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区自主创新之路--高技术园区产业内部机制与路径分析_创业论文

中国高新区的自主创新道路——高新区产业内生机制和路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区论文,自主创新论文,中国论文,路径论文,内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新使命,其本质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要求高新区必须探索内生发展机制和路径。这一过程需要在把握产业成长、产业价值和产业组织三大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施创意、创业、创新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创业、孵化、集聚的高新区内生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推动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

一、内生动力发展模式是我国高新区的必然选择

1.从高新区与经济开发区比较看高新区的内生发展模式

内生与外生是基于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而划分的两种基本发展模式,其核心区别是区域内发展所需技术的内外来源差别。外生动力发展模式依靠直接(技术购买、设备引进)或间接(引进外资企业、合资建厂)的技术引进满足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内生动力发展模式则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依靠区域内自主创新来推动整体区域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开发区相比,高新区在多个方面都更多体现出内生的发展模式:(1)在发展动力方面,经济开发区的主体动力是外资动力,而高新区的发展动力是以自身的创业动力为主;(2)在经济要素方面,外资与土地等外生资源是经济开放区的关键要素,而高新区的关键要素是具有明显内生性的技术和人才;(3)在政府作用方面,政府对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推动主要以招商引资为主,而对高新区,政府发挥的作用则侧重于环境建设;(4)在产业集聚方面,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集聚作用集中体现为成本的节约,而高新区则主要以要素的集聚为主。

2.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新区要更加重视内生增长机制和路径的探索

在20世纪80~90年代,智力和研发资源密集型高新区(例如中关村、西安等)主要通过建设孵化器,在内生动力发展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了更好地促进以高新区为重要载体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尤其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因而大部分高新区开始大规模地招商引资,经济规模得到了快速增长,同时,外资企业也迅速成长为高新区中最重要的经济主体。但是,在“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指导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发展始终处于跟踪模仿状态,技术对外依赖度过高、技术贡献率低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要摆脱在高端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改变高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通过增强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来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速度。

3.向内生动力发展模式转变要求高新区积极转变工作方式

在准确把握和认识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为实现发展动力向内生化转变,高新区的工作必须实现如下几个转变:从大规模招商引资转变到积极鼓励创业上来;从制定主要优惠政策转变到有效促进产业组织创新上来;从政府分散投入转变到合力工作上来;从塑造单一的产业功能转变到创造和谐区域经济上来;从九通一平的基础建设转变到设施管理和服务上来。

二、把握产业规律,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产业发展的三大规律:产业成长规律、产业价值规律和产业组织规律。深刻把握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三大规律是探索高新区内生增长路径、开展高技术产业促进工作的基础。

1.把握产业成长规律是捕捉新兴产业机遇、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基础

产业成长规律反映了高技术产业从萌芽、成长到壮大的整个基本过程(如图1)。在不同阶段,产业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处于形成期的产业会出现细分产业,创业非常活跃;处于成长期的产业会形成产业集聚,涌现出瞪羚企业。

对产业成长规律的把握,核心在于明确产业的纵向发展趋势(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即将步入什么阶段),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促进产业发展。产业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性,在衰退期过后,往往有新的孕育期出现。认识产业成长规律,高新区须把握新兴产业和细分产业发展机遇,明确什么是发展的关键。

图1 产业成长规律

2.把握产业价值规律是做好产业空间布局、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关键

产业价值规律反映了产业价值各个环节分解、产业融合、空间转移和集聚等特征(如图2)。对产业价值规律的把握,核心是明确相关产业的横向变化趋势(即空间转移、分解、集聚和融合)和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促进产业发展。认识产业价值规律是高新区做好产业协同、抢占价值高端、做好空间布局等工作的基础。

图2 产业价值规律

在产业全球化时期,理解新兴产业自然演进的核心概念是模块化。产业全球化趋势就是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分解和全局布局,在局部区域内形成细分产业的模块化集聚。各模块的形成(大公司和产业联盟主导的)一般由技术规则决定,而模块在哪里形成集聚则由经济规则决定。

3.把握产业组织规律是园区管理部门和开发公司准确定位、找准工作着力点的核心

自1881年马歇尔在《产业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产业组织”概念之后,100多年来,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深化、系统化和再深化的过程之中。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有多个学派,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第一次系统化。20世纪70年代发生石油危机,全球化萌发催生出新的产业组织理论,后经波特引入竞争理论而实现了第二次系统化。总之,西方的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市场结构(垄断与竞争)以及由此而得出的政策选择,这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非常有限的。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滞后情况要求产业组织理论要反映企业、大学、政府、中介等各主体在产业发展中如何协作发挥作用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产业组织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图3)。

因此,对产业组织规律的把握,核心是明确政府如何通过推动产业组织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图3 产业组织规律

4.高新区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推动产业组织创新

围绕产业成长、产业组织、产业价值三大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规律,探索高新区内生增长机制和路径,政府促进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包括:一是把握全球产业成长机遇,通过产业政策对其成长周期予以调控;二是对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配置实施有效的调控;三是对参与产业发展的大学、企业等组织给予积极引导和影响;四是理顺政府职能,发挥地方政府、高新区在产业组织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中,产业组织创新是我国政府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把握产业成长发展机遇,调配一切产业发展要素的核心。

三、以产业组织创新探索高新区自主创新道路

新的历史阶段,立足产业成长规律和价值规律,以产业组织规律为核心,高新区的自主创新应在政府的促进下,以对资本、技术、市场等客体资源配置为对象,从企业、产业和机制三个层面着手,把推动产业组织创新作为促进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企业层面,进一步鼓励创业,强化多模式孵化功能,同时分类推进瞪羚企业和高技术大公司发展;在产业层面,多种手段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环境;在机制层面,努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科技创新机制,塑造以中介为桥梁的“企业-中介-政府”互动协同的产业发展机制,各级政府要重视发挥政府采购的市场拉动作用。

1.大力促进创业企业发展

创业企业的数量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创业企业是区域创新的重要主体。硅谷等世界著名科技园每年都有大量创业企业诞生(如图4)。在2000~2002年间,硅谷的净增企业数就达23800家,2002年一年就新增企业12600家,新公司平均仅有7名员工。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已成为硅谷等著名科技园区创新活动的主体。

图4 硅谷企业总体变化

根据创业主体的不同,创业企业可分为大学生创业、大学院所衍生企业、留学生创业、公司内创业等类型。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包括:天使资金、商业模式、留学生创业、孵化器等。

图5 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

(1)天使资金。创业人的共同特点是拥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技术,而面临的核心问题则是如何募集资金并运用合理的商业模式将技术商业化运作。对此,天使投资弥补了技术商业化运作的资金缺口。投资于创意的天使资金可重点向前延伸至创业之前的人脉关系,因而天使资金的多少能够体现区域内的社会信用程度。高新区的天使资金越扎根于区域创新文化,就越能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新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天使资金也决定了区域创新的未来。

(2)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微观机理,在创业过程中,技术因素仅仅起到门槛的作用,而一旦进入该领域,实现利润的关键则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新颖性、不可模仿性与独特性的特征。别出心裁的运作方法与“烧钱”式技术研发能够保证企业的商业模式引人注目而又不易被模仿。一流的商业模式一旦取得成功,就会导致强烈的“马太效应”,实现“赢家通吃”。

(3)留学生创业。海外学成归来、在海外知名大公司任职和在海外有创业背景的留学生,具有其他人不可比拟的良好创业基础优势,包括国际化视角的项目选择能力、世界级水平的技术研发决策能力、参与全球范围资源整合的能力等等。他们能够立足于国内,瞄准世界市场选择创业机会,组建世界一流技术团队,采用硅谷等先进模式,吸引海外资本和人才,参与国际高端合作,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留学生回国创业,基于国内新兴市场需求、政府的大力支持、更低的创业成本和丰富低廉的智力资源,以低成本参与国际高端技术、市场竞争,成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创业群体中最重要的力量。高新区吸引留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在于搭建起高新区联结全球最前沿的“大脑水渠”,架起高新区与全球资源对接和相互流动的主要渠道,实时了解全球产业动态,把握技术发展方向。

(4)孵化器。孵化器的作用在于引导创业企业渡过死亡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我国高新区内的孵化器、创业大厦、大学科技园、创业广场、国际孵化器等以专业孵化器为发展方向,通过提供专业的孵化空间和专业化的服务,培育细分产业内具有专业特长或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建设实验室、检测平台、信息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等配套服务平台,推动创业辅导员、创业律师、创业会计师等孵化要素发展,强化孵化机制,利用专业化的物理空间加强孵化功能。

2.推动瞪羚企业快速发展

创业企业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后,就成为“瞪羚”企业。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普遍缺乏有技术整合能力的大公司,所以在新时期,瞪羚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瞪羚企业有几种不同的成长路径:以核心技术突破取得跨越式发展,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取得高速成长,抓住细分市场取得成功等。促进瞪羚企业发展的产业组织形态包括二板、三板市场,加速器和风险资本。

图6 促进瞪羚企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

(1)二板、三板市场。高新区内新创企业经过孵化,快速成长到二板上市是高技术企业成长规律和风险资本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高新区内企业上市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园区内生动力增长机制的发达程度。平均每年上市企业数(S1)反映了园区瞪羚企业规模,平均每个上市企业上市速度(S2)反映了园区企业发展速度,二者共同构成的内涵指数(S,S=S1/S2)代表了高新区的内生发展程度。

(2)加速器。与创业企业相比,瞪羚企业对土地空间和所需服务都有独特的需求,而相比创业企业的孵化器,瞪羚企业需要高新区提供加速器作为其跨越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新区要在孵化器成功建设的基础之上,从基础性保障、发展型平台、延伸性服务三方面探索完善针对瞪羚企业的加速器促进模式。

3.培育有技术整合能力的高技术大公司

高技术大公司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们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整合各种集成创新,搭建跨国竞争平台,塑造国际知名的市场品牌形象。在国际上,高技术大公司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很强的技术把握和创新能力;具有强力的行业标准塑造能力;具有针对单元技术的并购整合能力;具有多层次研发体系和资源配置能力;具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经营能力。

图7 培育高技术大公司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

是否具备前瞻性的技术远见、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的高技术大公司是关系到各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而,重视培育和促进一批具有技术远见和集成能力的高技术大公司成长,尤其是挖掘和支持一批具有良好前景的技术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高技术大公司,是高新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关键。依托高技术公司的成长来源和主要发展手段,培育高技术大公司的主要产业组织形式要从技术采购、技术标准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等多个方面入手。

(1)技术并购。在技术并购方面,国际知名企业思科的并购发展模式十分值得借鉴。1990年,思科在纳斯达克上市,在1995~2001年的6年间,思科进行了42次收购以获取先进技术。快速并购缩短了技术研发的时间,通过整合并购所得的单元技术加快了产品响应市场的速度。为了强化高技术公司对技术发展路线的把握能力,政府应在技术跟踪预测和技术评估选择等方面发挥促进作用。一方面,在专业研究公司的支持下出台技术路线图,帮助大公司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建立新技术信息平台,有效帮助大企业抓住并购机会。高新区需要对区域内的重点企业进行的技术并购予以协调支持。

(2)技术标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国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高技术大公司是国际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制定标准、争夺话语权是参与竞争的必要手段。政府必须通过促进科技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的技术标准、在我国本土市场优先采用我国自主制定的技术标准等方式,有效推动高技术大公司参与标准的研发和制定。

4.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产业集群一般具有专业化集聚、企业共生网络、企业根植性、学习型区域(促进信息交流、知识传递,有利于创新)等特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是发挥产业专业分工效应、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强化企业根植性、增强区域学习和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品牌效应的有效途径。由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及其要素变量可见,打造成功的产业集群需要通过产业联盟、专业园、业态创新和设施管理四种手段的产业组织创新共同协调发展。通过设施管理提升专业园的专业管理和服务能力,通过产业联盟促进业态创新,通过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抢占全球高技术产业制高点。

图8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

(1)产业联盟。依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联盟可分为产前研发联盟、产业化过程中的联盟和产业成熟阶段的联盟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产业联盟在企业组成结构和联盟功能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其基本功能一般都是从“单打独斗”到“群体作战”,将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动推向企业外部的联合创新,发挥群体作战形式在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协助开拓市场、促进形成产业集群方面的优势作用。对此,高新区应根据内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从点到面给予全面支持,支持整个产业链形成有效的产业联盟。

(2)专业园。高新区内设立的专业园是以专业企业为核心,通过提供专业的孵化器、专业的加速器、专业的配套设施、专业的科研机构、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来加速企业发展,形成优势细分产业集群的一种产业组织创新。专业园中企业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根据最终商品买卖所形成的商业关系,而是基于技术层面、人才层面互动所形成的共生链条,并且由此形成强烈的区域创新氛围。

(3)业态创新。新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分工导致了传统价值链的再次分解,传统服务业的升级需求又导致了高技术产业与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因此,新产业业态的诞生成了历史的必然。价值链分解而产生的新业态有多种形式,对应于传统直线系统的研发设计环节,在高技术产业内新出现的独立研发设计企业作为业态创新的典型,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模式。此外,高技术产业通过与某些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的融合,也形成了新的产业业态,如从零售业和贸易业衍生出的电子商务,教育业衍生出的远程教育,银行业衍生出的电子银行等等。

(4)设施管理。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还需要高新区在专业园的园区管理和服务方式方面实现从物业管理向设施管理的转变。新经济条件下,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物业管理”模式要过渡到“工业地产-不动产-设施管理”模式,转变的重点在于引导房地产进入工业地产阶段,同时推动物业管理转向设施管理。要把握园区企业对硬环境的升级需求,大力推广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网络化的集成设施管理模式。

5.推动各种机制创新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机制创新是为了不断提高政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等要素供给方的要素配置效率,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制度安排上进行的各种产业组织创新。针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具备的技术和人才要素、政府管理的市场要素和中介提供的服务要素,高新区在机制创新方面的主要产业组织形式包括政府采购、新型产学研和中介组织。

(1)政府采购。在国内经济体中,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手段主要有金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其中前三者由中央政府主导,而对区域经济而言,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的运用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限。作为产业政策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有效的政府采购政策可以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发展速度。政府采购的方式分为政府首购和批量采购,前者用以扶持重大装备等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后者的作用主要是从前端引导技术方向,从后端拉动产业发展。

图9 推动机制体制创新的主要产业组织形态

(2)新型产学研。有效的新型产学研是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资本关系以及生产合作等方面为纽带而开展的多领域合作,从而使高校和研发机构的研发及智力资源充分应用于产业发展之中。高新区内高技术产业对技术水平的高标准需求,决定了大学院所技术研发优势对企业的强大吸引力。企业通过针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委托研发,以技术入股形式联合成立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人才培养等战略投资与研发投入的方式,将企业内的资本和科研机构内的技术要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科技投入、凝聚人才、创造知识产权、成果应用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3)中介组织。各种中介服务机构能够为成长中的高技术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是产业发展的促进剂和重要驱动力。新型产学研和企业、政府、中介互动的加速机制构成了新经济条件下“双轮”驱动的产业模式。其中,中介组织主要为政府、企业等提供产业信息和相关的研究咨询工作。中介不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但它是产业发展的促进剂,通过与产业(企业)的互动对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驱动作用。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中国高新区自主创新之路--高技术园区产业内部机制与路径分析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