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丹参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丹参,俗称活血根,唇形科多年生草木,以干燥的肉质根入药,是世界公认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年需求量15000吨左右。丹参多为人工栽培,生产周期为一年。常见的品种有滇丹参、甘肃鼠尾(甘丹参)、鲁丹参等,一般情况下,它们的产量依次为500公斤、420公斤、350公斤。下面介绍丹参的栽培技术。
一、滇丹参
滇丹参以根繁殖,种植当年少有开花,不结籽。肉质根粗短,略呈纺锤形,长10~25厘米,直径1~4厘米,须根少,皮红质白。干品暗红或紫红,断面类白色,略呈半透明角质状。耐寒、耐旱能力较差。
1、选种育种
丹参收获时,选取直径0.8~1厘米的、无伤病、色泽鲜红、顺直的根条做种根。使头尾一致,置地窖内越冬。也可选取无病害的全株留种。
2月上旬,在向阳处做宽250厘米、长视需要而定、东西走向、能撑弓棚的苗床,使苗床面低于地面5~10厘米,整平耙细,放水洇透。将种根截成5~7厘米长的小段,大头朝上,竖直插入刚洇透的苗床上,使种根上头刚好与苗床面齐平,行株距控制在2×2厘米。种根插完后,覆盖0.5厘米厚的细土,再在苗床面上撒一层0.5厘米厚的锯末保温保湿。然后扎弓、罩膜、盖草帘。草帘白天掀开,傍晚盖好。15天左右,种根萌芽。苗高1厘米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并在3~5天内逐渐撤去草帘,实行“蹲苗”,使苗子粗壮。“蹲苗”3~5天后就可移栽。
催芽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插入苗床的种根必须大头朝上,否则难以发芽;二是制作的弓棚一定要保温,使种根尽早发芽;三是催芽后期做好通风降温工作,培育出壮苗。
2、选地整地
丹参系深根植物,喜肥沃、疏松、深厚的腐质土或沙壤土,粘重、涝洼、盐碱地不宜种植。地选好后,每亩施入2000公斤优质农家肥、2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钾做基肥,深耕30厘米,整平耙细,起垄,垄心距70厘米,垄高12~15厘米。
3、栽种
取苗前,在苗床上浇水,待水渗透后,从苗床的一端开始,小心挖出种栽,严防碰断芽子、扯断须根。挖出的种栽要及时用湿布盖好,严防须根失水干枯。种栽要随挖随栽,不得长时间堆积。
在做好的垄上挖两行10厘米深的穴,穴心距30~35厘米,使呈“品”字形。浇水,趁水未完全渗完时,将种栽轻轻按入泥中,使须根舒
展。种栽下端斜向垄底中心。覆土时尽量把种栽下端埋深,叶片刚露出地面为宜。在覆土前,还要逐穴施人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如神农丹、甲拌磷等。
丹参覆膜,能提高产量30%~50%。但是,丹参幼苗非常娇嫩,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烤苗”,导致缺苗断垄。所以,覆膜后立即用直径0.3~0.5厘米的硬棒在苗子上方扎一小孔,就可有效防止“烤苗”。待长到5~6片叶子时,再打孔放苗。
4、田间管理
苗期注意防旱,确保苗全苗旺,争取尽早封行。封行以后,要节制用水。进入雨季,要排水防涝。封行之前,每亩穴施30公厅磷酸二铵,浇一次透水。丹参少见病害,偶见小菜蛾等咬食叶片,造成缺刻、空洞,可用夜蛾必杀、大虫必杀等喷雾防治。
5、收获加工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是丹参的收获期。顺垄将丹参挖出,尽量保持参根完整,剪去茎叶,抖净泥土,摊开晾晒。晒至半干时,翻动一次。晾晒过程中谨防淋雨霉烂。晒干的丹参,以皮红、断面白色、无杂质为佳。值得一提的是,滇丹参有“倒发”现象。即八九月间,在茎基部丛生出许多叶片,这是其他品种所没有的。
二、甘丹参
甘丹参以根繁殖,种植当年很少开花,一般不结籽。肉质根粗长,圆柱形,直径0.8~3厘米,长25~40厘米,皮红质白,须根较少。干品红色,断面白色。耐寒、耐旱,怕涝。甘丹参的种植技术与滇丹参基本相同,只是耕地的深度要达40厘米以上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三、鲁丹参
鲁丹参栽植当年就可开花结籽。肉质根细长,直径0.5~2厘米,长可达50厘米,须根较多,根条皮红质白。干品红色,断面粉白色,是市场上最抢手的丹参。耐寒、耐旱能力很强,怕涝,很适合在丘岭地区发展。鲁丹参既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分根繁殖,也可以用种子繁殖。比较起来,根繁的产量不如种繁的产量高。下面介绍用种子繁育、栽培的方法。
1、培育种栽
育苗地宜选平展、肥沃的沙质壤土地块。每亩施入3000公斤农家肥、3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钾做基肥,深耕30厘米,整平耙细,做110厘米宽平畦。
七八月间,将丹参种子置40℃温水中浸泡40小时,捞出瘪籽后,将种子和洁净的河沙按1∶2的比例拌匀催芽。3~5天后,当有1/5~1/4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将催芽籽均匀撒在畦面上,用扫帚轻轻拍打,使种子进入浅土层,立即浇水,并盖草保湿。3~5天后,丹参出苗达50%时,揭去盖草,浇一次水。以后注意除草、防虫、防旱,待3~5片叶子时间苗,株距3~5厘米。间苗后,每亩撒施30公斤磷酸二钙,精心管理,第二年二月下旬就可移栽。每亩用种籽5公斤。
2、移栽
栽种鲁丹参与滇丹参不同的是:一是栽鲁丹参耕地要深,耕地深度在40厘米以上;二是鲁丹参栽植密度较大。在垄上挖的穴,穴心距应控制在25~30厘米;三是鲁丹参在4月初要抽薹开花,消耗大量养分。除留种地外,要分期分批剪除,以利养分集中于根部。除此以外,其他的栽种、管理技术与滇丹参基本相同,不再细述。
不论栽种哪种丹参,在选地时一定要满足土层深厚、不积水这个条件。深耕、重施基肥和追肥、适时早栽、覆膜是增产的主要措施。此外,苗期抗旱灭荒,保证苗全苗旺,也是十分重要的。
联系电话:0531-2968989转3384
标签:丹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