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水平日益增高,城市问题也日渐突出,例如:水资源的匮乏、雨季城市内涝等问题。建设海绵城市有助于解决内涝引起的灾害,污染,水资源缺少等严重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海绵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可行的改善策略。希望对同行或类似工程能够提供帮助和借鉴,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共同努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加快,我国对于各种形式的城市建设均已高度重视。而在应对海绵城市问题的时候,主要关注的就是防治水害,以保障我国的海绵城市能够更加长久地发展。由于海绵城市面对的水害问题较多,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在城市规划方面制定好可行的改善方案,这样一来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质量。在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中,如何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并用这一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工作是当前行业从业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 海绵城市可缓解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理念是通过城市规划来提高城市洪涝灾害的弹性抵抗能力,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很好的解决内涝城市问题。了解这个概念后可以获得两个认知:首先,在天然的水文环境下还是有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其次,海绵城市建设只能尽量接近天然的水文环境,而无法与天然的水文环境等同。某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是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计算(即不低于26.8mm),也就是说,降雨量超过26.8mm时,会形成径流。2016年受台风影响,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影响实况显示,近3h部分乡镇降水超50mm,局部超100mm,这样的雨量显然不是海绵城市可以解决的,但海绵城市在降峰减流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都能吸收下渗26.8mm,不仅可以延迟洪峰到来的时间,也可以减轻洪峰的高度,这个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以海绵城市建设的源头控制为基础,通过小规模的雨洪整治,并逐渐扩大整治范围,直至整个城市,最终达到降峰减流,缓解城市内涝。这才是真正的海绵城市建设。
2 提高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率,确保海绵效果
众所周知,未开发的自然绿地的年径流量的外排率在15%~20%,这就是最好的自然海绵体。基此,只有尽可能地提高绿地率,才能确保开发后的地面径流系数接近于开发前的地面径流系数,才能减少雨水的外排量。所以提高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率可以确保海绵体的总量,使海绵城市建设事半功倍。
当前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大面积开发建设,城市中的土地都是寸土寸金,致使绿地面积不断缩小。绿地率反映了城市的开发强度,也体现了聚居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健康指标,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不随意搞大挖大填、移山填海,才能保留自然土壤的海绵功能。故,所有的规划建设都要以保护自然海绵体——绿地面积为前提条件,这才是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我国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建成区绿地率分别不得小于为31%和35%,所以任何城市新的规划都不应低于这个标准,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努力提高建成区的绿地率。
3 不能盲目扩大下凹式绿地的建设
下凹式绿地就是下雨时能截留雨水的低洼绿地,绿地面一般比周边硬化地面低5cm~25cm,雨水溢流口稍微低于周边硬化地面且高于绿地面。绿地的洼地、雨水花园、雨水塘、雨水湿地、多功能调蓄池等都是下凹式绿地衍生出来的生态雨水设施。
很多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要求建筑与小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城市绿地等下凹式绿地要大于等于50%,市政道路要大于等于90%,笔者认为该指标偏高。对于雨季比较长的地区,如果盲目设置大量下凹式绿地会带来以下问题:
(1)暴雨降雨历时比较长时,会导致下凹式绿地内的植被、乔木和灌木等因泡水时间过长而枯萎,同时土壤表层也会被破坏,一些树木因雨水冲刷土壤导致树根长时间裸露而死亡,特别是一些珍贵的老树、古树或名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如果都种植耐水植物,将直接影响绿地的多样性,导致景观过于单一。
(3)因积水问题,很多公共绿地在大雨过后很难在短时间内为市民服务。
当然,对于雨季比较短的地区(即大部分北方地区)下凹式绿地的设置较少会出现上述3个问题,影响力度和范围都比较小。因此,下凹式绿地不能满目扩大建设,在潮湿多雨和地下水位很高的地区,下凹式绿地对暴雨的滞洪作用有限,同时影响景观和使用。基此,笔者认为,下凹绿地应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建设[1]。
4 要充分重视铺装的透水性
透水铺装是使硬化土壤实现海绵功能的重要手段。所有道路平台的铺装理想状态应该是透水透气、不污染土壤,可以截留雨水并且不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还可以为地面降温。但透水铺装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3点:
(1)透水铺装的孔隙堵塞问题;
(2)透水铺装垫层的透水性、水稳性和无污染问题;
(3)透水铺装垫层下面土壤的透水性问题。
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增设了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道路边人行道的透水铺装随处可见,但铺装垫层及垫层下面土壤的透水性如何并不清楚,很多铺装垫层用水泥硬化,跟做透水铺装的目的相背离。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铺装的维护保养几乎全无,孔隙堵塞问题无法解决。所以应该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养护手段,让透水铺装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5 要加大屋顶绿化的建设力度
在城市建成区域内,一般认为绿地、道路铺装和建筑各占1/3左右。绿地和道路铺装都可以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施,但仅2/3是满足不了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最后占城市建成区1/3的屋顶就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关注点。大力推进屋顶绿化建设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对降峰减流和增加生态环保至关重要。
绿化屋顶滞留雨水的总流量是非常大的。它主要通过以下4个途径滞留雨水:植被层滞留、土壤层滞留、蓄水层滞留、蓄水系统滞留。由此可见,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以及滞留雨水量的作用是很大的,更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手段。
目前,屋顶绿化推广并不顺利,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屋顶绿化作用认识不够,并且政府的宣传及强制的力度不足,维护管理不到位。如果政府能够将屋顶绿化列入公共绿地的预算来管理,并进行相应的奖惩,能够促进屋顶绿化的推广[2]。
6 要恢复水体河流的自然属性
城市中的很多溪流、湖泊及沟渠等常常因为城市建设而进行各种非自然的人工覆盖或硬化改造,最常见的是填湖建房。更有将原有的河道或排洪渠改造成混凝土排水渠,美其名曰美化环境;还有为了节省土地把河道上方覆盖后变成道路,有些地方把排洪渠(溪流)上方硬化后建房子,使天然的沟渠(溪流)变成一个暗无天日的下水道,失去了沟渠(溪流)的自然生态属性,与海绵城市建设大相径庭。
所以,笔者认为,应该保护那些天然存在着的溪流湖泊及沟渠,尽量不去改变其自然生态属性。对已经被破坏的场所,应该努力改造,逐步恢复生态功能,让城市水系统恢复其自然海绵体的功能——自然循环、自然渗透。
7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海绵城市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项目。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时间短,速度快,在面对理念、专业、法规、体制、资金等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是如何精确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且在实践中吸收经验,这将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点。通过强化政府主导、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标准规范、统筹有序建设、创新融资渠道等手段来推进海绵城市在全国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振勇,李钟宁,晁新秀.海绵城市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山东水利,2016(11):43-44.
[2]朱敏.海绵城市发展与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6(20):22-22.
论文作者:林伟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绿地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透水论文; 雨水论文; 内涝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