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县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0700
摘要:目的 探究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甘利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个月。将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辅助性T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CD4+/CD8+指标及HBV-DNA反跳率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 HBV-DNA、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BV-DNA反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栓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抗病的目的。
关键词:拉米夫定;干扰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并易引起其他器官损害的一种广泛流行疾病,少数严重者将转化成肝腹水、肝硬化,甚至引发肝癌[1],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且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2]。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多使用核苷(酸)药物,但长期使用单一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控制病情[3]。故本研究为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栓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比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6.1±7.6)岁;平均肝功能转氨酶值为(182.4±51.2)U/L;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5.7±7.8)岁;平均肝功能转氨酶值为(183.9±52.2)U/L。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甘利欣(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0940191)进行保肝治疗,剂量为150mg,3次/d。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基础上先口服拉米夫定(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113025)进行治疗,每次服用剂量为100mg,1次/d;2个月后肌内注射干扰素(长春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S20070003)进行治疗,剂量为500万U/kg,隔日注射;联合用药4个月后停止使用拉米夫定,单独注射干扰素,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个月。
1.3 评价标准
治疗7个月后检测患者的HBV-DNA转移情况、HBeAg转阴情况[4];治疗后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 CD4+、CD8+水平;停药6个月检测HBV-DNA反跳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DNA、HBeAg转阴率
治疗后,观察组的HBV-DNA、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轻度“泛嗜性”、致癌性、变异性及持续慢传性等临床特点[5]。不仅引起肝脏炎性病变,还损害其他组织器官,造成免疫系统损伤[6],同时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不利于诊断和治疗,威胁人们的健康。目前临床药物治疗无法根除病原,只能采用核苷(酸)类或干扰素抑制乙肝病毒。
拉米夫定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核苷酸类药物,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7]。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人体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活力,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8],增强抗病毒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的HBV-DNA、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栓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良好效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长期使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病毒的变异,改善使用单独药物耐药性问题,达到抑制病毒的效果,降低恶化比率;观察组停药6个月后的反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此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使停药后产生持久的应答,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栓联合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抗病目的。
参考文献:
[1]邓艳,严志涵.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J].,2015,18(08):1421-1423.
[2]孙家忠,金标,罗惠倩.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及血清HBsAg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02):292-294.
[3]郑仕君,肖飞霞,张吉宏,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和干扰素α-2b 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3895-3897.
[4]齐明华,彭雁忠,胡国信,等.国产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9(03):255-259.
[5]明芳,章幼奕,周垚,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6,42(05):536-539.
[6]谢芳,汪茂荣,耿家宝,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达到理想治疗终点1例[J].肝脏,2016,21(08):714-715.
[7]高晓红.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84例10年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03):150-152.
[8]郭英君,郝晶,黄雪梅,等.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6):3635-3637.
论文作者:邹德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乙型肝炎论文; 干扰素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免疫论文; 功能论文; 病毒感染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