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老板请走出信用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私企论文,误区论文,老板论文,信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全社会对诚实信用的呼声已越来越高。然而,一些私营企业对信用的认识尚未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某些私营企业主至今还未走出信用的误区——
信用只和银行有关联
许多私营企业负责人认为,一提到信用就是与银行相关联,只要按时归还了银行的借款本息,企业就是守信用企业。其实不然。信用的内涵、外延是很广的。企业的信用不仅仅只和银行有关联,它还包括对国家、市场、内部员工的关系等等。因此,那种认为信用只和银行相关联的认识本身就是一种对信用认识的误区。
信用与合同无关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诚实信用,而企业之间的相互诚信又必须靠合同的约定和全面履行来沟通。有的私企老板则认为,签订书面合同既麻烦且作用不大,即使签了合同,如果对方不按合同办那合同还不是等同“一张废纸”?上述原因导致了目前大多数私营企业采用的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交易方式,这不能不说是交易方式的严重倒退。同时,合同签约率低又导致拖欠货款严重,合同纠纷增多。有的私营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的境地。
出资虚假不是大问题
少数私营企业老板认为,在出资、营业执照方面弄点假不是大问题,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目前,有的私营企业虚报注册资金、虚假出资、抽逃出资骗取营业执照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伪造、涂改营业执照,骗取对方财物的违法行为也屡见不鲜,工商部门尽管进行了严厉打击,但上述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根治。
偷漏税也是经营之道
依法足额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企业对国家的信用关系的体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税收缴纳是否属实。当前,大多数私营企业都能依法照章纳税,但也有少数私企老板让会计造“多本账”,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挖空心思偷税、漏税或少缴税费,他们把偷漏税、少缴税看作是提高企业自身效益的“经营之道”。
不制假售假挣不了大钱
当前,干扰、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让广大消费者深恶痛绝的一大社会公害仍是假冒伪劣商品,在工商、质检等执法监督部门的频频重拳出击下,制假、售假的不法行为虽然得到一定的遏制,但仍有一些私营企业用各种手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充当着“不光彩”的角色,有的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不制假、售假就挣不了大钱。”不过,市场发展的现实已证明,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赖和好评。
对职工的承诺是内部事
有专家指出,企业对员工的信用关系体现在对员工的承诺是否兑现,员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笔者认为,企业对内部员工的承诺必须兑现,这也是对企业诚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兑现承诺,就必须及时发放员工的工资,依法缴纳员工的社会保障基金,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可目前仍有部分私企拖欠工人工资,拖欠员工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等等,他们认为这是企业内部的事,与企业社会信誉关系不大,其实这是一种不兑现承诺的违约行为,也是一种失信行为。
企业信用制度有待健全
笔者认为,少数私营企业老板至今走不出信用误区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刚刚建立,有关部门的宣传不够,私营企业的信用意识淡薄造成的。另一方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是一个全社会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所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来支撑;需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部门的协作。其次,工商部门要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能,尽快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切实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要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即:绿牌企业(守信企业)、蓝牌企业(警示企业)、黄牌企业(失信企业)和黑牌企业(严重失信企业),对上述四类企业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对绿牌企业予以重点扶持,让其享受年检免审,免于日常检查,提供优质服务;对蓝牌企业实行警示制度;对黄牌企业重点监控,加强日常检查和重点审查,公开违法记录;对黑牌企业要发布吊销公告、公开违法记录、对典型案件予以曝光。再次,各执法监督部门要强化企业信用建设的宣传指导,积极开展对私营企业尤其是私企负责人的法律、法规培训,使其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
标签:企业信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