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金融教育与消费引导_家庭理财论文

学生的金融教育与消费引导_家庭理财论文

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大地确确实实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然而,现在的孩子流行高消费,现在的家长,在孩子身上花多少钱也舍得。这是一种扭曲了的爱,造成中小学生消费的畸形膨胀,恰似脱缰的一匹野马,难以预料它将狂奔到什么地方。这里面不正潜藏着某种危机吗?躺在高消费温床上长大的孩子,极容易沾染种种不良习气,当有一天,手中的金钱再也填不满欲望的深坑时,谁敢担保他们不会挺而走险。

为此,我们呼吁学校和家庭对孩子进行理性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

一、令人担忧的学生高消费现象

过节阔绰起来的孩子们按捺不住花钱的欲望,校门口的小店里买这买那的学生多起来了,游艺厅、茶吧、网吧、歌厅、溜冰场等地方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不少学生出手大方。在学生中,特别是城市学生中流行高消费的不良风气,超前消费、畸形消费等在一些学生中愈演愈烈。部分学生的高消费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吃喝消费向广告看齐

由独生子女构成的当代中小学生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娇生惯养,有爱吃零食的习惯。有些学生常常零食不离口,特别是对新闻媒介宣传的食品广告情有独钟,以吃广告食品、喝广告饮料为荣。每当学校组织春秋游时,有些学生首当其冲,背上大包和小包,什么名贵糕点、时鲜水果、烧烤食品、高档饮料等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只要是广告上做过的,一概不丢。他们把注意力全放在吃喝上,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吃不了就满地扔,浪费现象惊人。

2.用品消费向名牌看齐

据学校老师普遍反映,如今的少男少女学生崇尚名牌产品现象越来越严重,他们在学校里讲派头,穿“正宗”,用“名牌”,戴金佩银赶新潮。如许多学生穿的是几百元一双的耐克鞋,着一千多元一套的西服,骑的是山地自行车。这些学生不但在生活用品上铺张浪费,而且在学习用品上也日趋高档化,如高档书写笔、自动文具盒、高级文曲星,书包调换一个又一个,钢笔扔了一支换一支。尤其是一些爱打扮的女孩子喜欢涉足“精品屋”,流连于“时装”街,为追求名牌不惜一掷千金。

3.人情消费向朋辈看齐

不少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从成人社会交往活动中学来的,尤其是跟亲戚朋友学来的。某校六年级一个学生,为了庆祝自己在小学阶段中最后一次生日,发请柬,邀请了20多名师生,10名亲戚朋友,在某市一家很有名气的酒家,开了三桌宴席。于是,一些学生争相效仿,花钱如流水,类似现象,不胜枚举。据学校老师普遍反映,如今不少中小学生崇尚高消费。

4.美容消费向名星看齐

近年来,每当社会上推出一个个歌星、影星、舞星、球星时,那耀目的光环下总是簇拥着一群群少男少女。为此人们给这个群体冠之以一个名称——追星族。现在有不少孩子非常崇拜明星。据一家美容店老板介绍,他曾遇到不少崇拜明星的中学生来美容,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还有男女中学生来问可不可以做刘德华的鼻子、张学友的眉毛、刘晓庆的脸型、巩俐的嘴形、赵薇的眼睛等。

孩子高消费带来的消极后果是相当严重和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滋长了校园的奢侈风,在中小学生中拜金思潮泛滥,享乐主义抬头,对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不利。

二、学生高消费现象的引发原因

当前学生之所以产生高消费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孩子过分纵容和溺爱,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前中小学生之所以产生高消费,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这种消费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独生子女构成的当代中小学生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是独苗苗,自己辛苦挣钱就是为了让孩子花钱。由于过去自己穷,受够了苦,现在生活好了,手上有钱了,不能让孩子吃苦。而自己每次买家用东西都拣便宜的,自己从不舍得吃好的,而总是满足孩子们的花钱要求。因此,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以求得心理上的补偿。这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纵容和溺爱,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导致这种消费误区的直接原因。还有些家长习惯用金钱来奖励孩子取得的成绩,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主要以物品和金钱来满足,这对高消费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耳濡目染

现在的中小学生可塑性大,科学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建立,自我约束力弱,这样就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腐蚀。

(1)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公款吃喝玩乐,送礼走后门,吸毒、赌博等。 有些家长还带着孩子频繁出入社会上的一些娱乐场所,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在孩子心灵上投下了阴影。

(2)社会上的一些超前的高消费宣传。当前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 各式各样的消费广告铺天盖地,花样天天翻新, 使人看了眼花缭乱。如市场上“名特优”产品的广告,所形成的一个新的追求享受的氛围,它刺激了一些中小学生的金钱欲望,使他们文化消费错位,心理发育“成人化”,盲目追求奢靡腐朽的生活方式。

(3)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消费中的“买椟还珠”现象屡见不鲜。时下, 商家在销售林林总总的儿童食品、儿童商品时, 利用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几乎投其所好地设有赠品或给抽奖机会。孩子们纷纷入套,“买椟还珠”。家长们在无奈掏腰包之余,颇有微词。教师们对此忧虑重重。在充满“奖”、“赠”诱惑的消费氛围里,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不知不觉地被误导。由于中小学生和幼儿缺乏对社会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许多孩子通过购买某种商品得到另一种物品的满足,这样取舍失当,本末倒置,不利于孩子们形成健康的消费观,也不利于理性思维的培养。

3.学校的思想“防疫”措施不够得力

由于不少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好坏的唯一标准。在一些中小学,注重培养“尖子学生”,提高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个别教师歧视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采用粗暴、简单、训斥、体罚或赶出校门等方式,学校思想“防疫”措施不够得力。有些学校受社会经商热的影响,在校办起了各种小卖部,想尽一切办法在学生身上挣钱。

三、重视对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

当今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先学会花钱,后学会挣钱。因此,在花钱和挣钱之间有一个真空,那便是:理财。没有经过理财教育的孩子,很多只知道花钱,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如果说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前奏和预演,那么,在这个时代,理财教育就不应再是一个空白。

1.尽快在学校中开设理财教育课

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尚未开设独立、系统的以投资、创业、消费、理财为核心的理财教育课程,而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

为此,我们认为,尽快在中、小学中开设理财教育课程很有必要。无论是针对现实,还是放眼未来,这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钱,作为一种流通货币,几乎每天都在进行钱与物的等价交换。要认清钱的作用,懂得正确使用就能利国、利民、利己,反之就会害国、害民、害己,懂得钱并非万能。学生是家庭中的一员,应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当家理财的本领,成为父母的好帮手。学校和家长应根据我国独生子女乱用零花钱,而且花钱大手大脚这一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理好“零花钱”和“压岁钱”,使他们正确消费。

(1)引导学生把平时的零花钱进行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比其他存款的利率优惠, 收益较高,且存、贷结合, 今后如若升学遇到资金困难,可以向开户银行优先申请助学贷款。家长如若将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投资到这上面,并交给自己的孩子打理,不但可以解决今后孩子上学的资金问题,还可使其从小就懂得一定的金融知识。

(2)教育学生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家长可以试用这样几种方法:一是平日里定期给孩子一些零用钱,孩子可用这些钱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如去书店买“知识”,孩子可以用零用钱在书店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科普读物,像《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的故事》、《少儿百科全书》等书籍。二是孩子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较多数额的钱(如“压岁钱”),可由家长代为保存,当孩子需要用钱时,向父母说明用途,共同商定,合理正当的要求应予满足,家长有不同看法可以用讲道理、提建议等方法使孩子心悦诚服,不要轻易用“否决权”。三是鼓励孩子为实现某一目标,如购买一台电脑、一台电子琴等设立一项“基金”,既要求孩子在平时用钱中节省,家长也适量“投资”,等钱凑够时,孩子会为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而欣喜,又会因来之不易而珍惜。

(3)让学生知道父母的工资都有哪些用途。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增长, 有意识地逐步让学生参与家庭的开支计划, 使他明白父母的工资是全家人共同拥有的,要用它来维持日常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要供孩子学习,要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尽晚辈的义务,要有一定的积蓄来应付突发事变,等等,从而克服学生消费中的自我中心意识。通过了解家庭开支计划,使学生懂得父母挣钱不易,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一份爱心,从而更加尊重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4)让学生适当地参与家庭管理。 现在的不少学生在家庭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家长把什么事情都替他们安排得周密仔细, 以至使学生几乎丧失了动手动脑的时机。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可以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与相互理解,使学生自觉养成勤劳节俭的好品质。比如让学生一起作每月家庭财务预算,通过对一些重要开支的讨论,可以使学生知道哪些钱应该花,哪些钱不应该花,分清轻重缓急,从中培养生活的计划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德。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使孩子们认识到只有把钱用在最有益、最需要的地方,钱才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3.在学生中还是要提倡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少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浪费现象由此滋生,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过分宠爱,使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少爷”、“小公主”的生活。在学生中比吃、比穿、比钱、比阔气,图享受和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我们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教育引导,要把艰苦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的经常的内容来抓。要牢记“成于节俭、败于奢侈”的古训。通过晨会课、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等的灌输,强调在新世纪,我们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不懈努力,同时还要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所有这些,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办不到的。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

学生消费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全社会都有责任去净化这个市场。商家和厂家应该探索比有奖销售更科学的销售方式,学校和家长更要注意对孩子们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标签:;  

学生的金融教育与消费引导_家庭理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