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朝阳学校 北京市 101100
摘 要: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滋养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对人才要求不再单一化,而是要求人才能够全面发展,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可以带领学生去接触美,感悟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散个人思维有积极影响。因此,要有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新意识;方法;探索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学科,它互动性强,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净化心灵,远离纷杂。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忽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与其他课程并没有太大联系。这个认知是错误的,学校开设音乐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开阔眼界,丰富文化内涵,使个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音乐教育发展滞后,必须改变这个现状,下面通过分析高校音乐教育情况,对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和方法的养成进行了相关探讨。
1 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1.1 高校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
社会的前进发展,高校针对于社会人才的诉求增开相关专业,这些专业都是高校必修课程,与社会建设发展相呼应。音乐课程在高校学习里面作为选修课程,也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是音乐教育的总体情况仍然不够乐观,它与培养应用化人才不相符合,教师一般对于音乐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启发,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
1.2 音乐课程设置的不够合理
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长期忽视使音乐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化,在一节音乐课堂上,只注重发音技巧,基础乐理,艺术理论的讲述,没有让学生尝试着去进行词曲的写作或者是舞台剧表演,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发展。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只懂得表面皮毛,并没有太深切的感悟,与最初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失去了音乐教育自身的意义。
1.3 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发展扩大,但是师资力量却远远落后于招生的规模范围,这个情况在音乐教育中特别严重。音乐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音乐理论基础,还要具备音乐实践能力,能够跟上高校发展的脚步。显然,这是高校音乐教师所缺少的,从而造成师资力量薄弱,阻碍高校音乐教育的进步发展。
2 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2.1 为什么要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能够对音乐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创新的含义是什么?创新就是思维不断发散,敢于打破固有模式,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它可以激发人无限的潜能。如果一个人在年幼时期没有创新能力,不要太过忧虑,创新能力可以后天养成。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通过音乐熏陶,可以进行心灵的涤荡,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创新意识使人格更加健全,将会对个人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创新意识在音乐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创新意识,会增强对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对于周围的一切事物,有发现美的眼睛,使思维更加细腻,审美标准也会发生改变。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灵感的出现,产生头脑风暴,在音乐词曲创作时,可以最大程度的捕捉到美,灵感的火花肆意碰撞,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海洋里尽情享受,使人生更加充实。同时也为我国创新型音乐人才的发展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创新方法在音乐创作也是至为重要的,总而言之,创新意识可以助力人才的成长。
3 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养成策略
3.1 打破固有模式影响,创新教学方式
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围绕音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在课堂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由老师带节奏,学生随声附和,教师告诉他们应该学习什么他们就记住什么,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好像衣来伸手的孩子一般,对教师的依赖性大,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习积极性不强,思维活动能力弱,创新能力更无从提起。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学会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注重学生的兴趣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学习进行探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创建师生互动课堂,教师学会与学生交朋友,注意聆听学生们的建议并且加以改善教学方式,由此一来,相互促进,互相进步,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3.2 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创新能力
一个成功者,必然离不开一个引路人。教师是学生通往知识的桥梁,在音乐教育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教师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音乐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亦是如此。音乐教育与专业的教育不大相同,专业课每节课都有固定的理论教学支撑,经过短期的学习便可学有小成。音乐学习需要学生有日积月累的知识能力,乐理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因为音乐教育是逐渐深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由此来培养创新型音乐人才。首先,在授课方面,教师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音乐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增进理解记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其次,要留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于学生关于音乐的一些看法,要肯定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因为这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重视,绝对不能抹杀掉学生不同的音乐天分。最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还要付出实际的行动,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发挥教学的价值意义,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3.3 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发展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在音乐学习教育中,如果教师过于死板,不知变通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没有生机可言,课堂氛围低沉,学习效率低下。音乐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的出现新知识。所以,教师不仅要跟上知识发展的脚步,及时弥补上自身的知识缺漏,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还要及时优化创新教学意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教育。
4 结束语
音乐虽然是辅修课程,但是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它的感染力极强,能够使人沉浸其中,在悠扬的旋律中去发现感知,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释放压力,达到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音乐教育中创新能力必不可少,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方法,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辛咏.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和方法养成探讨[J].大众文艺,2016(21).
[2]高文伟.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J].新校园(阅读),2016 (4):91-92.
[3]王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开展艺术实践活动[J].大舞台,2011(1).
论文作者:王囡囡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音乐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高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