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图书馆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的有利条件与途径_农业论文

农业高校图书馆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的有利条件与途径_农业论文

农业高校图书馆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的有利条件及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信息论文,有利条件论文,途径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现代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复杂,变化日益灵敏和快速,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对其传递、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和威力也越来越直接和明显,科技信息正在成为比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源。因此,现代农业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和转化更为迫切和强烈。农业高校图书馆是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集散中心,研究和探讨农业高校馆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的有利条件及途径,对于加速科技信息传递,促进科技转化、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高校馆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的有利条件

1.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激发了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热情,经营的品种、范围、规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向着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为科技信息的传播和转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信息市场的建立,为科技信息传播和利用的社会化、商品化、产业化亮出了绿灯,使农业高校馆的科技信息服务与农业经济的结合开辟了广阔市场。

2.农业高校馆所具有的资源优势 农业高校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融农业、教育、科技于一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系统、新颖等特点。对于培养农业人才,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现科教、科技兴农,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另外,农业高校馆的人才、设备等资源也颇具优势,为开发利用科技信息,促进科技信息转化奠定了基础。

3.多学科高水平的科技队伍 农业高校学科齐全,科技队伍素质高。据1991年统计,全国农业高校现有专任教师25427人,在校研究生3600人;36所农业高校建立了科研机构248个,研究人员2900多人,当年承担研究课题4903个,这些科研机构和他所研究的内容几乎包揽了农业学科的全部领域。这样庞大的科技队伍和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在农业院校科研史上也是空前的。这些科技队伍的实力,是农业高校馆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的坚强后盾。

4.数量庞大的读者群 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用户居各类信息需求用户数量之首。从高级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到一般科技人员、乡镇企业人员,以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等,都是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者和利用者,尤其是占全国人口70%的8亿农民,是农业科技信息最终的接受者和利用者,是实现科技转化的主力军。数量庞大、层次悬殊的读者群导致了农业信息需求的层次性和广泛性,是农业高校馆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的强大动力。

5.科学研究与科技推广出现空档 农业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高产区,据1978-1991年全国农业高校科研成果统计,以农业高校为主持单位完成并获有部级三等以上的科技成果为2323项,以参加或协作单位获上述奖励的科技成果为847项。这些科技成果反映了农业高校所具有的科研实力和科技水平,但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却很低。据统计,1991年全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15%,大部分被束之高阁。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宣传和推广的中介力量,使科研与转化之间出现了空档,这个空档为高校馆发挥信息传播、促进转化的作用,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农业高校图书馆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生产力的途径

科技信息表达的形式,不论是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或是新技术、新产品,大多是通过一定的信息载体公开发表,进而得到传播和利用,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因此,农业高校馆促进科技信息的转化,主要是通过对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实现的。

1.发挥情报职能、促进科研成果的形成和转化 科学、适用的科研成果是实现科技转化的基础。农业高校馆在为科研服务的过程中,应增强参与意识,主动地进行情报服务。在科研成果形成前的选题论证、课题计划、课题研究阶段,为其提供大量的国内外的科技动态及发展方向方面的情报资料,提供最新的农业科学理论和科技知识信息。供科研人员学习、借鉴、参考,启迪思维,扩展思路,产生新的飞跃,形成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准确的情报服务,可以使科研工作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劳动,缩短科研时间,促进新成果形成。对于已形成的科研成果,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信息灵、渠道广的情报优势,利用自己的传播系统,将科研成果的价值、作用、性能、操作方法等有关信息,进行多渠道、多方式的宣传和推广。并走出校门,为其积极寻找投资伙伴,进行科技联姻等中介服务,或者直接进行科技成果的销售服务,使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贸易,占领市场,实现转化,也可为企业和科研人员之间牵线搭桥,促进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2.面向农村,加速信息传递 农村是科技信息转化的主战场,广大农民是实现转化的主力军。而每项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只有借助于信息的传递、交流和沟通才能实现。农民只有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才能优化生产要素,把农业资源配置到最佳环节,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农业高校馆打破围墙界限,面向农村,加速信息传递,是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高校馆可与县、乡两级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建立信息传递网络,加强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有效性。图书馆根据所在地区种植品种、生产经营特点,将农业科技知识,生产技术方面的书刊资料,通过网络及时向农村传递,进行科学普及工作。另一方面,还可将有关生产资料的品种、价格、质量、使用方法、农产品市场动态,加工贮藏技术,以及多种多样的、简单易行的科技致富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编制成《农业信息快报》、《科技致富》、《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以及各类专题性的农业技术手册或资料汇编等形式,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发送到农村,并通过他们在农村建立示范点,做出样板,扩大推广面。增强广大农民采用科技成果的兴趣、信心与能力。图书馆还可通过传递网络进行信息需求反馈,加强信息传递的针对性,逐步完善信息传递网络的服务体系。

3.利用高校优势,为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服务 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益、实现科技信息转化的过程中,具有试验、示范、培训、传授、组织、宣传的重要作用,但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农技推广人才严重不足,全国1003万专业技术人员中,农业科技人员只占6.7%,平均每万亩耕地只有1.2人,每万农业人口3.1人。全国三分之一的乡和三分之二的农民中没有农技推广人员。而现有的推广人员中,存在着产中技术服务人员多,产前产后技术人员少;种植业、粮食作物技术人员多,养殖、加工、贮藏、经济作物、特产作物技术人员少的状况,致使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推广和普及。针对这些问题,农业高校馆应充分利用本校学科队伍和文献资源优势,大力为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服务。

图书馆可通过在县、乡建立的信息传递网络,与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协商、组织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培训班,聘请本校教员编写教材、任课,传授知识和技能。如:农技推广人员提高班,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班,前者主要是提高在职推广人员素质,后者培养新的推广人员充实推广队伍。这部分人员主要从回乡知青中选派。授课内容可选择当地农业经营品种急需而定。重点放在产前产后,贮藏加工、经济作物栽培和养殖技术上。另外,还可举办各类单项技能培训班,如《食用菌培训班》《家禽常见病防治培训班》、《科学养鱼培训班》、《果蔬贮藏技术培训班》等。这类培训班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很受农民欢迎,又培养了大批农民技术人才。有利于科技致富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通过这些培训,可逐步缓解科技推广队伍的不足,建立信息传递、人才培训、实验推广等一体化的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科、教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4.树立经营意识,参与农村市场 由于信息的传递和应用凝结着产品的增值量。决定了农业信息可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农村技术市场是传递科技信息,推广科技成果的广阔市场,对科技信息的转化起着催化作用。农业高校馆应改变观念,树立经营意识,参与农村市场。一方面拓宽信息捕捉面,加强投入、产出、市场、价格等方面信息的搜集,不断引进科研新成果、新技术。另一方面要瞄准市场和农村需求。①积极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如有关农、林、牧、副、渔、储藏、加工等方面投入产出信息与技术,以及农产品的市场动向、价格、效益分析等信息产品,通过展示、宣传、推荐、洽谈、转让等形式进行推销,提高成交率;②发挥中介作用,为农民与生产资料厂家,农民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农民与市场之间,以及为农贸合作、联合建厂等进行牵线搭桥服务;③在城乡结合部或附近县、乡建立科技信息经营商店。开展信息咨询、书刊销售、产品代销、洽谈业务、协商代培、技术转让等服务。既为农民购买科技资料和信息咨询提供了方便,又可活跃农村科技市场。还为本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了推广销售基地。

5.优化干部队伍,加速信息服务现代化 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日益广泛性、迫切性、时效性和商品性,对信息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农业高校馆参与科技兴农、促进科技转化成为必然趋势。为了适应新形势,农业高校馆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不但要提高现有干部素质,而且还要选配一些懂农业、善经营、肯吃苦的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信息的存贮、检索和传递手段。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加快科技信息的转化。

标签:;  ;  ;  ;  ;  ;  

农业高校图书馆促进科技信息转化的有利条件与途径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