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平
湖南省脑科医院心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讨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全程组和单一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5例。单一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全程组给予前程护理指导,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33例(94.29%)显著高于单一组27例(77.14%),全程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例(2.86%)显著低于单一组7例(2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十分满意。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主动脉球囊反搏;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
对于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患者而言,具有发病急促以及病情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在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前进,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患者容易在此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情绪,将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1-2]。因此,临床上通过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并且在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同意,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全程组和单一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5例。其中,单一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56.45±7.18)岁;全程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56.68±7.43)岁。各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以性。
1.2护理方法
单一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根据医嘱给予对症的护理干预和指导。
全程组给予前程护理指导。①术前优质护理。由于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患者通常情况下患病较为严重,加之患者过于担心手术结果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详细讲解有关手术治疗的重要意义,进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术后,需要指导患者呈现平卧体位,限制患者手术一侧的下肢运动,这将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受,更加容易使得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由此可见,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有关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手术流程以及术后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而获取患者的积极配合,更加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②术中优质护理。患者进入介入室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询问患者的实际感受,并且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安慰,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③术后优质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中心静脉压、血压以及反搏波等,若患者出现心率过快或者过慢等不良情况,则需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并且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均使用SPSS19.0软件包开展护理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的进一步整理和核验,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并采取卡方值进行核算,各组对象之间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各组的护理满意度
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33例(94.29%)显著高于单一组27例(77.14%),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对比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全程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例(2.86%)显著低于单一组7例(2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作为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患者心脏舒张期利用球囊充气,并在心脏收缩前快速放气,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主动脉的舒张压,达到改善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以及心肌供氧的治疗目的,进一步辅助患者的心脏供血功能[4-5]。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而言,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进而更加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6]。经过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33例(94.29%)显著高于单一组27例(77.14%),全程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例(2.86%)显著低于单一组7例(2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于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需要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指导,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从根本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朱文霞, 薛素梅, 姬晓艳.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循证护理应用[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9):1075-1076.
[2]叶发民, 张静, 杨军英,等.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45例效果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 31(5):452-454.
[3]刘宏伟, 吴雪萍, 赵晓宁,等. 主动脉球囊反搏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比较[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 18(3):196-199.
[4]黎金伟, 李雪蓉, 徐展铄,等.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7):28-31.
[5]刘玉杰, LIUYu-jie.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37-40.
论文作者:邓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患者论文; 主动脉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休克论文; 术后论文; 全程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