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公寓建筑空间组织模式论文_鲁勇

微型公寓建筑空间组织模式论文_鲁勇

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从充分利用微型公寓的高密度特点出发,提出微型公寓的高密度建筑学策略,与城市、青年群体和谐共生;从青年群体的居住功能需要出发,结合微型公寓室内空间不足的现状,提出微型公寓室内空间的叠合模式,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并用这种模式指导微居空间的设计,并最终反馈给室内空间叠合模式理论,探索微型公寓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高密度建筑 微型公寓 城市空间 空间叠加

微型公寓具有显著的高密度特点,然而国内的微型公寓的建设情况并没有太重视这个特点,仅仅是简单采用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体系,即简单的在框架中填充方盒子,形式和功能单一,割裂了微型公寓所处的城市环境,也无法将微型公寓高密度这个特点进行利用。对于以高密度为特点的微型公寓如何获得理想的建筑空间状态,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作为现代建筑的先哲,柯布西耶在上个世纪提出的“光辉城市”“马赛公寓”理论,对于现代城市建筑的指导依然值得借鉴。“光辉城市”在交通系统上的立体交通;城市绿化系统上的空中花园;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上的地面架空等方法;“马赛公寓”将社区公共空间和人居空间完美融合,都是对城市高密度的应对,以及对高密度建筑的尝试。MVRDV建筑事务所,在应对高密度城市环境产生的高密度建筑策略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不像其他建筑师回避高密度的城市环境,而是积极地应对这种环境,从而促使建筑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是在获得理想的空间状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他们的建筑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主义,而是适应城市需要的“灵感”式建筑。类似的高密度经验还有雷姆库哈斯在《癫狂的纽约》一书中提出在大都市中形成的“拥挤文化”,以及人类原始的欲望“挣脱重力”;香港作为拥挤的城市,无意中运用的“垂直都市主义”等。这都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先例,我们可以以现有的高密度条件下产生的城市建筑物的特征为出发点,来研究隐藏在这些高密度案例背后的建筑学策略和具体设计方法。符合青年群体条件的短期过渡性住宅。建筑空间组合是最基本的工具和构筑知识。作为一种设计活动,其关注的中心是如何将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训练所遵循的是相当“正统”的建筑教育“布杂”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并保证了一定的质量。这个体系并非没有问题,大规模意味着应对普遍性的问题,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高密度建筑的突然涌现,意味着应对新的建筑学挑战。微型公寓空间组合方式可以通过叠加、悬挑、连续等模式实现适应微型公寓高密度特点的空间组合模式。

1竖向叠加模式

竖向叠加模式指的是建筑功能空间在垂直竖向上叠加,完成建筑功能与空间之间的连接与组构,建构各部分协调的的运作环境,达到便利、高效和资源集中微型公寓竖向叠加模式的建筑形态是功能单元的叠加。竖向叠加模式是微型公寓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紧张的城市用地与城市的高昂的地价,迫使人们通过竖向叠加方式建造尽可能高的建筑来获得空间。竖向叠加模式,将竖向上进行的重叠,突破人们活动在地面的限制,将之前水平地面上的功能与空间竖向化重构,可以增加人群的聚集密度,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节约用地,增加功能与空间的利用效率竖向叠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竖向叠加的基本模式

建筑空间与功能运用建筑实体在垂直竖向上对位叠加,竖向叠加模式在建筑形态上的发生垂直竖向变化,而水平向度不发上变化或少有发生变化。

(2)交错叠加模式

建筑空间与功能运用建筑实体不仅在垂直竖向上叠加同时在水平方向也发生移动。叠加不仅有着两种,而是归纳出竖向和水平两个方向的特征,像交错叠加模式稍微的变形可以使旋转交错叠加模式。竖向叠加模式是处理微型公寓功能和空间组织的基本办法,是微型居住单元的高密度组织方式。

2悬挑模式

悬挑模式是指部分建筑实体悬置在空中获得额外建筑空间的办法,在建筑形态上主要表现为部分建筑实体从主体建筑中悬挑出。悬挑是微型公寓在无法竖向增加空间的时候的另外相空中获取空间的一种方法。

张为平曾指出,在有限的地面内,当建筑已经延边界向上复制到极限层后,建筑增加容积密度的方式且在国家规定的规范内,唯一的方式就是向外出挑,尽最大可能向外出挑只要结构允许做到。除了增加建筑容积,向外挑出部分的上部为其他居住单元提供室外活动平台,挑出部分还为下部空间遮蔽阳光。可以说挑出部分为高密度建筑增加了室外活动空间,也为高层的居住建筑提供了空间补偿,同时,伴随着结构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挑出的距离越来越大,挑出部分也带来的强烈的建筑特征。

3连续模式

空间连续模式指的是建筑基面在连接垂直建筑空间的一种连续状态,其中建筑基面指的是建筑功能和空间的承载平面,其实体要素指的是建筑楼地面和具有荷载的水平面。竖向叠加和悬挑可以解决微型公寓的空间拓展获得空间补偿,但是这种竖向的空间是不连贯的,而人们的行为方式大多是水平向的,在微型公寓这种高密度建筑中,建筑基面的空间连续化可以更好的实现在人们水平方向的空间行为。这种穿梭在建筑单元之间的感受,类似行走在街道中,是将城市空间感受带入到建筑中的一种处理方式,同时这种三维连续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流通速度。

优化微型公寓的空间利用模式,并不仅仅只有上述三种方式,相类似柯布西耶提出的首层架空一样也是应对高密度城市环境高密度建筑采用的空间利用方法,其他的还有穿插、连接等方式。这些方式其实可以看做是上述三种方式的变种,比如架空可以看做是叠加一层“空”的空间在地面和建筑之间,故归纳了三种具体的空间模式,用以优化微型公寓的建筑空间利用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城市中单身或独居青年迫切的住房问题,需要调整社会住宅类建筑供给结构,提供适合青年群体居住生活的建筑类型。目前虽然国家大量提倡建设小户型住宅,但是针对这部分青年特点的住宅并不多。城市中以青年群体为主要居住群体的微型公寓,大部分忽视城市环境,建筑模式形态单一。尝试设计一种可以将青年人的居住与工作相混合的居住模式。微型住宅的面积相对较小,如何在较小的空间中极致的安排每一种使用空间,并且是适合青年人的空间是微居室内空间的研究重点。传统意义上适宜的居住空间:应当具备策划、规划、户型设计、室内设计、家具、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共同形成的有机整体。而微型公寓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与城市开放系统的融合,也就意味着社区的废除,公共空间作为由隐私的个人空间到城市接纳系统的连接点的作用被放大,这就要求公共空间不但要具备传统公共空间汇聚、停留等功能,还要补充微型居住空间挤压出的部分公共社交功能。从充分利用微型公寓的高密度特点出发,提出微型公寓的高密度建筑学策略,与城市、青年群体和谐共生;从青年群体的居住功能需要出发,结合微型公寓室内空间不足的现状,提出微型公寓室内空间的叠合模式,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并用这种模式指导微居空间的设计,并最终反馈给室内空间叠合模式理论,探索微型公寓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华. "组合"与建筑知识的制度化构筑从3本书看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建筑实践的基础[J]. 时代建筑, 2009(3):38-43.

[2]胡仁禄,周燕珉等.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

论文作者:鲁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微型公寓建筑空间组织模式论文_鲁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