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风用的帷幕灌浆廊道、排水廊道、观测廊道和检查廊道,除进风廊道入口直通下游坝面外,其余廊道均位于大坝中部,处于稳定温度场内。室外新风进入坝体廊道,一般多沿着大坝的纵向、竖向流动。根据热平衡方程式,空气流经坝体廊道的过程中与各个不同等温面进行热交换,随着流程的增加,空气的温度、焓值逐渐降低。
关键词:帷幕灌浆廊道、稳定温度场、廊道风
一:概述
xx水电站位于贵州省xx县城上游7km处,距乌江口250.5公里。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厂房。电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年平均温度17.5℃,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3℃。电站具有可利用的天然冷源——廊道风,利用坝体廊道取风,即利用水电站坝体的蓄能作用对进风经过天然冷却处理,然后送入厂内,实现对厂房的降温过程。
二:坝体通风廊道的壁面温度的确定
水电站的混凝土大坝处于外界大气、山体岩石和水库水的包围之中。在室外空气温度周期变化及太阳辐射周期变化的影响下,由于坝体廊道(土壤和岩石)具有很大的热惰性,土壤和岩石表面受外界气候影响的温度波动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并存在滞后。在土壤一定深度处(一般为10米)温度近似处于恒温状态,温度波幅可以忽略不计。与库水或空气接触的坝体表10m进深范围为不稳定温度场。而中间的坝体,可视为稳定温度场,与电站通风有关的坝体廊道基本处在稳定温度场内,这是要重点讨论的廊道通风温降效应的部位。
综合温度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可视为一简单的简谐波,而大坝可视为均质的半无限大物体,对于均质的半无限大周期性变化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场,可用傅立叶导热微分方程式描述:
论文作者:曾金海,兰洋,刘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廊道论文; 温度论文; 水电站论文; 大坝论文; 电站论文; 土壤论文; 空气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