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再造: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之路_银行论文

银行再造: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之路_银行论文

银行再造: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自由化和金融综合化、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挑战,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按照“劳动分工论”、“科学管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营理念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战略思想,银行再造(Reengineering the Bank)应运而生。

银行再造的指导思想是对银行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重建,以达到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是银行再造的助推器,它不仅提高银行电子化程度,实现机器代替人,而且还影响到银行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它既对传统的银行经营提出了挑战,也使得银行再造的技术基础如数据集中、资源共享、沟通迅速等方面更加容易实现。据统计,美国每年有十多家大银行实施银行再造,再造后银行的资产平均收益率(ROA)从1.0%上升到1.5%,资本平均收益率(ROE)从14%上升到20%,成效显著。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银行再造,国际银行业呈现出组织体系集中化、经营方式网络化、银行业务综合化等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放了56%的金融机构贷款,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了80%的社会支付结算服务。但是,国有商业银行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充足率不高,财务状况也较差,而且,不良资产的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入世以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必然要融入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大潮之中,外资银行也逐步全面进入我国市场。要使国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盈利能力,必须进行银行再造,完善股权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改进业务流程,全面提升银行竞争力。

再造之一:股权多元化

从国外银行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尽管各国银行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但在产权结构上实行股份制则是世界性大银行的共同选择。银行采取股份制,符合现代公司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因为其业务范围的广泛性和庞大社会资金的积聚性,决定了其资本来源的社会性、业务运作的公开性以及财务状况的透明性。

二战后,法国、意大利等国为了快速重建本国经济,对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一些重要行业几乎都实行了国有化。刚开始成效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化的弊端日益显现,体制僵化、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的问题愈来愈严重。近十年来,这些国家先后通过变卖国有股份给国内外投资者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十年前,这些国家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有股比例在90%以上,现在国有股最多的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也只占10%,较少的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国有股已不到3%,政府不再作为所有者去控制银行体系,而是仅仅作为投资者获得投资收益,分享银行经营成果。

而且,西方商业银行最近十年来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股权进一步分散化。目前,就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而言,德意志银行和美联银行已不超过3%,汇丰银行也不超过10%。银行属于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日常经营管理必须由银行家来主持,股权分散化的最大好处在于防止大股东操纵银行。由于西方商业银行大多都是上市公司,股份流动性大,换手频率高,但由于其股权高度分散,股东队伍庞大,中小股东的频繁变动对银行经营并无多大影响。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归结到其单一的产权构成方式。国有独资方式使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摆脱各种行政干预,权责利的软化和脱节,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难以形成以利润为核心的自我发展的资本运营机制。同时单一国有制所形成的呆板、僵化的经营机制,也使其运营效率低下。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是股权多元化,将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改造成为国家控股、企业入股、个人持股,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外资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化将使国有商业银行还原为真正的金融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不仅能使它们真正为赢利的目标而经营,而且还有利于吸纳非国有股权投资者资本的注入,以缓解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另外,股权多元化也能够强化外部监督,促使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再造之二:组织扁平化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迅捷的通讯方式使得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过去那些仅仅充当信息“中继站”的中间管理层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信息化社会使得“信息本位”逐步取代“权力本位”,“信息权威”逐步取代“等级制度”,导致企业中间层次减少,管理跨度加宽,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大幅下降,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组织扁平化思想在西方金融服务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金融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直接指导和监控一线员工的服务工作,一线的服务人员也可直接向管理人员请示汇报,使得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中的许多中间管理层次已无存在必要。为此,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取总行——(地区性管理中心)——分行的管理模式,地区性管理中心实际上是总行管理职能的延伸,帮助总行承担一部分审批和审计工作,总行一般直接管理数百家分行。这种扁平化组织结构有利于信息迅速和透明地传递,从而有利于控制内部风险,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组织管理结构为典型的“金字塔”式结构,即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的科层关系,机构网点完全按行政区划设置,形成了“四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畸形经营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管理层次多、决策滞后、风险集中、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等问题,难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市场竞争能力差。为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必须打破传统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压缩管理环节,缩短管理半径,减少上下级之间信息的失真,进行银行组织机构的再造。具体而言,在尽快应用现代电子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按经济、合理、效率原则,依经济区域对现有的分支机构进行战略性改组和调整,打破行政区划和政府序列格局,向大中城市和效益好的经济区域集中机构,撤销和收缩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同时,对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调整、合并、精简,逐步压缩中间管理层,充实一线经营队伍,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经营集约化。

再造之三:流程科学化

最早提出“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并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博士。1993年,哈默与钱皮共同发表了《企业再造》,指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要针对企业竞争环境和顾客需要的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等各项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得到显著改善。

与其他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直接创造价值的客户服务流程和为直接创造价值活动服务的后台支持流程,其中客户服务流程依据目前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信贷业务流程、零售业务流程、表外业务流程、咨询业务流程、代理业务流程等;后台支持流程可根据各项管理活动分为综合管理流程、计划财务流程、风险管理流程、产品开发流程、后勤服务流程等。目前,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以及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商业银行大多采取“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的业务控制结构,分行很多、很小,职能单一,很多业务集中在总行的大部门完成,部门内汇集了主要的业务精英,分工细,专业性强,能够真正做到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还是基于内部管理和内部核算的需要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审查环节过多,流程周期过长。以信贷业务流程为例,一笔贷款从客户提出申请到使用贷款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客户申请、受理审查、贷前调查、项目评估、风险审查、贷款审批、合同审查、用款条件审查、客户用款等,而且贷前调查要写调查报告,项目评估要写评估报告,风险审查要写审查报告,贷款审批要写审批报告,不仅重复劳动,效率低下,而且不易明确责任。另外,额度较大的贷款还要层层上报,层层审核。总的看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僵化单一,没有根据不同客户、不同业务的风险高低设计不同的业务流程,而是根据业务金额的大小划分管理权限,往往造成越是优质客户、越是大客户的审批环节越多,业务流程越复杂。

商业银行流程再造是根据客户类别将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重新组装,将客户服务流程和后台支持流程合理整合,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和个性化服务。为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摒弃过去“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封闭式静态管理模式,将管理重心调整到“以方便客户为中心”,树立“一线为客户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的经营理念,将分开、重复的多道工序进行合并,减少不必要的审查环节。同时,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将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等业务品种统一交由客户经理负责,由客户经理向客户提供一体化营销和全面的金融服务。

再造之四:业务综合化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外银行业一直存在着两种类型的金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金融模式,另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分业金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且便于监管,但同时限制了银行的业务活动范围,不利于本国银行实力的壮大。根据德意志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特洛文博士的研究,全能银行可提供广泛的金融商品与服务,满足顾客多种需要,而且具有“内在稳定”的特征,有利于银行实现规模效益,无论对银行和客户,还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考察各国银行业经营领域的发展轨迹,基本上都经历了一个“无限制——有限制——放松或取消限制”的过程。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标志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重新进入全能银行时代,银行集团进一步演变为金融集团,可以向社会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不仅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化,而目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不清。银行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突破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界限,大力拓展各类新兴业务,特别是表外业务,通过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途径向资本市场渗透,甚至向金融市场以外的其他领域渗透,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收入的95%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服务性收入不足5%,而西方商业银行的佣金收入比重已达50%左右,10倍于我国目前的水平。目前,随着我国投、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以及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一直作为商业银行传统主要收入来源的存贷利差日渐缩小,而且存贷业务还受到中央银行的严格监管。表外业务由于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而得以规避监管,而且通过表外业务领域里的创新,能够使商业银行以不断丰富的功能来满足各类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客户资源的丰富又能带动一部分资产负债业务的增长。因此,大力开拓表外业务,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是,分业经营的限制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从事相当一部分资本市场上的表外业务,如股票承销、经纪与基金管理业务,而美国大商业银行来自于资本市场的收入占表外业务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0%以上。而且,目前我国利率没有市场化,与利率相关的表外业务工具如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议等就无从谈起,人民币也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远期外汇业务、货币掉期、货币期权等与汇率相关的产品缺乏市场基础。为此,国有商业银行要在现行的经营模式下,在现有政策法规的许可下,坚持审慎发展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选择一些市场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业务品种大力发展。当前要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网络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种代收费、代保管、代理保险等业务,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同时积极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各种代理业务,如银证通、代理证券资金清算、基金代销和托管业务等。银行网点要由原来单一的存贷机构发展成为集存款、贷款、咨询、委托代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金融百货公司”或“金融超级市场”。今后,随着分业界限逐步模糊以及人民币利率、汇率的逐步放开,国有商业银行可适时开展与利率、汇率有关的各种衍生工具和资本市场业务。只有紧跟市场环境的变化,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改变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才有可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标签:;  ;  ;  ;  ;  ;  

银行再造: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之路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