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南朝1,许丹焰2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二医院 410011

摘要: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绞痛进行疗效比较分析,探讨临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45例为一组;对照组对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观察组对治疗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血压水平、胆固醇量的对比中,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了心绞痛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

急性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患者因体力或情绪的应激反应诱发心绞痛,引起心肌压榨性疼痛,并伴随器质性病变。心绞痛部位主要位于胸骨后部,且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为3~5分钟,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疼痛。本次研究对收治的90例该病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来我院就诊的心绞痛患者90例,选取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该组患者年龄40岁至82岁不等,均龄为59.6岁。观察组30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该组患者年龄41岁至84岁不等,均龄为60.9岁。该两组患者疾病状况比较,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治疗方法:应用常规治疗进行临床治疗。常规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生命体征、临床应激症状,选择应用硝酸酯制剂、受体阻断剂等,扩张冠状动脉、减少静脉回流血量、改善动脉粥样硬化[1]。

2)观察组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75毫克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可抑制纤维蛋白原和糖蛋白受体结合[2]。

3)以上两组患者以28天为一疗程。

1.3临床疗效评估

1)疗效显著:心电图处于静息时,冠状动脉表现为的缺血性,改变时血流量为正常。

2)有效:心电图显示ST段回升超过1.0毫米,导联倒置T波段振幅变低超过50%,但未达到正常水平。

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各项指标均未达标。

1.4患者满意度评估

患者满意度评估,根据我科室对该90例患者的回 访,对反馈信息进行患者满意度分析,评估标准为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估标准。

1.5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45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其中26例患者疗效显著、15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45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其中19例患者疗效显著、13例患者有效、1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1.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以及胆固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临床药物治疗后,动脉血管弹性回缩产生的舒张压为79.6毫米汞柱,收缩压为129.3毫米汞柱,胆固醇为3.51毫摩尔/升;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舒张压为86.7毫米汞柱,收缩压为139.7毫米汞柱,胆固醇为3.89毫摩尔/升;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胆固醇量均好于治疗前,对比差异(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和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见表2.

2.3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根据对患者回访,反馈信息显示,观察组45例患者,其中37例患者对我科治疗特别满意,6例患者对治疗比较满意,2例患者对治疗不满意,满意度为96.6%;对照组45例患者,其中29例患者对治疗非常满意,5例患者对治疗比较满意,11例患者对治疗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75.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绞痛临床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出现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性疼痛[3]。由于患者血管中脂肪不断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量降低[4]。该症状多见于成年男性,患者发病时胸骨后上段或中段位置,出现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且疼痛呈放射状向左肩、左上肢等部位推移,疼痛时间一般为3~5分钟,患者超过15分钟的情况相对较少。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且缺血、缺氧血管呈粥样硬化趋势,心腔内压、心排血量以及血压临床表现偏高;临床治疗中,采用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减少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降低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血供情况[5]。

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临床应用常规治疗,降低了患者的血压水平,抑制了心肌兴奋细胞,减少了心肌耗氧量,并解除了冠状动脉的痉挛,取得了促进心肌良性循环的临床疗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临床施治。氯吡格雷可抑制纤维蛋白原和糖蛋白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疾病。本次研究对择取的9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的胆固醇、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观众组患者对临床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

结果表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临床证明非常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50.

[2]刘浩,余金明,潘长,等.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况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2,86(30):2095.

[3]刘旭武,蒋丽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11):81-82.

[4]杜芳.急性心绞痛的临床药物治疗和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9(16):602-602.

[5]张跃.62例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4):120.

论文作者:刘南朝1,许丹焰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南朝1,许丹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