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尧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中心小学校 626104
【摘要】体育课是一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为教学目的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小学生自身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相对较差,在体育课堂上时常发生一些偶然性的意外事故。因此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发生意外伤害,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意外伤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092-01
体育课程是学生通过身体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常有因自身力量、身体接触、碰撞及场地器械等各方面因素,引发了一些比如脚踝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甚至休克等意外伤害事故。据有关方面统计,体育课堂教学引发的事故要占去全部学校意外事故的30%—40%。怎样才能让体育课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又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当前体育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小学体育课堂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学生大多数年龄都在6~13岁,处在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尚未发展成熟,表现出对运动的好胜、逞强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听教师的讲解,不看教师的正确示范,不按照教师的安排操作等现象的出现,足以说明他们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的认识,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小学生的体质差异
小学生的体质差异是导致意外伤害的又一因素。有些学生先天身体素质好,再加上从小喜爱体育活动,故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运动动作;有些学生从小身体体质就差,平时又缺乏运动,因此在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表现出对某些运动畏惧、胆小的心理,做动作时缩手缩脚。
(三)小学生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在一些具有对抗性强的长时间运动项目中,由于比赛激烈,学生会在运动场上忘我的投入。这时学生往往因在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中消耗大量的体能,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导致动作的变形。大脑对动作的指挥失灵,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发生,如抽筋、跌倒、昏厥等。
二、小学体育课堂意外伤害事故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于学生要时时提醒,随时教育。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学生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也要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样通过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加强教育,而且在课中也要抓住时机随时、及时教育,促使学生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首先,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针对性的防范。例如在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应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其次,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不好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而且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第三,教学内容要求要合理,技术动作难易程度得当。教学中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第四,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第五,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损伤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四)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所以在上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学生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对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用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安全问题就不会再阻碍我们体育教学的发展,相反会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及实用指南[P].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王伯超,黄丹.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3]龚静.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1.
论文作者:郭先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体育论文; 动作论文; 发生论文; 身体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