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毛泽东生平传记的文本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革论文,生平论文,传记论文,文本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11)02-0020-09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中,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出于对领袖毛泽东的热爱和崇敬,编写和翻印了许多有关毛泽东生平传记的内部资料,其版本之多,数量之大,的确难以作出准确的统计,仅笔者手中就有这种版本100多种。
在这众多的版本中,几乎全部是内部出版,只有编辑印刷单位而没有公开书号。开本形式多种多样,有8开、16开、24开、32开、64开、128开等多种开本;印刷和装帧也五花八门,有铅印、油印和手抄三种,分精装本和平装本两大类;从书名来看,那就更加多了,如《毛主席生平》、《毛主席的回忆》、《毛主席回忆录》、《毛主席革命历史回忆》、《光辉的历程》、《东方红》、《毛主席青少年时代》、《毛主席伟大革命实践》、《毛主席万岁》、《毛主席革命实践活动》、《东方红太阳升》、《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韶山的光辉》、《最伟大的天才》、《毛主席生平简介》、《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等,几乎每一个重印和翻印的单位和造反派组织,都使用了一个不尽相同的书名。但是,在这众多的版本中,无非是翻印和重印以下几个文本,或者是从它们中派生出来的。
“文革”版毛泽东生平传记,除斯诺文本、萧三文本外,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有明显的“左”的痕迹,而且有不少个人崇拜的东西,但是从另一角度看,研究这个时期的毛泽东传记文本,对于我们今天完整、系统地研究和学习毛泽东的生平与思想,学习他心中那永不动摇的信仰,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斯诺文本
这是“文革”中各造反组织和机关单位翻印最多的文本。主要是根据美国的著名记者和作家斯诺在1937年7月采访毛泽东后写出的、连载在美国《亚细亚》杂志上的《毛泽东自传》而重印和翻印的。这个自传共分六章,另加一个序言,约3万5千字。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同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向世界公布自己的出身和革命经历。《自传》的顺序依次为:
第一章,“童年”。简单地口述了他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和他儿提时代在韶山的生活和求学历程,特别提到了他开始接触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一事,他说:“表兄送给我的两本书,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主编的。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1]113
第二章,“在长沙的日子”。回顾了他在长沙学习和组织新民学会的情况。毛泽东说:“我逐渐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比较严密的组织。1917年,我和其他几位朋友一道,成立新民学会。学会有七、八十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1]124
第三章,“革命的前奏”。详细叙述了他创办《湘江评论》、组织驱张运动、两次到北京等情况,并特别谈到了他是如何转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翻译的,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131
第四章,“国民革命时期”。回忆了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革命实践,特别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情况谈得多。毛泽东说:“我在广州担任《政治周报》的主编,这是国民党宣传部出版的一个刊物。后来它在抨击和揭露以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时,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我还负责训练农民运动组织人员,为此目的,开办了一个讲习所,参加学习的来自21个不同省份的代表,包括从内蒙来的学生。我到广州不久,便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和中央候补委员。”[1]135
第五章,“苏维埃运动”。毛泽东主要回忆了自己从“八一”南昌起义到1930年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这一段历史,其中对井冈山斗争这一段历史谈得较多。毛泽东说:“1928年5月,朱德来到井冈山,我们的队伍会了师,我们一同制订了一个计划,要建立一个包括六个县的苏区,逐步地稳定并巩固湘赣粤边区的共产党政权,并以此为根据地,向更广大的地区发展,这个战略同党的建议是相反的,后者一味作迅速发展的空想。”[1]143
第六章,“红军的成长”。对红军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毛泽东作了详细的叙述,并简单介绍了长征的一些基本情况。毛泽东说:“第五次‘围剿’于1933年10月开始。1934年1月,在苏维埃首都瑞金召开了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总结革命的成就。我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大会选举了中央苏维埃政府——就是现在的这批人员。不久以后,我们就准备长征了。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在蒋介石发动他的最后一次围剿刚好一年以后,这一年作战和斗争几乎不断,双方的损失都很大。”[1]157
在这个3万多字的自传中,通过毛泽东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介绍了毛泽东这个全世界想知道而又很难了解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的基本经历,这无异一颗重磅炸弹,在资本主义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本自传的巨大影响力,正如1946年1月出版的《毛泽东自传》单行本“代序”所说的那样:“本传系由毛氏在陕北窑洞内口述,史诺依据他所说的用英文记录下来。以后,又把这笔记托吴平先生重述为中文,请毛氏加以修正。因此,史诺很自信这部稿子‘并无失真之处’,国内外许多人想知道毛氏个人历史,而不可得,实在可补文学界、出版界的这一缺点。”
这本自传虽然只记述了42岁以前的毛泽东的简要经历,但它基本上是真实的。因为。第一,这是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的自我介绍,显然没有一些夸大其词的东西;第二,斯诺作为一个西方记者和作家,不可能过多地为红色中国和他的领袖进行粉饰,所以描述的东西基本上是客观公正的;第三,这本自传不仅得到毛泽东本人的首肯,而且成为我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宣传毛泽东生平的重要文本之一。
所以说,斯诺文本是介绍毛泽东自1893年至1936年这一段经历的资料中比较权威的一种版本,在宣传毛泽东、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基于此,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了宣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许多造反组织和单位,都油印和铅印了这个传记,尽管书名有所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笔者现存有“新湖医毛主席路线红卫兵”铅印的16开本《毛泽东主席回忆录》、北京工业大学井冈山战斗队和雷达兵两个造反派组织油印的32开本《毛主席的回忆》、河南第一印刷厂反修战斗队铅印的16开本《毛主席的回忆》、北京邮电学院印刷厂战斗队油印的16开本《毛主席的回忆》、广州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革命“点火”造反队编的《东方红》第1集“毛主席的回忆”、江西拖拉机厂革命造反队编印的《红司令》中辑录的“毛主席回忆录”、上海市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铅印的16开本《毛主席的回忆》、辽宁师范学院曾伏虎支队油印的32开本《东方红》等,共50余种,而且有的版本后面还附录了毛泽东一家6位亲人的生平、林彪的生平及毛主席最新指示等。
二、萧三文本
这个文本指的是萧三在1949年出版的《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一书。萧三的这本小册子最早刊发在晋察冀边区的《时代青年》上,当时分《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和《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两篇连载。1949年3月,新华书店出版时,作者将两篇文章作了修订后合成一篇,以《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为书名出版,后来,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这本书的重订本。当时的印量较大,这是一本第一次由中国自己人写的反映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生活的生平传记,而且作者是毛泽东早期的同学和朋友,资料真实可靠,所以,深得读者的喜爱。
对于这个文本的写作背景,萧三在《作者的话》中就公开申明:“毛泽东同志自从执拗不过美国记者斯诺,和他谈了几次关于自己的生平梗概(经过翻译,由斯诺记录下来,出了书,人们再由外文译成中文,成为市面上流行的《毛泽东自传》,内中事实不免有些错误)之后,从不肯多谈自己个人的种种,也不愿意人们写他个人的传记。——他是非常伟大,同时又非常谦虚的人。要写这样一个历史的巨人,作者自知不能信任。但仍然勉力从事于这个工作,意思是:一来作为自己学习的鞭策;二来为了适应读者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大量普遍而又非常迫切的)。故暂将近年来从许多方面——主要的是请毛泽东同志的战友、同志、各个时期与他有关的人们谈述,以及偶然几次和他自己闲谈,‘翻古’所得来的材料(在这里仅向他们深深地致谢),整理出来,笔之于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集体创作,作者只是执笔而已。”[2]1
这个文本主要是写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活动,作者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最好的学友之一,而且又采访了当时毛泽东在一师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老师、学友和同事,从史料的角度看,较之斯诺文本,内容更加真实、准确,得到了史学界和有关部门的认可,是我们目前研究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生平传记和思想发展的重要资料。
萧三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出版不久,就有几家出版社以《毛泽东》为书名,出了好几个不同版本,但内容是一字未改,所以,可以认为是萧三文本。这个文本共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章,“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少年”。主要是记述毛泽东15岁以前读书情况,特别介绍了他初步接受新思想的情况。文本中特别提到:“还是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即有瓜分中国的阴谋。戊戌政变后,瓜分之说又盛行。继续贪读自己所能得到的书的毛泽东同志,一天,读了一本《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的小册子,那里面讲到日本占领朝鲜、台湾,中国又失去了安南、缅甸等事(到现在他还记得书中第一页第一句是‘呜呼,中国其云亡矣!’)。读了这本书之后,他很为祖国忧伤,认为每个中国人都有救国的责任。毛泽东同志在这时期,开始决定自己的志愿。我们着重说,从这时起,他开始注意、研究、谋虑如何解放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问题了。”[2]12“他最喜欢读中国历史,也读了一些外国历史、地理的书。另外有人送给他两种书,一种是说康有为的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的;一种是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他就读了又读,差不多都能背得出来。那时候他非常崇拜康梁,因为他们谈的都是救中国的问题,梁启超的文章也写得好……虽然他们都是改良主义者。”[2]14
第二章,“卷入辛亥革命运动的漩涡”。主要记载了毛泽东刚从湘乡东山学校到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第一年的情况。那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作为热血青年,毛泽东为革命形势的发展而感到欢欣鼓舞,所以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反封建斗争中。对此,萧三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在长沙,毛泽东同志第一次看到一种报纸——《民力报》(同盟会办的)。那里面载着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反抗满清起义而牺牲了的故事。毛泽东同志读了之后,非常感动。同时他知道了孙文和革命同盟会(以孙文为首的兴中会和以章太炎为首的光复会以及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联合起来的组织)的纲领。他很兴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壁上。这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政见。”[2]18“热心的青年学生们成立了学生军。毛泽东参加革命军的志愿没有改变。但认为学生军的基础不好,他不去,他决定参加正式军队,切实可行地帮助完成革命。因为他想,要革命成功,就必需打仗,当兵是干革命的最好的方法。”[2]21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并极力赞成社会主义。萧三在文章中是这样记述的:“有一次,毛泽东同志在报纸上读到了谈社会主义的文章。此外还看到了几种论社会主义的小册子。这在当时是非常微小的,点滴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介绍。作者大概也只是道听途说地转述了一番,或者只是从外国文翻译了一些词句,所以当然极不详尽,而且大部参杂些社会改良主义。但对喜爱新鲜事物和勇于承认真理的毛泽东同志读了之后,满心欢喜,非常赞成,他立即和学生及士兵们谈论社会主义,认为是救人救世的最好道理。”[2]23
第三章,“他是怎样刻苦自修的”。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从1912年至1917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奋斗历程。1912年,毛泽东见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什么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是军阀割据,战争不断,人民生灵涂炭。所以,他决定退出军队,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以实现救国救民的目标。于是,他开始漂泊在长沙自学。对此,萧三在书中描述道:“长沙城里定王台并不很高,站在台上也望不了多远,但有楼,现改为图书馆。楼上放置各种中外书籍。楼下大厅为阅览室。这里有花园,院内有不大的金鱼池。这是湖南第一个省立图书馆,这时开办不久,经常去看书的也不多。但每天一开门,就有一个青年人,个子高高的,穿着朴朴素素的,不急不缓地,走进馆来。他取到了书,就伏在阅览室的桌前用心地看,简直就不休息,一直到要关门的时候才出去——天天如此,风雨无间。这就是毛泽东同志。他在这里非常专心地用功读书,整天内就只在中午时候出去买几个包子或饼子充饥,这也算是他的休息的时间。”[2]27对于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学习方法,萧三是这样记述的:“毛泽东同志在学校虽也照例上课,但他有自己的读书计划。他注重自修。当抓住一个中心问题时,即专门研究它,一切别的乱杂功课就都不管了。”[2]29“他常对人说,‘学问’二字连起来成一个名词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好问。”[2]31
第四章,“‘组织起来’的第一页(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这个部分主要是记述毛泽东在一师期间其在一师附小任教时,发起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前前后后的情况。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就表现出极强的组织和领导才能,而且人品、学识均为全校师生所称赞。正是在此期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毛泽东组织和领导了湖南的学生运动,成立了湖南第一个革命组织——“新民学会”。当时,萧三在书中这样写道:“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毛泽东同志的好学和为人,他的思想、言论、品行,他的自求进步的精神,他的富有自信力和不可屈辱而又谦逊的态度,他的倜傥、潇洒、豁达而又非常踏实的作风,引起同学们对他表示衷心的钦佩。”[2]37“在湘江的对岸,岳麓山底下,在蔡和森同志的家里——他家租住的‘为痴寄庐’内,集合了二三十人。在吃饭的前后,人们在屋子里,在河滩上讨论学会的名称、宗旨、章程……毛泽东同志的主意最多,最好。就在这一天,学会成立了。泽东同志本是发起人,组织者,但他谦虚地谢绝了正书记之职,只同意做副书记。学会的简章是:‘以砥砺品行、研究学术为宗旨’。会规有:‘不赌博、不狎妓、不懒惰’等条文。这里重要的是,长沙城里先进的青年们第一次团结在一个组织里了。”[2]42
第五章,“站在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前哨。”这一章主要写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毛泽东在长沙和北京等地从事革命活动的情况,这也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起点,是为共产主义运动在湖南的发展奠定基础时期。萧三通过研究毛泽东这一段的革命经历,认为:“毛泽东同志在师范学校时的许多活动已经是民主主义的了,现在更敏锐地立即卷入到这个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运动的波涛里去,并站在浪头——运动的前哨。他开始在湖南传播、开展这个新思潮。他贪读那些刊物,分析、归纳这一运动的本质,用通信等方法和全国新文化运动者联络。”[2]45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中,毛泽东成了湖南学生运动的实际领导人,他写传单、办刊物,号召、动员人们起来,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去。萧三在书中说;“毛泽东同志这时在长沙。为了在湖南开展五四运动,他步出岳麓山,自己写、自己发表了一个字数不多、激昂奋发的传单。传单的第一句话是:‘同胞们,起来!’湖南学生行动起来了。湖南全省学生联合会成立了。”“学生会出版一个会刊——《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同志拟定的名称,他被推担任编辑(实际上是主编——引者注)。《湘江评论》的第一篇发刊词,就是主笔毛泽东写的,占了一半多的篇幅,激昂慷慨,热情奔放,使读者大为感动。”[2]51
萧三本文写作时间较早,又是毛泽东的同学写的,所以,现在看来比较可信,是介绍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不可多得的一个文本。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有许多造反组织是批判萧三的,但又翻印了他的早期著作,只不过没有署名而已。如北京、上海、山东、湖南等地的红卫兵组织,都翻印出版了萧三同志的这个文本。另外,有的造反组织在另写毛泽东生平传记,为毛主席“歌功颂德”的文章时,青少年时期的资料,几乎都是以萧三文本为蓝本的,有的则干脆用《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的书名。
三、马玉卿文本
马玉卿,1931年生于河北省威县,1947年2月入伍,历任参谋、秘书、副处长、湖南韶山毛泽东旧居陈列馆馆长,后调任西安政治学院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学者,曾先后出版了《毛泽东的成长道路》、《毛泽东的革命道路》等。1966年6月24日,时任韶山陈列馆馆长的马玉卿,应邀到当时的湘潭地委党校作了题为《毛主席的革命实践活动》的报告,约4万2千字。后来,这个资料被全国各造反组织和革命群众大量翻印,作为宣传毛主席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蓝本之一而广泛流传,其在国内的影响毫不逊色于斯诺和萧三文本。
马玉卿在“文革”初期所写的《毛主席的革命实践活动》,主要是介绍和宣传毛泽东的家庭和生平的,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毛主席的革命家庭”。首先指出了毛主席的革命家庭的两个特点:一是劳动人民家庭。马玉卿在生平中开宗明义点出了毛泽东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毛主席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劳动者,祖父是贫农,父亲也是贫农,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富裕的中农。”“毛主席出身于这样一个普通劳动人民的家庭,从小就参加劳动,生长在劳动人民之中,对劳动人民最同情,最热爱。由于毛主席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给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母亲优良的品德,对幼年的毛主席影响更大。”[3]1
二是一个革命的家庭。“1920年以前毛主席的家是一个劳动者的家庭,1920年以后就成为一个革命的家庭。毛主席是1920年离开家庭去学习寻求革命真理。1920年回家后,首先是教育自己家庭里的人参加革命。他的一家都是革命者,都是硬骨头。毛主席的家庭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有六位烈士牺牲了。”[3]2
接着,马玉卿分别介绍了毛泽东六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毛岸英、毛楚雄等的生平事迹。
第二部分:“毛主席的青少年时代”。这部分主要是介绍毛泽东从1893年出生到1918年这24年的求学、立志和革命生涯。马玉卿参照萧三早年写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将毛泽东的这段生活和学习情况分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两部分予以介绍。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具有的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从小热爱劳动。这个文本歌颂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主席参加劳动早,很会劳动,特别是十三岁以后学会了各种劳动,是一个劳动能手,因此得到了很好的锻炼。”[3]10
二是从小热爱劳动人民。马玉卿说:“他很同情劳动穷人,他的母亲对他影响很大,这种朴素的阶级感情,从小就扎下了根子。”[3]11
三是从小热爱学习,追求真理。该文本说:“他学习时功课很好,十三岁参加劳动,白天不能上学,就借了许多书来看,以后韶山的书看完了,就反复地看,就跑到外地几十里路去借。”[3]13
从上述三个特点出发,该文本详细介绍了青少年时代毛泽东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马玉卿则是从一条红线、四个方面来概括的。“一条红线就是为革命作准备,寻找革命道理,组织革命活动”;四个方面是:“第一、为革命事业广泛地研究古今中外各种理论,博览群书,打下了学问的基础,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也就是为革命刻苦的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二、为革命刻苦地顽强地锻炼身体,培养坚强的革命意志”;“第三、深入社会实际,联系工农群众,进行社会调查”;“第四、组织革命团体,进行革命活动”。
第三部分:“毛主席一贯英明伟大”。这部分是介绍毛泽东从1918年到1966年这48年的历史。马文将这48年分成8个历史时期加以介绍:第一个时期是党的创立时期,即从1918年到1923年,主要讲毛泽东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中的历史功勋;第二个时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从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主要讲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是如何解决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问题的;第三个时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从1927年8月到1937年7月,主要介绍毛泽东是如何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解决了革命道路问题的;第四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即从1937年7月到1945年9月,主要介绍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第五个时期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从1945年9月到1949年9月,主要介绍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摧毁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全国政权的历史;第六个时期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即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主要介绍毛泽东领导人民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准备;第七个时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即从1953年1月到1957年12月,讲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贡献;第八个时期是第二、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即从1958年到1966年,主要介绍毛泽东领导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第四部分:“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主要是介绍毛主席著作的外文出版发行情况、外宾参观韶山的情况等。特别讲述了摩洛哥、喀麦隆、刚果(利)、日本、越南、老挝、几内亚等国家学习毛主席著作,了解毛主席生平的情况。
马玉卿文本在当时对宣传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毛泽东参加和领导革命的时期的分期,也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这个文本由于产生在非常特殊的年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客观的,特别对毛泽东参加革命后的活动和在不同革命时期的作用有明显的夸大;过于突出宣传毛泽东一个人,明显带有“文革”的痕迹;在宣传毛泽东的功绩时,列出了一些“反面教员”作陪衬,如李达、李汉俊、项英等,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已经开始使用只有“文革”时期才有的固有的语言,如“一贯英明、正确、伟大”、“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毛主席是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等,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文本不可能全面反映毛泽东革命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远不及斯诺文本和萧三文本好。
但是,这个文本在“文革”中的传播面很大很广,翻印、转印者很多,因为当时的红卫兵掀起了参观韶山的热潮,所以一到韶山参观就能看到这个文本的介绍,回去后就照原样油印或铅印成小册子;或者与其他歌颂毛泽东的文章合在一起出版。虽然是同一文本,但当时出版的小册子称谓不一样,笔者现在藏有首都红代会出版的《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唐山市工代会批刘邓联络站铅印的《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湖南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铅印的《毛主席在青少年时期的革命活动》、高司湖南大学总部宣传部铅印的《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红代会北京邮电学院东方红公社铅印的《毛主席革命实践活动》、首都红代会新北大井冈山兵团铅印的《韶山日出东方红》、北京军区红色联合造反兵团铅印的《毛主席和林彪同志的革命实践活动》、769部队油印的《日从韶山出 日出东方红》、新湖大革委会政宣部铅印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新疆红卫兵革命到底联络站铅印的《毛主席的生平简介》等同一文本,但不同书名、不同开本的各种造反派组织翻印的约100来种。
四、“颂东写作组”文本
这是《解放军文艺》编辑部于1967年组织撰写的歌颂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传记资料,题为《大海航行靠舵手》,连载在《解放军文艺》1967年13、14期合刊,20、21期合刊和1968年第6期这3本杂志上,后来许多报刊转载了这个传记资料,许多造反派组织和群众团体也印刷了大量的单行本。
《大海航行靠舵手》共分十三个专题,约10万字。这个文本资料是按照时间顺序和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来记述、介绍毛泽东生平的,所以,有些专题在时间上有所交叉。十三个专题是:
1.“韶山升起红太阳”。主要是介绍毛泽东童年的历史,即1893年至1910年。
2.“峥嵘岁月稠”。主要是介绍毛泽东在长沙求学这一段的实践,即1911年至1918年在长沙求学的经历。
3.“毛主席办工人夜校”。主要讲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期间办夜校的情况,时间是1917年初冬至1918年冬。
4.“湘江怒吼”。主要介绍毛泽东在“五四”时期是如何领导湖南长沙的革命斗争的,即从1919年春至1920年春。
5.“梅花欢喜漫天雪”。主要介绍毛泽东领导新民学会的这一段历史,时间跨度为1918年至1921年元旦。
6.“伟大的航程”。主要介绍毛泽东领导创建长沙文化书社、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等革命实践。时间跨度从1920年7月至1921年7月。
7.“红日照东方”。主要介绍毛泽东在长沙清水塘创建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发展和壮大湖南地方党组织等革命实践,时间跨度从1921年8月至1923年4月。
8.“唤起工农千百万”。着重叙述毛泽东领导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的全过程,并以此证明毛泽东是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时间是1922年冬。
9.“伟大的舵手”。主要是介绍在第一次大革命中,毛泽东是怎样与国民党右派和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的。时间跨度为1923年5月至1927年7月。
10.“红旗卷起农奴戟”。主要是记述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在文家市会师的情况。时间是1927年9月。
11.“毛主席在安源”。单独介绍毛泽东考察安源工人运动、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带领安源工人参加秋收起义这一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为1921年秋至1930年9月。
12.“湘江烈火”。基本上与第四个专题相同,只不过是分具体事件介绍得更加详细而已。
13.“曙光初照北京城”。主要介绍毛泽东在北京接受马克思主义、做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领导湖南驱张代表团开展驱张斗争等革命实践活动。时间跨度为1918年9月至1920年5月。期间毛泽东每次在北京只停留二、三个月。
这本专题性的生平介绍不成体系,而且都是采用散文式的语言,所以,从历史学的角度看,是一本很不成功的传记资料。主要问题有:
第一,因为是抒情式的叙述,所以缺乏关联性,跳跃性太大,不符合传记资料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文学性的猜想太多,主观臆造的不少,明显有些不真实,只看到一些华丽的词藻,缺少历史事实和考证,所以,没有多少史料价值。
第三,“文革”味太浓,有明显拔高的现象,只注意毛泽东形象的高、大、全,而忽视历史事实,个人崇拜的味道非常浓厚。我们从这个稿子前言的一些话语就可以明显看出:“我们怀着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的心情,热烈地庆祝我们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七十四寿辰,衷心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有了毛主席掌舵,这是最大的幸福。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树立了最光辉的典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时代最最伟大的旗帜。我们要大树特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大树特树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沿着毛主席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迎接世界革命的新风暴!”①
很显然,这个文本使用的资料明显是拔高了,明显有文革时期那种“高、大、全”的痕迹,有的是与历史不相符合,有的是空洞无物的颂扬之语,因此,作为宣传毛泽东生平和思想,这个本子的价值不大。
当然,作为一段时期的产物,这个本子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因为这个本子是军队系统组织编写的,容易使广大读者相信,特别是当时理论刊物只剩下《红旗》杂志,文艺杂志只留下了《解放军文艺》,而这个文本正是《解放军文艺》编辑部组织人写的,所以有一定的鼓动性。第二,流传很广,当时,许多造反派出了单行本,有的组织则把这个本子与马玉卿文本、斯诺文本放在一起印刷出版。比如北京市农代会以《韶山升起红太阳》为书名,全部翻印了这个文本;湖南某造反派组织以《东方红太阳升》为书名翻印;上海的《红卫战报》出了专辑《大海航行靠舵手》;青岛红代会《东方红》杂志以《大海航行靠舵手》为题在1969年月3-6期上连载;华中师院革委会1968年4月出版的《光辉的历程》一书,以“韶山升起红太阳”为题,收进了这个本子;北京《教育革命》杂志1968年第8、9期合刊以“歌颂毛主席伟大革命实践专辑”形式,连载了“颂东写作组”的这个本子。总之,这个文本的印行量在当时来说,特别在军队系统内部翻印量最大,各种开本和装帧最多,而且波及全国各地的造反派组织。
五、北京大学“尽朝晖”文本
这本传记的书名叫《最伟大的天才》,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这是一本真正意义的、在“文革”中由学生造反组织单独执笔完成的宣传、介绍毛泽东生平的传记资料,没有借鉴以往任何一本毛泽东的传记资料,其始作俑者是当时北京大学的一个叫“尽朝晖”的红卫兵造反派组织。全书共分十三章,另加附录“无限忠于毛主席”,分别介绍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江青等人的生平和八个“样板戏”的基本情况,约50万字。全书共分四册,钢笔刻写、油印,但按铅印本装订;装帧精美,书的封面配有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照片,书的扉页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字样。
介绍毛泽东生平部分的十三章分别为:
第一章,日出韶山东方红(1893——1917);
第二章,大海航行靠舵手(1918——1921、7);
第三章,唤起工农千百万(1921.8——1927.7);
第四章,井冈红旗飘万代(1927.9——1928.12);
第五章,横扫千军如卷席(1929.1——1934.9);
第六章,红军不怕远征难(1934.10——1935.10);
第七章,万丈长缨缚苍龙(1935.12——1937.6);
第八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1937.7——1941.1)
第九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41.2——1945.8)
第十章,乱云飞渡仍从容(1945.9——1946.6);
第十一章,胸中自有百万兵(1946.7——1947.11);
第十二章,天翻地覆慨而慷(1947.12——1949.9);
第十三章,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10)。
附录,永远忠于毛主席。集中在第四册上,主要是介绍忠于毛泽东的其他领导及重大事件的,如“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同志”、“毛主席的亲密战友——陈伯达同志”、“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康生同志”、“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江青同志”、“中央首长赞江青同志”,以及赞美8个样板戏和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等文章,共19篇文章,约8万字。
这是一本最糟糕的传记,完全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歪曲历史,是地地道道的“文革”时期的个人崇拜的产物。
第一,使用的全部是“文革”的语言,如什么“最伟大的天才”,“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等。这个本子在前言中就这样明确地写道:“毛主席这样的天才,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现一个,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毛主席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水平高得多,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比得上毛主席的水平。”“谁反对毛主席,谁反对毛泽东思想,谁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谁反对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革命群众运动,谁就必定为历史飞奔的巨轮辗得粉碎,就坚决把它打倒!”②
第二,歪曲历史,任意捏造。例如在写到井冈山会师时,竟然把朱毛会师换成林毛会师,书中是这样描述的:“1928年4月28日,阳光灿烂,红旗招展。林彪同志满怀着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崇拜、无限信仰、无限忠诚的心情率领部队来到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身边,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了!”[4]440在叙述红军第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的情况时,这本传记的作者竟作了这样的历史歪曲:“在会上,林彪同志坚决站在毛主席一边,无私无畏,同机会主义分子作了坚决的斗争。”甚至还编造说:“林彪同志得知毛主席所去的閩西地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后,立即派一个营去保卫中国人民的伟大救星毛主席。当时主席正患病,身体很弱,林彪同志还派出医生给毛主席治病。”[4]476-477等等,等等,真是天方夜谭。
第三,神化毛泽东,使用的形容词特别多。这本传记不是客观地记述和评价毛泽东的生平、思想,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猜想,想当然地神化领袖,用了太多的形容词,比如“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缔造者”、“中国工人运动最伟大的开拓者”、“抗大在毛泽东思想阳光沐浴下”、“马列主义的英勇旗手”等。特别是从写毛泽东的童年时代起,就把他描绘成一个先知先觉的“圣人”。在党的“一大”上,在大革命中、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在延安、在全国解放的战争中,毛泽东都是一贯正确的,没有任何失误的地方。
第四,歌颂林彪的地方太多。这是本毛泽东的生平传记,但在近50万字的资料中,宣扬林彪的地方很多,并以此论证林彪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成了毛泽东的接班人。在全书十三章中,几乎每章有颂扬林彪的地方,特别是对他在井冈山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充斥这本传记的每一段落。而且在附录中,又专门对林彪进行了歌功颂德,在写“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同志”这一节中,篇幅只有5700字,而“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这一节却有17800多字。所以,这是一本极其糟糕的传记,是一本篡改了历史的传记,是根本不可信的。
但是,这本内部油印的小册子,却极有收藏价值。因为这本近50万字的传记,全部用的是刻印,而且按32开本的书样装订成册,难度是较大的,印刷量肯定不大。也许是因为字数太多,刻印难度大,所以,北京大学“尽朝晖”写出成书后,几乎没有造反派组织翻印,基于此,这个本子从收藏的角度看,还是有较大价值的。
六、上海“红向阳写作组”文本
1967年6月,上海市教育战线为了进行所谓的路线教育,成立了上海市毛主席革命教育路线展览会,向全市人民进行展览,并组织了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为主要力量的“红向阳写作组”,专门搜集、写作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生平传记。经过近半年的“走访考察”和闭门造车,终于在这年的11月底初步完成了写作任务,12月26日,在毛泽东74岁寿辰这一天,出了一个单行本——《东方红 太阳升——毛主席的青少年时代》。1968年6月,为了扩大宣传效果,“红向阳写作组”对文稿又作了进一步校订和些许修改,由上海市大专院校红代会主办的《教育革命》在1968年12、13期刊出,题目仍为《东方红 太阳升——毛主席的青少年时代》。后来,再次出了单行本。
这本传记的创作者曾到过毛泽东早年活动过的地方考察,也采访过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学友、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世钊同志,因为笔者现藏有一本由“红向阳写作组”送给周世钊的签名本,上面写着:“周世钊省长批评指正”,落款为“上海复旦大学红向阳写作组”。在书的“后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毛主席最忠实的红卫兵,怀着对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无限崇拜、无限忠诚和无限敬仰的心情,参观访问了毛主席青少年时代革命、战斗过的韶山、湖南一师、长沙清水塘、北大红楼、广州和武汉农讲所以及湖南文家市等地,了解到许多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使我们受到了最深刻的教育和鼓舞。”“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一个强烈的愿望激励着我们:用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红心,饱蘸着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的豪情,把我们所了解的这些写出来,歌颂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青少年时代。”[5]154
这本传记一公开出版,立即在全国广泛流传开来,特别在大中专学校流传更快,有20多个省、市的造反派组织进行了翻印,出了单行本。有的地方在翻印时还配上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和毛泽东的手迹。
这本传记资料共分四章,约12万字。从这本传记的内容和写作方法看,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在“文革”中已受到批判的由萧三写的《毛主席的青少年时代》、周世钊的《毛主席青少年时期锻炼身体的故事》和李锐的《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等3本书,只不过根据“文化大革命的需要”,作了带根本性的取舍,加进了许多实用主义的东西而已,力图把毛泽东写成一个从小就是一个知过去未来的“神童”和先知先觉者;把毛泽东写成了一个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书共分六大部分,基本内容如下:
序言:沿着毛主席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这是管总的部分,从大的方面简要的回顾和歌颂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个人崇拜的味道非常浓,我们从序言的结尾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结尾是这样“宣誓”的:“我们要这样生活,做到只有一个誓言:永远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忠于毛主席的司令部。我们要这样战斗,做到只有一个理想:为把全中国、全世界建设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的新世界去上刀山,跨火海,奋斗献身。”[5]4
第一章,“韶山升起红太阳”。写的是从1893年到1910年毛泽东在家乡生活、学习的情况。在具体写作时,夸大的成分很重,而且有些与事实不符。比如在写到毛泽东家庭时,传记作了这样的描写:“毛主席的家祖祖辈辈都是受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5]6这就不是真实的,毛泽东的家按土地改革时的阶级划分,至少在富农和富裕中农之间,而不是贫苦农民,应是小康人家。
第二章,“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写的是从1911年到1917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生活、学习和初步参加革命斗争的情况。在这一章中,也有明显拔高和神化的东西。如写到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情况时说:“短短的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极短的一瞬间,但是,学生时代的毛主席在这一段不平凡的时间里,却把自己锻炼成了力挽狂澜的舵手,炼就了一套不怕任何惊涛骇浪的革命游泳术,掀起了翻江倒海、浪遏飞舟的时代巨浪。”[5]23
第三章,“革命的序幕,战斗的前奏”。写的是从1918年到1920年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前后,创建新民学会、主办《湘江评论》、创建文化书社、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湖南的驱张运动等革命实践。这部分开始神化毛泽东了,如在讲到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作用时说:“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年轻的时候,就以最伟大的气魄和卓越的天才,胜利地领导了‘五四’运动,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暴风骤雨!伟大的导师毛主席,在年轻的时候,就用他扭转乾坤的巨手,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5]89这段话不仅用的是奉承而华丽的词语,而且也夸大了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第四章,“大海航行靠舵手”。写的是从1921年到1927年毛泽东创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创建中国共产党湘区委员会、领导长沙泥木工人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创办湖南自修大学、领导秋收起义等革命实践。
附录: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个附录主要是介绍毛泽东一家6位革命烈士: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毛岸英、毛楚雄。当然,仅仅是对6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作了简单的介绍而已,字数不是很多,总共不到4000字。
这个文本比起“颂东写作组”和北京大学“尽朝晖”两个文来说,相对要好一点,但由于是在个人崇拜盛行的那种岁月创作的,这个文本仍有很大缺陷,有的内容不真实,有的是夸大事实,有的是为“文革”初期的斗争服务,有的则完全是胡乱编造的。同时,这本传记写作的逻辑结构也不合理,内容不全面,不能反映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真实情况,所以,我们现在研究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活动时,不能以此作为基本依据,只能参考参考而已。
七、“辽革站”文本
1967年12月,在庆祝毛泽东74寿辰前夕,辽宁无产阶级革命派联络站认为,东北应该而且必须有一个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丰功伟绩和生平传记的文本,所以,辽革站的几个主要造反组织:立新印刷厂联委、沈阳市义务劳动委员会《新四军》战团、沈阳胶版印刷厂毛泽东思想工人革命造反军总部、沈阳市革命印刷厂《红联》、黎明公司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基交联委宣传部《大颂扬》材料编写组等,分别抽调力量,组织了一个写作组,奋战近一个月,写出了这个传记文本,名为《跟着毛泽东 世界一片红》,另有一个副标题“歌颂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因为是由辽宁无产阶级革命派联络站牵头的,所以称其为“辽革站”文本,也有的人以副标题的简写,称之为“三歌颂”本,即歌颂毛主席、歌颂毛泽东思想、歌颂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辽革站”文本《跟着毛泽东 世界一片红》由三大部分组织,全书约11万字,是反映毛泽东一生的传记文本,当然,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这个文本也充满着火药味,个人崇拜的成分很浓。这个本子的基本内容如下:
前言:主要谈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歌颂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书的“前言”说:“毛主席七十四岁寿辰很快就要到了。在毛主席七十四岁寿辰前夕,让我们怀着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的心情,来歌颂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光荣缔造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忠诚捍卫者和伟大的发展者,世界人民的大救星,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让我们,最忠实于毛主席的革命造反派战友们,来共同谱写一曲毛泽东思想光辉的颂歌,向毛主席七十四岁寿辰献礼!”[6]1
第一部分:“毛主席是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最大最大的大救星”。这部分主要是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基本上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分7个时期介绍:
1.毛主席的青少年时代。重点写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三大特点,第一,为革命刻苦学习。这个小标题就是革命化、政治化了,毛泽东当时还不可能知道什么叫革命,怎么又为革命而刻苦学习呢?第二,为革命密切联系群众。学生时期的毛泽东只知道同情劳动人民,当然谈不上为革命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夸大其词。第三,为革命锻炼身体。也许是当时个人崇拜的缘故,什么都要打上“革命的烙印”。
2.建党初期。主要写毛泽东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3年12月这段时间的活动情况,其中又分为四个小问题来阐述:第一,成立新民学会;第二,创办《湘江评论》;第三,建立俄罗斯研究会;第四,深入工农宣传教育,领导群众革命。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要写毛泽东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段时间活动的情况。其中重点讲了3个小问题:第一,建立农民组织,摸索农民运动经验,深入农村组织农民运动;第二,亲自培养农运骨干;第三,领导农民革命运动,坚决回击右派。
4.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要写毛泽东从1927年8月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这段时间的活动情况,其中重点写了三个问题:第一,写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功绩和对第一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批判;第二,重点介绍毛泽东领导的根据地建设和取得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以及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他的排斥打击而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三,主要写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并取得了胜利,最后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到西北。
5.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写毛泽东从1937年7月7日抗战开始到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这段时间的活动情况。重点写了3个问题:第一,毛泽东动员全民抗战,打败侵略者,同活命哲学、投降哲学作斗争;第二,毛泽东提出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坚持独立自主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路线,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即经过国民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了坚决的斗争;第三,写以毛主席为代表提出的“持久战”的正确理论与“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调的斗争。
6.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写毛泽东从1945年9月抗战胜利到1949年9月全国解放这段时间的活动情况。突出讲了三个问题:第一,写毛泽东为了人民,为了和平,大义凛然地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第二,写毛泽东与蒋介石发动的内战针锋相对;第三,写毛泽东领导和指挥了三大战役和解放战争,消灭了蒋家军,解放了全中国。
7.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写毛泽东从1949年10月创建新中国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的活动情况。突出写了四个问题:第一,毛主席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最伟大的统帅;第二,写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第三,写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第四,写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重点介绍毛泽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
第二部分:毛主席是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这部分个人崇拜和“文革”色彩最浓,文章一开头就这样歌颂毛泽东:“我们总结起来,毛主席有十个‘最’:毛主席领导革命最正确;毛主席立场最坚定;毛主席思想最伟大;毛主席理论最深刻;毛主席决策最英明;毛主席斗争最勇敢;毛主席作风最朴实;毛主席道德最高尚;毛主席知识最渊博;毛主席联系群众最密切。”[6]44这部分重点写了三大块:
1.毛主席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也是遭受统治阶级杀害蹂躏最残酷的一家。主要是介绍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的6位亲人——大弟弟毛泽民、二弟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爱人杨开慧、大儿子毛岸英和侄儿毛楚雄的生平事迹。
2.毛主席严以律己,热爱人民,时时刻刻和人民群众心连心。主要讲了几个毛泽东严格要求自己,热爱人民、关心群众的故事,并最后得出结论:“毛主席是世界上最大公无私的人。”
3.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无限热爱毛主席。主要写毛泽东著作在中国和世界的发行情况,以及世界人民对毛泽东的敬仰和爱戴。
第三部分: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这部分写得不长,只有8000余字,而且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几乎是口号式的语言,共讲了4个问题:
1.从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看毛主席的伟大,也就是看伟大导师的作用。
2.从领导我国伟大斗争的革命实践,看毛主席的伟大,也就是看伟大领袖的作用。
3.从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看毛主席的伟大,也就是伟大统帅的作用。
4.从中国革命艰苦曲折的历程,看毛主席的伟大,也就是看伟大舵手的作用。
很显然,这个文本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传记,是东拼西凑起来的,完全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既无史料价值,也无研究价值。但这本小册子的流传还是较广的,不仅出了单行本,而且许多造反派组织主办的刊物都转载了这个文本。
除了上述几个文本外,还有两个文本的“大事记”,即由江西大学编的《光辉的历程——毛主席革命斗争大事记》,南京一群众组织编写的《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路线万岁》,另有天津大专院校红代会和河北大学毛泽东思想“八一八”红卫兵把思想、生平和大事记等资料合在一起的《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西安美院红卫兵创办的《反修战线》为纪念毛泽东70岁寿辰,搜集整理出一个专辑《毛主席万万岁》,北京师范学院编写的《毛主席革命故事集》,等等,但是,由于这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传记文本,因而就不详细介绍了。
在十年“文革”中,尽管出了多种有关毛泽东生平传记的文本,而且在许多内部书报刊上刊载,但可以说基本上是以上几个文本的翻版,或者是其中两至三个文本的合编。在我收藏的近百本有关毛泽东生平传记的“文革”资料中,几乎都是来自上述几个文本。
收稿日期:2010-12-09
注释:
①《解放军文艺》1967年13、14期合刊。
②北京大学“尽朝晖”编写:《最伟大的天才》第1册第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