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2019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说的一番话,吹响了新媒体融合的号角。时过一个多月,在媒体展示融合发展新进展的重要窗口——2019年两会上,从中央媒体到各地方主流媒体应时而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广泛运用5G、4K、AI、VR、AR、MR等前沿技术手段,让“黑科技”服务于两会报道,跑出技术创新应用“加速度”。
新两会 新媒体
5G来了!5G+4K+VR+AI带来“沉浸式”新体验
今年两会,5G成了会议期间跳动的符号和畅聊的谈资。媒体在关注5G最新动态的同时,也将5G应用于新闻报道当中。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了5G信号的全覆盖。在会议现场、代表委员驻地、新闻直播间,5G+4K+VR+AI成为今年两会记者报道的“标配”。
新华社客户端进行了5G手机全链条直播报道;人民日报记者今年两会的采访设备中增加了新“武器”——5G客户终端设备(CPE)和VR全景相机,可以将大会现场的超高清视频等信息,几乎“同时”传递给互联网用户;央视新闻新媒体首次使用4K+5G+移动直播技术,在代表通道、记者会等多个场景进行直播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5G技术持续传输4K超高清信号,通过总台5G新媒体平台,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多路4k和VR视频信号进行集成制作和分发。同时,在今年两会“三大通道”上首次设置的VR全景摄像机,通过5G技术实现传输,让公众能身临其境般感受现场的热烈气氛。
地方媒体也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纷纷试水5G、4K等:
今年,中国经济网上会记者均使用5G频段终端设备和6K分辨率全景设备进行两会报道。“5G+6K全景”的融媒体技术手段,使前方采访的图片、文字、视频素材能更快速地传输到后台,经过编辑加工,便可以将更清晰的画面质量呈现给网友。“全景+新闻”的报道形式也使读者从“传统阅读”方式提升为沉浸式“现场阅读”。
梅地亚新闻中心5G体验区
大河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首次将河南人大融媒体中心搬至全国两会代表驻地。该中心将“5G+VR”、“5G+高清视频”、虚拟直播间、云视讯等技术融入其中,打通“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通过中国移动5G信号全媒体传播,全息报道大会盛况。
与此同时,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特色智能产品。今年两会,人民网AI机器人进驻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它身兼引导员、报道助手两职,为两会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现场服务和报道支持。它在人民网总部还能进行接待工作,应用人脸识别算法,不但可以“认出”嘉宾,还可以说出VIP专属欢迎词。
为了强化环境管理,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令取缔关停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从源头上消除技术落后、治理无望但数量众多、排放量大的严重污染源。取缔关停“十五小”[注]“十五小企业”是指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厂、土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农药、漂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等小企业。 ,使得1980年代以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凤凰涅槃,转型升级,不仅有效控制了遍地皆是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乡镇企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总理记者会上的5G信号标示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为记者们配备了直播报道“利器”——智能AR直播眼镜。
《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报道VR直播
AI赋能,虚拟主持人/机器人两会上尽显身手
在“人体的血液和循环”的复习课中,教师让学生讨论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之间的关系。甲学生认为:动脉流的就是动脉血,因为名称就是这么定的。乙学生认为:没有那么简单的,动脉流的也应该有可能是静脉血。丙学生认为:动脉有流动脉血,也有流静脉血,具体分不清了。丁学生:赞同丙的观点,书上好像也有这样说,具体的要翻书……
新华社推出的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在今年两会期间与观众正式见面,“她”准确无误的报道加上丰富的表情神态,让观众眼前一亮。作为“新小萌”的搭档,早已实现量产的站立式AI合成主播“新小浩”也在两会报道中与受众见面。
两会期间,在光明日报、光明网推出的新媒体栏目《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AI虚拟主播——“小明”,每日围绕重大议题选题、代表委员声音等实时输出权威点评,为网友奉上一道思想的大餐。它突破了以往虚拟人物刻板的形象,经过图像表情、声音语言习惯、逻辑思维等层面的拟人化训练,能够模仿真人主播的神态和声音朗读文本内容,其播报时的表情、唇形和声音等均能与真人同步吻合。
“5G+VR”让今年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全国两会演播室首次实现了720度沉浸式高清直播新体验。
山东广播电视台移动VR设备
工作人员在5G体验区调试VR眼镜
浙江广电集团全国“两会”融媒体中心
今年两会,封面新闻迎来了第一位AI虚拟主持人——小封。小封的卡通形象,参照封面新闻融媒记者的外形进行设计,其声音则由AI人工智能合成。作为首次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的虚拟记者和直播主持人,封面新闻还为其量身定制专属栏目《动话两会》,在这个节目中,小封对话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和他们一起讨论热点问题,关注公共议题,总结观点金句等。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数据显示,小班化教学的班级人数一般保持在20左右,最多不超过25人。人数过多,则教师容易顾此失彼,难以全面掌控。在进行分组教学活动过程中,若以常见的4-5人为一组,一个班级最多在4-5组左右,处于可控和合理的范围。
今年两会报道,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新面孔”,他们是在AI赋能下诞生的诸多虚拟主持人/机器人。
人民网人民视频推出AR扫描功能,让《人民日报》 “动”起来。用户下载并打开人民视频移动客户端,点击右上角AR图标,扫描《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相关配图,即可在手机上看到现场实况、注释信息、数据可视化等更具深度的内容,如同在报纸上打开了获取更多资讯的新窗口。
5G、VR、AI、H5……前沿技术“加持”传播,突出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是山东广播电视台2019全国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5G+VR”让电视台的全国两会演播室首次实现了720度沉浸式高清直播新体验。在现场,AI可以与主持人实时互动,通过智能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梳理出当天最具热点的两会热词和话题,与代表、委员一起进行趣味讨论、深度解读。
浙江广电集团推出的“黑科技”——语音播报,只要点击新闻页面右上角的语音播报键,AI语音智能主播就可以播送新闻。用户可以选择机器人小蓝的声音,也可以选择新闻主播席文或何敏的声音;四川日报社全媒体依托AI、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打造的智媒产品《代表委员新闻档案2019》,提取新闻中涉及的全国人大四川代表团代表和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字、职务、所在单位等,生成代表委员的新闻档案,为大家提供了实时动态更新的便捷查询和智库服务。
企业经济管理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需要改变传统的激励机制,以往的激励机制主要是以物质激励为主,这种激励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有效的激励员工。因此在采用柔性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励的层次性,尤其是涉及薪酬福利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员工的工作性质进行分析,除了物质奖励以外,也要重视对其精神上的奖励。可以不断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增加创新性的工作形式,提高工作的挑战,让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更具挑战性质的工作。结合员工的不同需求,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实际的奖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节目截图
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
AI“记者助理”——小白
AR让报纸“动起来”,为记者“加速”“减负”
两会期间,大家每天除了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新闻动态,还可以通过AR——这种更具科技感的方式实时、动态获取来自两会现场的全方位信息。
热忱欢迎国内外相关专业科技工作者把内容新、质量高,特别是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资助的原创性论文投往本刊。本刊采用网络投稿,来稿请投《山东国土资源》杂志社网站www.sdgt1985.com。
1.2设备和试剂运用希森美康公司所制的K-4500型血细胞分析设备、日本进口的奥林巴斯CX21生物显微镜及瑞氏-吉姆萨复合型染色试剂。
今年两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设计的AI“记者助理”——小白正式上岗。“小白”通过学习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老白”的声音和语言习惯,初步具备了“面对面”的采访功能。
班主任不光自己深入了解学生,还应经常组织任课教师和学生开展师生交流会,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首先。给任课教师创造了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能够全方面的了解学生会。教师之间分享各自掌握的学生情况,分享各自的对策,上课时方可因材施教,因为通过分享资料、共享资源及共同努力,可以减少自己的负担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终得到全面发展。其次,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榜样;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课程改革成功,教育教学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事情,因为只有当教师集体参与新课改才会成功。
为了给记者们“加速”和“减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为记者们配备了直播报道“利器”——智能AR直播眼镜!据悉,这款国产智能AR直播眼镜,具有独特的注意力捕捉技术,使用者用眼神即可指挥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频画面,与使用者的眼中之景保持一致,堪称“智能眼”。这款眼镜还能通过自带的人脸识别技术,再与资料数据库对比,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知道谁是新华社记者。
解放军报App集成了AR/VR功能。通过AR技术,《解放军报》的内容可以与中国军网八一电视的视频内容无缝连接,实现静态内容与动态内容的互联互通,还可以支持3D模型展示,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语音快速转写“神器”,智能纠错更高效
今年两会,一款语音转写工具成了《人民日报》上会记者的宝贝,被赞誉为“神器”。这款名为讯飞语音转写工具听见“M1”的采访辅助工具,成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技术升级的一个亮点。据了解,这款语音转写工具使用简单。记者通过讯飞听见“M1”与讯飞听见App一键连接,便可迅速将采访时的录音转写成文字,随即将文字传入《人民日报》新闻业务系统,实现移动查看、电脑端写稿、投送稿库的全流程移动发稿。讯飞转写工具与《人民日报》新闻业务系统有机结合,同时具备实时“中译英”“英译中”的转文字稿功能。
中国军网技术保障室推出的AI服务,包括音视频转录服务与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服务,其记者采访的视频和语音材料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转化为文字内容,供编辑择发。通过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服务,还可以很轻松地对文字内容进行自动校对、自动摘要生成、关键字提取、词频分析等处理,减轻编辑的工作压力。
下载《人民日报》视频APP,扫图看AR。
MR等多重“黑科技”加持,打造全媒产品
今年两会,新华网推出的《全息交互看报告》,利用AI+MR(混合现实),精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目标数据,将百姓生活、城乡风貌、经济发展等场景在MR智能演播厅屏幕中还原,打造时空转换的效果。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封面新闻推出了MR视频《走进四川超级工程》大型系列报道。报道首次使用虚拟实景+混合现实+虚拟直播间技术,聚焦四川的汶马高速、白鹤滩水电站、天府大道中轴线、凉山三河村新居等四川重大民生工程。通过混合现实技术的加持,增强了短视频的现实体验感,让全国网友只需通过手机,就直观感受到奋进中四川的力量。
封面新闻MR视频
(本专题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新华社、人民网、《科技日报》、锐科技等媒体)
标签:两会报道论文; 新媒体论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论文; 融合发展论文; 主流媒体论文; 媒体融合论文; 技术创新论文; 理想信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