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并发泌尿系统损伤22例临床分析张鑫论文_张鑫1,徐宇虹2

妇科手术并发泌尿系统损伤22例临床分析张鑫论文_张鑫1,徐宇虹2

张鑫1 徐宇虹2

1.天津市黄河医院 天津 300110;2.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102

摘要: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不仅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由于脑卒中继发的以手部突然浮肿和肩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并且可出现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康复锻炼进程和生活质量。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常采用中医治疗,其中针灸疗法效果确切,且应用广泛。本文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针灸治疗临床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系统化的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针刺;艾灸

作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类型,肩手综合征又被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以手功能活动受限、肩部疼痛、手部肿胀、手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肩关节半脱位、肌肉萎缩等,甚至会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效果[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研究也逐渐深入,针灸在此类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展开系统性评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针刺治疗

1.1 传统针刺治疗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常用的传统针刺治疗工具包括毫针、火针、长圆针、浮针等,以毫针最为常用。既往熊杰等人研究中表明[2],将1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极泉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小海等穴位进行不留针针刺,对头针运动区、肩贞、阳池、肩髎、阳谷、阳溪、合谷等穴位进行留针针刺,每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而手功能活动改善效果理想。另有安鹏飞等人采用补虚泻实针刺方法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曲池、手三里、肩髎、肩贞、合谷以及八邪等穴位借助毫针进行针刺刺激,补健侧泻患侧,先针健侧而后针患侧,能够有效改善患侧手功能和生活质量,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3]。由此可知,传统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1.2 电针治疗

电针治疗是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常用的一种新型针灸治疗方法,其根本原理也是利用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的目的,但是电针操作简单,患者的认可度较高。关于电针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多,据王明明等人研究表明[4],对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头针运动区、阳池、肩贞、肩髎、阳谷、合谷等穴位采用电针治疗可发现其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且患者肿胀症状评分、肩关节疼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上述数据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电针治疗在此类患者中效果理想。但是关于电针和传统针刺治疗的优劣仍需要进一步对比研究,虽然既往研究发现[5]毫针针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肿胀的改善效果更佳,但是二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样本数较少,因此仍需要大样本临床数据进行对比。

2 灸法治疗

2.1 艾灸

艾灸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具有活血通络、益气行血的功效。现代中医学家研究表明[6],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艾灸治疗能够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血小板黏附,并且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对控制脑血管病复发也有积极的作用。另有陈小波等人研究表明[7],将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前者给予西医常规康复训练,后者另联合给予艾灸治疗,其中联合组艾灸的穴位包括头针运动区、肩髎、肩贞、阳池和阳谷,对上述穴位每天一炷艾灸,共持续治疗2周,结果发现常规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虽然明显高于治疗前,但是仍然远低于联合组治疗后,可知艾灸的确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康复训练具有明显的优势。

2.2 隔药灸

隔药灸是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另一项常用的灸法,不仅能够发挥艾灸的功效,并且还可将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热刺激传到至体内,达到更理想控制病情和临床症状的目的。据既往陈小波等人研究显示[8],选取6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常规针刺组(33例)和隔附子饼灸组(33例),前者给予常规针刺,后者给予隔附子饼灸,即在患侧肩髎、手三里、极泉、阿是穴等穴位进行隔附子饼灸治疗,每个穴位每次2壮,每天1次,结果发现治疗1个月后隔附子饼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6.97%,而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8.79%,可知隔药灸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推广价值较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联合治疗

3.1 温针灸

温针灸是指首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穴位进行针刺,然后再实施艾灸,能够充分利用针刺和艾灸的优势,发挥更为理想的治疗作用。在既往黄李容等人的研究中详细报道了温针灸的具体操作方法:首先选取百会、人中、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溪等穴位,针刺得气后,在肩前、肩髎、肩贞、后溪、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每个穴位每次需要3壮,持续治疗1个月可见显著疗效[9]。相同操作方法的疗效在孙海岩关于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报道中也得到证实[10],表明了温针灸在此类患者中疗效确切。

3.2 电针结合理疗

电针结合理疗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和单纯理疗,因此该疗法推广和应用的价值均较高。据韦莉研究报道[11],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侧肩贞、阿是穴、天宗、手三里、外关、曲池等穴位,针刺得气后连接高频脉冲振荡治疗仪,通过一定频率的刺激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确保临床症状能够得到理想的控制。另有一项研究指出[12],通过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理疗,发现不仅其临床症状得到理想控制,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也得到理想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也均显著提升。

3.3 针药结合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是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常用的一种“内外同治”疗效,可以做到标本兼顾,通补兼施,因而能够达到理想的疗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针药结合治疗中常用的方剂包括补气化痰通络方、补阳还五汤等,常用的中成药包括血塞通软件囊、血栓通注射液等,将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与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在既往曾令川和柴益庭的研究中均得到了证实[13-14],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4 小结与展望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严重,针灸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均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各种针灸疗法以便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以及各种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瑞红,何亚楠,黄涛.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7,32(7):1329-1332.

[2]熊杰,刘佳,刘凯,等.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8):903-907.

[3]安鹏飞,王瑞辉. 针刺放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17,15(15):60-62.

[4]王明明,魏宝强,蔡圣朝,等. 电针结合药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8,36(2):12-15.

[5]黄乃好,徐基民,杨帆,等. 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5):53-56.

[6]黄卫,钟前波. 针灸与手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预后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18,16(6):102-105.

[7]陈小波,周小斌,李祖健. 日常天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7,32(24):3598-3600.

[8]陈小波,周小斌. 隔药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3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7,49(11):61-63.

[9]黄李容,钱拉拉,李俊纬. 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8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3):328-329.

[10]孙海岩.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1):5954-5955.

[11]韦莉. 微波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7,39(6):53-54.

[12]赵彬,唐强,王艳,等. 星状神经节埋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5):110-113.

[13]曾令川.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43例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4):54-54.

[14]柴益庭. 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107-108.

论文作者:张鑫1,徐宇虹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妇科手术并发泌尿系统损伤22例临床分析张鑫论文_张鑫1,徐宇虹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