詩注觀》,《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第4 期,第26—30 頁。 ,認為其詩注觀打通了理學註釋和詩學註釋兩種不同的方法。
(三) 詞研究
對魏了翁詞進行研究的學者主要有謝桃坊、張文利和張帆。謝桃坊的《論魏了翁詞》(1996)、《魏了翁詞編年考》(1999) 是較早對魏了翁詞進行專門研究的論文,對魏了翁詞研究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謝桃坊《論魏了翁詞》② 謝桃坊:《論魏了翁詞》,《天府新論》1996年第1 期,第68—73 頁。 通過對壽詞和感時言理之詞進行解讀,認為理學家之詞既有格調較高的優秀之作也有枯燥乏味的性理之言,而其得失都典型地體現了理學詞派的基本特色。其後謝先生《魏了翁詞編年考》③ 謝桃坊:《魏了翁詞編年考》,《國學研究》(第六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83—301 頁。 針對魏了翁詞存在的按時間編排有所錯亂的情況,在參考《鶴山集》及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鶴山詞進行編年(未能確定則存疑),為後學研究魏了翁詞提供了參考。
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④ 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 一書有“魏了翁的長短句”一章,從綜論、壽詞、詞的理學意味、詞的淑世情懷討論魏了翁詞的存留情況、文學價值、理學特徵以及他對家國、社會、民生的擔憂。這些觀點與論述也散見於張文利其後的學術論文中。
近年來,魏了翁詞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魏了翁壽詞、理學與詞的關係兩個方面。
1.壽詞研究
張文利的《鶴山壽詞考述》⑤ 張文利:《鶴山壽詞考述》,《文學遺産》2006年第5 期,第137—140 頁。 是第一篇專篇研究魏了翁壽詞的學術論文。該文結合時代社會風尚從壽友朋之作、壽親人之作和自壽之詞三方面探討了魏了翁壽詞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功用,並且認為無論是研究社會風尚還是詞史,都有必要進一步研究鶴山壽詞。
2007年至2010年,張帆陸續發表《論魏了翁壽詞創作的文化背景》⑥ 張帆:《論魏了翁壽詞創作的文化背景》,《蜀學》2007年,第196—201 頁。 《魏了翁壽詞創作考源》⑦ 張帆:《魏了翁壽詞創作考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4 期,第101—104 頁。 《和而不流的人格風範與藝術再現——魏了翁壽詞述評》⑧ 張帆:《和而不流的人格風範與藝術再現——魏了翁壽詞述評》,《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4 期,第22—26 頁。 《論祝壽文學“和”的内核》⑨ 張帆:《論祝壽文學“和”的内核》,《學術論壇》2009年第3 期,第150—154 頁。 《禮之用,和為貴——亦論魏了翁及南宋壽詞》⑩ 張帆:《禮之用,和為貴——亦論魏了翁及南宋壽詞》,《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0年,第123—129 頁。 系列論文,探討魏了翁壽詞。張帆指出,魏了翁的壽詞創作與傳統禮儀文化、兩宋祝壽風俗、魏了翁踐行“和而不流”的理學風範息息相關,既是“以和為貴”的社會風尚的藝術再現,又是南宋士大夫世俗生活的形象反映,客觀上體現了一種和諧他人與和諧自我的生存智慧。
張偉光在其碩士論文《魏了翁壽詞研究》① 張偉光:《魏了翁壽詞研究》,東北師範大學,2007年。 中對魏了翁壽詞進行了詳細的文本解讀,分析了其審美特色和詞史意義。
2.理學與詞的關係研究
張文利先後發表《論宋代理學家的詞及理學對宋詞的影響》② 張文利:《論宋代理學家的詞及理學對宋詞的影響》,《文學遺産》2008年第5 期,第53—59 頁。 《論魏了翁的以理入詞》③ 張文利:《論魏了翁的以理入詞》,《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2 期,第10—14 頁。 ,指出宋代理學家在詞學觀念和詞學創作上深受理學影響,以理語入詞、以理意融詞、以理法構詞,出現了道學氣,但也擴大了詞體的表現領域,强化了宋詞的哲理色彩。
(四) 散文研究
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一書有“魏了翁的散文”一章,從箋表奏議類、記人類、書信類、序跋類、事記題記類五個方面對魏了翁散文的寫作面貌進行了研究。魏了翁散文數量大、内容繁富,但在張文利之前尚未有學者對其進行系統研究。張文利開啓了系統研究的先河,但至今也尚未再有系統研究魏了翁散文的著述出現。通過文本解讀,張文利認為:魏了翁陳述政見的箋表奏議類文字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忱”;記人類散文“大多不出常規,但亦有特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書信類散文中,督府書憂國憂民,啓中駢語頗佳,書信充分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和政治、學術、思想觀念;序跋類散文周正平實、中規中矩,也不乏精彩之筆;事記題記類散文中,事記以平實、客觀見長,題記多失於冗長。“魏了翁的文,以實用為主,不刻意於文學性,但其深厚的理學素養和文學功底,使他的散文成就頗高。”④ 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第157 頁。
此後,學界對魏了翁散文的研究主要從序跋、書信方面展開。
唐玲《魏了翁〈游忠公仲鴻鑒虚集序〉 脱文辨誤》⑤ 唐玲:《魏了翁〈游忠公仲鴻鑒虚集序〉 脱文辨誤》,《文獻》2012年第3 期,第163—166 頁。 一文從《游忠公仲鴻鑒虚集序》所記之人物、事件、時間等角度參之史料後認為“此篇序文為不同文章拼湊而成”,段首的“游公”確為南宋游仲鴻,文末所敘之人則為北宋後期文人。而造成兩篇文章混而為一應當是《鶴山集》刊刻過程中發生脱文造成的。
日本學者平田茂樹《宋代書信的政治功用——以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為綫索》① (日) 平田茂樹:《宋代書信的政治功用——以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為綫索》,《北大史學》2016年,第252—285、427—428 頁。 一文以魏了翁《鶴山集》所載“啓”為中心、“書”為輔助材料,對書信的政治功用進行了探討,進一步發掘了書信的史料價值。平田茂樹認為具有雙嚮史料特徵的書信作為媒介,加强了官僚、士大夫之間相互的關係性,並對政治過程産生了影響。
六、魏了翁與蜀學研究
魏了翁與蜀學關係的研究成果主要來自蔡方鹿,他先後發表了《魏了翁與宋代蜀學》② 蔡方鹿:《魏了翁與宋代蜀學》,《社會科學研究》1992年第6 期,第102—106 頁。 《魏了翁集宋代蜀學之大成》③ 蔡方鹿:《魏了翁集宋代蜀學之大成》,《文史雜志》1993年第2 期,第38—39 頁。 《張栻、魏了翁的實學思想及對湘蜀文化的溝通》④ 蔡方鹿:《張栻、魏了翁的實學思想及對湘蜀文化的溝通》,《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1 期,第16—20 頁。 《宋代蜀學與宋代理學——地域文化與時代思潮的互動及其意義》⑤ 蔡方鹿:《宋代蜀學與宋代理學——地域文化與時代思潮的互動及其意義》,《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5 期,第141—146 頁。 等文章。蔡方鹿通過系列分析認為,作為宋代蜀學集大成者的魏了翁和以他為代表的鶴山學派的學術活動和思想是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播了實學和理學思想,為蜀學的發展及蜀學與湖湘學派的溝通交流、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胡昭曦等所著《宋代蜀學研究》⑥ 胡昭曦、刘复生、粟品孝:《宋代蜀学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 專章論及魏了翁,將其經學觀置身於宋代蜀學的大背景下進行探討,着重關注其學術思想的兩次轉變過程以及魏了翁在蜀中傳播理學對蜀學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張文利在《宋代蒲江魏氏家族與文學考論》一文中認為“魏氏家族學術在當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注重歷史,擅長學術,這實際也是宋代蜀學轉型的表現——由蘇軾蜀學嚮魏了翁蜀學的轉移”⑦ 張文利:《宋代蒲江魏氏家族與文學考論》,見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第182 頁。 。
彭東焕《從張栻到魏了翁——南宋中後期蜀學的轉型與繁盛》⑧ 彭東焕:《從張栻到魏了翁——南宋中後期蜀學的轉型與繁盛》,《中華文化論壇》2017年第1 期,第59—62 頁。 分析了張栻學説興於湖湘而反哺蜀學,使蜀學得以轉型發展,而魏了翁受張栻學説影響又有自身獨立思考,最終獨成一家,對蜀學發展産生重大影響的過程。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認為魏了翁對蜀學的主要貢獻主要體現在對蘇學的吸收與揚棄、對蜀學義理化的改造兩個方面① 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第28 頁。 。
此外,舒大剛《從鶴山書院富於典藏看歷代巴蜀學人的藏書傳統》② 舒大剛:《從鶴山書院富于典藏,看歷代巴蜀學人的藏書傳統》,收入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142—155 頁。 從鶴山書院的藏書規模探討了當時的四川文化環境和歷代巴蜀人對保護和傳播古代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譚玉龍《魏了翁與南宋蜀學美學》③ 譚玉龍:《魏了翁與南宋蜀學美學》,《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年第4 期,第71—75 頁。 一文認為魏了翁蜀學美學“以‘心’ 為本,以‘情’為基,倡導藝術‘扶植人心’ 的道德教化功用,推動了蜀學美學在南宋的發展,使蜀學美學前後貫通”。
現有對魏了翁的研究,既有持續不斷的基礎性研究,如生平、教育、理學、著述、文學等方面的一再深入與闡發;也有在傳統研究成果基礎上的新角度研究,如其“和諧”思想、思想的現代性、其思想與蜀學的關係等。近年來,蜀中學者開始注重魏了翁在蜀學方面的貢獻,進一步帶動了魏了翁研究。但這些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與魏了翁在南宋歷史上的地位、其書院教育對教育事業的貢獻、豐富的著述等相比還顯得較為薄弱。
一、理學研究方面,對魏了翁思想中“理”的來源、“理”的内涵、“理”與“心”的關係認識方面還存在不同的觀點,魏了翁對“心”學産生興趣進而産生嚮“心學”轉變的原因及過程尚存有争議,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二、魏了翁著述頗豐,但流傳保存情況並不樂觀,因而對現存文獻進行文獻學研究意義重大。而現有對其著述的研究多關注其流傳及現存版本情況,從文獻學角度對其著述成書背景、流傳過程、編纂體例等進行系統研究的還太少,對其文本進行細緻解讀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三、對魏了翁教育思想的系統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現有對魏了翁教育思想、書院教育的研究相對零散,譚繼和先生在呼吁重新解讀魏了翁的歷史價值時也指出,鶴山書院相較於府學、縣學,更注重素質教育,這對我們當今教育也是有啓發意義的④ 譚繼和:《重評魏了翁的歷史價值》,蔡方鹿主編:《書院與理學》,第33—35 頁。 。
作者單位:西華大學學術期刊部
标签:魏了翁论文; 重民思想论文; 真德秀论文; 周易要義论文; 西華大學學術期刊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