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跨国公司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70~80年代,借助韩国政府得力的经济政策推动以及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韩国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三星、大宇、现代、乐喜金星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跨国经营迅速壮大起来,并挤身于世界500 强之列。但自8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韩国跨国公司相继作出反应,果断地施行了一系列的战略性转变。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抬头,很多韩国企业的产品在出口中都碰到了贸易障碍。如反倾销诉讼和配额限制等;韩元在80年代后期对日元大幅升值,韩国的工资水平也迅速提高,从1987年到1990年增长了一倍,从而使得韩国产品成本上升,出口受阻,由于面临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原来做为韩国企业主要技术来源国的日本,如今也不太愿意向韩国企业提供新技术,这就使得韩国产品的销售受到挑战。从内部环境看,韩国政府一度是国内产业的保护者,但从90年代以来开始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国内市场对外资的限制越来越少,韩国企业很难再得到政府无微不至的政策保护。内外环境的变化,促使韩国企业作出战略上的转变。
一、从主要依靠出口向进行大规模海外直接投资,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转变。
80年代后期以前,韩国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方式主要是对外产品出口,但随着韩元的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韩国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地对外直接投资,将其生产基地的很大一部分向海外转移。三星公司直到80年代末都主要致力于建立海外营销和服务网点,但从80年代末期,三星公司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基地,从1989年到1992年,三星公司建立了15个海外生产企业,乐喜金星也将其生产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大宇则加大了对中国和东欧的直接投资。
二、从集中对少数国家和地区出口向扩展多元化的海外市场转变。
三星公司过去集中于对美国出口,现在则开始向世界上几乎每个地区的市场进行渗透,在南美、北美、欧非、东欧、中国和中东地区建立了六个地区性总部,以协调和控制海外经营。乐喜金星也建立了北美、中南美、西欧、中东欧、中东、亚洲、中国、日本等9个地区性总部。 大宇集团在1995年已将其原有的156个海外分公司扩大到255个,并准备在2000年以前再扩大到650个,在1996年前选择200多个海外城市建立销售网。
三、从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向集中发展主导产业转变。
在80年代末以前,韩国企业不加选择地涉足到各种行业中进行所谓的“多元化经营”,经营范围尤如百货商店,然而结果却是增加了企业的包袱和负担,而且,韩国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只对这些企业的少数23个核心产业部门继续给予扶持。因此,韩国企业开始摒弃过去的作法,果断地丢掉包袱,轻装前进,将各种资源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优势产业和部门,如三星重点发展电子、机械、化学产业,现代重点发展汽车、电子、能源产业,大宇将汽车、机械和贸易等作为核心产业部门,LG(乐喜金星)以电子、化学和能源为重点核心产业部门。
四、从成本领先战略向产品差别化转变。
80年代末以前,韩国企业为了同欧美和日本产品竞争、夺取海外市场,以及相互之间争夺国内市场份额,走的都是低成本和低价格的路子,通过成本领先对目标市场进行渗透,因此在生产方式上注重大批量生产、获取规模效益。如今,韩国企业认识到,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是未来产品发展方向,于是纷纷将其产品战略由成本领先向产品差别化转变。三星公司率先作出这种战略转变,他们这样说:我们现在的主要战略,是质量第一,生产出超一流的产品,到2000年时,则要使三星的产品都有自己的品位,让全世界只要看到“三星”,就知道具有超一流的水平。事实也如三星人所说,1994年,三星的海外销售达200 亿美元以上,三星的家电产品已完全可以同日本、欧美产品相媲美。
五、从主要依赖日本技术向广泛吸收欧美技术、重点发展自己的技术转变。
过去,韩国企业主要都是引进日本的技术,但随着韩国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般性的日本技术已开始过时,而日本企业又不愿意向韩国转移高新技术,因此,韩国企业开始购买欧美技术并增大科技投入,发展自己的技术。三星公司为了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正致力于雄心勃勃的技术发展战略,它将其研究和开发的投资,由1988年占销售收入的3.7%增加到1993年的10%,三星的科研人员高达1万3千多名, 仅三星电子的科研人员就达9千多名,占全部职工的20%,而且,从1987 年到1993年,三星公司在美国、日本和德国建立了11个新的研究中心,以发展新技术。乐喜金星也大幅增加了研究和开发投资,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1988年3%增加到1993的7%,同时也在海外建立了三个研究中心。为了获得高新技术,韩国企业还采取了另外一些重大战略步骤,包括:收购国外先进企业,购买国外著名大公司的股份或与之建立合资企业。建立技术互换合作关系等等。如三星公司收购了美国著名电脑公司AST 的40%的股权,现在以36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ATQT—GIS公司半导体部门,大宇购买了英国ZAD集团的汽车研究所,乐喜金星公司斥资3.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著名的多媒体技术TENITH电子公司,三星公司还与日本东芝公司在记忆芯片领域建立了技术互换合作。
六、从薄利多销向获取合理利润转变。
韩国企业过去为了打入海外市场,长期以使用廉价劳动力、压低价格的策略同日本等国的产品竞争,国内的激烈竞争也使得价格低迷,企业盈利水平低下。如今,韩国企业开始通过宣传产品形象,提高价格水平,裁减富余人员等手段增加盈利性。三星公司感到其产品的市场价格与日本同类产品相比被不公平地压低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三星公司产品的品牌形象较差,因此,他们提出了“获得合理的价格”的口号,在过去的几年中开展了大规模的促销宣传运动以提高产品知名度,树立名牌产品的形象,并逐步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另外,为了增加利润,三星电子公司还裁员10%左右。金星电子公司在市场上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其在1991年—1992年间裁员多达20%之多。
七、组织结构从集权制向分权制转变。
韩国跨国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起家的,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一直是以家族为核心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上高度集权。但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领域的日益扩大及外部环境的复杂动荡,韩国跨国企业普遍开始推行分权管理。以前,三星公司的海外子公司都由一个国际事业分部控制,现在则把一个国际事业分部分成若干产品分部,每一个海外生产企业都由相应的产品分部进行控制,海外事业总部只对海外经营进行支持和协调。乐喜金星从1988年也实施了一项改革计划,即所谓的“V”计划,乐喜金星公司废除了国际分部的组织结构,建立了9个战略事业部(SB V[,s])和29个经营事业部(OBV[,s]),并授予其下属公司以很大的权威,而总部的角色只限定为协调人和支持者,而不是控制者。此外,在内部管理上,韩国跨国企业还实行了“公司内分公司制”,分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公司内优劣升降制”,业绩不佳的事业部降为分部,地位和待遇相应降低;“公司内破产制”,不能按期扭亏者实行破产和合并。
总之,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和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异向的变化,韩国跨国企业进行了以国际化为核心的一系列战略转变,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动向,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