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产科应用产科出血预测评分对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论文_梁庆梅

广西容县中医院妇产科 广西容县 537500

【摘 要】目的 探究产科应用产科出血预测评分对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或家属同意,将2012年1月到2014年11月来我院正常分娩的初产妇20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为94例,产妇年龄26.51岁±6.34岁,孕周38.42周±2.15周;研究组为108例,产妇年龄27.11岁±6.50岁,孕周38.51周±2.09周,根据评分状况分为三组,低危组47例,中危组36例,高危组25例。对照组产妇进行B超检查,常规分娩;研究组产妇采取“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对比产妇产后1h、5h、12h、24h出血状况,同时记录出血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产妇在产后1h、5h、12h、24h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三组产妇在产后5h、12h、24h出血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经LSD法检测,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在产后1h出血量无差异(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14.89%(14/94),低危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0.00%(0/47),中危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2.78%(1/36),高危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8%(2/25),对照组出血率显著高于研究组(X²=9.572,P=0.002<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三组内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对初产妇评定并进行干预护理,可在有效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53-02

产后出血是初产妇分娩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成为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出血发生率占分娩总数2%-3%,尤其在经济不发达、贫困地区这种现象更加突出[1],所以采取有效的产前、产中评价指标来指导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多种多样,有规律的根据产妇出血高危因素量化评分,评估产妇危险等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是防治产后大出血的关键[2]。本次研究对我院108例正常分娩的初产妇产前、产后高危因素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定,根据评分高低分组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或家属同意,排除存在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存在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将2012年1月到2014年11月来我院正常分娩的初产妇20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为94例,产妇年龄26.51岁±6.34岁,孕周38.42周±2.15周;研究组为108例,产妇年龄27.11岁±6.50岁,孕周38.51周±2.09周,根据评分状况分为三组,低危组47例,中危组36例,高危组25例。两组均为单胎初产妇,两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产妇进行B超检查,进行常规分娩;研究组产妇产前及产中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定高危因素,具体评分内容见表1,根据评分分为三组,评分>7分为高危组,评分5分-7分为中危组,评分0分-4分为低危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3-4],主要包括:一,密切观察分娩产妇产前生命状态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了解产妇营养、精神状况,若发现产妇存在面色苍白、神情变化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保证分娩安全。二,心理干预,向产妇解释清楚分娩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向家属宣教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优势及作用,将评分结果告知家属,如果产妇存在高危因素,要避免负性情绪的影响,在产前医务人员多与产妇或家属交流,从精神上来缓解紧张情绪,同时在产中及时告知产妇生产状况,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产后指导产妇尽快吸奶来刺激子宫恢复收缩能力,减少阴道出血,加强产后卫生、饮食健康教育。三,对于合并多种高危因素产妇需要采取药物预防,根据产妇不同情况,给予产妇药物进行预防。一旦生产过程中发生出血危急情况,护理人员保持镇定,在保暖,吸氧,促进子宫修复治疗同时,协助医生保证抢救工作持续进行。同时急检血型,采配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子宫复旧情况,精确测量出血量,详细作好特别护理记录单,积极治疗动态高危因素,降低评分。对于评分≥7分高危产妇可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分娩。

3.讨论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地区卫生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其中部分是由于产后大出血导致。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死亡原因,为产科急危重症之一,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不良,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而持续升高的孕产妇死亡率及致残率亦使很多妇女、孩子、家庭深受影响[5],所以采取积极措施来防治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现阶段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6]。因此在产前、产中两个阶段对产妇存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评定,科学的预测产妇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潜在性,能够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针对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的发生,进而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的预测研究很少[7],预测这些危险因素可以为产前及产中应用处理预防措施提供机会,减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评分方式[8],以分析及评定产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为核心,进而根据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保证产妇分娩过程中顺利进行,还极大程度上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据报道[9]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预测评分采取相应措施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说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必要的。

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在产后1h、5h、12h、24h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采用产妇出血预测评分能够显著的降低产妇出血量,且不同危重程度的产妇间出血量存在差异(P<0.01),随着分值的增高,产妇高危因素也增高,可能引起出血的原因也较多,也就更容易出现产后出血,本次结果中低危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00%,因此当评定为中高危患者时,应高度警惕,临床前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并在分娩开始时严密观察,做好抢救准备,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采取相关的方法进行预防,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现大出血的几率,提高产妇的宫缩强度,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10]。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产前要通过各阶段评分,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分,筛选出高危人群,并根据测评结果,实施一系列防止产后出血的措施,可早期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及孕产妇的病死率。然而在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评分的内容要具体和全面。导致产妇在产后出现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很多,如果评定的不全面,将会影响到评定结果的准确率,无法有效的降低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几率,在预测评分结果出来之后,需要针对于评分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每位高危产妇制定干预计划,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Dossou M,Debost-Legrand A,Déchelotte P,etal.Severe secondary postpartum hemorrhage:a historical cohort.[J].Birth,2015,42(2):149-155.

[2]邓华艳,洪涛,贺英英,等.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77-78.

[3]陈慧.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项目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 7(4):432-433.

[4]吴仕元,康昭海,袁劲进.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115-119.

[5]赖翠婷,麦桂霞.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15(12):320-321

[6]麦桂霞,赖翠婷,江妙珍.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3(08):190-191.

[7]张亚伟,浅谈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279-280.

[8]王玉华,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预测评分减少产后出血[J].中国妇幼保健,2012,03(07):190-191.

[9]Huchon C,Dumont A,Traoré M,etal.A Prediction Score for Maternal Mortality in Senegal and Mali.[J].Obstet Gynecol,2013,121(5):1049-1056

[10]龙培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应用与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8):256-257.

论文作者:梁庆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分析产科应用产科出血预测评分对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论文_梁庆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