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控制论文,举措论文,制度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经济或非经济组织为保证特定目标的实现都会实施内部控制,都会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其差别仅在于控制体系的科学性、执行的严肃性及执行后的有效性方面。我国企业并不缺少内部控制,缺少的是科学系统的内部控制,更缺少执行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本文将对此做一简要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就是经济或非经济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的管理和控制;其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活动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手段的有机集合,就是该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任何经济(或非经济)组织而言,只要具有特定的目标就一定会有保证该目标实现的措施和手段。也就是说,不论规模、行业特征、所有制性质、经营和管理水平、生存和发展能力如何,任何企业都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其差别仅表现在这个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和健全性、执行的严肃性和执行后的有效性方面。我国的企业不是缺少内部控制,而是缺少执行和落实的保证。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历史及现状
从我国企业实践来看,经过长期探索,企业管理形成了一套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企业界越来越意识到强化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经营过程日益结合起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我国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比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内部控制主要有三种认识: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系统。近几年来,研究内容逐渐从原来的“制度三分法”向内部控制结构和要素理论转变,其方向已接近国际标准。从政府方面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力度,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内部控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规范不完善;内部控制的目标过于简单化、形式化;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和适当的控制活动;风险意识不强,审计监督弱等等。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对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有效发展尤为重要。以下从四个方面入手,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出防范措施。
1.完善企业控制环境
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个现代企业合理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股东会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做出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经营,有效地防止资产流失。同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经营管理岗位人员的选拔并自主地进行经营管理;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的分设,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化的管理和经营。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目前,我国很多公司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误区,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再者是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业务素质高低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同时,管理者的品行及管理哲学也相当重要。因为企业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设立这些制度的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样也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价值观。目前国内不少管理者价值观低下,无法以身作则,不能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滥用职权。因此,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尤其是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员工的价值,而对开放的经济环境,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高效率市场所必需的要素。而对这种形势,企业要用市场战略的眼光来衡量他们的价值,内部控制的功能之一就是提高员工的创新热情。
2.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指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企业最高管理层必须通过合理授权的方式,使各中间管理层和员工以所授权力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管理层在授权时,合理把握授权的“度”至关紧要,建立授权控制时要注意授权的范围、授权的层次与责任。做到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其二,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制度保障。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某种授权。科学地编制和执行预算,控制有关经营行动,以合理配置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全面预算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相关合作。
其三,会计系统控制,企业的会计系统为企业提供成本信息、营运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等。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明确权责,相互制约;统一企业内部会计政策;统一企业内部会计规范,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和方法等。
3.全面的风险评估
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而须从环境及其风险的分析入手,企业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机遇。不仅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进行风险分析,而且在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也应该时时这样做,才能将内部控制目标达不成的风险降至最低。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须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总之,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企业控制的全过程。
4.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向厂长、经理负责,且当前有较多企业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有不少企业在人员的编制上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或是兼管某一业务,这就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发挥作用。为此,一要合理定位内审机构,企业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审计部的地位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对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通过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二要切实转变内审职能。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逐步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内审职能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型转向现代的评价、服务和监控型。三要努力改进内审方式。内审方式应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向以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为主,以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必然而且必需的选择。在我国现实国情下,内部控制的建设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快步伐,早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