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建才
(灵丘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山西 大同 034400)
【摘要】 目的:探讨牙周炎致错位前牙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3例牙周炎引起的错位前牙患者进行研究,在予以牙周炎症控制基础上予以正畸牙周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结果:经治疗后,错位前牙患者其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正畸联合疗法在治疗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方面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牙周炎症,并改善牙列整齐度,该方法安全可靠。
【关键词】 牙周炎致前牙错位;正畸牙周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33-02
牙周炎是指在多种细菌感染或炎性宿主作用下,导致牙周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严重患者会发生牙齿脱落。多数牙周炎患者常常会并发有牙间隙增加,咬合关系混乱、倾斜移位以及牙齿伸长等临床症状,对患者面部牙龈美观产生严重影响[1]。临床研究报道,对于牙周炎引起的错位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局部治疗和单纯基础治疗均无法获得稳定、长期以及良好的临床效果。牙科医生正试图寻找一种可防止牙齿唇散开移位以及牙槽骨吸收,甚至改善缺失的牙周组织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目前该类疾病患者除了予以牙周基础治疗以及局部用药之外,缺乏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正畸牙周支持组织维持病灶吸收后的状态,但在内收后在唇舌肌力不平衡作用下错位前牙较易复发。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23例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患者进行研究,在予以牙周炎症控制基础上予以正畸牙周治疗,发现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前牙较美观。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23例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最低年龄为25岁,最高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31.5±6.1)岁,患者牙齿松动情况包括无松动3例、I度松动12例、Ⅱ度松动5例、Ⅲ度松动3例。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前牙移位、松动、倾斜,牙间隙增加、前牙伸长以及咬合关系较差等。常规X线片显示患者均普遍具有牙槽骨吸收以及牙周膜增加等牙周炎症状。23例患者均未有其他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同时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治疗开始前均予以牙周检查,并常规记录患者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等。对牙槽骨具体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后予以牙周基础治疗:通过根面平整、牙龈上洁治、牙龈下刮治以及冲洗牙周袋并予以上药,及时机械性清除牙龈菌斑、坏死组织以及牙结石等,同时采用牙线和牙间刷等工具清除菌斑,指导患者养成勤洗牙习惯,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宣教。予以基础治疗5周后,若患者牙周袋深度超过5mm时,可行牙周翻瓣术,必要情况下重建牙周组织,进而形成新的牙骨质和牙槽骨。治疗2个月后,若患者牙周炎处于稳定或静止状态时在予以进一步正畸牙治疗;在予以正畸牙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对应正畸牙治疗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方法使患者上下牙齿排齐,初始弓丝需选取镍钛丝,直径范围为0.012mm,操作过程中需作到轻力细丝,随后根据患者具体反应和牙周组织数量调整矫治力大小。治疗后每月复查1次,每季度对牙周进行1次洁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牙龈指数通过Le-Silness进行统计;牙周袋探针深度通过牙周探针对牙周袋底与牙龈缘间的距离测量获得;临床附着水平通过测量牙骨质与牙周袋底间距离测量获得。
1.4 统计学处理
由专人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等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均采用率(x-±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取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错位前牙患者其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患者治疗前后其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生活水平不断升高,牙周炎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牙周炎常会导致前牙扇形移位,且在早期时未见显著临床症状表现,随着牙周炎症的不断加重,牙齿会出血出现松动迹象,牙槽骨会被大部分吸收,支持牙周组织的力量逐渐降低,从而导致牙龈出血、牙齿咀嚼无力以及牙齿松动或者脱落,进而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整体形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临床上对牙周炎致前牙错位常采用固定矫治器装置治疗,但该装置操作较复杂,且未能保持口腔和牙周清洁,从而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牙周正畸压入是关闭前牙间隙,进而避免牙槽骨散失或者牙齿松动的有效途径,然而治疗过程中需操作谨慎,适当使用正畸力量,有效控制矫治力度。在正畸科和牙周科联合治疗作用下,患者牙槽骨吸收较为良好,牙周膜附着水平较理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获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医生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用牙习惯,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有效控制牙菌斑,进而为正畸治疗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若患者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在去除牙颈处的软垢和菌斑时会把细菌带至牙龈下,不仅未能较好地改善牙周支持组织,还会使导致牙周破坏加重[4]。临床研究报道,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通过随访发现,患者牙周炎获得明显控制,且牙齿间隙关闭,牙龈排列整齐,移位前牙获得较好复位,牙周袋变浅甚至消失,这是由于通过控制牙周炎症,有助于被破坏牙槽骨的修复,同时在此基础上控制矫治力度可促进移位前牙复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错位前牙患者其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牙周正畸联合疗法在治疗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方面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牙周炎症,并改善牙列整齐度,该方法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曹甜,徐莉,周彦恒等.牙周组织再生术-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初步研究[J].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3,20(2):61-66.
[2] 冯辉,邓礼辉,谭小尧等.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2015,27(1):108-110, 113.
[3] 商燕丽.牙周序列治疗应用于牙周炎正畸的作用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8):1215-1216.
[4] 贾凯,曹德琴.不同正畸术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及血清p21活化激酶5、白细胞介素-1β、β-防御素2水平影响及疗效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6):48-50.
[5]白秋野.牙周炎致前牙移位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25:119-120.
论文作者:燕建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牙周炎论文; 患者论文; 牙龈论文; 探针论文; 正畸论文; 水平论文; 深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