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其对论文,现状及论文,经济发展论文,作用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国际贸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如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以及日本,都为我们树立了利用国际贸易政策,实现经济腾飞的典范。国际贸易在我国近二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我国,由于对经济增长的重视,不少人将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我国的出口上,至于进口则更多地看到其对我国产业竞争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出口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忽视进口对经济发展的内在重要性则是极其片面的。我国即将加入WTO,这必将对我国的进口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我国更应对进口发展及其作用有一正确的认识,而不应仅仅看到其对国内产业的负面影响。
一、我国进口发展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口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从1980年到1998年这十八年间,年平均增长11.6%,其中仅有三年出现负增长,其余年份甚至出现过增长54.1%的超高速增长。纵观我国近二十年的进口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进口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联系紧密。进口增长与经济增长趋于同步。“六五”时期(1980-1985),GDP增长率平均为10.8%,进口增长率平均为18.7%;“七五”时期(1986-1990)GDP增长率下降为7.9%,同期的进口增长率也出现了大幅下降,降至5.5%;“八五”时期(1991-1995),GDP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同时上升,分别升至11.6%和20.1%。从1997年至1998年,二者仍是同升同降,这三年的GDP增长率依次为9.8%、8.8%、7.8%,进口增长率依次为5.1%、2.5%、-1.5%。
2.我国进口在经济总量中的地位逐渐攀升。我国进口不仅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而且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进口依存度从1980年的6.6%一直上升到1996年的16.8%,增加了近两倍。近几年稳定在15%左右。各年进口依存度如图2。
3.我国进口的构成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相符。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不发达,高科技领域亦属刚刚起步,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进口结构应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近几年的进口数据表明,工业制成品在我国的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约稳定在70%到80%,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1-各产业进出口差的绝对值/产业进出口总额出)*100%)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绝大部分还是属于高层次的加工产品。其中光学及医疗设备、金属及制品、珠宝贵金属、化学工业制品、运输设备、木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更是高达80%以上。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国进口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由于进口结构体现了我国比较优势,因此可以预计进口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多地是通过所进口的产品,如大量的工业制成品,通过比较利益机制进行的。
二、进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外延扩张式的模式向内涵增长模式转变。这种转变的根本保证在于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进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是在于对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上。
在对外开放情况下,通过进口,引入一部分中间产品。若进口的中间产品的质量比国内的同一产品的质量要好,那么它在生产过程的使用中利用率自然会高,即相同数量的中间投入将获得更多的产出,从而生产效率有所提高,若进口的中间产品是对国内中间产品具有替代性的新产品,其利用率大大高于国内被替代的中间产品利用率,从而在产出水平既定时,这种中间产品的引入将大大减少国内同一用途的中间产品数量,并大大降低其消耗系数,提高产出效率。
为了对此加以验证,我们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作为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的代表,将1984年到1998年数据与进口增长率进行比较发现(见图3),我国进口增长率与能源消费弹性明显显示出相反的一个走势。在1986年进口增长率走到波峰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刚好走到波谷;1988年进口增长率下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上升到最高点;1990年进口增长率达到近二十年的最高值,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达到最低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表明我国GDP每增长1%,能源消费增长百分之几,所以该指标值的上升或下降,代表了支持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能源的多少。需要得越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克鲁格曼曾经对东亚四小龙的高速增长提出质疑,不论其诊断正确与否,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只有经济效率的提高才能支持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
由图3所体现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进口增长率对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进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我国加入WTO后进口政策取向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大多数企业将面临着国外企业的直接挑战,对于我国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同时也蕴含着极大的风险,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慎重的决策。我国进口政策的适当与否将影响到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高低,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长期发展。
首先加入WTO后,由于关税的降低,我国的进口将激增,因此进口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并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由于全球化形成了发达国家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垄断,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打破垄断,这也需要我国在进口上采取一些措施。
再次由于进口不仅对一国中间产品的利用效率产生影响,而且它还会产生如学习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因此进口对这些方面也应加以考虑。
由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我国加入WTO后进口政策应重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扩大技术引进规模,这就需要大力进口国内短缺的先进技术设备,进行老企业的改造和新技术的吸收消化。
第二是利用进口解决一些瓶颈问题,我国在基础设施和能源方面一直存在短缺问题,在这方面单靠国内力量是不够的,可以利用进口增加一些原材料的供给,缓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
第三正确处理竞争与保护关系。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给予民族工业适度保护完全符合国际贸易惯例。但适度保护民族工业与必要进口竞争并不矛盾。实践证明,适度进口竞争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有利于我们民族工业在比较中看到差距,在竞争中感到压力,从而促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自力更生能力。必须根据不同行业竞争力情况确定合理的保护水平,对于确需保护的幼稚产业给予一定水平的有限期限的保护,以保障必要的竞争。强调保护不能过头,过头了就会成为保护落后,过度保护的产业不仅发展不起来,反而会损害整个国民经济。处理好竞争与保护关系的标准应努力做到保护有度和竞争无害。
只要正视进口的作用,并通过一些措施充分发挥进口的积极作用,WTO对我国的正面影响就能充分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