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演变论文

70年来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演变论文

70年来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演变

段治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了三次重要演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我国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结果。三次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蕴含了鲜明的社会主义精神。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发展逻辑 理论创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我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适时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研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不仅给予我们历史启示,而且对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新中国70年来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的历史逻辑

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我国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进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历史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推进社会主要矛盾三次演变的两个重要历史依据。

第一,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初步认识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彻底完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随着新民主主义改造的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从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必然要求深入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状况,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主要矛盾。早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展现了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任务的清醒认识和自觉。1956年在即将完成社会主义过渡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认识到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以及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1956年党的八大在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同时,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主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认识无疑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也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正确结论。

第二,对社会主义建设20年曲折发展的深入反思与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矛盾提出后,历史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全面展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由于刚开始理论准备不足,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一度用曾经熟悉的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来指导社会主义实践,认为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又由于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足,导致脱离实际、跨越阶段,“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使社会主义建设偏离了轨道,甚至走上了“政治挂帅”“穷就是光荣”“贫穷就是社会主义”的错误道路。

在新中国70年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逻辑演变过程中,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就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这个基础进行的理论把握。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不仅要推动生产力发展,还要实现共建共享、均衡协调、公正和谐,要实现从部分小康向全面小康,从一部分人富裕、一部分地区富裕向共同富裕的跨越,由此达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新高度。

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源于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但它也为后来重新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历史进入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深入反思的阶段。随着拨乱反正的开展,人们重新认识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世纪难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等重要论断。正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20年反思的基础上,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此,历史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内在要求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有两个重要的基础条件。一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发展,物质财富不丰富,就谈不上按需分配。二是民主保证公正。如果没有民主保证公正,有些人要什么有什么,有些人要什么要不到什么,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正和谐。因此,马克思主义最初认为社会主义要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先产生,因为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具备了走向社会主义的这两个基本条件。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而是将追求人民幸福作为国家目标。历史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现实,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实现了从追求物质文化到追求美好生活的转变,从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向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中国70年来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的理论逻辑

第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多年实践的深刻思考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改革开放时期,在对社会主要矛盾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全社会开始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追求物质文化,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在此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物质文化”,一些新的问题表现出来。

上海市22所二、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现状及优化建议 …………………………… 王 琴等(11):1449

Mie散射是由大气中粒径较大的悬浮物引起的激光波长不发生变化的弹性散射。激光发射器向大气发射偏正脉冲光,被传输路径上的空气分子、气溶胶或云散射,其后向散射光被接收望远镜接收,再进行适当的信号处理后得到整个大气回波信号,从而反演出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廓线和时间演变等特征。

本研究构建了丁香酚微乳,并采用海藻酸钠进行修饰,研究海藻酸钠修饰对丁香酚微乳粒子特性、包封率、pH、离子稳定性及释放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提高丁香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第一,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原来领导革命的党成为了执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需要深入认识党的执政规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理论创新规律、发展生产力的兴国要务规律和体现本质的执政为民规律。新中国70年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演变背后的目的始终是为实现兴国要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为人民谋幸福。其中贯彻始终的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指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其中展现的正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为民的精神。

最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未来思考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出的“新共产党宣言”。在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三次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演变,从追求经济文化到追求物质文化再到追求美好生活,体现的不仅仅是根据中国实际所做出的历史思考,也是对社会主义的未来进行理论思考的结果,最终揭示了社会主义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景和未来。

马克思曾立足整个人类命运,将共产主义视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政治类型,共产主义的崇高性和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基础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更体现在政治维度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中国70年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从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推进美好生活,实现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这其中揭示的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未来,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

新中国70年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演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第一次演变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探索和发展的开端;第二次演变推动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三次演变实现了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迈进。这其中蕴含的重要价值,就是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展现出鲜明的社会主义精神。

新中国70年来社会主要矛盾逻辑演变的时代价值

贵州省观赏石资源储量丰富、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得天独厚。民间开发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如黄果树观赏石馆、安顺兴伟奇石馆、青岩古镇藏石馆等,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观赏石收藏家,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因而,贵州观赏石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与后发优势。

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主义是根据当时欧洲的实际提出的未来高级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而中国所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展开的,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在这种时空错位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作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在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实际弥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础;新时代究竟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走共建共享的道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从而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回答中国的历史课题得出的正确结论。

其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回答时代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时代课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的历史规律。在新中国70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次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演变就是不断回答这三大历史课题,实现理论创新的具体体现。

纳米材料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纳米金属材料、纳米有机和高分子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半导体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等,以及这些材料在力学、光学、电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5]。在授课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不可能涵盖纳米材料研究的各个方面。课程学时少、内容多,不具备全面深入的讲解,一方面需要广泛覆盖,给学生一个纳米材料科学全面的概览,另一方面,作为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为了避免浮于表面,导致课程变成一门纯介绍性的概论课程,又要能够突出重点,提高课程教学的深度。

第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共建共享的精神。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演变正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1956年党的八大正确地总结了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再次深化,追求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成为新时代的发展方向。这其中层层递进,展现的正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多从社会发展水平、从社会大局、从全体人民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通过不断分享发展带来的红利,把“共同富裕”由奋斗目标变成现实实践的过程,最终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谐。这其中展现出深刻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精神。

第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演变正是沿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的。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冲破了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僵化认识,打破了两大阵营对垒造成的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对立的状况,实现了生产力的增长与人的解放的统一。从发展生产力、迅速解决贫困问题,到向美好生活的推进,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模式,也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指引。

反思:凡是遇到关于铁的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铁的价态。多种物质之间同时进行的反应,究竟是谁先反应,是考生往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命题者常设的陷阱。一般的规律是: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或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反应,强的氧化剂和强的还原剂优先反应,也称“强强反应”或“强强联合”。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中国发展中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美好生活,中国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特别是在新的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要矛盾认识和实践中,中国不仅要实现本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还愿意和其他国家、民族共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主动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这其中蕴含的正是倡导人类社会发展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郑玥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银冰瑶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70年来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演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