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反馈与矫正补偿——高效教学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反馈论文,评价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我们评价的主要对象。那么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关注的多,讨论的多,它已经成为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有一条原则已经为古今中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成果所证实——即“良好教育的七项原则”之一“反馈迅速”原则。该项原则指出:“了解自己所知与不知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为了从课程中获益,学生需要有关其表现的适当的反馈信息。学习开始时,学生需要得到帮助以对其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做出评估;学习期间,学生需要时常有机会表现并接受改进的建议。在学校学习的不同时间,尤其是在学习结束时,学生需要知道他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东西需要继续学习以及如何评估他们自己”。
由此可见,“评价反馈与矫正补救”是优化物理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当运用一系列的评价手段,不断了解学生的智、能差误,反复及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和帮助,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让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引领学生主动发展,本文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的一些探索思考。
一、前提诊断性评价
布卢姆关于教学变量的理论把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列为影响教学成绩的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的缺陷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干扰。诊断性评价的目的就在于在干扰信号未进入教学系统之前,就将它们消除。
【案例1】 课前变前课
在一个新的教学阶段开始之前,为了具体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的物理内容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基础和相应的情感准备状态,通过水平测试、查阅资料和个别了解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诊断。如果在诊断后发现学生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就必须补课;如果发现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相当浅显的,则应加快教学进度。
通过“前提诊断性评价”可以确切地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知道到什么程度和处于怎样的情感状态。发现优势,及时强化;发现缺陷,及时补偿。为继续学习“搭桥铺路”,使新知的学习能真正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为使前提诊断性测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施前提性测评应达到四个要求:一是全面性,不可忽视情感前提的诊断与补偿;二是抓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主要前提进行测评;三是重点在补偿,查到了问题一定要补偿到位;四是针对性,要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和突出学科特点。
二、课时形成性评价
这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时目标达成性的反馈矫正程序。这种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矫正与补救,使教学更适合学生需要。课时形成性评价分即时性和延时性评价两类。
1.即时性评价
课堂即时性评价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回应学习任务及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即时反馈,教师给予学生的表现性、形成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学生在物理课上要学习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操作、计算等各种能力的训练。会时时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需要教师、学生时时做出评价,以便反馈、矫正。教师的即时评价行为是课堂生成的“助推器”。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而做出的即时评价也是具体性、实时性的,它不仅需要教师持有即时评价的观念,同时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地强化、优化这一教学行为,即时评价的及时性、随机性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机智。
【案例2】 改进即时性口语评价
课堂即时性口语评价是即时性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随时会通过言语进行交流,课堂即时性口语评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诱发课堂互动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口语评价成为学业评价中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口头评语,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是无法预计的。因此教师的口语评价应注意减少随意性,增强肯定性、激励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是智慧的火花,都有可贵的一面,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
2.延时性评价
延时性评价指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或全部完成课堂教学后进行的训练性评价。这种评价用于刚学完新知识的巩固练习时,有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查缺补漏的作用。常用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练习和达标检测,实践证明,编制高质量的检测样题对于目标达成至关重要,通过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当堂纠正的方法,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
【案例3】 编制高质量课时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
“课时评价目标双向表”主要依据每一目标的达成要求以及班级具体学情,选择何种题型来检测,每种题型检测至何种程度,从而达到对目标达成的有效监控。教学评价目标把学生学习的水平层次和具有不同测试功能的题型结合起来,对教学质量判断有规范和指导作用,双向细目表的左边为考查内容,右边为检测题型和学习水平。如下表为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四节《功率》课时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
检测样题编制要做到以下几点:(1)评价题要全面反映课时的教学内容。一是题目覆盖面要全;二是试题难度要与教学目标行为要求相对应,防止要求偏高或偏低;三是教学重点目标应有较多试题与之对应。(2)评价题要保证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操作完成。(3)评价题要体现因材施教。试题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应教学目标的,为全体学生必做题,另一部分是难度较大的,供学习较好的学生选做。(4)评价题难易程度要有层次性:可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三类。基本题是难度与课本内容基本相同的单项练习;变式题是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必要转换,使学生逐渐形成技能;综合题指把所学习的新知识与特定新情境结合而成的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此类题目在新授课中不宜过多。
【案例4】 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学习”
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有可能是共性的,也有可能是个性的。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形式可以是集体矫正、小组矫正或个别矫正。矫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红笔+白笔”、“黑板+投影”。教师带红笔进课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进行部分批改。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充分暴露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三、单元形成性测评
单元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教材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教学单元结束后,在上好单元复习课的基础上,根据单元目标进行形成性测试,旨在促进单元目标达成的反馈调控程序,没有达标的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的反馈矫正程序。
【案例5】 初中物理教材按章编排,一般以4~5章组成一册教材,一章分为若干小节,每节又划分为若干课时,以课时评价为基础,以单元评价为保证,建立起课时、单元双达标的评价机制,十分必要且可行。主要程序是:编制单元形成性测试题,组织调研、阅卷、统计和分析、矫正补救、第二次测评。单元形成性测试一般要求应有80%~90%的目标达成度。对未达到如上标准的学生,要组织第二次学习和检测,直至最终达标。单元级的反馈调节是有效帮助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具实际意义的关键步骤。
单元形成性测试题的编制要按照单元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编制。要求:(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2)弄清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易错点。(3)试题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试题的编排层次要与教学目标的“记忆、理解、运用、综合”等层次相对应,以便于反馈矫正。(4)试题要注意基础性。
四、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一阶段或整个课程结束时,对教学成绩所进行的全面性的教学评价。终结性评价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效绩的鉴定;二是实施过程组织严密、规范,结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终结性评价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试题的编制和考后的质量分析。
【案例6】 校本化终结性评价方式
校本化的终结性评价要遵循“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严格标准、有所创新”。
命题依据:要紧扣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的程序
(1)准备性工作:①上好复习课,作好预备性练习,对差生做好补救矫正性工作;②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为客观地进行命题打下基础。
(2)编制考查点和学习水平双向细目表。双项细目表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考查内容,二是各考查内容的考查题型和水平层次要求,以及应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
(3)设计终结性测试命题蓝图
设计命题蓝图,是将“双向细目表”的进一步“精细化”,可使命题工作更加规范,保证整套试卷知识的覆盖率和对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4)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及命题蓝图,进行正式命题。在组题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根据命题蓝图选题;另一方面,在选题过程中,也可根据需要对命题蓝图做出必要调整,以确保整套试卷的质量。
总之,学生学业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破以往传统静态的、机械而单一的评价,从多个角度和多元价值观的视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的能力与方法,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发展性的综合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